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部分_第1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部分_第2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部分_第3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部分_第4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学的心理过程

一、基础知识的学习二、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学习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与自我调节学习四、情感态度的学习(略)五、动作领域的学习(略)六、《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分析学的心理过程认知领域学习学的心理过程二、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是对认知领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促进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是认知领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1.问题问题(problem)就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刺激情境,指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手段而需要解决的某种疑难。学的心理过程(一)问题解决学习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给定信息,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学的心理过程——根据问题的内容,可将问题分为具体问题和抽象问题。具体问题是针对特定情境的问题,如一道数学计算题;抽象问题则是关于非特定的一般情境的问题。这种问题的概括性高,一般难以准确回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幸福”等问题。学的心理过程§2.问题的种类

——根据问题的界定情况,又可将问题分为明确界定的问题和未明确界定的问题。

前者是指问题的给定状态和目标状态均有明确的、清楚的说明。如,已知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的一个锐角是30°,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后者是指问题的给定状态和目标状态没有清楚的说明,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我们的公司如何扭亏为盈?学的心理过程——根据问题的结构组织,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结构良好问题(well-structureproblems)是指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如“求3的立方”。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problems)是指没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如“自己选题写一篇论文”(没有一个明显的、正确的、清晰的途径来帮助他选题、写论文)。学的心理过程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是个人在面对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方法可利用时,旨在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通常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学的心理过程§3.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漫无目的的幻想,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认知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必须有认知成分的参与。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学的心理过程(1)问题解决的几种模式杜威的五阶段论学的心理过程问题意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总结:形成和评价结论验证假设:接受或拒绝假设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并进行分类,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问题识别:识别出问题IDEAL五步策略学的心理过程I.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IdentifyproblemsandopportunitiesLookingbackandLearnAnticipateoutcomesandActExplorepossiblestrategiesDefinegoalsandrepresenttheproblemII.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III.探索可能的问题解决策略IV.预期结果并实施策略V.回顾与学习(2)问题解决过程I.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WHAT审题或理解题意:问题的条件、目标、可用的操作学的心理过程识别语义理解整体表征问题归类【案例】我们画的怎么不一样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II.寻求解答阶段PLAN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具体列出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方法,逐一尝试算法式策略启发式策略具体列出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方法,逐一尝试根据目标指引,师徒不断将问题状态转化成与目标状态接近有价值的状态,只尝试哪些对成功趋向目标状态有价值的方法III.执行计划阶段DOING表征问题并选好解决方案之后,便执行计划,尝试解答。学的心理过程IV.评价结果阶段EVALUATION寻求能够证实或证伪解答的证据,对解答进行核实。问题的来源WHAT阅读图画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之后,幼儿对这本书中的“嗯嗯”依然兴趣不减。老师开始思考:图画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里小鼹鼠在苍蝇的帮助下通过“嗯嗯”的味道,知道了是谁嗯嗯在它的头上。对于孩子来说,观察自己的“嗯嗯”也是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但是,嗯嗯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情,不能大张旗鼓地宣扬,需要我们一起悄悄地说。【案例】一本图画书引发的思考八个小问题PLAN/DOING/EVALUATION【问题一:拉粑粑是件什么样的事情呢?】张伊然:拉粑粑是我们的私事,要悄悄的说,《儿童宣言》里就是这么告诉我们的。艾一凡:粑粑比较干的时候,拉粑粑是件非常痛苦的事。陈语荞:拉粑粑是件很愉快的事,帮助我们排泄身体产生的垃圾。丁萱一:是件会让人害羞的事,害怕别人闻到臭味。【问题二:拉粑粑时,你的心情怎么样?】高艺泽:拉粑粑时又舒服又难受,难受是因为得闻着臭味。张暟轩:我会觉得有点痛苦,因为要用力使劲才能拉出来,有时还会流血。艾一凡:我觉得这是件让人难过的事情。因为我有时喝得水太少,粑粑太干太粗。【问题三:既然是件这么痛苦的事情,能不能不拉粑粑?】全体小朋友都认为绝对不可以不拉粑粑。理由有以下几点:陈浩文:拉粑粑可以帮助我们排走多余的食物残渣,必须拉粑粑。张暟轩:每个人都要拉粑粑,它能帮助我们的身体排走坏的细菌。李京潞:拉粑粑可以清除身体里的垃圾,如果不拉粑粑身体里的垃圾太多,我们就会生病。【问题四:粑粑是什么东西?】张暟轩:粑粑就是食物。陈浩文:不是食物,它是我们吃的东西中没法吸收的东西。高艺泽:粑粑就是食物的垃圾。

【问题五:人的粑粑是什么形状的?】经过孩子们激烈的讨论,最后发现人的粑粑的形状有以下几种:圆条型、细条型、粗的长条形、香蕉型、一坨型、巧克力豆型、拉肚子型。【问题六:人的粑粑是什么颜色的?】姜翰维:我观察过我的粑粑,它大部分时间是深黄色的。张暟轩:我的粑粑是棕色、黑色、绿色混合在一起,有时候还有一些小的黑点点,可能是绿色蔬菜没有消化。陈浩文:我的粑粑就是茶色,它很健康。【问题七:人的粑粑是什么味道的?】所有人都认为是非常臭的味道。但有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所闻到的不同于普通臭味的臭味。陈昕乐:正常的是尖臭的,拉稀的时候是螺旋藻味的。姜翰维:正常的是浅臭的,拉稀的时候是深臭的。粑粑和我们身体健康有什么关系呢?郑博熙:通过观察粑粑的颜色和形状就能知道我们是不是生病了。艾一凡:如果我们好几天都不拉粑粑,就会发烧的。王乐菲:如果我们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我们就会拉肚子,这时候粑粑就是告诉我们以后不能再吃这种东西了。【问题八:你认为健康的粑粑是什么样的?】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孩子们发现,如果粑粑的颜色是深黄色或者棕色,不软也不硬,是正常臭味,那么它就是健康的。你的粑粑是健康的吗?李京潞:我的粑粑当然是健康的,因为我不挑食,还经常运动。陈思涵: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健康的。殷远:它可能好像是健康的,我不确定,我想回家观察后再说。学的心理过程(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Glaser&Chi(1988)对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我们了解专家在解决问题上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寻找帮助学习者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从专家与新手之间的差异分析开始专家具有较大或完善的有意义的知觉模式(对问题的整体知觉),而新手不具备这种能力;专家的原有知识和利用原有知识将新信息组成较大组块记忆策略决定了他们的短时记忆强于新手,专家知识加工深度决定了他们的长时记忆能力强于新手;学的心理过程——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学的心理过程专家的技能执行速度快于新手;专家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短、且为深度表征,而新手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较长、对问题的认识通常是表面的;专家善于自我监控、效果好,而新手不善自我监控因此监控的效果不好。鼓励主动质疑;提供难度适当的难度;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帮助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帮助提取信息;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提出结构不良的问题;训练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creativity),也叫创造性思维能力(creativity

ability)是“新颖和价值的统一体。具有创造性的产品应该是既新奇,而且从某种外在的标准来看又是有价值的”(Gruber&Wallace,1993)。创造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学的心理过程(二)创造性——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1993:199-200.浙江教育出版社.§2.创造性的心理要素创造性的心理要素或与创造性有关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creativeimagination)是指个体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加工并改造出新形象的想象方式,这种想象方式的特点就是产物的新颖性。创造性思维(creativethinking),即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指个体在创造活动中所使用的高度灵活、新颖的思维方式。

与创造性思维相对是再创思维(re-creativethinking),即重复在过去在类似情境中学会的方法解决问题;与创造性思维相关的还有发散思维(divergentthinking)和聚合思维(convergentthinking)。发散思维是指产生尽量多的观点和答案的能力,,聚合思维是指确定一个唯一答案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学的心理过程吉尔福德比较系统的研究了创造性思维,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包括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教材P310-314)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独创性(originality):产生过去未有的不寻常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也指重新定义或按照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流畅性(fluency):单位时间内产生观念的数量;灵活性(flexibility):摈弃以往的习惯思维而开创不同思考方向的能力;独创性(originality):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照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精密性(elaboration):在一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善于采用精密的办法、详尽的程序,周密而细致地考虑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能力。学的心理过程(1)总体原则:

——Torrance,1972重视儿童提出的意见;重视儿童想象的、不平凡的观念;使儿童知道他们观点的价值;提供无评价的练习或实验机会;鼓励自发的学习;联系因果关系的评价。

学的心理过程§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Wallace,1990布置适当的环境,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创造和想象;鼓励儿童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自尊及责任感,能够独立想象;对于儿童所提出的问题以及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应给予强化和接纳;在儿童表现不佳或退步时,教师应能体谅和尊重他们,协助他们悦纳自己;学的心理过程鼓励儿童加入团体并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教他们善于用独处的时间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计划并持续地训练儿童的创造力,并制订指导的目标;了解儿童的才能与工作表现方面的差异,允许自由选择任务,对儿童的表现不作负面的评价及价值判断;信任儿童,让他们作决定并对其负责。学的心理过程——引自张庆林等.创造性研究手册.2002:514-517.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具体方法脑力激荡(brainstorming),核心是将产生想法和评价想法区分开来。(Osborn,1963;Woolfolk,1990)小实验:纸可以做什么用?以下图片上的内容是什么?学的心理过程Glaser&Chi(1988)对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学的心理过程(2)具体方法:脑力激荡(brainstorm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