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古典诗词阅读的价值、误区与教学策略》 论文_第1页
《学前儿童古典诗词阅读的价值、误区与教学策略》 论文_第2页
《学前儿童古典诗词阅读的价值、误区与教学策略》 论文_第3页
《学前儿童古典诗词阅读的价值、误区与教学策略》 论文_第4页
《学前儿童古典诗词阅读的价值、误区与教学策略》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古典诗词阅读的价值、误区与教学策略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是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代诗歌多是文人墨客通过诗歌的写作来表现心中的所思所想和感情。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有“意美”、“语美”、“音美”、“形美”这四个特点,也有丰富的想象画面和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为一体的艺术,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来发挥想象,体会意境与情感,从而感受到艺术上的熏陶。而古典诗词的载体是文言文,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较难理解,因此让学前儿童朗诵古典诗词主要是让幼儿感受其中独有的音乐美、韵律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培养基本的意识,为后续更为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关键词:古诗词阅读,误区,教学策略。一、学前儿童古典诗词阅读的价值1.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3-4岁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童谣,4-5岁幼儿喜欢把自己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书的内容说给别人听,来满足自己的表达欲,5-6岁幼儿则喜欢与他人一起讨论图书和故事有关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同伴交流故事情节。”根据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可以知道0-6岁是儿童语言的敏感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乳儿期,即语音的发展阶段;婴儿期,主要是掌握词汇阶段;幼儿期,在3-4岁掌握语音、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在6岁基本掌握口语并能流利交流,因此是幼儿接触各类生活用语、诗歌诗词、简单儿歌的关键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快的时期。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意境的传达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来实现的,所有的意向也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例如最朗朗上口的四言绝句《春晓》中,有三句话的末尾是押“ao”音节,《悯农》中的一、二、四句押“I”的音节,《静夜思》的一、二、四句押的是“ang”音节。这突出了古典诗词中的平仄、语音流变、双声叠韵的特点,因此这些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诗句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进行模仿、重复以及背诵的兴趣和乐趣,协助幼儿理解押韵,感受音节的平仄变换,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发音。如此可以提高语言学习的准确性,达到口齿伶俐,发音标准。[1]从而不断增加幼儿的词汇量,进一步达到说完整句子的能力。2.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儿童审美水平的提高主要是提升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中包括生命之美、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审美这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独有方法,是人与自然、社会所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2]《唐诗三百首》按题材分为咏物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咏史怀古诗、记游诗、咏怀诗等十大类。这些不同题材的诗营造出来的不同情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使自己置身其中,建立不一样的情感联结,从而提高思维发展水平。例如《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一句,教师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给予美的享受;或者通过描述诗句的含义,进一步引导幼儿的所见所闻,以此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感受美的能力。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幼儿把想象出来的画面用笔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绘画能力,也能提高审美水平。3.提高儿童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培育正确的个体价值取向,注重人的德性的形成和培养,有句话说的好:“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根据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中还有一个是文化敏感期,在这期间老师和家长利用好本土的优秀文化对幼儿进行熏陶,较早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古典美,那么到了6-9岁就正能满足儿童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的熏陶,在以后的学习中就有更强的文化敏锐力。幼儿阅读古诗不仅可以对艺术的敏感度提升,而且也可以塑造幼儿的情操品质。古诗的题材很多,对幼儿的情感熏陶主要是爱国、感激父母、节约珍惜、结交友人、待人处事等传统文化精神。其中描述爱国的诗句由于有着浓厚的时代背景,幼儿在3-6岁年龄段暂时理解不了,但是当随着年龄政治,这些字字句句都在幼儿的潜意识中,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他们,慢慢积淀文化,形成一个人的品质。4.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做出了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大脑不对称性的,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理论”。在人的左右脑两部分中,左脑负责逻辑推理,右脑负责创造和想象,而且右脑具备像“照相功能”、“捕捉信息能力”、“快速处理字符串能力”等左脑不具备的能力。这几个能力正好为幼儿初步接触古诗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条件,并且研究显示当幼儿在读古诗和经典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脑电波。“读经典”其实就是一种“右脑开发”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想象思维的培养。古典诗词中的优美语句和意境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3—6岁幼儿的思维发展是由无意识向有意识学习发展的,学前早期幼儿可以无意识地体会语言具有的独特节奏和韵律。长期地诵读古典诗词也是有利于其形象思维的发展。二、学前儿童古典诗词阅读指导的误区1.重数量不重质量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新一代的家长越来越有攀比的功利心,因此家长往往进入“重在数量,不在质量”的功利性阅读误区,也追求在亲戚朋友面前背古诗有面子,而忘记幼儿学习和了解古诗词的初心。对于3-6岁的幼儿要求过高,学会背诵简单的古诗后,立即增量,并且实施高压的教育方式,直到他可以背出更多有难度的诗。而家长不向孩子解释大致含义,造成一个机械学习的机制,因此幼儿难以理解故事的情境、内容,长期以往幼儿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也慢慢减退,严重的有可能对古典诗词有抗拒心理,非常不利于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进入小学的古诗词学习。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家长大多认为学前儿童时期是记忆力发展最迅速的时候,大量背诵古诗词就可以在入小学以后提高成绩,殊不知不掌握正确的共读方法一味的机械识记,只在意背诵数量很容易造成幼儿“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情况。[3]2.内容选择难度大对于幼儿学习质量不高,也跟幼儿教师和家长没有系统地学过有关经典的相关课程相关,当前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接受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很少,再加上自身文化的积淀不足,不了解幼儿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尤其是家长对于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不了解,以及家长的功利心理盲目地凭借自己的经验,跟着大众教育潮流在亲子共读中加入古典诗词的内容,常常选择的古诗都是难度系数参差不齐的,题材也各不相同,选择了一些初高中才学习的长律诗,朗读起来不易。有时选择的战争时期创作的诗、词,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复杂,情感深沉、浓郁。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复杂,并未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这些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却强行让其背诵,使幼儿语言发展滞后,会使其失去识字的兴趣以及语言发展的积极心理。例如《蒹葭》中有许多生僻字和相似的句式都不适合学前儿童阅读。3.教育引导方式单一也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年龄过小,幼儿不理解古典诗词的含义,诵读的作用不大,幼儿园开展的亲子共读活动也常常不配合,认为没有意思,对此存在偏见,常常在意经典诵读教育是否“见效快”。[4]由于缺乏相关亲子阅读理论指导,家长常常占据着“教育者”的角色,趋于命令式,单方面地对于读音、背诵速度有要求,未能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幼儿不想阅读古诗而想阅读绘本时还强加给幼儿大声读古诗,缺乏双向的情感传递,以及幼儿是否明白诗中的意境,并且选择的读物偏向于知识应试训练型,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及他们自身的年龄发展特点。当然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古诗时,也可以书写诗词、对联。以诗画图或给画图配诗,还可以给意境美的摄影作品配诗。到了公园游玩或到景点旅游,门口的楹联、景区的诗刻,都可以引导幼儿读一读记一记。4.忽略古诗本身的意境在实施古诗词教育时,教师经常会一味地分析、教授诗歌中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这不仅不符合幼儿思维发展规律,而且忽视了诗歌中的童趣、真挚的情感,将古诗优美流畅的语言肢解为简单的字、词、句,破坏了古诗的意境,幼儿无法感受古诗立体的艺术画面,也不利于幼儿展开联想画面,发挥想象力。对于情感的总结表达只仅限于“高兴、难过”等口语词汇,教师语言词汇的匮乏也对描述诗词意境的效果大打折扣,表现力有限也对其表现诗词内容有着限制。在某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活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教师首先出示古诗的图片,接着就问幼儿每个词都知道是什么意思,结果大多数儿童都不知道,教师开始逐字逐句的解释“离离”、“原上草”、“古道”、“晴翠”等词。这种直接晦涩的方式很难让幼儿理解。三、提高学前儿童古典诗词阅读有效性的教学组织策略基于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灵活、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让幼儿接受中国古典诗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古典诗词的语言比较深奥,因此,教师应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古诗的意境转化为幼儿的已有经验,浅显易懂更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调动幼儿的情绪。开展学前儿童古典诗词阅读主要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的五大领域中,最常见的方法主要是将单一的语言活动与艺术、社会、科学领域的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实现幼儿更简单、直观、准确地朗诵、理解古诗。1.故事情景法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交流与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讲故事是3-6岁儿童最喜欢也是最容易理解文章内容的形式,只需要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用优美的语言给予幼儿美的享受,这样可以使幼儿对古诗有初步的概念和兴趣。例如《悯农》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可以描述成农民伯伯在夏天正午的太阳下拿着锄头一直在田间忙碌,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上,我们平时吃的米饭和菜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风雨无阻地忙碌几个月收获的果实。这样浅显易懂的故事直接地让幼儿明白故事,也更好地使幼儿朗诵出古诗,也便于记忆。另外,亲子共读是学前儿童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另一基本方式。家长也需要了解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选择适合3-6岁幼儿朗诵阅读,贴近生活、文字精炼、意境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没有太多难读的生僻字的古诗。如汉乐府的《江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2.游戏法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游戏者,在教学组织活动中要多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沉浸在快乐里学习。在古诗教学中可以改编成小游戏的古诗种类不多,但大多可以改编成用肢体动作表示的韵律小活动、手指游戏等,增加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性。例如古诗《小池》,准备几片大荷叶和几朵大荷花铺在地面,配合音乐,玩三轮“立荷尖”的游戏,当幼儿念到“立上头”时就找离自己最近的“荷叶”,“荷花”踮起脚尖立在上面。幼儿可以直观感受“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含义。教师在运用游戏法时关注幼儿的接受情况,运用多层次的游戏规则,以达到幼儿更好的游戏体验。在结束集体教学活动后,在过渡环节中,教师说出幼儿熟悉的古诗的第一句,让幼儿说出下面的几句,并让发言的小朋友指定出一个小朋友回答下一个问题。这样简单的富有小情趣的游戏填补了生活活动到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间隙,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古典诗词熏陶,也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需求。3.联想绘画法学习古诗的方法还可以延伸到美术领域。另外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幼儿表象储备贫乏造成的对诗歌中所描绘的古代生活、思想及人物情感感知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有意注意和有意义学习的特点可以做出吸引幼儿的古诗场景动画。再抓住当中的关键点继续让幼儿展开想象,然后引导幼儿进行作画。[5]例如《一望二三里》这首诗,教师可以启发大班幼儿展开想象:除了“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之花”之外,还有什么样的风景呢?并且鼓励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材料表达出自己想象的画面,提供材料也可以多样化,例如不同种类的彩笔,各种各样的低结构手工材料等。画完以后让幼儿上台说出自己画的内容。4.音乐欣赏法音乐对于幼儿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此方法可以和故事情景法结合起来运用,在教师讲完古诗改编完的故事后,播放相应的音乐,再由教师带领吟唱,幼儿模仿老师的音调、韵律一起跟唱、创编。例如《咏鹅》就可以播放活泼轻快的旋律,《梅花》就可以播放抒情、舒缓的音乐。可以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古诗独有的“音美”和“语美”。另外,对于中大班幼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节奏感,七言诗可以培养幼儿对四拍子的感知,五言诗可以感知三拍子。也可以结合奥尔夫音乐课程模式,把朗诵古诗变为轻快的吟唱古诗,加上一些打击乐器、木质乐器增加韵律感和读诗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一边引导幼儿感知节律,一边感知古诗内容。儿童倾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谈话法帮助儿童理解古诗的内容。一方面,教师可通过适当的提问,引起儿童的思考;另一方面,在古诗欣赏过程中对幼儿不懂之处教师还应采用简明的提示,激发儿童的想象,鼓励他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儿童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联想绘画法和音乐欣赏法常常是结合使用的,是相辅相成的。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表达对诗词的理解。当然这四种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同时运用多个方法开展整合活动。例如开展古诗《清明》教育时,教师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刚才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说明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需要做什么,给幼儿营造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