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2023—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题A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共25道,每道2分,共50分)1、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根本面貌,影响深远。“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理解错误的选项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制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根本瓦解2、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展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A.西域、大食、波斯B.大食、波斯、新罗C.西域、日本、大食D.波斯、新罗、日本3、以下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选项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严密结合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5、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巧C.丝织品远销国外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6.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7.“一五”方案期间,我国实行粮食方案供给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方案供给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给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8.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到达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锋利、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方案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稳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0.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响,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11.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构造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对其解读有误的是()所有者年份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金融机关其他国内法人外国法人个人其他1950年3.212.611061.311.91960年0.223.117.81.146.311.51969年0.332.221.33.240.12.9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13.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1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根本上只是试图作外表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展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5.以下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ABCD16.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荣耀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完毕,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降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方案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17.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说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场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场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构造已被突破18.珠海快速开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19.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开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20.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局部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视,其用途主要是购置美国商品。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①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开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A.①②③ B.①③C.②④ D.②③④21.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开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严密22.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反映了()A.各国间的经济竞争根本消失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美国被排斥在区域集团化之外 D.全球贫富差距明显缩小23.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反映了()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③开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A.①② B.①④C.②④ D.③④24.当代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加强的根本原因是()A.两极格局完毕B.各国经济开展联系加强C.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开展D.联合国职能的发挥25.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2023—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题A卷答题卡班级姓名一、选择题(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非选择题(50分)1.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4分)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表达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那么……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剧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方案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方案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4分)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4分)2.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6分)材料一“严格意义上的的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间,第一个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摘自陈宝森《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场》材料二开展中国家与兴旺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拟差年年份人均产值国家类型1970年1992年33个开展中国家108美元297美元21个兴旺国家3129美元2218美元——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开展报告》材料三“全球化是兴旺国家用来翻开开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而开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抗全球化。”请答复:(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化出现的原因。(4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4分)(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4分)(4)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4分)3.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20分)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假设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置。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方案收购(即统购)和方案供给(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方案收购和方案供给。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方案收购,对棉布实行方案收购和方案供给。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方案收购和方案供给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方案收购和方案供给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开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方案得以顺利地进展。——陈云:《关于方案收购和方案供给》(1954年9月23日)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拟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立的就不多了,用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开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泼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给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9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5分)2023—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题A卷答案一、选择题(50分)12345678910DABBDCBDBB11121314151617181920AABCCDDBBC2122232425ABACB二、非选择题(50分)1、(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方案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协议约定合同
- 劳保协议合同
- 明星代言合同协议
- 伐木工协议合同
- 铺装合同协议
- 回迁房二手房合同协议书
- 项目资金合同协议
- 污水池施工合同协议书
- 卫健局培训协议合同范本
- 净水机设备租赁协议合同
- 环境有害物质管理办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课件下载
- 基于PLC的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
- 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xbrl模板第3号《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
- 工程力学电子教材
- 70周岁以上老年人三力测试题库换领永久驾驶证
- 动物免疫学第五章细胞因子
- 新版防雷检测职业技能竞赛综合知识试题库(精简500题)
- 2023年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4513.1-2015不定形耐火材料第1部分:介绍和分类
- GB/T 3452.1-2005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