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养制度_第1页
劳动教养制度_第2页
劳动教养制度_第3页
劳动教养制度_第4页
劳动教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教养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根据1957年8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8次会议批准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依照法律规定,劳动教养不是刑事处罚,而是为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实行的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对需要收容劳动教养的人,由省(区、市)和大中城市人民政府下设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被决定的劳动教养期限大多数为一年,少数为一年半左右,极少数为三年。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请求复议,也可以依据《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提起诉讼的被劳动教养人可以请律师辩护。各级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在审查和决定劳动教养时,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接受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由司法行政部门的劳动教养管理所收容并进行教育改造。劳动教养管理所凭《劳动教养决定书》和《劳动教养通知书》等法律文书接收劳动教养人员。对没有这些法律文书或者文书所载内容与实际不符的,以及劳动教养法规规定不应收容的精神病人、呆傻人、盲、聋、哑人等严重残疾、病患者,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未满一年的妇女等,不予收容。劳动教养管理所依法保障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劳教人员可以依法行使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侮辱,人身不受体罚和虐待,个人合法财产不受侵犯,通讯自由;家属可以经常来所探视,劳教所可以提供住处允许劳教人员夫妇同居;家里有特殊情况和有悔改表现的劳教人员,经批准可以回家探视或休假;劳教人员对劳动教养管理所的工作有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等。中国的劳动教养工作,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立足于教育,着眼于挽救。要求劳教工作干警对劳教人员做到“三像”,即像老师对待学生、父母对待子女、医生对待病人那样,耐心地帮助劳教人员改恶从善。劳动教养管理所也是教育人、挽救人的特殊学校(绝大多数已办成了劳动教养学校)。劳动教养管理所按比例配备专(兼)职教师,对劳教人员开展法律常识、道德、时事和文化知识等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文化素质,教育时间平均每天不少于3小时。为有利于劳教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后就业,劳动教养管理所还对劳教人员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不少劳动教养管理所办有电脑、裁剪、缝纫、电器维修、木工、烹调、理发、汽车驾驶和维修等职业技术培训班。劳教人员学习文化和职业技术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社会承认的文化或技术等级证书。由于不少劳教人员是因为好逸恶劳、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财产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所以劳动教养管理所还组织他们进行习艺性的生产劳动,以转变劳教人员不劳而获的恶习,帮助他们学习劳动技能,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和习惯。劳动时间和强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安排劳动时照顾劳教人员的性别、年龄、体力、技术水平等情况,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坚持文明生产,严防发生工伤事故,按照国营同类企业标准发给劳动保护用品和保健食物,生产所得的收益除发给劳教人员一定报酬外,主要用于改善劳教人员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劳动教养管理所依照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对劳教人员施以文明、科学、比较宽松的管理。要求绿化美化环境,完善教育、生产、生活设施,使他们在和谐、优美的环境下陶冶情操,矫正恶习。劳动教养管理所对劳教人员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劳教人员民主管理委员会”,协助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宣传、生活卫生以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的事务性工作。劳动教养管理所对表现好并有帮教条件的劳教人员,可以安排到社会上“试工、试农、试学”;对表现较好,符合所外执行条件和身患疾病、符合所外就医条件的,可以决定所外执行和所外就医,这两类人员约占劳教人员总数的10%左右。对在劳动教养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给予减少劳教期或提前解除劳教的奖励,受奖励人数在60%以上。劳教人员在劳动教养期间享有必要的生活待遇。劳教人员的生活费、医疗费由国家供给。生活标准相当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劳教所设立劳教人员食堂,在生活标准内尽量调剂、改善劳教人员伙食,保证他们吃够标准、吃得卫生。要求食堂按月向劳教人员公布伙食账目,严禁克扣。对少数民族劳教人员在生活习惯上还给予照顾。劳教人员宿舍要求采光、通风良好,有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保暖、降温设施。劳动教养管理所设置医院或卫生所,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有病及时治疗。劳教人员病重的,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办理所外就医。保证劳教人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节假日休息。劳动教养管理所还设有图书阅览室和文体活动场所。劳教人员可以看书看报、看电视、电影,听广播,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艺、体育活动。为保证劳动教养管理所严格执法和做好对劳教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国家对劳教工作干警有严格的要求和纪律、法律约束。劳教工作干警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从事劳教工作前要接受岗位培训,掌握劳教工作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工作期间还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以适应工作需要。对侵犯劳教人员合法权益及有其它违法违纪行为的干警,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对此,《刑法》、《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以及《劳改劳教工作干警行为准则》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均有相应的规定。根据劳动教养的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劳动教养场所设驻所检察组,对劳动教养管理所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为有利于劳教人员的罪错矫治和解教后的安置就业,劳教所还积极与劳教人员的家属、原工作单位和原居住地的政府及有关单位建立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及签订“联合帮教协议”等方法,对劳教人员共同进行帮助教育,促进他们改正错误,解决他们家庭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解教后的就业安置问题;劳动教养管理所还邀请社会上的党政领导、知名人士以及一些改正恶习、做出成绩的“回头浪子”来所里作报告进行规劝或“现身说法”,使劳教人员体会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公众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增强改正错误的信心。对解除劳动教养的人,回原居住地落户,就业、升学等不受歧视。劳动教养制度建立40多年来,使那些处于犯罪边缘的人避免了继续违法和走向犯罪,起到了维护社会治安和预防犯罪的作用,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识了罪错,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了矫治。据调查统计:经过劳教的人员返回社会后,他们中的90%左右的人能够遵纪守法、自食其力,有的还成了先进模范,成了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我国共有300个劳动教养管理所,收容26万名劳教人员,其中除犯有盗窃、诈骗、赌博、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扰乱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人外,主要是有重复卖淫、嫖娼和重复吸毒等违法行为的人。目前全国劳教系统正在进行创建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跨世纪工程建设,计划在本世纪初将全国绝大部分劳教所建设成集校园式、花园式、军营式于一体的弃旧图新、培养人才的基地。劳动教养:对于多次违反治安管理法规、尚不够刑事处罚、屡教不改的相对人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强制其劳动、接受教育的强制措施。期限:1-3年,可以延长1年。由劳动教养委员会决定。对象有17类。对劳动教养制度的批评劳动教养制度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之声。这一情况到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之后变得更为突出。很多学者认为,劳动教养制度在中国特定的历史下有积极作用,但今天已不能适用。有学者认为劳动教养存在“没有法律的授权和规范”、“劳动教养对象不明确”、“处罚过于严厉”、“程序不正当”、“规范不统一和司法解释多元化”等等弊端,而这些成为有关部门滥用权力、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现象屡屡发生的根源。有学者认为,劳动教养制度违反了《宪法》《立法法》《行政处罚法》,并与中国政府签署的人权公约相背。《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立法法》第8条和第9条之规定,对公民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通过制定法律来规定,并且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得授权国务院就这类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在没有正式法律的情况下先行制定行政法规。《行政处罚法》第九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第十条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同时规定的处罚种类中不包括劳动教养,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是行政拘留,拘留期限不得超过15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规定:“除非依照法律所规定的根据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自由。”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解释,这里的“法律”,是指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这里的“程序”,是指经过合格的法庭审理。公安机关滥用权力的“温室”:对劳动教养的决定只需经过公安局有关科室的批准,。不需经过任何形式的取证、控辩、一审、二审等程序。司法机关就无权对决定劳动教养对象的决定过程进行合法的控制,缺乏必要的监督,而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甚至没有申辩的渠道。这样就存在公安机关滥用这一权力的现象。去年中央对许超期羁押进行清查,许多地方就将证据缺乏或证据不足的案件以劳教处理,而且一律三年。有的公安机关对一些在法定羁押期限内无法侦查结案提起刑事诉讼的案件,取证困难、证据不足,怕移送起诉后被退查的案件,办案经费紧张、办案人手有限,畏于追查的案件,或案情复杂根本无法查清的案件,都处以劳教了事。有的办案单位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创收指标,或受自身利益的驱动,以劳教相威胁,对卖淫、嫖娼、赌博、吸毒等处以高额罚款。劳教成为创收的工具;有的甚至对上访维权的人进行劳动教养。何时寿终正寝:毋庸置疑,劳动教养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确发挥着快速高效的作用。但是,这种快速高效作用的取得有时是以当事人合法权利的部分丧失为代价的,与“依法治国”和对人权的保障不相适应。社会失范和动乱的危机就潜伏其中,与劳动教养制度之维护社会稳定的本来目的南辕北辙。孙志刚的死,引发了人们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大讨论。国务院审时度势,倾听民意,最终做出了废除这个制度的决定。如今,人们从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打击迫害一位普通干部的事例中,又看到了现行劳动教养所存在的弊端。一个人犯了罪,要经过法院的审理,确定有罪后,才能根据罪行的程度而被剥夺自由。而劳动教养却无需经过法律程序,就可剥夺一个公民的自由,有的“刑期”甚至比正式有罪的人还长。在法制社会,这确实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纰漏。在党风和社会风气还未根本好转、法制和监督环境还未令人满意的情况下,这个制度确实有可能成为某些腐败分子、贪赃枉法者打击和迫害群众的工具。中国政府于1998年10月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人身自由和安全。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或拘禁。除非依照法律所确定的根据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自由。”长时间剥夺人身自由的决定只有通过正当程序由法院作出判决,才符合国际人权保护的公约。中国政府一再承诺,信守已签署的国际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但如果我们不及时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岂不是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攻击中国政府违背国际公约和侵犯人权制造了借口?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修订被列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第一类。公安部已将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送审稿报国务院,实施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望升格为法律,有望废除劳动教养制度,那么《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的试行期也该结束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特别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对人权保障的日益重视,我们在期待,废除或改变不符合法治精神的制度、规定。只要民主和法制建设正在进一步加强,只要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劳动教养寿终正寝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劳动教养的来龙去脉劳动教养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强制教育改造制度,它是指对危害社会治安而屡教不改的,或者有轻微犯罪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实行强制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195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彻底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指示》指出:对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坏分子,除判处死刑和罪状较轻、坦白彻底或因立功而继续留用的以外,分两种办法处理。一种是判刑后劳动改造。另一种是不够判刑、而政治上又不适用于继续留用,放到社会上又增加失业的,则进行劳动教养,即集中起来,替国家做工,由国家发给一定的工资。1956年1月10日,党中央又发布了《关于各省、市应立即筹办劳动教养机构的指示》,对劳教性质、指导原则、审批权限等作了原则规定。从此,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诞生。1957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劳动教养法规。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1979年12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规定》。1982年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发布了《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对劳动教养的具体实施作了详细规定。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根据社会治安领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在1986年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90年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1991年通过的《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等法律中对劳动教养的对象作了扩大。劳动教养:目前调整长远取消不久前,中国政法大学组织部分专家、教授召开了一次关于我国劳动教养问题的座谈会。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劳动教养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在我国已经存在了近50年。对这项法律制度,正如与会的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指出的那样,“劳动教养是一个长期以来争论批评不断、至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按照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现在到了应当、也可能解决的关键时刻。十六大报告和宪法修改建议都谈到了保障人权问题,现在正进行的司法改革必然涉及劳动教养问题。北京市正在试点进行劳动教养聆讯(听证)制度的改革,内容是设立合议庭对劳动教养实行听证,允许辩护人参加。历史遗留问题今朝亟须解决中国政法大学焦宏昌教授对劳动教养的合宪性提出疑问,因为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是在1957年8月“固定”下来的,其依据是当时的宪法,将劳动教养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而在立法法出台以后,劳动教养已经缺乏存在的合法性。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将劳动教养纳入行政处罚,通过行政诉讼对其进行审查,但由于目前行政权力处于强势,法院对政府行为进行司法审查难度很大。陈光中教授指出,中国劳动教养制度有以下缺陷:1.劳动教养对象不明确,大约有20种之多,劳动教养成了一个“口袋”措施;2.劳动教养的处罚强度过于严厉。劳动教养可以长达一年至三年,甚至四年,对人身自由的剥夺接近徒刑,比刑法规定的轻刑还要严厉;3.劳动教养程序具有不正当性,既没有听证,也没有辩护;4.劳动教养立法滞后。2000年出台立法法以后,劳动教养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值得考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认为不管是改革还是废除劳动教养,对于劳动教养所涉及的这部分社会问题必须有效地进行调整。改革要考虑历史延续性中国政法大学王平教授指出,劳动教养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在前苏联是针对未成年人的一种刑罚,但引进我国以后变成了一种非刑罚的惩罚措施。在中国,对违法的惩罚措施可以分为三种,即刑罚、劳动教养、治安管理处罚。因此应当将劳改和劳教、治安管理处罚通盘考虑,改革的出路是程序正当化,同时应当发挥劳教在保障人权和预防犯罪方面的优势。中国政法大学曲新久教授认为,劳动教养问题应考虑中国当前的特殊性。中国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劳动教养以前看是很正常的,现在看是有争议的,将来看就会是不正常、反逻辑的。但是如果现在突然取消劳动教养,阻力很大,因为其生根于传统,同时涉及行政与司法的权力划分问题,但废除的趋势应该说已经确定。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科恩教授指出,很多劳动教养案件是检察机关不批捕、不起诉案件转来的,有的是从治安管理案件转来的,若取消劳动教养则必须考虑行政处罚与刑事制裁的衔接问题。劳动教养程序要正当化陈光中教授认为,劳动教养程序的正当化有两种改革思路:其一是劳动教养的司法审查完全由法院决定,但是在中国的现状下有难度,阻力较大;其二是劳动教养仍由公安机关决定,但对其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申诉,由法院审查作出决定。同时应规范劳动教养立法,按照立法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但劳动教养的名称需要改,如强制教养、违法行为矫正或保安处分。科恩教授认为,可以考虑用行政诉讼来审查,虽然在有些地方,法院出于与公安机关的关系考虑,不愿过多地参与,因而会影响审查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