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定本: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2、近代:《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5日由传教士威廉•米怜始办于马六甲的一份中文月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其性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内容。《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发表《新闻纸略论》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万国公报》:该刊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后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1874年9月5日,该报自301期改名为《万国公报》,内容也改以时事政治为主。《字林西报》:1856年由北华捷报关增出的英文广告日刊,原名《每日航运新闻》,1862年更名,被视为“英国官报”。1864年7月1日,改组为综合性日报独立出版。此时,报馆组织以改组为字林洋行,故名曰《字林西报》。《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第5号起出日报。由英国商人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商业化程度高,以营利为目的。《申报》的办报方针“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鄂之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还向社会征集“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等各类稿件;重视刊载文艺作品;1884年增办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万斋画报》,1872年出版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1876出版了中国最早的白话通俗副刊《民报》。我国近代报刊的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申报》已完全具备。《新闻报》;《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他打响了维新运动东山再起第一炮,梁启超人总撰述,汪康年任总经理。《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新闻多而快,论说鼓吹维新,猛烈抨击科举制度和封建和封建君主制,还办有副刊《京报》,旬刊《国闻汇编》。《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康广仁任主编,铅印,1901年停刊;这是维新派创办最早,出版最长的一份报纸。特点:1、敢言《时务报》之不敢言;2、有助于多识,了解各式信息。《清议报》:1989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主编梁启超。协助其从事编撰工作的有麦孟华、欧榘甲等。它是戊戌政变后保皇会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其四个特点是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励国耻。“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办报宗旨。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出版第100册后,因报馆失火停刊。《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创刊,是梁启超效仿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主编梁启超。宗旨:在政治上主张走温和的社会改良的道路;在思想意识方面,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梁写的大部分文章文字华美犀利,感情饱满,进一步发挥“时务文体”的优点,给读者较强的感染力,人称“新民文体”。《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其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二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该报规模较大,同时出版《中国旬报》,该刊还曾设专载小品的栏目“杂俎”专栏,第11起改名为《鼓吹录》。1901年2月《旬报》出37期停刊。《民报》: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刊。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民报的办刊宗旨,孙中山亲自撰写该报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其革命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后被简称为“三民主义”。《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法租界创刊。创办人英华,其办报宗旨是在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在政治上大公报主张要变法维新,保皇立宪。特点:1、刊登有益于“国是民意”的文章,刊登有裨于“人心学术”的文章,及时刊载迎合市民的低级琐事(评论特色);2、以其报风严肃,且具有“敢言”“替劳苦大众说话”的特点;3、重视评论工作,设立《论说》栏目,评述国家大政方针,抨击贪官污吏,呼吁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并常发表一些带有评论、思想漫谈性质的文字,该报要求民族独立,反对外国侵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京话日报》:时务文体::“时务文体”是维新派创造的新型的报章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文体在梁启超《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熟练,又被称为“新民文体”。苏报案: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胡璋,原为“日商”报纸,1900年《苏报》由陈范当馆主,开始具有进步的政治倾向,爱国学社成立后,《苏报》与该社联手,这时,《苏报》成为革命组织爱国学社的言论机关。《苏报》在章士钊主持下,革命言论达到最激烈程度。引起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惊恐与忌恨。派人包围《苏报》馆和爱国学社。后邹容被迫害致死。章太炎出狱后,东渡日本,担任同盟会的《民报》主编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3年初,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作,办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该台呼号XRO,这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广播,呼号XOH(1920年1月1日改名为COHB),这是我国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3、现代:《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敬告青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从创刊到1922年7月止,共9卷。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18年1月,第4卷第1号开始,实行轮值主编制。主编人有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湘江评论》:

1918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创刊号上的宣言署名毛泽东,号召"由强权得自由",主张以平民主义(德谟克拉西)来打倒强权。主张彻底研究学术,努力追求真理;群众联合,向强权者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

宣言指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李大钊认为是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的刊物。《晨报》说它"魄力非常充足"。《湘江评论》每周1张4开,约12000字,"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深受读者欢迎。第2期署名"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指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办法在于民众的大联合。8月上旬,军阀张敬尧派军警查封湖南学生联合会和《湘江评论》。《红色中华报》《新中华报》:作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同年3月《红色中华》报出至第240期,暂时停刊。1935年在陕北瓦窑堡复刊,第325期改名《新中华报》。《红色中华》报初为周刊,后改为三日刊、双日刊。《解放日报》::1941年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刊的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它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在整风改革中走在了新闻界改革的最前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解放日报》的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以后是寥承志。历任总编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新华日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出版。同年10月25日迁往重庆。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封闭。主编潘梓年。新记《大公报》:1902年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也成了人民广播事业诞生的纪念日。该台创办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史量才之死:1934年11月13日下午2时许,在沪杭公路海宁县附近,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谋杀案。被害者是名闻海内外的《申报》老总史量才。《申报》处处和蒋介石唱对台戏,是蒋介石向戴笠正式下达了对史量才“秘密制裁”的命令。《中央日报》:1926年在广州筹办,1927年3月在汉口创刊,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文版英文版各日出一大张。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孟余兼任社长,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影响下曾为国民革命做积极的宣传,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反共拥蒋。后停刊至1928年在上海再次出版,后又在南京出版。中央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简称“中央台”)1928年在南京建立。1932年11月该台的发射功率由500瓦增加为75千瓦,呼号改为XGOA.1932年南京的《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等中央宣传机构均有改革。中央通讯社: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5月迁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由萧同兹为社长,中央社实行“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来源。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定了交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国的国家广播电台。它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创办。1949年12月5日,由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了广播电台。新华社:红色中华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办的一个新闻机构,1931年11月成立于江西瑞金。红中社的新闻广播呼号是CSR.1931年11月7日这一天,就被定为“新华通讯社”诞生的纪念日。1937年1月,“红中社”改名“新华社”后,仍旧使用这一呼号。二、简答题:近代:简述王韬的报刊思想及《循环日报》基本情况?1874年、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早期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王韬: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中国日报》的基本情况?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办,孙中山选择香港作为办报的基地。陈少白主编,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日报》早期宣传内容:①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和反对封建制度;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③报道革命党人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④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荼毒京津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救国;⑤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鼓吹录》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中国日报》特点: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何为“竖三民”?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92天后被封。20余天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爱国志士安重根,出版一个月后被封。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早期留日学生的革命报刊活动基本情况?民国初期报业出现的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中华民国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的自由新闻体制一是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二是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三是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颁布促进新闻事业的新法令。上述法律、法令确立了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新闻内法制原则,标志着自由新闻体在中国的形成。“暂行报律”事件: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暂行报律》。基本内容:①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②“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③“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后引起上海报界和章太炎反对,孙中山知道此事后,就下令撤销《暂行报律》。“暂行报律”事件反映了孙中山的尊重舆论和办事策略,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矛盾与斗争。1912年3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群众的言论出版自由,第一次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自由新闻体制确立后,新闻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有人把武昌起义后的半年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全国的报纸有100多家猛增到500家,总销数达4200万份。黄远生提出的新闻记者的“四能”主要指什么?黄远生对新闻记者提出的“四能”要求,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邵飘萍的主要新闻活动?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这一时期负有盛名的新闻记者还有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人。1917年11月10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第三天,(最早)北京《晨钟报》(李大钊)、上海《民国日报》等报纸就以大字标题报道了这个消息。

2、现代《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上中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哪些?他们的代表文章是什么?《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陈独秀:《敬告青年》、《驳康有为致总理书》、《宪法与孔教》、《袁世凯复活》、《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文学革命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双簧戏”;李大钊:《青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小说。

《向导》的创办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上海创刊。1927年停刊,共出201期。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在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出版的,蔡和森是第一任主编,《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用大量事实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析,揭露贫穷落后、战乱不安的根源,明确指出打倒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向导》注重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新闻侵略的宣传斗争,大力进行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宣传,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和主张。《向导》经过两年多持之以恒的宣传,终于使“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深入人心,成为全国人的政治常识。中共“四大”评价指出: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向导》“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它的发行数量由开始的二三千份很快增至2万份、4万份,最高达10万份。读者赞扬《向导》的创办是中国“二千年来历史上破开荒的荣誉作业”,称赞《向导》是当时中国新闻界中“真敢替受压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确能指示民众以革命大路的”惟一报纸,把《向导》看做是“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中国青年》的创办和主要宣传内容?1923年8月,团中央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10月,《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经常发行1多份,最多时2万份,1927年10月停刊。在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是办得最出色、影响很大的刊物之一。《中国青年》的宣传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答:①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学习、工作、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②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③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各种侵蚀青年的反动、错误思想。五四运动时期新闻传播事业重大改革(同问答题)《新华日报》创办经过,坚持斗争的情况和意义?(同问答题)上海“孤岛”时期缉捕新闻界的斗争?从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从上海撤出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称为“孤岛”。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种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借当局的阻挠,继续进行抗日宣传。这种挂出洋人旗号的做法,被称做办“洋旗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译报》、《每日译报》、《导报》和《文汇报》等。也被称为“三朵花”。《文汇报》,1938年1月25日创刊。创办人是爱国人士严宝礼等人。那时被通缉的报人达43人,被袭击暗杀的报人有10人。1939年5月,敌伪特务机关以“中国国民党铲共救国特工总指挥部”名义,向各家抗日报刊的主持人、编辑、记者分别投寄恐吓信,声言如“冥顽不灵,仍然抗日”,“即缺席判以死刑”。“孤岛”“洋旗报”: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种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借当局的阻挠,继续进行抗日宣传。这种挂出洋人旗号的做法,被称做办“洋旗报”。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和意义?1947年6月起《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语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对“客里空”。“客里空”是一些不真实新闻的代名词。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收获:在土地改革初期,实际工作中宣传地主拥护土改,一派“和平”土改的虚幻景象。《晋绥日报》首先认识错误并予以纠正。《晋绥日报》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对“客里空”。新华社发表署名总社编辑部的专论《锻炼我们的立场与作风──学习<晋绥日报>检查工作》。9月1日,新华社又发表社论《学习<晋绥日报>自我批评》。后各个解放区的新闻界普遍展开反对“客里空”的运动。这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内容与意义?1948年9—10月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办由华北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日,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作长篇讲话,即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一是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二是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刘少奇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答: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新闻界反右斗争的影响和教训。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和“大跃进”违背经济规律的失误,给新闻事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那个年代,报纸由于身陷狂澜,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运动。三、问答题:近代怎样评价19世纪末外国人的在华办报活动?这一阶段外国人在中国从事报刊活动的主要特点(宗教色彩浓,外文报公开宣传殖民政策,以侵略者态度和语调议论中国各种现象。清朝闭关政策,外国人不能在中国活动,故报刊传播范围小,中文报刊出版中心在马来半岛,外文在香港、澳门、广州){1)目的征服中国人心-从宗教宣传到”知识炮弹“。2尽量做到中国化。3}出现由宗教性向非宗教性报发展趋势}.维新派在国内创办的主要报刊有哪些?主要的创办者各是谁?《万国公报》京师强学会成立后,在1895年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梁启超、汪大燮主编;《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办,梁启超任总编辑;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澳门创办,由康有为胞弟康广仁任总经理。维新派在华中的重要舆论阵地:湖南的《湘学新报》、《湘学报》、《湘报》(主要撰稿人:唐才常、谭嗣同)唐才常主编。《湘学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在长沙创办、唐才常、陈为镒先后商界为对象,重视经营管理,广告,销售前列)梁启超的早期报刊思想?(1)早期维新派思想家的办报主张。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早期的维新派的办报思想主要来自于王韬,郑观应,陈炽等人。康有为的“通时务”、“知新政”是和变法维新相连的;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是》中把报纸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还将其比作人的耳目、喉舌;谭嗣同提出报纸就是民史民口,更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这些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范畴。早期维新派还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2)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办报思想。梁启超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见。1:戊戌变法时期,随着办报实践的增多,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志士对报刊的认识不断深化。其中阐述最多的仍是报刊对于国家的积极作用,他们将报刊的功能高度民主概括为“通”。可送三方面论述。第一,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重视报刊传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第二,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第三,重视并自觉的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2:对报刊性质的认识超出了早期维新派人士的程度。维新派已经把办报视为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3: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问题发表了见解,提出制定报律的建议。梁启超后期报刊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一,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第二,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1,“宗旨定而高”。2,“思想新而正”。3,“材料富二当”。4,“报事确而速”。第三,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报馆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要素:一曰常识;二曰真诚;三曰直到;四曰公心;五曰节制。第四,提出了宣传的方法。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梁启超总结出两种宣传方法,即浸润法和煽动法。梁启超这时的新闻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新闻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此时他的新闻思想已经进到了资本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鉴。五四运动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自由讨论风气的出现与政论的发展;二、倡导新文风;《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我国报刊文风一新。三、新闻业务的改进;加强记者队伍的建设,重视直接采访,迅速报道,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四、副刊和杂志的革新;五、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范长江在西北采访的经过及其作品的内容和特点,意义?著名记者。1933年下半年起,开始向平津报纸投写新闻稿件,1934年底,首次用“长江”笔名在《北平晨报》署名发稿,并担任该报特约通讯员。这是他从事新闻生涯的起点。出版《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第一次真实、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他于1939年加入共产党,从一个爱国的民主进步记者成为一名自觉为民族和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国民党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是长江成为名记者的代表作。1936年发表《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真相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国统区引起很大震动。他的通讯作品以记实的方式谈古论今,既有大量的历史、地理、人文与自然知识,更透露了重大的政治消息,笔触生动而有感情,刊出后受到广泛欢迎,他的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和新样本,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试评述邹韬奋的办报思想及“韬奋精神”的精髓。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他主编《生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韬奋主持《生活》周刊,“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第二、发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第三、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第四、推崇“视事业如生命”的傻子精神。邹韬奋1944年病逝,毛泽东题写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的背景、经过、意义。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宣告改版,当天的社论《致读者》阐述了改版的目的与重点。着重从三个方面改进工作:第一,扩大报道范围;第二,开展自由讨论;第三,改进文风。1956中央批准这个报告,认为《人民日报》改进工作的办法是可行的。中央还希望各地党委所属的报纸也能够进行同样的检查,以改进报纸的工作。这次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获和意义:首先,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与解放,对于国内外资产阶级的办报经验,不能一概否定,可以批判地接受其中对我们有用的成分。其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再次,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第二部分:外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恺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不久,就发布命令:"今后元老院的工作,务须每日公布。"从此,在罗马执政厅外立了一块涂有石膏的木板,每天在上面书写文字,报告元老院的工作,此外内容有每天的出生和死亡情况,税收情况等。后人称之为《每日纪事》。公元前6年,屋大维创办了《每日纪闻》,内容主要有:帝国政事、战争消息、刑事案件等。屋大维本人还在《每日纪闻》中发表意见。《每日纪闻》除了公开张贴以外,还分发抄写。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版图扩大到西班牙、德国等地《每日纪闻》也相应传播到各地,加强统治。《新莱茵报》《新莱茵报》全称《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刊于1848年欧洲革命大风暴中的德国工业中心科伦。这是一份面向大众的大型日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纸,对于欧洲大革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火星报》:《火星报》是第一个全俄秘密的马克思主义报纸。1900年由列宁和劳动解放社成员共同创办。创刊号于1900年12月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真理报》:是1918年至1991年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真理报》在1991年被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下令关闭,但同名的报纸不久就开始发行。原《真理报》的大部分职员于1999年加入了新创建的网络媒体“真理报在线”--Pravda.ru。“真理报在线”目前是访问人数最多的俄罗斯新闻站点,它与俄罗斯国内正在发行的《真理报》没有任何关系。俄罗斯国内还有多份同名的报纸一直在发行。《纽约时报》: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报纸,在全世界发行,有相当的影响力。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TheGrayLady)或简称为“时报”(TheTimes)。它最初的名字是“纽约每日时报”(TheNew-YorkDailyTimes),创始人是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他们当时打算发行一份比较严肃的报纸,来打破当时在纽约盛行的花花绿绿的新闻报道方式。在1851年9月18日它的首刊中该报写到:“今天我们发行纽约每日时报的首刊,我们打算在今后无限期内每天早晨(周日除外)发行一刊。”《泰晤士报》:泰晤士报》诞生于1785年,创始人是约翰•沃尔特。诞生之初,这张报纸的名称是《世鉴日报》(TheDailyUniversal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为如今的名称。约翰•沃尔特同时也是《泰晤士报》的第一位总编。他于1803年辞职,将发行人和总编之职传给了他的儿子小约翰•沃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