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析对教育去行政化的理性思考(新)(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试析对教育去行政化的理性思考试析对教育去行政化的理性思考(新)(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试析对教育去行政化的理性思考内容简介:关键词:小产权房房产税住房保障内容提要:从小产权房形成的原因入手,提出建立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严格区分公益征收与商业拆迁、分别情况处理现存的小产权房、开征房产税、改革住房保障制度等措施。所谓小产权房,是指不符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关键词:小产权房房产税住房保障内容提要:从小产权房形成的原因入手,提出建立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严格区分公益征收与商业拆迁、分别情况处理现存的小产权房、开征房产税、改革住房保障制度等措施。所谓小产权房,是指不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在集体土地之上建造并出售给非本集体成员的房屋。由于违反现行法律,所以小产权房从产生之日起就不合法,其所谓的“小产权”也并非“产权”,只是民间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实质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产权”。虽然小产权房本身不合法,但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现实却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给立法、执法带来诸多困惑,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应在准确分析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既要维护各方利益和社会稳定,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小产权房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小产权房是农民集体利益与政府利益博弈的结果现行法律规定,农村集体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在集体土地之内,只允许本集体村民依法申请宅基地并建造房屋,不允许集体出让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也不允许农民个人出卖宅基地或转让房屋给非本集体成员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确需使用集体土地开发房地产的,应先由国家征收集体土地,再行出让给开发商,由开发商进行商品房开发建设后出售。现实的问题是国家征收集体土地的价格与国家出让土地的价格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益空间,有的后者是前者的几倍、几十倍,这部分差价利益由国家取得,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集体对此非常不满,当有机会出让土地获得大于国家征收的回报时,集体便不惜违法,义无反顾地为之。从理论上讲,所有权是权利人对其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既然法律规定集体对其土地享有所有权,就应该赋予其处分权和收益权,而太多的限制使集体对其土地几乎丧失了处分权和收益权(只能通过农业生产经营或经过批准兴办乡镇企业用地而获得收益),这就严重损害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整,限制了集体土地的权利行使。对这一问题,农民集体现实的做法就是用建设、出售小产权房的行动来“维权”,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的违法审批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小产权房问题是公众的住房需求与高房价之间对抗的结果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消灭城乡差别、发展经济的重要步骤。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城市人口呈迅速增加的态势,解决住房问题就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新城市居民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老城市居民需要更换更大的住房,城市富人需要拥有更多房屋实现投资目的,因此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相对于不断攀升的房价而言,城市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增加远远落后于房价的涨幅。房价的增长直接刺激了人们的购房欲望,因为如果现在不买,以后会更买不起。当其经济实力不能购买商品房时,小产权房便成了唯一的选择。截至201X年7月,北京的商品房均价为14650元平方米,同年4月,北京通州区的小产权房均价为5000元平方米,二者相差十分明显。调查显示,如果能够购买正规的商品房,多数购房者是不会选择购买小产权房的。购买小产权房者多是中低收入者,如外来打工或经商人员、留城大学毕业生、城市中低收入者。小产权房多处于城乡结合部,交通相对不便,居住环境相对较差,购房者对小产权房的法律风险心知肚明,但是较低的房价是吸引他们购买的唯一原因。许多市民坦言:购买小产权房就是为了“能有个住的地方”。据统计,到201X年初,北京市的小产权房占到房地产市场的20%;201X年,深圳市的小产权房占全市住房总数的49%,到201X年6月,深圳住宅总面积约为6亿平方米,其中小产权房高达1.6亿平方米,比例已经超过60%。到201X年初,据非官方统计,全国的小产权房面积达到60多亿平方米。(三)政府职能发挥不力客观上导致了小产权房的发展壮大小产权房从产生时起就不合法,但是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其外因是政府监管查处不力。小产权房多集中在市郊,就在政府的眼皮底下,从开工建设到出售交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有关部门不可能发现不了,如果能够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也不会导致现在的局面。在201X年前后,各地的小产权房还不敢公开销售,多是通过与村民签订君子协议,以村民的名义购买,过户只能偷偷在村委会进行;现在,小产权房的销售已经完全公开化,开发商不再遮遮掩掩,而是明确告诉对方是小产权房,也不再虚假承诺将来可以办市证。开发商之所以敢于公开销售小产权房,也与政府部门查处不力有关。个别地方政府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违规审批小产权房的建设,甚至一些乡镇政府公开发放房产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小产权房的发展。(四)小产权房问题是公众与政府心理对抗的结果尽管有关部门不断发布对小产权房的禁令和购房警示,但是公众的购买热情却丝毫不减。究其心理原因,是购房人拿法不责众的心态与政府的决心对抗,其心理是:反正有许多人购买小产权房并居住,政府总不会强制拆除;如果政府强行拆除,这些居民就无处可住,就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购房者还认为,政府对小产权房的形成也是有责任的,因为政府没有严格禁止小产权房的建造和出售,所以在强制拆除时也可以与政府进行讨价还价,争取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事实也证明强制拆除的极少,即使强拆,也会给予一定的补偿,如201X年8月,为配合济南西客站的建设,济南市拆除了槐荫区“格林小镇”的25栋小产权房(业主201X年购买时的价格为1320元平方米,远远低于当时的商品房价格),拆除时业主获得的补偿多为原购房款加10%的退房奖励。类似的现实客观上也助长了公众购买小产权房的信心。总之,这种公众与政府的心理对抗是十分危险的,它不仅表现了法律制度长期难以落实的尴尬局面,更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威信,严重影响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实现。二、小产权房问题的实质从以上原因分析不难看出,小产权房问题的实质是我国二元制土地制度所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其他诸如高房价、政府监督不力等原因,均为推动小产权房发展的次要原因。对于国有土地,国家可以通过土地出让、转让等方式获得土地出让金、税收等利益。土地出让金是基于国家是土地的所有者而获得的利益,而税收是基于交易行为而获得的利益。对于集体土地而言,据现行制度,农民集体基于土地所有者身份从土地增值中获得的收益却是相对较少的,为实现自身利益,一旦有机会从土地中获得更多利益,农民集体便不惜突破现行制度,这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本能体现,从理论上讲是无可厚非的。因此,我们确有必要对现行制度进行反思,还农民集体土地所有者身份,使其真正享有土地所有者的权益。由小产权房引发的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是主要的,同时,还会引发地方政府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农民集体利益与集体经济组织个别负责人的利益冲突。对于地方政府违规审批小产权房并获利的行为,应从加强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角度进行处理;对集体经济组织个别负责人从出让土地建设小产权房中获利的情况,应从严惩腐败角度进行查处。三、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对策(一)建立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及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平等理念的形成,市场就会要求改变土地开发利用由国家独占的不平等局面,改变单一的土地供应模式,积极推行土地供应主体多元化,建立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在此方面,有关部门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早在201X年广东就通过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只是该办法禁止用集体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201X年3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提出进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这些尝试为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奠定了实践基础。为切实维护农民集体的利益,法律应当赋予农民集体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只要符合国家规划,集体有权将土地有偿出让给他人使用,其使用年限可由双方协商确定,也可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使用费由双方协商确定,国家收取一定的税收,该土地的性质不变,仍然归该集体所有;使用权到期之后,集体有权收回土地;如果是出让土地建住宅的,法律应当允许,对所建住宅由政府核发产权证书;到期之后房屋的所有权人应当向集体交纳下一规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费,该费用标准应根据当时的土地出让价格核算确定,其对房屋拥有的所有权不变。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还需要处理好与国家耕地保护的关系。对于基本耕地,国家应严格禁止集体随意占用进行开发建设,如确需开发建设的,应根据规定进行审批,并严格落实土地补偿制度。(二)严格区分公益征收与商业拆迁201X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第42条明确规定了征收制度。该法规定,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可以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征收属于集体的土地。但是现实中许多开发商借政府名义征收集体土地用于商品房的开发建设,虽然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其程序合法,但由于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土地征收的价格相对较低,这也是有损农民集体利益的重要表现。究其实质,是混淆了公益征收与商业拆迁的区别,假借公共利益之名行谋取利益之实。只要开发商出于营利目的进行土地的开发建设,即使客观上实现了一定的公共利益,也属商业拆迁。对于商业拆迁,除应按规定经过有关部门审批之外,其土地补偿价格应由开发商与集体协商确定,不能按照国家征收的标准进行。如果协商不成,政府无权强令集体出让土地。对于因公共利益的征收,法律应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严格限定征收的条件和程序。201X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表示要制定一部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以取代《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新条例将严格区分公益征收与商业拆迁,但是,新条例只是限定在国有土地之上的城市房屋拆迁,对集体土地及土地之上房屋的征收拆迁,我们也应尽快立法,以期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土地征收拆迁制度。另外,在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建立之后,也可以允许集体与开发商约定不改变土地的性质,直接在集体土地之上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商品房的开发建设。(三)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尽快解决现存小产权房问题小产权房问题不仅是房地产市场中的问题,而且事关法律和政策的执行,所以这一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但是,由于全国各地小产权房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用一刀切的办法解决,我们必须根据具体,分门别类,区别对待,才能够积极稳妥地处理这一社会问题。1.严格禁止新开发建设小产权房。在新的法律和政策出台之前,必须严格禁止新的小产权房开工建设,以确保现行法律的有效落实。小产权房之所以发展到现在的态势,法律政策的执行不力是直接原因。如果一边解决现存问题,一边又出现新的小产权房,那么这一问题将永远解决不了。所以必须痛下决心,严格禁止新的小产权房出现。对新开工建设的小产权房,必须坚决拆除。对于村委会为本村居民建设房屋的,必须经严格审批之后才能够兴建,且应根据村民的户数审批房屋的套数,且每套不得超过规定的面积。在新房建成之后,村委会应当收回村民的旧住宅所占的土地,禁止村民变相多占宅基地。同时,严格禁止村民将住宅卖给非本集体成员及本集体不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的村民。只有政府态度鲜明地执行现有法律,才会有效遏制小产权房的继续泛滥。对符合条件的小产权房确认发证。对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建筑质量合格的小产权房,应在对开发单位进行处罚、责令补交相关费用、将该土地征收归国家所有的基础上确认购房人的房屋所有权,并颁发产权证书。购房人在申请办理产权证书时应当补缴土地出让金的差价。对在小产权房建设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的相关人员必须严格追究法律责任。补缴土地出让金的标准应当由有关部门进行评估后确定,该标准不应过高,也不应过低。过高会大大增加购房人的经济负担,给经济条件差的购房人雪上加霜;过低会降低违法成本,给商品房市场造成新的冲击。另外,对于购房人,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补缴土地出让金,如能一次性交清的,政府应当及时办理产权证书。如果不能一次交清,也可分期缴纳,待其交清之后为其办证,但是办证之前禁止流转。对于确实经济困难不能交纳的,可以由政府评估之后将该房屋界定为经济适用房,给其发证,允许其居住,但是限制其转让;也可以根据房屋评估价值与土地出让金的比例实行政府与其共有该房屋,给其办证,确认其享有房屋所有权之比例,允许其居住;如果将来其转让房屋,可以转让其享有的房屋份额,也可以与政府共同出售房屋,按共有比例分配房款。3.对不符合条件的小产权房坚决拆除。对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建筑质量不合格的小产权房,应当坚决拆除。由于拆除给购房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由开发小产权房的村委会、出卖单位及违规审批单位与购房人共同承担,因为这些单位对小产权房的形成具有共同的过错,购房人明知法律禁止而购买小产权房,也应承担一定的损失。当然,这一措施并非立即实施,而是随着城市规划的进行有序推进,政府通过对开发、出售单位处罚及出让土地等方式筹措资金,给购房人一定经济补偿的方式进行。该补偿金不应是商业拆迁的补偿标准,也不是政府征收的补偿标准,而是低于前两个标准大致相当于或略高于其购房金额。这样,既使购房人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又使之承担了违法的后果,也不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四)开征房产税,抑制住宅投资,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前面提及,房价过高是导致小产权房畅销的重要原因,而房价不断攀升与炒房关系密切。现在,在城市当中,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人不在少数,许多人购买住房纯粹是为了投资,近年来出现的“温州炒房团”现象和201X年初海南房地产价格飙升就是很好的例证。房屋作为商品,炒卖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房屋离不开土地,而城市土地资源更为宝贵,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也有必要对拥有多套住房进行限制(现行法律规定农民一户一宅,但是对城市居民却没有这样的限制)。同时,由于炒房行为直接刺激了房价的上涨,而高房价又会使更多的人买不起住房,许多城市就出现了一边是有人拥有多套住房坐收租金,一边是低收入者因买不起房而租房居住。随着房价的上涨,低收入者买房的希望更加渺茫。这无疑会加大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对多套住房进行限制是十分必要的,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开征房产税。房产税就是对持有规定以上面积或套数房屋的所有人根据其超标的面积所征收的税赋,即房屋持有税,也称物业税。这里多套住房如何界定就成了问题,是对第二套住房就征收呢,还是对第三套以上住房才开征,有学者建议对第三套以上住房开征,其理由是对第二套住房进行调控操作性不强。作者认为,简单地以第几套住房为界定对象有不妥之处,不如以规定一定的面积来计算更为合理,因为房屋面积有大有小,几套小面积的房屋还不如一套别墅面积大。因此,可以以城市居民人口和户相结合为单位,确定适当的面积,对超出规定面积的房屋,根据房屋的实际价值征收一定比例的房产税。(五)改革现行住房保障制度,为进城农民和进城大学毕业生提供住房保障,促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逐步减少农业和农村人口,使其有秩序地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是实现城市化的途径。现在,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和进城工作的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有了较为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之后,就希望在城市生根、发展。他们有着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但是,不断攀升的房价就成了城市化的坚强壁垒,现行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对他们几无顾及,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购买小产权房。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这一群体如果能够在城市定居下来,尽快融入城市,将对促进社会稳定、缩小城乡差别起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我们确有必要将这一群体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当中,通过各种措施给其合理的预期,使其有能力通过自己一定年限的诚实劳动在城市购得一套住房,在购得住房前能够有房可住。当然,从技术层面,需要规定一些必备的条件,因为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如果没有限制,就会出现一哄而入的局面,浪费城市发展的成果,使城市人均利益下降。现在,虽然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受惠人群极少,还时常出现腐败现象,如武汉等地出现的经济适用房连号所暴露的官商勾结事件。因此,改革现行住房保障制度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扩大保障性住房的面积,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规模;其次,通过立法明确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确保真正的低收入者能够获得住房机会;第三,增加保障性住房发放的透明度,使之阳光操作,防止腐败滋生;第四,加强保障性住房的监管,对出租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取消其享受保障性住房的资格;第五,规范保障性住房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保障性住房的作用在于保障,城市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如果已经取得了商品房,就无权再行申请保障性住房。如果在一个城市申请了保障性住房,就不得在本市或其他城市再行申请保障性住房,对因经济条件改善不再符合保障性住房条件的市民,应及时收回廉租房或作相应处理。总之,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对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存小产权房的处理,二是对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前者是堵住小产权房的源,后者为解决中低收入者购房的流;只有这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不可偏废,才会有效解决小产权房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住房制度的改革,相信小产权房问题会尽快得到有效地解决。注释:杨侠.北京:房价一路高涨,年底或回调.新华每日电讯,201X-08-13.赵莹莹.北京楼市回暖催热小产权房.北京晚报,201X-04-21.众厦地产.小产权房专题研究.深圳房地产信息网,201X-07-0阮煜琳.国土部今年重点清理“小产权房”和高尔夫球场.中国新闻网,201X-02-01.陈新焱,王小乔.离政府最近的野楼盘倒了.中国财经网,201X-08-31.石小磊.国务院法制办:现行拆迁条例将废除.新华报业网-(南京),201X-12-17.李开发.国家住房建设建议稿(201X版)(建议稿解释读本).搜房网,201X-02-25.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关键词】高校周边安全隐患创新治理路径高校周边环境是指以高校校园为中心,受到高校辐射带动,并与高校相互影响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高校周边环境是因高校而存在,反过来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又产生影响。高校周边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反之,则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就当前高校周边安全隐患和治理路径创新做一粗浅探析。一、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剧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最直接的一个表征。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校成为了一个“商机无限”的地方,因此,高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了各式各样人群的到来。大量人口的聚集和相对滞后的社会治理,使得高校周边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高校师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高校的聚集功能十分明显,一方面,高校把各类优秀人才和学生招进校园,另一方面各类捕捉“商机”的人员也聚集到校园周围。聚集在高校周围的人员十分复杂,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人员;有经商的、打工的,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流窜人员、复杂人群的聚集,使得校园周边环境十分复杂。这些人员中,由于目的不同,或是为了经济利益的争夺,或是为了土地权属的争议,或是为了个人权益的争纷,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矛盾激化引发的冲突,对高校和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校园周边,林立的各种网吧、酒吧、歌舞厅、小旅馆、出租房等存在着无证经营的情况,经营者与高校学生之间由些细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斗殴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经营者为降低成本,没有按要求安装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特别是消防设施,这给在这些场所消费的学生人身和财产上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更有甚者,如社会闲散人员、流窜人员,在高校周边游荡,时刻都威胁到高校师生的安全,尤其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高校,师生遭到勒索、敲诈、抢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存在隐患。饮食消费是高校学生最主要消费,高校学生消费的特点是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食品。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需要各异,对食品的要求是花样多、变化快,这对于首先要保证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均能有饭吃、不能随意涨价的学校食堂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等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时刻变化的需求,这为校园周边的餐饮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校园周边的小餐馆、大排档,甚至流动摊点以其花样多、口味好、价格低吸引了学生的到来,但是这样的就餐环境条件卫生差,有的摊点就是几块木板搭起来的,许多摊点是无证经营、无卫生许可,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有些商贩为谋取私利,购买变质大米、过期鱼肉、地沟油等原料,存在着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隐患,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也无从追究,即便追查到相关责任人,他们也无力赔偿。交通安全存在隐患。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新校区,新校区大多位于公共交通不便的城郊接合部。这些地方,交通运输条件简陋,道路设施不完善,有的校园周边人流量大的地方没有人行道、没有路灯、没有隔离栏,有些交通标示也不清晰,加之过往车辆车速快,使得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此外,由于学校提供给学生往返学校与市区的交通工具有限,这就为“黑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一些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均投入了运送学生的行列,由于这些车辆不具备客运资质,一些司机又属无证驾驶,且这些车辆安全性差,极易出现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员也无赔偿能力,学生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精神文化产品存在隐患。在高校新校区校园周边,由于远离城区,大学生需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网络文化等精神文化产品明显不够,不少商贩也窥见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于是,网吧、卡拉OK厅、棋牌室、桌球室、书店等在高校校园周边建成落地,这些场所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为了降低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一些商贩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精神文化产品经营管理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反而用一些黄、赌、毒的文化产品来吸引正处于成长期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由于这些场所和产品主要流通于城郊接合部的高校校园周边,相关的部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做到实时监控,更多的是收到举报后进行一两次清理,但这些场所和产品的成本低,即便进行了清理,又很快“死灰复燃”,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存在隐患。二、高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高校周边环境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有十分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有关各方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也给予了重视,但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高校周边环境十分复杂。高校周边的复杂环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复杂,高校校园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交叉渗透,空气、水源、地质环境一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高校与周边共用的水电网、通信网、公共交通及公共卫生环境等,使高校不可能脱离周边环境而成为独立的象牙塔。二是社会环境复杂,高校周边有居民区、商业区,有的高校周边还有工业区、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不同的区域,功能不同,也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市区用地紧张,还有些高校或新校区不得不建在远离市区的小城镇或城郊接合部,这些区域社会治安管理力量和措施相对不足,校园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三是人员情况复杂,校园周边人员各式各样,有当地居民,有固定场所的经商者,也有流动的小商小贩;有有证经营者,也有无证经营者;还有流动人口、社会闲杂人员,甚至流窜人员,复杂的人员情况给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不顺。这一方面来自政府思想上的认识,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自身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建设上,而对高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甚至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学校周边环境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与地方政府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在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真正把学校周边环境的事情当大事来抓;另一方面是措施不力,有些地方政府认为,高校周边环境整治,主要是治安问题,由公安机关一家处理就行了,但涉及交通、卫生、工商、税务、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时,公安机关又无能为力。而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往往“口头上很重视,实际上不重视”、“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这使得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长期以来,高校保卫部门安全防范的管理权限仅限于校园内部,在整治周边环境时,由于没有执法地位和执法权限而显得有心无力。三、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有关各方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主动探索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首先建立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研究、推进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其次,把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纳入目标管理体制中,进行目标考核与评估,把考核评估的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和个人年度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表现优秀、成效显著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部门或个人给予批评通报,督促其整改,对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部门或个人的责任。再次,加强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检查督查,突出问题导向,通过现场办公会、现场推进会的形式,发现问题当场研究、当场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创新内容与方法,强化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要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高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用身边的案例来教育学生,多教学生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安全防范知识,力求在教育内容上吸引学生;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案例分析、讨论,情景表演,多媒体技术展示和实践演练等,力求在教育方法上吸引学生;在教育的时间节点上,要注意一些特定的时间,如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每学期开学和放假前,以及节假日前后,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创新硬件与软件,提高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实效性。要加强高校校园周边的硬件、软件建设,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维护高校周边的安全稳定。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抓好校园保卫人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特别是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益;要加强管理,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二是要建立一支由当地执法部门、社区干部、高校保卫人员等组成联合工作队伍,定期或不定期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要在公共安全、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从硬件方面提高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和高校各司其职,加大技防建设力度,加强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实现校内外信息一体化建设,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到一个新台阶,强化信息技术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中的功能。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各方面的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参考文献】童金元.高校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治理对策.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X林生.高校周边环境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X关键词:语文教育,出路,困境教育财政的第一、第二、第三级本质分别是教育财政分配所产生的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教育财政能力与教育财政方式的关系关键词:大学,章程,大学关键词:西方哲学,古典,理性论文关键词: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现代性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马克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摘要随着上海市婴儿出生高峰的到来,使得幼儿园的教师需求量增大,因而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新教师进入幼教行业。而新教师入职初期在心理上和工作上都处于不断适应的阶段,她们会经历踏上工作岗位后的兴奋期、工作初期的焦虑期、迷茫期。如果我们能在教师专业入门阶段给予适时的符合其阶段特点的教育,就能使新教师顺利适应岗位,胜任教学工作。同时,基于上海市二期课改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新教师在入职初期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会对其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入职教育对建设上海市高素质师资队伍意义重大,因此,本研究以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为切入点。本研究选取幼儿园入园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抽样法从18个区抽取样本。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入职一年的新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部分园长、区培训机构教师、指导教师以及新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对新教师的入职现状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新教师在入职阶段进行高质量的入职教育是必须的,部分幼儿园也在自我摸索中探讨出了一些比较好的入职教育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总体而言,在入职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为了使入职教育顺利实施,政府方面需要从上而下的推广以及制度、财政的保障;高校和培训机构要总结一线新教师的点滴成功经验,用先进的理念进行概括总结、加工提炼,然后用于指导新教师的教学实践;幼儿园在确定入职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一些新教师喜欢的入职教育形式。只有政府、幼儿园、高校和区县教育培训机构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齐心协作,才能逐步达成目标。关键词:入职教育新教师专业发展IAbstractionWiththearrivalofthepeakbirthinShanghai,makesthedemandforkindergartenteachersincreased,soeveryyear,alargenumberofnewteachertoenterthekindergarten。But,intheinductiveofnewteachersnomatterpsychologicalnorworkareinaconstantstageofadaptation,theywillexperiencetheexcitementafterthesetperiodtowork,theperiodofanxietyintheearlyworkstate,confusedperiod.Ifwecanintheentrystageoftheteachingprofessiongiventhemeducationtimelyandcharacteristicsfortheirstage,Teacherswillbeabletosuccessfullyadapttothenewwork,Atthesametime,becauseCurriculumReforminShanghaithatmaketeachersconstantlyimprovetheirownquality,newteachersintheinductivestatereceiveagoodeducationwillmaketheprofessionaldevelopmentandlayasolidfoundationTheinductiveeducationhasagreatsignificancefortheconstructionofteachersinShanghai.Therefore,inthisstudy,newteachersofkindergarteninductiveeducationasastartingpointInthisstudy,selectnewteacherswhenentrythekindergartenofayearforstudied,takethestratifiedsamplingmethodfromsamplesof18districts.Thatuseofquestionnaires,interviewsasthemainresearchmethods,carryoutadetailedsurveyforthenewteachersofinductiveoneyear,partofprincipal,thedistrictteachertraininginstitutionstheguidanceofteachersandnewteachershaveconductedsemi-structuredinterviews.Fornewteachersinductiveeducationmadeafurtheranalysisofthestatusquo,foundnewteachersintheinductivestagethatthehigh-qualityeducationisessential.Partofthekindergartenalsoexploredanumberofrelativelygoodinductiveeducationprogramwithself-explorationandachievedsomeresults.Butinthewhole,inductiveeducation’sobjectives,content,form,assessmentneedtobeperfectInordertomakethesmoothimplementationofinductiveeducation,Governmentneedstopromotetop-downaswellasthesystemoffinancialsecurity;UniversitiesandtraininginstitutionsneedtosumuptheLineofnewteacherssuccessfulexperience,withadvancedconceptstosummaryandthenusedtoguidenewteachersteachingpractice;Kindergartenindeterminingthebasisofthecontentofinductiveeducation,toexploresomeofinductiveeducationformsthatnewteacherslike.OnlyIIthegovernment,kindergartens,universitiesandtraininginstitutionsofdistricttoplaytheirrespectiveadvantages,combinationoftheoryandpractice,communitycollaboration,cangradualtoreachthetargetKeywords:inductiveeducation;new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III目录摘要IAbstractionII第一章绪论.1一、问题的提出..1二、研究目的及意义1三、概念界定3四、研究的理论基础4第二章文献综述..6一、国外教师入职教育..6二、国外教师入职教育的启示13二、我国教师入职教育13第三章研究方法15一、研究内容.15二、研究对象.15三、研究工具.15四、施测方法.16五、资料的收集与处理16第四章研究结果与分析.18一、样本基本情况分析18二、新教师工作现状.21三、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必要性27四、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32第五章讨论..47一、入职教育与实习.47二、入职教育中培训内容的探讨..48第六章结论、建议与不足.56一、结论56二、建议57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60附录61参考文献.65后记67I表目录表4.1.1幼儿园类型..18表4.1.2幼儿园办园体制18表4.1.3新教师毕业院校19表4.1.4新教师所学专业19表4.1.5新教师学历..20表4.2.1新教师工作现状21表4.3.1职业选择与入职教育.27表4.3.2不计划从事幼儿教育的理由.27表4.3.3对入职教育的态度..28表4.3.4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30表4.4.1入职教育计划.32表4.4.2入职教育内容.34表4.4.3内容的针对性.36表4.4.4入职教育形式.36表4.4.5是否安排指导教师..38表4.4.6指导教师的选择39表4.4.7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40表4.4.8指导教师接受培训状况41表4.4.9培训的必要性.41表4.4.10指导教师的指导效果..42表4.4.11指导教师的报酬.43表4.4.12大学与培训机构的参与.44表4.4.13入职教育评价..45表4.4.14怎么看待评价..45II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第一章绪论一、问题的提出为应对21世纪的国际竞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调整自己的国家战略,通过加快教育改革以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而教育改革势必对担负着教育重任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环节,同样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刚刚迈入幼儿园的新教师,从教第一年是她们专业成长的关键期,如果让新教师经历“自然成熟”,不但会延长她们的适应期,而且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教育信念和教学方式,对她们日后的专业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新教师在进入幼儿园能受到及时的、优质的入职教育,她们就能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会使她们对幼儿园保教工作充满信心,实现自身专业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师专业入门阶段给予适时的符合其阶段特点的指导,对帮助新教师顺利适应岗位以及日后的专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婴儿出生率高峰的到来,幼儿园扩招,因而每年有大量新教师进入幼教行业。如何帮助这些新教师尽快适应并使其热爱幼教工作,对于上海市教师队伍的建设意义重大,所以,有必要加强新教师的入职教育研究。本课题正是出于此目的,并以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为研究基础,探讨入职教育的开展状况、存在的问题、经验、以及有效的入职教育措施等。二、研究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幼儿园新教师大多缺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入职指导。大多数新手教师经历着自然成熟的过程,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入职初期往往容易被忽视。此外,在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相关论述中,以研究教师个人全程职业生涯的阶段理论相对较多,也比较成熟。但就具体某一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比较少,如对入职阶段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相对就比较少;在诸多研究中对中小学教师研究的比较多,而对幼儿教师这个群体的关注和研究比较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阶段的特点、作用以及新教师在这个阶段专业发展的现状作进一1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步研究,以便进一步了解新教师的需求并为她们提供有效的入职教育,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幼教工作并为将来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打好基础,这对于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本论文选择了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作为研究主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园新教师的工作现状,以及目前的入职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入职教育方案、措施。同时也希望本研究能丰富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拓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进一步加深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研究。(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新教师入职教育是连接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桥梁,在一体化教师教育中处于一个特殊的过渡阶段,对这个阶段教师特点的把握可以使得我们有针对性地为新教师提供适合其自身的教育。近年来,随着对入职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对这个阶段的研究也逐年增多,但这些研究的对象大多为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的入职教育研究很少,所以希望通过对幼儿教师入职阶段教育的研究,丰富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其次,教师入职教育是一体化教师教育的一个过渡阶段,通过对这个阶段的研究,可以拓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的研究。最后,还可以完善入职教育在目的、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的现有理论。2、实践意义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深入发展,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育及其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作为入职初期的新教师,她们理论基础扎实、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希望进园后得到园领导的认可和孩子的喜欢,但同时她们实际教学经验不足、教材教法不熟习、把握不住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难免产生入职初期的一系列不适应。所以对新教师进行适当的入职教育是她们打好基础,顺利过渡的需要,也是确保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需要。另外,根据市计生委的统计和预测,未来几年本市幼儿园面临更大的入园压力,预计在今后的4年里本市须增加的幼儿园教师应该是过去8年新教师的翻倍,达10500左右,面对大量的新教师进入幼教岗位,如何使她们更好、更快地使她们胜任幼儿园教学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本研究计划通过对幼儿园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开展状况的研究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及幼儿园提供一些建议,探讨合理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措施,使新教师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日常工作,促进她们的专业发展,达到稳定师2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和幼教质量,促进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本研究也可以为我国其他省市的幼儿园教师入职教育提供一些借鉴,促进我国幼儿教师整体专业化发展。三、概念界定1、新教师也称初任教师,新手教师,根据麦克唐纳的观点,指己完成了所有职前训练教育课程,包括实习阶段的教学实践的教师,已被授予证书并受雇于某个学区,他负有的责任通常与那些较有经验的教师所必须负有的责任在种类和程度上是1相同的同时他或她正处于从事这个职业或服务于某个特定学区的第一年。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新教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事教学工作3年之内的教师都可以称作新教师。不同国家对新教师年限的界定也有所不同,不过都在1-3年间。本研究中的新教师专指参加工作一年内的教师。2、入职教育也称作入职培训、入职引导、初任教师研修等,是一体化教师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是教师职前教育,也不是教师职后教育,而是处于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是连接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桥梁、纽带。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从教第一年的教师提供系统的、连续的帮助,以帮助新教师职业的迅速发展。本研究中的入职教育是指为了帮助新教师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顺利适应幼儿园保教工作,为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尽快适应教师角色而为新教师在第一年提供的有计划、有系统而持续的支持与帮助。3、教师专业发展也叫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多种提法,含意也基本相近。本文认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指幼儿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且不断提升自己专业品质的过程。它包括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始终?职前教育、入职教育以及职后教育。也就是一个教师历经职前教育阶段,入职教育阶段、职后教育阶段直到离开岗位为止,在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其专业内涵,逐渐迈向专业成熟的过程。1胡森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贵州教育出版社第五卷1990p1003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四、研究的理论基础(一)教师发展阶段理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来源于教师职业生涯理论。教师在其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探讨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有利于我们制订合理的培训方案。国内外有不少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阶段进行了划分,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Fuller(1996)认为,教师在发展成长过程中,所关注的事物是依据一定的次序更迭的,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四阶段模式:第一阶段为任教前关注阶段,第二阶段为早期求生存阶段,第三阶段是关注教学情境阶段,第四阶段为关注学生阶段。Katz(1972)在访谈和调查的基础上得出教师成长的四阶段理论。他认为,教师发展成长可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和成熟时期。新教师首先要在陌生环境生存下来,经过1?3年,逐步熟悉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到第四年教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欲寻求新的事物,探讨教学革新直到成功地担当教师角色,走向成熟。Berliner1988认为,教师发展成长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骨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他指出,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大约经过2-3年,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熟练新手教师,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需要3?5年才能成为胜任型教师。此后,大约经过5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其中部分业务精干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Fessler1985提出教师生涯循环论,从整体上考察教师发展经历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和生涯退出阶段。Steffy1989把教师发展成长历程分为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预备生涯阶段主要指初任教师准备适应教学工作阶段,此时的她们富有理想主义、有活力、富创意、能够接纳新概念。休伯曼M.Huberman,1993,提出了“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入职期求生和发现期、稳定期、实验和歧变期、重新估价期、平静和关系疏远期、保守和抱4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怨期、退休期。伯顿Burden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包括生存阶段、适应阶段和成熟阶段。生存阶段指教学的第一年,此阶段的教师对学校环境以及教学工作都处于适应和摸索阶段,他们急需得到有关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帮助与指导,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教学工作我国台湾学者王秋绒师提出了:范生阶段探索适应期、稳定成长期、成熟发展期、实习教师蜜月期、危机期、动荡期、合格教师新生期、平淡期、厌倦期。综上所述,虽然学者们在教师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划分,但是无疑都包含了三个阶段:职前培养阶段、入职培训阶段、职后教育阶段。尤其作为入职期是连接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桥梁,是由学校教育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新教师关注的是自己如何生存下来,胜任教学工作,完成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如果这一阶段不能顺利过渡,就会影响到他们日后的专业发展,可见入职初期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培训人员在选择培训内容、安排培训程序方面,非常有帮助。它提示我们要随着专业发展阶段的变化给予教师不同的支持,在设计培训方法上要考虑教师当前的需要和兴趣。(二)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它是指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职后进修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把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和职后教师的培训渠道打通、融合,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2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它的主要目标是:1以教师教育的概念替代师范教育的概念,形成现代教师教育的新观念;2打破条块分割的师范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统一协调的领导体制,形成上下结合,内外融通的教师教育网络;3突破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割裂的状况,建立起职前培养、入职培训与职后进修相互贯通的教师教育机构;4统一规划和设计教师教育内容;5重新调整和组合3师资力量,建立一支既有侧重、又有合作,相互融通的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教师教育一体化不仅打破了以往由师范院校全权负责教师职前培养,学生毕业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则意味着教师教育已经终结的局面,而且也改变了教师职后进修与职前培养相分离的格局,使教师教育真正实现了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进2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703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70-1715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修的一体化培养。同时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也加强了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中小学与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使得教师教育不仅能够实现组织形式上的一体化,也有可能实现培训方案和课程设置的一体化。师范院校已不再是唯一进行职前培养的机构,他们需要与科研机构、中小学进行合作,开发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职前培养的课程,同时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基地;对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则更需要中小学、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和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为他们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和课程,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为教师将来的职后进修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在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中,中小学、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和科研机构各司其职,互相合作,有机地统合了教师教育三阶段的全部过程。综上所述,教师教育一体化实现了教师教育过程的连续、形式的统一、阶段的衔接、内涵的扩大和功能的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在提示我们在入职教育方面,不但要考虑教师教育阶段化理论还要进一步延伸到教师教育过程、形式、内涵、功能等各个方面。只有把入职阶段和教师教育全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深入、全面理解并顺利开展新教师的入职教育。第二章文献综述一、国外教师入职教育(一)国外教师入职教育历史沿革入职教育,自80年代中期以后才真正受到重视,从总体来讲,在世界范围内它仍然是教师教育的薄弱环节。当然,有些国家已经起步,并在逐渐形成制度。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美国、英国等国的新教师入职教育制度起步较早,体制较完善,成效也较为显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英国在二战期间就有新教师研修制度,这个阶段作为从学校教育阶段到工作阶段的过渡,到了20世界60年代,入职教育引起了更多的关注。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对教师入职教育的研究,1963年据科南特的调查结果发表了《美国师范教育》提到了对新教师的一系列的帮助计划,这是美国最早提出来的有关新教师入职教育计划。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终身教育和一体化教育理解理念在世界各地的兴起,6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各国在这两大理念的基础上开始构建符合本国国情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三个连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入职教育自然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再加上人们对教师专业化研究的不段深入,也使得对入职阶段有了更深的了解。但这个阶段大都停留在尝试、探索期。1974年美国怀特沃特大学第开始尝试对中小学初任教师提供帮助的计划。1978年,佛罗里达州正式制定了一个新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主要是以教师效能研究为基础,围绕一些典型技能为教师提供指4导和评价,这可以说是美国入职教育实践的开端。英国于1971年12月,在“詹姆斯报告”中提出教师教育要分为三个阶段,处于新教师入职试用阶段的教师要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并且要指定五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安排新教师进修,此阶段的新教师只有经考核评价合格后才能成为法定的教师。1974年到1978年间,英国政府在利物浦和诺森伯兰两个地区开始尝试入职教育的尝试,在入职期间新教师只需承担75%的工作量,并且要接受单位资深教师的指导和校外教师指导中心的指导,负责指导的教师还可以拿到一笔酬金。1970年,日本文部省制定了新教师研修制度,研修时间达16天。1977年,在原有研修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教学研修。1978年,把研修对象扩展到高中、特殊学校和幼儿园的新教师,并建议研修期为一年。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尝试的基础上这些发达国家初步开展入职教育实践活动,使得入职教育的研究迈向更深入的层次,研究的范围包括新教师的入职期特点,入职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涉及。1980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开始要求所有教师都要接受入职教育,标志着美国真正意义上系统的入职教育的开始。1985年后由于婴儿潮的到来,急需大批教师补充,因而加大了对新教师的培养、聘用及保留。此后的许多教育改革也都集中在了如何对新教师实施入职教育。入职教育在美国的各大洲纷纷展开,在51个州中17个州处于实施阶段,14个处于研究、设计阶段,并且各州都是在立法保障下进行的。可以说在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以“入职教育”发展最为迅速。英国在1982年的新规则中对入职教育的规定更加详细,并增加了淘汰入职期间不适合任教的教师。1983年的《教育质量》白皮书进一步肯定了新教师参加进修学习的时间和机会。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学校教育出现了新问题,社会舆论把这种问题归罪于教师平庸,于是日本政府开始对新教师研修制度作进一步的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于1988年5月公布了部分修改的《教育公务员特例法》和《地方教育行政的4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87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组织与运营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为期一年的新任教师研修制度,从1989年5度起,按小学、初中、高中的顺序分期分批的实施,到1992年全部完成,研修的途径主要是校内指导和教师进修中心进修。进入20世纪90年代,教师入职教育进入完善期。90年代美国入职教育不光为达到教师的留任,更把它作为一体化教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看待,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方面对入职培训的课程进行逐步完善,另一方面政府立法确保财政支持、各州立法确保入职教育的实施,到1999年全国一半以上的新教师接受了入职教育,可以说入职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正式环节纳入美国的教育体制。1999年,英国正式提出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建立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制度。规定新教师必须参加为期3个学期即一年的入职培训,新教师入职培训作为一项制度真正在英国得以普遍实施。澳大利亚的入职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他的新教师指导计划是90年在借鉴英国入职教育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国情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该计划共分四部分,分别为:校外活动、书面材料、校内活动、其他机构参与的新教师指导活动。这些计划也受到了新教师的欢迎。总之,主要几个教育发达国家的入职教育都是伴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并且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同时对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使之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国家的入职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他们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接下来从入职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对这些国家的现状作个梳理。(二)国外教师入职教育目标开展教师入职教育,首先必须明确入职教育的目标,即通过入职教育将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是设计和实施入职教育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英国法定的初任教师入职引导制度目的是为所有初任教师架起从职前师范教育到有效专业实践的桥梁;为初任教师长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为第一年的教学提供明确的支持,帮助他们将最好的技能展示给学生,为学校的进步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贡献;维持并保有教师在公私立学校合格聘用教师资格,使其提高教学能力,顺利通过引导标准。因此它的最主要目的是协助初任教师发展自6信与教学专业能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初任教师支持与评价方案的目的是:(1)5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86张德锐等初任教师导入方案:一个亟待推动与研究的教改方案初等教育学刊第十四期2003p83-1088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将教师学术性的职前准备转换为实际的教师教学,并留住有能力的初任教师;(2)通过改进训练与提供咨询来协助初任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激情;(3)使初任教师能更有效的因材施教;(4)确保初任教师的教学成功及具有持续担任教职的意愿;(5)协助、反馈与训练初任教师使其成为优秀教师;(6)实施一致的教师评价,并将教师评价结果提供给初任教师与决策者;(7)建立初任教师必备知识、技能表现的评价系统;(8)监督公立学校,确保初任教师可以用各种不同方法获得专业能力;佐治亚州指导教师方案其目的在于:(1)协助初任教师能有良好的教学表现;(2)提高初任教师进行任教的兴趣和意愿;(3)帮助初任教师改进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技能;日本初任教师研修制度的目标在于:(1)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2)培养教师的使命感;(3)培养教师获得广泛的知识与见解。在实践中,根据一个教师入职教育计划所关注的焦点、解决的问题、开发和实施的主体及其资源的差异,要实现的目标也势必会有所侧重。但是,所有教师入职教育计划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促进新教师成长和发展。(三)入职教育内容就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内容而言,发达国家的入职教育的内容不尽相同。美国初任教师入职计划的内容包括:了解学区、学校政策、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支持与辅助;着眼于初任教师学习教学的整个过程,给予初任教师教学指导、培养其专业的教学技能、提供情感支持。训练课程通过上课、观摩、评议会议等训练初任教师课堂组织、动机激发、对待差异、作业评价等能力。通过评价导入活动的效果来决定初任教师是否留任或获得教师资格。英国的初任教师入职计划采取以学校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有整体培训计划、有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指导教师,参与入职培训的人员还有学校董事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等。引导工作一般有四部分:明确新教师的基本需要、胜任当前教学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圆满完成入职培训的一些要求和初任教师长期专业发展的个人目标等。具体内容有:1听课。听课前,指导教师与初任教师讨论教学计划,确定听课的重点,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听课后,初任教师与听课教师一起评议和反思。2召开专业考察会议,每半学期一次。在召开会议之前,初任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对照培训标准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情况提出总体的认识;指导教师整理和研究初任教师在完成发展目标和培训标准的一些进展情况。通过考察发现初任教师的进步,反思引导的有效性,制定下一步的目标。9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日本的新任教师研修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班级管理、学科指导、道德教育、灵活运用教具教材、处理校务和学生指导等。班级管理包括班级指导方法、教室环境的设计、班级组织的建设等。学科指导包括教案的写作方法、听课与实践、试卷的制作与点评等。学生指导包括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指导、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以及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新任教师通过这些研修,能够比较好地熟悉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澳大利亚开设了初任教师入职教育课程,主要分为定向培训课程和训练课程。定向培训课程一般由地方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