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基础过关练知识点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A.山西的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C.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D.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2.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着)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A.正面战场有力抗击侵华日军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C.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知识点二敌后战场的抗战3.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成立了民政厅对社会保障事业进行宏观指导。民政厅下附设抚恤委员会、防疫委员会、保健委员会等一些专门机构。上述举措()A.反映了陕甘宁边区经济困难的现状B.适应了民族战争的现实需要C.导致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壮大4.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查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A.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B.有利于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敌C.改变了国民党消极抗战政策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知识点三东方主战场5.1942年,日军进攻英国殖民地缅甸,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在同古战役中,戴安澜将军率领第200师阻击数倍于己的日军,鏖战12个昼夜,歼灭敌军5000余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A.刺激了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基地B.推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C.赢得了沿海工业西迁的宝贵时间D.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6.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指出:“同盟国能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同时作战,节节胜利,有相当大部分奠基于中国与日本缠斗不休。”其意在强调()A.中国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B.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根本保障C.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地位同等重要D.中国开辟了对日作战的东方主战场知识点四抗日战争的胜利7.“直到现在……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序幕。”该评论说明了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作用是()A.增强了民族自尊心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增强了民族自信心D.增强了民族凝聚力8.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侵台日军无条件投降仪式,并向全世界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A.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强国之一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民族自尊心[答题区]题号12345678答案拓展培优练1.[2023·辽宁本溪高一期末]1937年10月29日,在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处于严重失利的形势下,蒋介石做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演讲,正式确定了以四川为大后方,以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随后,国民政府各部门先后迁往重庆,随之而来的还有大规模的工厂内迁。这一现象()A.导致了淞沪会战全面失败B.是正面战场消极抗战的恶果C.改善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D.保证了中国持久抗战的胜利2.[2023·湖北荆州高一期末]1943年5月,日军为“溯江而上,直取陪都重庆”攻击长江三峡西陵峡的石牌要塞,发起鄂西会战。中国军民英勇抗击,粉碎了敌人由三峡航道入川的美梦,保卫了西南半壁河山的安全。因此时正值苏德战场上斯大林格勒会战打败德国不久,于是国内外宣传机器也称其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鄂西会战()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战略计划B.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C.成为国共团结合作抗战的典范D.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3.[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1938年1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确定了“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第二期作战方针,要求各战区“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和消耗敌人。策应敌后方之游击战,加强敌后方之控制与袭扰,化敌后方为前方”。这反映了当时的国民政府()A.对于抗战形势估计过于乐观B.根据战场形势变化调整策略C.准备积极实施全面抗战路线D.进一步加强同共产党的合作4.[2023·贵州贵阳高一期末]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该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由此可知,抗日民主政权建设()A.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B.有利于全民族的团结抗战C.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D.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5.[2023·广东东莞高一期末]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到1942年,八路军359旅官兵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每人平均每月可以吃到两斤肉,每天5钱油、5钱盐、1.5斤菜,全旅将士都穿上了新衣服新鞋袜。据此可知()A.日本侵华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B.大生产运动的成效显著C.正面战场抗战取得了巨大胜利D.农业生产技术获得突破6.[2023·重庆江北高一联考]“史实”“史论”“史识”是历史学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历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历史现象,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抗日战争期间的相关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A.华北事变是1935年日本在华北地区发动一系列事变的统称B.淞沪会战持续三个月,中日双方投入战斗的军队共约100万C.百团大战的成功,有利于克服抗战中的投降情绪,振奋人心D.要依据唯物史观,客观公正地肯定蒋介石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7.[2023·江西赣州高一期末]中国远征军应英国的请求,1942年紧急入缅支援英军对日作战,从3月初先头部队到达东吁参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转战1500余公里,经浴血奋战,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中国军队入缅作战()A.使中国的抗日形势得到根本好转B.说明了缅甸是中国最重要的同盟国C.表明中国是反法西斯的坚定力量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8.[2023·甘肃张掖高一检测]从1937年底至1941年2月,仅在武汉、重庆接待的西方记者就有168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到了77人。此后,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至1942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23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中国()A.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大国家B.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均取得重大战果D.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提供精神的支撑9.[2023·河南南阳高一期末]“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侵略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材料旨在说明()A.中国抗战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B.抗战的两个核心力量互相支撑C.中共才是抗战真正的中流砥柱D.正面战场的作用重大功不可没10.[2023·湖南郴州高一联考]历史学家刘大年指出,正是抗日战争,把百年来落后挨打、四分五裂的中国,一步步引上了民族独立、统一和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这种认识的核心是抗日战争()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C.促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D.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2023·贵州贵阳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1年9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面对民族危亡,全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在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中,仅从1937年7月开始的全国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以上,其中牺牲2000余万人。不可否认,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援和配合。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摘编自姜廷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材料二日本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12.[2023·四川眉山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依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并任意选取其中一点并结合史实予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基础过关练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山西……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典型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增强了抗战的信心,A项正确;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B项;“全方位”一词错误,排除C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A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1938年春,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台儿庄大捷,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故A项正确;国民党军队以运动战、阵地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同时吸收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方法,战略战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B项;C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体现,排除;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发生于1937年9月,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的这一系列举措有利于巩固陕甘宁边区政权和壮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力量,适应了抗日战争这一民族战争的现实需要,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陕甘宁边区巩固政权的举措,并不能直接反映边区经济困难,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之前,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40年8月26日”“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行动是百团大战,其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B项正确;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从此,敌后战场就成为中国抗日的主战场,但百团大战限于华北地区,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国民党将领对百团大战粉碎日本阴谋毒计的敬佩,未涉及国民党消极抗战政策的改变,排除C项;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与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屡控敌锋,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有力地支援了同盟国军队,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基地,太平洋战场爆发,排除A项;1942年1月1日,以中、美、英、苏四国为首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排除B项;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为固守一城一池和方寸土地而浴血苦战,在节节败退的节节抵抗中,为沿海工业西迁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同盟国能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同时作战,节节胜利,有相当大部分奠基于中国与日本缠斗不休”可知,材料强调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反法西斯同盟,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国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涉及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地位,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项。7.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亡国灭种的危机使国人觉悟到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揭开了民族自觉史,说明抗日战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抗日战争增强了中华民族自尊心,排除A项;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与“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足以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和民族自尊心提升,D项正确;抗日战争后中国并不是世界强国,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排除B项;抗日战争后进入了国共内战,排除C项。故选D项。拓展培优练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37年10月29日,在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处于严重失利的形势下,蒋介石做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演讲,正式确定了以四川为大后方,以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随后,国民政府各部门先后迁往重庆,随之而来的还有大规模的工厂内迁。”可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以及大批的工厂内迁,一方面增强了中国持久抗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改善中国当时不合理的工业布局,C项正确;导致了淞沪会战全面失败,说法错误,排除A项;正面战场消极抗战的恶果,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保证了中国持久抗战的胜利,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影响。鄂西会战粉碎了日军入川进攻重庆的美梦,保卫了西南半壁河山的安全,有利于提升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日军速战速决战略计划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排除A项;“有力地配合”说法夸大,排除B项;鄂西会战没有体现国共合作,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B解析:1938年11月下旬已经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张各战区通过有限度的进攻来牵制敌军,实现化敌后方为前方,这与当时抗战的发展阶段相符,是策略的调整,B项正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方针不属于乐观估计,排除A项;这一时期已经是全面抗战,排除C项;此时处于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该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战,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有利于全民族的团结抗战,B项正确;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无关,排除A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在1937年9月,1940年3月时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经实现,排除C项;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属于抗战时期中共的制度探索,不能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到1942年,八路军359旅官兵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每人平均每月可以吃到两斤肉,每天5钱油、5钱盐、1.5斤菜,全旅将士都穿上了新衣服新鞋袜。”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中共中央发起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大生产运动正式开始,大生产运动是陕甘宁边区自我生产,力争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自救运动,大生产运动使得陕甘宁边区在国民党反动派停发军饷,封锁边区的恶劣环境下,基本实现自给自足,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日本侵华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正面战场的抗战,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农业生产技术获得突破,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C解析:根据“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可知,“百团大战的成功,有利于克服抗战中的投降情绪,振奋人心”是对百团大战的评价,反映了百团大战的积极影响,属于史论,C项正确;A、B项都是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属于史实,排除;D项是科学结论,不属于史论,排除。故选C项。7.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中国远征军开辟了国外战场,其入缅作战取得了重大战果,表明中国是反法西斯的坚定力量,C项正确;1942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形势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排除A项;缅甸此时是英国的殖民地,缅甸是中国最重要的同盟国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是淞沪会战,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从1937年底至1941年2月……至1942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23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从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各国记者的报道以及媒体机构的入驻,体现了对中国抗战的关注度在逐渐的增大,反映了中国战场的重要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中国战场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正面和敌后战场的状况,排除C项;中国提供的不仅仅是“精神的支撑”,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是说抗战中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因此这强调的是抗战的两个核心力量互相支撑,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的关系,排除A项;结合“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侵略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可知,C、D两项说法片面,排除。故选B项。10.答案:C解析:刘大年认为抗日战争凝聚了中华民族,一步步引上了民族独立、统一和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这种观点的核心是抗日战争促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逐步开始,排除A项;抗战并未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11.答案:(1)特点:全民族抗战;伤亡损失大;持续时间长;得到国际支援与配合。(2)原因: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等因素。观点:不全面。说明:作者忽视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主战场作用;中国战区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3)影响: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面对民族危亡,全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得出全民族抗战;依据材料“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以上,其中牺牲2000余万人”,得出伤亡损失大;依据材料“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得出持续时间长;依据材料“不可否认,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援和配合”,得出得到国际支援与配合。(2)原因:依据材料“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得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依据材料“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得出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等因素。观点:不全面。说明:从中国战场的作用分析,得出作者忽视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主战场作用;中国战区的作用;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角度分析,得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3)影响:依据材料“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得出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