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法规制中教废墟犯罪的处罚_第1页
论我国刑法规制中教废墟犯罪的处罚_第2页
论我国刑法规制中教废墟犯罪的处罚_第3页
论我国刑法规制中教废墟犯罪的处罚_第4页
论我国刑法规制中教废墟犯罪的处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刑法规制中教废墟犯罪的处罚

16.从微观和主观方面的角度对于教材犯的处罚。主要分为第一、犯教唆犯是故意鼓励他人犯罪的人。构成教唆犯的条件如下:(一)客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即实施引起他人产生犯意或坚定他人犯罪决心的行为.教唆的方法可能是授意、怂恿、请求、劝告,或者是利诱、威吓、强迫、挑拨。教唆的方式可能是口头的或书面的,也可能是示意性的动作如打手势。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构成教唆犯,只要有实施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就够了,不要求必须被教唆人实施被教唆的犯罪。在被教唆人实施了犯罪时,必须教唆行为与被教唆人实施的犯罪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教唆犯才能对这种犯罪负责。(二)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即故意唆使被教唆人实行犯罪。因而过失引起他人产生犯意的,不构成教唆犯。教唆犯只能对他所教唆的犯罪负责,被教唆人实施的犯罪超过教唆犯的故意内容时,只能由实施犯罪的被教唆人对该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教唆犯历来是我们打击的重点。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教唆犯的处罚,应分别如下情况,区别对待:(一)教唆他人犯罪,他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由于教唆犯所起的客观作用和主观恶性一般都比较大,因而教唆犯通常作为主犯处罚。但有的教唆犯,如教唆他人帮助第三者犯罪,可能起着次要作用,那就作为从犯处罚。(二)教唆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因为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对未成年人进行教唆,不仅教唆了他人犯罪,危害社会,而且腐蚀了未成年人的思想,使之误入歧途,后果较一般教唆犯为严重;并且这种人让未成年人出面犯罪,自己躲在幕后隐藏起来,以便逃避惩罚,主观危险性也比较大,因而应当予以从重处罚。(三)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谓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指:(1)被教唆人不接受教唆犯的教唆,(2)被教唆人当时虽然接受了教唆,随后又放弃了犯罪的意思,并且没有进行任何犯罪活动,(3)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时,他人已有实施该种犯罪的故意。这些情况并未由于教唆行为造成危害结果,所以刑法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7.刑罚的其他强制方法刑罚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惩罚方法,是同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必要手段。刑罚和犯罪一样,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犯罪的出现而产生的。刑罚是阶级专政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剥削阶级国家中,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无不广泛使用刑罚,镇压劳动人民的反抗,维护剥削阶级私有制和本阶级的统治秩序。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刑罚才成为打击反革命犯罪、惩治普通刑事犯罪和保护广大人民利益的工具。在我国,刑罚是人民法院用以惩罚犯罪依照刑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强制方法。为了使法律得到切实遵守,除刑罚之外,我国还有其他强制方法。这主要是:(1)纪律性的强制方法,如警告、记过、降级、降职、开除等;(2)行政性的强制方法,如警告、赔款、拘留,或者勒令停办或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等;(3)民事上的强制方法,如民事判决的强制执行,责令被告人赔偿损害等;(4)诉讼程序上的强制方法,如监视居住、拘留、逮捕,或者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罚款等。刑罚与其他强制方法的区别,有以下几点:(一)刑罚是最为严厉的强制方法。它不仅可以剥夺适用对象的财产、政治权利,而且可以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甚至剥夺其生命。而其他强制方法都没有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如纪律性的强制方法,最严重的是开除;行政性的强制方法最严重的是拘留(十五天),或者是吊销营业执照;诉讼程序上的强制方法,最严重的是逮捕;都不可能长期剥夺自由,更不要说剥夺生命了。(二)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依照刑法适用。我国宪法规定,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所以,只有人民法院才能适用刑罚,并且只能按照刑事诉讼程序,根据刑法的规定适用。而纪律性的强制方法是由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行政纪律来适用的;行政性的强制方法是由公安机关、工商管理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工商管理条例、或其他行政法规来适用的;民事上或诉讼程序上的强制方法虽然也由人民法院适用,但它是依照民法或诉讼法适用的。所以,与刑罚也不相同。(三)刑罚是为了惩罚犯罪而对犯罪分子适用的强制方法。刑罚只能对确认犯有罪行的人适用,并且是作为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来适用的,即刑罚是对犯罪的惩罚。而纪律性的强制方法是对违反行政纪律的人适用的,行政性的强制方法是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人适用的,民事上的强制方法是对违反民事法规的人适用的,刑事诉讼上的强制方法虽是对被控犯有罪行的人适用的,但与刑罚也不相同。因为这些人尚未经判决确认是犯罪分子,并且适用这种强制方法,不是对犯罪进行惩罚,而是根据刑事诉讼程序的需要。18.符合刑法特点刑罚的目的是指法院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刑罚本身虽然具有惩罚的性质,即使受刑人的自由或权利受到限制或剥夺;但惩罚不是目的。我们不是为惩罚而惩罚,我们适用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减少犯罪、最后消灭犯罪,它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一)特殊预防:即预防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重新犯罪。在我国,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主要是为了改造犯罪分子,使之认罪悔改,成为弃恶从善、遵纪守法的新人,不再进行犯罪活动。同时对极少数罪大恶极、怙恶不俊的犯罪分子适用死刑,将他们从社会上加以淘汰,使之不再危害社会,也是一种特殊预防。不过,这种特殊预防在整个特殊预防中只占极小的比例。(二)一般预防:即预防社会上的不稳分子实施犯罪。对犯罪分子判处相当的刑罚,就会用刑罚的威力,震慑、警告社会上的不稳分子,使他们认识到实施犯罪必然受到应得的惩罚,从而不敢轻举妄动,以身试法,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法,会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提高革命警惕性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自觉性,积极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防止不稳分子实施犯罪。我国刑法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是互相联系密切结合的。对每一犯罪分子适用刑法,都是既为了预防被判刑人本人再行犯罪,又为了预防社会上不稳分子实施犯罪。所以我们在适用刑法时,必须同时考虑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目的,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的。当然,在不同的具体历史条件下,随着阶级斗争形势和社会治安状况的变化,在量刑时对特殊预防或一般预防某一方面可以给予更多的注意。19.死缓制度的内容一、“死缓”就是死刑缓期执行,即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它不是独立的刑种,而是死刑执行的一种制度。这项制度是我国刑法的独创,建国初期,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对于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但尚未达到最严重的程度,罪该处死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反革命分子,开始适用死刑缓期执行,以后逐渐推广适用于贪污犯和其他刑事犯罪分子。死缓制度的意义在于,它贯彻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正确政策,给罪该判死刑而又不是必须立即杀掉的犯罪分子提供了最后悔改和赎罪的机会。司法实践的经验证明,这种制度发挥了巨大的政策威力,是卓有成效的。二、死缓制度的内容:①适用对象,根据《刑法》规定,现行“死缓”制度,适用于应判处死刑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各类犯罪分子;对犯罪时已满十六岁不满十八岁,罪行特别严重,也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②“死缓”的判决与核准。按照刑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③执行。对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二年期满后,根据其表现情况,分别予以不同处理:确有悔改的,减为无期徒刑;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的,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抗拒改造,情节恶劣、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或者核准,执行死刑;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对“死缓”罪犯,应当依法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应当依法执行死刑的,高级人民法院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累犯的构成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故意罪的犯罪分子,刑法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三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罪的,是累犯。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反革命分子,在任何时候再犯反革命罪的,都是累犯。所以,在我国刑法中,累犯有普通累犯和反革命累犯两种。构成累犯的犯罪分子,其人身危险性较大,较难改造,不判处较重的刑罚,就不足以有效地惩罚和改造这些犯罪分子。我国刑法确定累犯制度的意义在于,对累犯进行有效的斗争,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普通累犯的构成要件是:①前罪、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前后罪都是过失罪或者其中一个是过失罪的都不能构成累犯。②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其后又犯了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如果前罪没有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或者前罪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而后罪不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都不是累犯。所谓前罪判处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是指人民法院最后确定的宣告刑,所谓后罪应判处有期徒刑之罪,是指再犯之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而不是分则条文所规定的法定刑为有期徒刑之罪。③后罪必须是在前罪执行完毕之日或赦免之日,或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三年以内实施的。如果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期间,或者,超过了三年期限,即使再犯了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之罪,也不成立累犯。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根据刑法规定,应撤销假释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所谓“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如果主刑执行完毕,附加刑尚未执行完毕的犯罪分子,又犯新罪时,不影响累犯的构成。所谓“赦免”是指特赦减免,在刑罚开始执行以前,或者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受到赦免,以后再犯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的,都构成累犯。反革命累犯的构成条件是:①前、后罪都是反革命罪。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和处刑的轻重对成立反革命累犯不发生影响②前罪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或假释考验期以后任何时候再犯反革命罪。可见反革命累犯的构成,既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也不问判刑的轻重如何,只要前后两个罪都是反革命罪就行了。反革命罪是对国家最危险的犯罪,从累犯的立法上,体现了对反革命累犯更加从严的精神。累犯是我国刑法重点打击对象之一,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21.其他特殊的自产权自首是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向有关机关或组织自动投案,主动地如实交代罪行,并接受司法机关审判的行为。自首的成立应具备三个条件:(一)必须在犯罪后向有关机关或组织自动投案。自动投案的时间一般有三种不同情况:①犯罪后犯罪事实未被发觉以前投案;②犯罪事实已被发觉,但犯罪人尚未被发觉以前投案;③犯罪事实和犯罪人均已被发觉,有关机关对犯罪人尚未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以前投案。在以上任何一种情况下,犯罪分子自动向有关机关交待自己所犯罪行,都应补为自首。犯罪被发觉。犯罪分子逃跑后或通缉时自动归案的,一般也应认为是自首。自动投案可能是犯罪分子主动投案,或者在亲友规劝下陪同投案,也可能是委托亲友代为投案。有关机关或组织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以及所在单位领导、保卫部门和居委会等。投案可以是出于悔罪,也可以是自知罪行败露无法掩盖而投案,或者,走投无路而投案……等等,动机如何,不影响自首的成立。(二)必须主动地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如果是被迫地交待自己的罪行,如被传讯后,对已被怀疑、发觉的犯罪事实如实交代的,不是自首而是坦白。所谓如实交代罪行,应理解为如实交代全部犯罪事实或主要犯罪事实,如果掩盖主要犯罪事实或捏造犯罪事实不能认为是自首。犯罪分子参与共同犯罪,交代罪行时包揽和掩饰共同犯罪的主要事实,不能认为是自首。犯罪分子犯了数罪,其中一部分被发觉,因而被讯问或被采取强制措施,或已被判刑,主动如实交代了未被发现的余罪,对交代的余罪,应认为是自首。(三)必须接受审判。犯罪分子犯罪后,虽有投案和交代罪行的表现,但交代后又畏罪潜逃,不愿接受审判,不能成立自首。总之,以上三个条件是成立自首必须具备的,缺少其中一个条件,就不可能成立自首。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较重的,如果有立功表现,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2.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数罪并罚是一个犯了数罪,人民法院对于犯罪人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按照法定的原则,确定应执行的刑罚。关于数罪并罚的原则,我国刑法规定:“……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适用数罪并罚,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一)判决宣告前一人已被发现犯有数罪的并罚。这种并罚所应决定执行的刑罚,按上述规定处理。例:某甲犯杀人罪判十年有期徒刑,犯盗窃罪判三年有期徒刑,犯强奸罪判八年有期徒刑,其总和刑为二十一年,最高刑为十年,对某甲应在十年以上,最高刑不超过二十年,决定执行的刑罚;如果某甲所犯三个罪中,有一个是判死刑或无期徒刑的,则不问其他两个罪判处什么刑罚,其执行的刑罚就是死刑或者无期徒刑。(二)判决宣告后发现余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还没有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上述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罚,应计入决定执行的刑期之内。(三)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还没有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应对新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上述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第(二)种情况的并罚是“先并后减”;第(三)种情况的并罚是“只并不减”或“先减后并”,可以看出,对于判决宣告后又判新罪的并罚,体现了从严的原则。在数罪并罚的情况下,各罪所判处的刑罚遇有不同种类时。即有的罪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有的罪判处管制时,应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意见处理,即“由于管制和拘役,有期徒刑不属于同一种刑罚,执行的方法也不同,……可按……在对新罪所判处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执行完毕后,再执行前罪所没有执行完的管制”。23.数罪并罚的适用范围在司法实践中,下列几种情况不适用数罪并罚:(一)继续犯。或叫持续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如虐待罪、非法拘禁罪等,不论犯罪时间长短,行为一经实施,犯罪即为既逐,这类犯罪的行为,在它所造成的不法状态改变以前,始终处在持续之中,故继续犯是以一个行为持续地侵害一个客体,本来是一行为,不论继续状态的时间长短,但只是一个犯罪,不适用数罪并罚。(二)想像的竞合犯。又叫想像数罪,是指一行为触犯数罪名。如某甲意图杀害某乙,举枪射击时,见某乙旁还站着某丙,开枪后杀死了乙,并击伤某丙,某甲的一个行为就触犯了杀人罪和伤害罪两个罪名,所谓数罪名,既指刑法规定的不同种类的罪名,如杀人罪、伤害罪,也指同一犯罪的不同阶段的罪名,如杀人未逐、杀人罪(既逐)等。想像竞合犯,由于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行为,处罚时应按所犯数罪中的最重的罪论处,不适用数罪并罚.(三)连续犯。是指犯罪分子以一个犯罪故意,实施多个行为,触犯一个相同罪名的犯罪。如某甲贪污一笔公款,连续多次将这笔公款窃取,这种情况叫连续犯。连续犯与继续犯不同,前者的连续犯罪行为之间有时间上的间隔;后者的犯罪行为处于不间断的持续状态。连续犯的特点是数个行为,但侵犯的客体,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只触犯一个罪名,对连续犯可以根据犯罪事实和情节从重处罚,不适用数罪并罚。(四)牵连犯。是指犯一罪,其实施的方法或结果又触犯了其他罪名。如某甲盗窃耕牛后,为了销赃而伪造了证明,甲的行为触犯了盗窃罪和伪造证件两个罪。牵连犯的特点是行为人实施了数个行为和触犯数个罪名,但由于数个行为间为犯一罪具有不可分离的牵连关系,司法实践对这种犯罪的处理原则,与想像竞合犯相同,选其中重罪处罚,即“从一重论处”。(五)结合犯。是指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结合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犯罪,如《刑法》第一九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犯罪,是由邮电工作人员和私拆邮件罪和贪污罪两个犯罪结合而成,该条规定以贪污罪论处,结合犯是结合数罪成一罪,应依照刑法规定论处,不适用数罪并罚。(六)惯犯。是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以犯罪所得为主要生活或腐化生活来源,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实施某种危害社会行为的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以走私投机倒把为常业”“以赌博为业”“惯窃”“惯骗”都是惯犯。惯犯都是故意多次实施犯罪行为,因为这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很大,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也很大,为了同惯犯进行有效的斗争,刑法明确规定为一个犯罪,同时规定了较重的法定刑罚,对惯犯不适用数罪并罚。24.缓刑具有法律意义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指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有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缓刑制度充分体现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这项制度的实行,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好的社会效果,如有利于犯有轻罪或者初犯的犯罪人的改造:可以促使犯罪分子自觉改造悔过自新;可以使犯罪分子的工作、劳动和家庭生活少受影响;可以使犯罪分子保持原有的经济收入,从而可以在经济上负担赔偿被害人的损失,这些对于减少社会问题,安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司法实践证明,缓刑制度作为我们同犯罪作斗争的一种手段,在改造犯罪分子的预防犯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即判处短期自由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于反革命罪和累犯。适用缓刑,必须具备以下法定条件:①犯罪的情节较轻;②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③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不予关押,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应宣告缓刑宣告缓刑应同时依法宣告缓刑考验期,被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个月,被判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这些都由刑法作了明确规定。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罚,刑法规定,在缓刑期内再犯新罪,就撤销缓刑,且并原判罪与新判罪要依法实行数罪并罚。缓刑和监外执行,“死缓”、免除刑罚、假释都不相同,应注意加以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这里的缓刑制度,与《刑法》规定的缓刑制度,在适用的时间、对象、条件以及法律效果都不相同。它是我国《刑法》中缓刑制度的补充。25.假释的适用条件我国刑法中的假释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确有悔改表现,不再危害社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司法机关将其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对于那些在服刑中积极从事劳动改造,接受教育,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鼓励他们继续改造,对其他的犯罪分子的改造也可以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是针对被剥夺自由,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犯罪分子设立的,拘役仍是被剥夺自由的刑罚,但它是短期拘禁,就地改造,没有适用假释的必要。(二)对罪犯必须执行一定刑期以后,才能假释。即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实际执行十年以上,才可以根据一定的条件假释。如果犯罪分子有重大发明创造或其他突出的立功表现的特殊情节,也可以予以假释。(三)犯罪分子必须有悔改的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只有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确有明显的改造成绩和有决心改恶从善的行动,并且表明,提前释放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才能予以假释,假释是有条件的提前释放,在决定假释时,必须同时宣布假释的考验期。根据刑法等七十四条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如果没有再犯新罪,就认为原判刑罚执行完毕;如果再犯新罪,撤销假释,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对罪犯实行假释,由刑罚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26.理论上的证据规则。对于第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反革命罪是指以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这一定义揭示了反革命罪的阶级本质和严重社会危害性,指明了构成反革命罪必须具备的要件,是我们划分反革命罪与非罪、反革命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界限的法律依据。构成反革命罪,必须具备如下要件:(一)反革命罪侵犯的客体是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反革命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相区别的主要标准之一。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是我国人民镇压反动阶级反抗,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组织经济建设,取得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它保证我国人民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和提高思想觉悟,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反革命罪侵犯客体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反革命罪是最严重的犯罪。(二)反革命罪的客观方面是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构成反革命罪必须表现为行为,因为只有行为才能引起外界的变化,才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单纯的反革命思想,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因而我国刑法不承认所谓“思想犯罪”。同时,构成反革命罪,不只是一般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而是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即它危害的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利益,不只是社会某一方面的利益。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刑法分则反革命罪一章所规定的各种行为,都是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的具体表现。(三)反革命罪的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但是背叛祖国罪的主体只能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此外,组织越狱罪的主体只是在押人犯。(四)反革命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有反革命的目的。反革命的目的就是以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行为不具有反革命目的,就不可能构成反革命罪。所以间接故意和过失都不能构成本罪,因为这些罪过形式都不可能有反革命目的。反革命目的是区别反革命罪与非罪、反革命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的又一主要标准。所以,我们确定某种行为是否构成反革命罪时,必须确定行为人有无反革命目的。确定有无反革命目的应当根据行为人犯罪的方法、手段、过程、时间、地点、环境、侵害目标、危害后果以及其他具体情况,结合行为人的一贯表现、出身历史和思想状况等,全面考虑、深入分析,然后加以认定。27.间私家车报和资敌罪是间浚罪的共同构成要件间谍罪是为敌人窃取、刺探、提供情报,以及参加特务、间谍组织或者接受敌人派遣任务的行为。间谍与特务本质相同,但有差异;间谍主要是窃取、刺探、提供情报,特务除窃取、刺探、提供情报外,还进行暗杀、投毒、纵火、爆炸、制造和散布反革命谣言等破坏活动。在审判实践中一般把为外国人或外国人自己到我国或者国际间的窃取,刺探情报的行为定间谍罪,把为国内敌人刺探、窃取情报的行为定特务罪,这就使罪名符合实际、清晰明确。所谓“情报”,主要是指国家机密,但是,凡是可以供敌人利用来对我国进行破坏的消息、情况和资料,也可以包括在内。认定间谍罪,要把参加间谍特务组织的间谍特务分子同这个组织中未履行参加手续、未进行间谍、特务活动的人如勤杂、医务、传达、庶务等人员区别开来。后者,不是间谍特务分子。间谍罪和渎职罪中的泄露国家机密罪应严加区别,后者主观上不具有反革命目的;只有明知是敌人,而为之提供情报的,才构成间谍或特务罪。资敌罪是指供给敌人武器军火或者其他军用物资的行为。资敌罪的构成不要求是间谍、特务组织的成员,参加了间谍、特务组织的资敌行为,构成间谍罪。资敌罪和窝藏、包庇罪应严加区别。窝藏、包庇反革命分子,主观上不具有反革命目的,客观上没有实施供给敌人军用物资的行为。刑法第九十七条规定:犯间谍、资敌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轻微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8.发生破坏为犯罪并以刑罚第一放火罪、决水罪、投毒罪、爆炸罪是指以放火、决水、投毒、爆炸等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类犯罪的罪名依据犯罪行为所使用的具体危险方法而确定。放火罪,亦称纵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或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放之火已使公私财物独立燃烧,因而使财物部分或全部失去效用的,构成放火罪既遂。决水罪,是故意破坏水利设施,造成水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决水引为是利用水的自然力进行破坏,如决溃堤防、水坝,破坏水闸,损坏自来水池、水库,堵塞或破坏水流渠道。爆炸罪,是故意引发爆炸物,杀伤群众、破坏公共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爆炸引为一般是在人群集中和财产大量集中的场所实行。投毒罪,又称放毒罪,是故意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投毒行为通常在水源、水道、自来水池,水缸、公共食品或牲畜饲料等中实行,危害多数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危害牲畜及其他水产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凡故意实施的放火、决水、爆炸、投毒行为实行终了,已经危害或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构成犯罪。认定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要注意和以放火、投毒、爆炸作为手段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反革命罪等加以区别:以放火、投毒、爆炸的手段故意侵害特定个人的生命与健康,而不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分别构成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杀人罪或伤害罪;以放火、投毒、爆炸作为手段故意毁坏特定财物而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应构成毁坏公私财物罪;以反革命为目的的放火、爆炸、投毒行为,构成反革命罪。过失引起火灾、决水、爆炸、中毒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分别构成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毒罪。失火罪与生产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安全规定或者违章冒险作业引起火灾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应加以区别,还应与国家工作人员因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火灾的玩忽职守罪加以区别。过失的爆炸罪、投毒罪应与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品中违反危险品规定的重大事故罪加以区别。根据刑法第一。五条、一〇六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毒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重伤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9.明确违反规章制度的责任追究制度,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这种犯罪的主体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非交通人员犯交通肇事罪,如交通民警指挥不当,非正式司机开车肇事等,也可构成交通肇事罪。这种犯罪侵害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和安全。规章制度是指交通规则、劳动纪律、操作规程,违反规章制度,如司机酒后开车,擅自把车交非驾驶人员驾驶、超速、抢道、超载行驶与和强行超车、开车打盹等,因而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即构成犯罪。违反规章制度可能是明知故犯,也可能是过失,但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只能是过失。如果在客观上没有造成法律规定的“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即使违反了规章制度,也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所以“重大损失”是区别交通肇事罪和一般交通肇事的界限。利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故意杀、伤人,故意毁坏公私财产,应根据这些行为的故意内容确定罪名,即可能构成以驾驶汽车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以及故意毁坏公和财物罪等。交通肇事罪与玩忽职守罪应加以区别。两者侵害的客体不同。船长擅离职守或疏忽大意进行错误指挥,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构成交通肇事罪。刑法第一一三条规定:犯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0.走私罪的区别对待走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非法运输,携带或邮寄货物、货币、金银、货币票据、有价证券以及其他物品进出国(边)境,逃避海关监管、检查、偷漏关税,或者在国内买卖走私货物,破坏国家对外贸易管制,情节严重的行为。这种犯罪行为严重破坏国家对进出口物品的控制、管理和监督,直接侵害我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和管制。走私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获取非法利润的目的。违反海关法规与逃避海关监管是走私行为同时具有的两个前提,缺少其中一方面,都不能构成走私罪。逃套外汇和在国内窝藏、贩运、倒卖走私物品,也是违反海关法规,逃避监管的走私行为。走私犯罪与一般走私行为要严加区别,走私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根据海关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情节严重是指以特别的走私设备掩护,或由专营走私的运输工具进行走私的;武装走私的;以暴力抗拒海关检查的;伪造或冒充有关证件的;走私毒品、军用品及其他违禁品的;走私数额较大的。走私案件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处理上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刑法第一一六条、第一一八条,第一一九条规定:犯走私罪的除根据海关法规没收走私物品并且可以罚款外,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以走私为常业的,走私数额巨大的或者走私集团的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犯走私罪的从重处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走私犯罪的处刑补充为: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犯走私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从重处罚。31.关于伪造国家货币罪的罪状伪造、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罪包含两个罪名:伪造国家货币罪和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罪包含两个罪名:仿照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现行流通纸币或硬币的图案、特征、色彩制作假币,以假充真的行为,构成伪造国家货币罪。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变造国家货币伪造国家货币治罪的函”的批复(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同意)意见,变造国家货币构成刑事犯罪时,应以伪造国家货币罪论处。以剪贴、挖补拼凑、涂改等方法变造国家货币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应按本罪追究刑事责任。将伪造的国家货币运往各地使用或者出售的行为,构成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罪。贩运的货币是自己伪造的,还是他人伪造的,对构成本罪没有影响。贩运伪造的外国货币不构成本罪。“伪造”和“贩运”是两个不同的行为,但两者有联系,伪造国家货币与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运往外地使用、出售,通常是紧密结合的。贩运者可以是伪造者本人,也可以是共同犯罪的同伙,或者是与伪造者无关的人。司法实践中,犯罪分子既有“伪造”又有“贩运”行为的,以一罪论处,不适用数罪并罚,伪造、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罪,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如果不知是伪币而误收,误用或误运,均不构成犯罪;伪造国家货币罪应与从画册中剪下货币图案冒充真币以伪造外币的诈骗行为加以区别。《刑法》第一二二条规定,对犯伪造贩运国家货币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还收财产。对首要分子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32.因过失致人模式杀人罪是指故意或过失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犯罪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出于杀人的故意或过失。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健康或过失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行为。犯罪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权利。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地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出于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或过失。杀人罪与伤害罪一般是不难区分的,特别是过失杀人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根据行为的结果是他人死亡或重伤,就可以明确地加以认定。在司法实践中,以下三种情况容易混淆两者的界限,需要严格加以区别。这就是:(一)故意杀人既逐与故意伤害致死,二者同样出现了死亡结果,主要区别是故意的内容不同。前者是出于杀人的故意,后者是出于伤害的故意,对于死亡的结果是出于过失。(二)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既遂,二者同样出现了伤害结果,主要区别也是故意的内容不同。前者是出于杀人的故意,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仅仅造成他人伤害的结果;后者只是出于伤害的故意,而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意图。(三)过失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二者同样出现了死亡结果,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的罪过形式不同。前者,既无杀人的故意,也无伤害的故意,只是对于死亡的结果存在着过失;后者,虽然对于死亡的结果也是出于过失,但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确定行为人是杀人的故意或是伤害的故意,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案件的全部事实情节,如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关系、犯罪的起因、犯罪的工具、手段、环境、袭击的部位、犯罪后的态度以及被告人的个人情况等等,然后实事求是地作出判断。33.激励妇女进行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是奸妇女罪的主要特征强奸妇女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这种犯罪侵害的客体是妇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它与妇女的身心健康、人格、名誉密切相关,侵害妇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同时,也就侵害了妇女的身心健康、人格和名誉,使妇女在精神上肉体上受到摧残和痛苦。违背妇女意志和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是强奸妇女罪的重要特征,犯罪分子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是为了使被害妇女不敢反抗、不能反抗或者处于不知反抗的状态,当然也就是违背了妇女的意志。反之,在没有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时,通常不能认定违背妇女意志,这可以与一般的男女通奸行为区别开来。所谓其他手段是指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或利用妇女处于昏睡、重病无法进行反抗而强奸妇女。在黑夜中冒充是妇女的丈夫使妇女发生错觉而奸污妇女,也构成强奸罪。对患精神病或者呆痴妇女进行奸污的,不论受害妇女是否反抗,也都应以强奸罪论处。奸淫幼女罪是指对未满十四岁的幼女实行奸淫的行为。犯罪的对象是未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幼女实行奸淫的行为。至于是否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对本罪的构成不发生影响。主观方面以知道被害人是幼女或可能是幼女,并具有奸淫的目的为要件。奸淫幼女罪是一种野蛮的罪行,应当依法从严惩处。《刑法》第一三九条规定,犯强奸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犯前两款罪,情节特别严重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人以上犯强奸罪而共同轮奸的,从重处罚。34.拐卖人口罪与拐骗罪的区别拐卖人口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用欺骗的方法将他人卖给第三者的行为。这种犯罪的客体是人身自由,被侵害的对象一般是妇女和儿童。被害人为犯罪分子所拐卖,即丧失自由处于一种被人奴役、被当作“商品”,随意处置的地位。行为人在主观上是直接故意,且具有营利的目的。在客观上采用欺骗、利诱、胁迫或虐待等手段将被害人卖与第三者的行为.对于婴儿、幼儿的盗卖,也应视为是拐卖行为。合谋、参与拐骗、接送、中转、窝藏、转卖等拐卖活动,应以共同犯罪论处。拐卖人口是为卖而拐,拐而不卖,不构成本罪,如拐骗妇女进行奸淫,在查明确系违背女方意志而强行发生性关系的,构成强奸罪。以欺骗的方法,骗得妇女与他人结婚,并无买卖妇女行为的;为男女婚姻当介绍人,借以索取少量财物的;父母借子女婚姻索要彩礼或者实施买卖婚姻行为的,都不构成拐卖人口罪。拐卖人口罪与拐骗儿童罪、诈骗罪要加以区别。拐骗儿童,不是为了贩卖,不具有营利的目的。假借“贩卖”之名,串同妇女诈取他人钱款的,应构成诈骗罪。拐卖人口是当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极其严重的犯罪活动之一,根据《刑法》和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对拐卖人口罪应分别一般的拐卖,情节严重的,情节特别严重的予以论处。以拐卖人口为常业的;拐卖多人多次的;非法所得数额巨大的;盗卖婴儿、幼儿的;拐卖不满十四岁幼女与他人同居的;拐卖现役军人妻子的;拐卖精神病患者或痴呆者是拐卖人口的严重情节。“情节特别严重:是指拐卖人口特别多,手段特别恶劣的;劫持、绑架妇女或用药物麻醉妇女将其卖出、后果严重的;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或其他严重后果的等。《刑法》第一四一条规定,犯拐卖人口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决定》补充规定,拐卖人口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拐卖人口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在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以上处刑,直至判处死刑。35.抢劫罪的处罚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罪不仅侵犯了国家、集体或者个人财产,而且也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严重危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安全。构成抢劫罪,行为人在主观上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在客观上实施了暴力,胁迫的方法,迫使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交出财物或抢走财物的行为。抢劫行为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如用药物、酒类将被害人麻醉使之昏睡无法反抗,或者毒死被害人,而当场将财产取走。犯罪分子实施盗窃行为的过程中,因遭到反抗而使用暴力抢走财物,构成抢劫罪。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脏物、抗拒逮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应依照抢劫罪处罚。抢劫罪与抢夺罪应加以区别,抢劫与抢夺都是“抢”,但有原则区别,抢劫罪的“抢”,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或抢走财物;抢夺罪的“抢”,不是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而是当着财物所有人、保管人的面乘其不备,公然夺走他人财物。抢劫罪是最严重的侵犯财产罪,刑法第一五条规定,犯抢劫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抢劫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抢劫罪情节严重的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所谓情节严重,是指结伙抢劫或组织抢劫集团;抢劫银行、商店,抢劫救灾抢险、军用物资,抢劫外宾财物政治影响极坏的;多次抢劫以及抢劫数额巨大等等。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犯抢劫罪,应追究刑事责任。36.盗窃罪的构成条件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它具有如下特征:(一)以秘密的方式窃取财物.所谓秘密窃取,就是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使财物持有者或保管者觉察的方法窃取财物。这是盗窃罪与其他犯罪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二)出于直接故意,并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至于占有他人财物是为了自己享用或为赠送别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如果为了暂时使用,用后归还并无非法占有的目的,而私自将他人财物拿走的,则不构成盗窃罪。(三)窃取的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是否较大,是区别盗窃罪与盗窃行为的重要依据。当然,盗窃活动的具体情节也是认定是否构成犯罪的依据之一。怎样才算数额较大,法无明文,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惯窃罪是指盗窃已成习性,并以盗窃所得为其挥霍或生活的主要来源的犯罪行为。惯窃罪通常具有如下特征:(一)连续作案时间长。惯窃犯作案时间往往在二、三年或四、五年以上,甚至十几年、个别危害大的,时间不到两年,也可以认定为构成惯窃罪。(二)犯罪次数多。惯窃罪犯罪次数,往往达十多次以上,有的甚至达数十次。有的虽然犯罪次数不太多,但都是作的大案,盗窃一次就够生活一段时期,这种情况也应当认定为惯窃罪。作案时间长,犯罪次数多,这是盗窃已成习性的客观表现。(三)盗窃数额大。这是认定惯窃罪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案时间长,行窃次数多,盗窃财物累计数额不大的,就不应以惯窃论罪。行为人是否构成惯窃罪,应当根据上述惯窃罪的基本特征。结合考虑过去是否因盗窃行为受过处罚和其他情节来认定。曾因盗窃受过刑事或行政处罚,仍然一再盗窃,数额不大的,不能认定构成惯窃罪;结合具体情节,符合盗窃罪特征的,可依盗窃罪论处;符合累犯条件的,按累犯从重处罚;只有符合惯窃罪特征的,才按惯窃论罪处刑。37.公共财物领域,本罪应符合以下四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本罪是侵犯公共财产的犯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共财物,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管理、使用、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构成贪污罪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自己主管、经手、经理公共财物的职务上的便利,而不是指利用与其职权无关的有接触钱财物资的便利条件。贪污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通常表现为涂改或伪造单据。帐目,监守自盗,虚报冒领,不记或少记收入……等等。贪污罪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如经理、厂长、生产队长、会计员、出纳员、采购员、营业员、售票员等都是。国家工作人员犯贪污罪与国家工作人员犯盗窃罪、诈骗罪应加以区别,后者是没有利用职务之便的犯罪行为。贪污罪与挪用公款应加以区别,挪用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个人挪用公款数量大、时间长、本人不予归还的,以贪污罪论处。刑法第一五五条规定,贪污公共财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38.新罪品种罪的形式流氓罪是指公然藐视法纪,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破坏公共秩序,情节恶劣的行为。它具有如下特征:(一)犯罪的客体是公共秩序。所谓公共秩序,是指在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生活准则,不限于公共场所的秩序。(二)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公共秩序,情节恶劣的行为。这是区别流氓犯罪与其他犯罪、流氓犯罪与流氓行为的基本依据。按照《刑法》第一六〇条的规定,流氓活动有四种形式:(1)聚众斗殴,通常指出于私仇报复、争夺地盘、压服对方或其他流氓动机而成帮结伙地斗殴,往往造成严重后果.(2)寻衅滋事,通常指在公共场所肆意挑衅,无事生非,强拿硬要,无理取闹,进行破坏骚扰。(3)侮辱妇女,通常指用淫秽语言,下流动作或暴力、胁迫手段调戏、猥亵妇女(包括幼女).(4)其他流氓活动,指上述流氓活动形式之外的流氓犯罪行为。如利用欺骗、引诱手段,玩弄、奸淫妇女的;聚众进行淫乱活动乃至群奸群宿的;非以营利为目的、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的;利用色相勾引、玩弄男性,腐蚀青年的等等,都属于其他流氓活动。同时构成流氓罪必须情节恶劣。是否情节恶劣,要从行为的目的、手段、环境、危害后果、行为次数、行为人本身的一贯表现和参与流氓活动的情况等全面考虑来认定。情节轻微的,不构成流氓罪。(三)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的内心倾向。这种主观特征也是区分流氓罪与其他犯罪的重要标志。《刑法》第一六O条规定,犯流氓罪,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流氓集团的首要分了,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第一条规定,对流氓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携带凶器进行流氓活动,情节严重的,或者进行流氓犯罪活动危害特别严重的,可以在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以上处刑,直至判处死刑。39.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是指违反保护文物法规,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的行为。根据国家《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规定,珍贵文物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文献及实物,古生物,史前遗物,建筑物,绘画,雕塑,雕刻,图书,货币,舆服,器具等等。这些文物图书,是国家的财富和珍品。《国务院关于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规定:“珍贵历史文物一律不准出口”。盗运珍贵文物出口即构成犯罪。构成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在客观上实施了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的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