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愁教学目标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欣赏《乡愁》的音乐美。2.通过对本诗层次的分析,体会《乡愁》的结构美;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乡愁》的语言美;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难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情景导入“乡愁”是台湾诗歌文学永恒的主题。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政治原因,在台湾诗歌史中乡愁诗有着重要的位置,涌现出了一大批像余光中、郑愁予、洛夫等这样的优秀的诗人。他们都以诗歌表达对故园的思念,抒发渴望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余光中的《乡愁》,也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现在就来欣赏这首深沉感人的著名诗歌《乡愁》。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一)走近作者。提问:大家在预习中可曾了解本诗的作者?【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余光中(1928—2017)当代诗人和诗评家。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赴台。他的诗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灵河》,诗论集《诗人之境》等。(二)了解背景。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诗的背景?【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余光中的《乡愁》写于1972年,其时台湾海峡两岸还处于战争对峙状态,几乎无人员往来,距作者离开大陆到台湾之时已近三十年了,作者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这首诗抒写了他那与日俱增的乡思愁绪。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1.读一读,写一写。邮票(yóu)窄窄(zhǎi)海峡(xiá)矮矮(ǎi)坟墓(mù)一湾(wān)一枚(méi)乡愁(chóu)2.温馨提示: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坟墓(幕)海峡(狭)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一读全诗,欣赏《乡愁》的音乐美。导入:读《乡愁》这首诗,我们要表现出诗的音乐美。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中体现本诗的音乐美呢?1.朗读指导(多媒体展示):第一,把节奏读好。第二,节奏读好后,要注意诗中较大的停顿。第三,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要读得抑扬顿挫,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第四,朗诵这首诗时还要注意音变与轻声。第三节的“啊”要读作“呀”,“母亲在里头”的“头”要读轻声。2.布置: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教师作诵读提示:《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多媒体展示】: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二)二读全诗,感悟《乡愁》的意境美。1.布置: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比较跳跃,读者要用想象、用情感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请同学们就一、二、三、四节诗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中所想,并展开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明确:(1)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2)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3)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4)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2.学生分组想象第一、二、三、四小节的画面。师生共同点评。3.给想像的画面取名,并体会这些画面所表达的情感。明确:画面依次为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家人之爱与国家之思很好地在诗中融为一体。(三)三读全诗,领悟《乡愁》的情感美。导入:优美的诵读能激起我们的感情共鸣,用心聆听会让我们如痴如醉;把握好作者的感情变化才能读出诗的韵味来。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乡愁》,注意运用恰当的语速、语调、情感等。1.朗读指导(多媒体展示):全诗:(1)语调——深沉;语速——低缓;感情——深挚。(2)本诗感情基调是柔美、哀伤、深情,语速要缓慢,还要适当读出颤音。(3)第一节:回忆、平淡(小时候,诗人求学在外,思念母亲,这种对儿时的回忆,读时可以稍微平淡一点。)第二节:遗憾、甜蜜(长大后,诗人新婚别离,对娇妻的思念,虽然遗憾却带有丝丝的甜蜜。)第三节:失落、痛苦(后来呀,一座坟茔、两世相隔,母子永远不能相见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对母亲的这种悼念,是失落中带有难以名状的痛苦。)第四节:惆怅、无奈(而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阻隔,作者归心似箭,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望峡兴叹!所以是惆怅中有着些许的无奈!)优美的诵读犹如一杯美酒,越品越浓,听了别人的诵读,大家想不想自己也深情的读一遍呢?2.布置:按多媒体展示的情感变化朗读。(1)学生自读。(2)组内读。(3)请几名层次不同的学生班内读,学生进行评价。(4)齐读。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品味、探究全词的内容。教学步骤:一、精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品读课文,理清思路。1.提问:诗题为《乡愁》,作者在诗中也运用了四个判断句来诠释“乡愁”,那么,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明确: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短语可以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2.提问: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明确: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3.提问: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情感,诗人是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寄托这种愁绪呢?明确:“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4.提问:根据上面的梳理,谁能将本诗的内容按诗中的写作顺序完整地叙述出来?明确: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相关板书:时间变化表达意思具体形象小时候(少年)母子分离邮票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船票后来(中年)母子死别坟墓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分离海峡小结: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诗情层层推进升华,最后将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角度。(二)细读课文,探究内容。1.提问: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物件在诗歌称之为“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件融入了人的主观意志。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四件意象呢?四个意象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明确:四个意象分别反映了四个阶段的乡愁,随着时间的变化乡愁也一步步的加深。2.诗中四种意象前表限制的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数量小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3.追问:那我们看“小小的邮票”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乡愁?“窄窄的船票”呢?“矮矮的坟墓”呢?“浅浅的海峡”呢?师板书:小小的邮票——恋母之情窄窄的船票——夫妻之爱矮矮的坟墓——丧母之哀浅浅的海峡——恋国之思4.提问:“矮矮的坟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明确:悲伤的、痛苦的。其中“后来啊”表现的是一种哀怨之情。5.提问:台湾海峡为什么是浅浅的?阻隔作者难回大陆的是浅浅的海峡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作者余光中。师读:(多媒体展示)余光中(1928—2017)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香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漂泊,在1972年回大陆无望的时候写下了这诗歌。6.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乡愁啊?明确:可望不可即的无奈的乡愁。7.其实前面三个应该能把作者的人生三个阶段的乡愁反映出来了。为什么还要添加第四节呢?诗歌的第四节能去掉吗?为什么?明确:不能去掉。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即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老师补充:余光中曾说过这样的话:“对我个人而言,乡愁又是一种家国情怀。家是个人的放大,国又是家的放大。我的乡愁是“大我”所面对的民族的乡愁。到底哪里是我的故乡呢?只能说是整个中国。”师板书:小我之爱大我之情二、再读课文,概括主旨。1.提问: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明确: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布置:具体到每小节诗,分别抒发的是什么感情?请各用两三个字概括每小节诗的内容。明确:亲情———爱情———哀情———盼统一3.提问:前三节的情感和第四节的情感有何区别?明确:作者由个人的乡愁上升到民族之愁;由前三小节的思亲之情,升华到最后一个小节的爱国之情。4.布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本诗的主旨。本诗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三、纵观全文,领悟写法。1.这首诗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乡愁。将抽象的情绪化物化了,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说“载不动”,而本诗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明确:这是正语反说(反语),乡愁本是凝重的,作者却用表示小而轻的叠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来形容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反衬乡愁之浓郁,增强诗歌表现力。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小结:写作特点一:运用反语和叠词表达思想感情。2.提问:乡愁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明确: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邮票——母子深情(浓烈)船票——夫妻恩爱(热烈)坟墓——生死悲痛(巨大)海峡——思乡哀愁(深沉)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在许多古典诗歌中,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小结:写作特点二:托物寄情。四、归纳总结《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五、拓展延伸迁移仿写:说一说自己的“乡愁”,要求也用诗歌的语言来描述,并用上一种修辞方法。乡愁是示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示例:①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②乡愁是一抹净净的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