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阅读技能_第1页
论语文阅读技能_第2页
论语文阅读技能_第3页
论语文阅读技能_第4页
论语文阅读技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文阅读技能

阅读是了解自然、超越自我、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这是构建文本知识和建立自身知识体系的极其重要手段。处于学习型社会、强调终身教育的今天,面对海量信息,人们需要学会有效的阅读,阅读成了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之一。因而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进行信息筛选和多元化、个性化、合理化地解读,是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语文阅读技能,是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语文阅读技能培养策略,则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一、回避“技能”,体验文本情感的专业阅读技能当前,由于语文课程定名定性的困惑、语文教学理论的“迷魂阵”和多媒体运用几乎取代“读文”训练,使得语文教学失魂落魄。香港李家树说:“过去十多年香港的语文教学显然脱了轨,没有切切实实地把语文训练这一环抓住,帮不了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以致出现今天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局面。”10听说读写是掌握民族语的必由之路,没有训练是不可能成功的。而现在有些地方在第八次课改中的语文教学,却在努力回避“训练”、回避“技能”。很多语文教师在教改实践中难以找到科学而实用的理论依据,这种格局有待改观,“文以载道”是语文的特点之一,但不能只管“道”,而丢掉了“文”,只是想着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会找不着语文的“北”。“任何人的成才与发展,都有一个获得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问题,就是圣人也不例外。”202回避“技能”一词,用“能力”代之,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来阉割它的技能性,这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在心理学研究成果中,技能有三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由于练习而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即动作技能。第二种含义是指加涅所说的智慧技能,即“使个体通过符号或观念的使用同自身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通常包括可以从学生的作业中推论出的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和规则,以及高级规则46。第三种含义是指思维技能。依据安德森的知识分类系统,思维技能被认为是一般领域的认知策略251。归纳起来说,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在实践中顺利完成任务的一种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技能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从实践的角度看,回避“技能”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免由于追求升学率而带来的机械的重复的“训练”。其实,强调阅读的技能性并不意味着轻视和妨害阅读中的人文熏陶,恰恰相反,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结合使得它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本质属性。反对机械的重复的训练,无需回避“技能”。布卢姆、加涅分别从教学目标和学习结果的角度对知识作过分类。布卢姆将知识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加涅又将认知领域的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建立了知能合一的知识观,得到了国际的公认。学习中的动作技能是难以回避的,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安德森称之为思维技能),更是无法回避的,也是无需回避的。语文阅读同样不能回避“技能”,阅读技能的培养必须得到正视。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语文阅读不仅要具备普通阅读技能,还要有符合语文学科语言表述特点的、能够体验文本情感的专业阅读技能。这样,普通阅读技能、语文概念阅读技能、文体阅读技能,就构成为语文阅读技能的完整体系。(一)阅读技能普通阅读技能是指适用于句段、篇章、书册等各种阅读材料的阅读技能。(二)阅读中文概念语文概念阅读技能包括朗读与诵读、悟读与赏读、用读与写读等等。(三)体育阅读技能文体阅读技能,包括很多内容,结合思维训练的特点来说,它可分为实用文阅读和文学作品阅读两类。二、整合知识、技能和新信息,建构文本意义合理地使用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需要读者有意识地详细地计划认知活动,把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新的信息整合起来,灵活地去促进、监控、调整和维持理解,从而达到建构文本意义的目标。培养普通阅读技能,通常可以采取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猜测阅读、比较阅读、对话阅读、整体阅读等策略。(一)信息筛选过程一般规范以信息提取标准为导向筛选信息,是指在具体阅读时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选择精辟部分进行梳理和分析。它的关键是要用“慧眼”区分文本的重要信息和非重要信息。过程通常为: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加工信息并衍生出新信息。筛选信息的标准因文而异,如阅读说明文,重点是说明的内容、顺序和方法;阅读议论文,重点是中心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筛选信息的标准也会因人而异,阅读主体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重要的信息。当然筛选信息要注意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二)概览概括信息概括信息,是指在阅读中简明扼要地表述所读材料的内容梗概。运用概括信息策略,有利于促进分析和整合。因为要概括文本的信息,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取舍和浓缩,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和整合,所以它有利于提高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掌握和运用概括信息策略,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具体的内容包括:概括句意;概括段意;概括文章某一部分的内容;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概括一本书或几篇同题材文章的内容。(三)“空白处”的概念猜测阅读,是指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文本提供的信息猜测出文中蕴蓄的意思或下文的内容。萨特曾经这样描述:“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你预测句子的末尾,预测下一个句子,预测下一页书。你等待它们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否正确。”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猜测阅读可分为两类:一是根据读物的标题或文本具体的语境,推理揣测出尚未阅读的有关信息;二是很多文章的表述讲究艺术性,留有“空白处”,供读者去想象,阅读时要感悟破译这“空白处”的信息。猜测阅读对读者的知识背景和语言情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能促进读者积极思维,对阅读技能的训练有着极大的作用。(四)关于文章的读比较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相类似或形式相近的不同文本加以比较分析的一种阅读策略。阅读比较的内容可以是作品的主题、结构、技巧、语言或风格,也可以把作者与作者加以比较。阅读比较,先要明了比较目的,选准参照系,然后再评判文章思想境界的高下、风格流派的差异以及表现手法的优劣。阅读比较应根据具体作品的不同情况,有侧重地进行比较分析。一般说来,可分为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立体比较。横向比较,找出形式相近的作品之间的不同;纵向比较,对不同时期的作品,结合不同时代背景,就作家创作个性和思想变化等加以阅读分析;立体比较则不局限于具体的某两篇作品的简单比较,而是从宏观层面上加以比较,对比容量大,对比角度多,具有较强的立体性,便于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作品的总体特征。(五)倡导“感受性阅读”。在补对话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内心世界与文本间的交流。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因而阅读也就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成了一种参与和创造的过程。在对话理论启发下,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方面倡导“感受性阅读”,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97。阅读要摆脱离开文本的“似对话”,也要反对无视文本的不对话,通过主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知识。只有当读者的“视界”与阅读文本所置身的“视界”融合时,才能在阔大的话语背景中进行对话,感受文本,理解文本。(六)整体把握,细节分析整体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理解的策略。它的关键是要做到初读时从整体上去感知、分析文本局部时不忘整体、局部分析之后再回归整体。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做出个别反应,而是对学习对象做出反应,即从整体上去把握。因为任何个体都离不开整体,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失去了整体,个体便没有存在的价值。我们初读感知文本时,不能急于分层分段,肢解文本,获取零星的语义碎片。注意力要引向对全篇的整体感知。当然,我们强调整体阅读,不是排斥局部分析理解,而是强调分析局部要为理解整体服务。优秀的作品有传神的细节,分析细节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重要环节,但是如果只从微观上研究细节,就很容易将完整的课文讲得支离破碎。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读懂课文基本内容后,再对局部进行讨论和分析,才能分析得更准确、更透彻。三、要有适合文本情感的阅读技能语文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阅读不仅要具备普通阅读技能,还要有符合语文学科语言表述特点的、能够体验文本情感的阅读技能。语文概念阅读技能培养有人文性较强的策略,如语感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审美的引发等等。(一)构建更完善的配方,培养举感知积累的阅读策略。语感是对语言与语境关系的感知,是对言语行为意义的感知,是对语表意义与隐含意义关系的感知,是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233。语感是言语活动中的心智技能。培养语感,既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介入,又注重学生的言语实践,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语感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大量的阅读。从阅读的数量来看,可从两个方面实现语感的积累。一是扩大阅读面,“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每个学段的阅读量都有切合实际的规定,九年累计达400万字以上。通过加强背诵来培养语感,也是很重要的。在背诵中积累各种语言材料,以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来加强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在四个学段里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同时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二)情感层面的引导唤情入文的阅读策略。没有情感的共鸣,阅读活动就会陷入畸形状态,很难产生阅读过程中的认同感,也就不可能发生知识的同化、整合和生成。阅读主体平时应该有情感的储备:阅读前,应注意唤起情感投入的意识;阅读中,进入融情共鸣的状态。过去我们往往只注重由文本来激发读者的情感,而忽视了“前阅读”的情感储备,这样的阅读是不完美的。只有阅读主体内在固有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合拍,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通过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感知、体验、接纳等活动,激起阅读主体与文本之间的情感的交融和感化,形成情感的共振共鸣。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通过想象来营造、创设与文本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情境,以触发、引起或唤醒阅读主体的某种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融入情境是唤情入文的有效方法,情境能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接通读者平时的经验和感受,唤醒自身潜在的生活经验和内在情感。特定情境下诱发的感知,是一种浸润着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感知,不仅能帮助读者积极地走进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使读者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借助情境得以巩固,从而丰富和陶冶情感。阅读过程中倡导尊重、关心、体贴的情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走进文本世界,用形象的思维去解读文本。(三)培养文学审美能力欣赏意境的阅读策略。语文阅读内容的人文精神,是引发审美的重要基础。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教育,归根到底是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审美体验。语文阅读“接受的不仅是符号系统,而且是价值系统、意义系统……是一种人类精神文化的涵养与创造素质的培育。”4语文阅读通过吟诵朗读、体验感悟、意象分析等方式,用精神文化的涵养滋润身心,培养语文审美能力,特别是文学审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美读”是提高文学审美感受力的传统方法。其要义在于通过吟诵朗读,感受作品的声音节奏,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语文阅读中,通感是审美感受的特殊形式,调动多种感官同时运动,积淀审美经验,并且进行能动的创造想象,因此通感能够强化审美感受。文学鉴赏是在比较深刻的领悟、品味、感受基础上的具有理性色彩的高层次的文学审美。文学审美创造,除需要大量的生活感悟和情感积累,还需要在阅读时不仅明白作者在文中表现的美,而且要深入认识文本如何创造美,并根据语言文字对作品形象进行合理想象,再造审美形象,进而把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悟读和赏读的阅读技能,离不开对语言环境的体会。品味词语的表现力,领略词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赏玩语句的情味色彩,感受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微妙情感,离不开具体的情境;评析文中的人、事、物所表现的意旨,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意象,离不开具体的意境。四、体系主体特征文体阅读历来被视为阅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体,是指文字作品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样式。现在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淡化,文体特征不明显,这与追求感悟而忽略文体阅读技能的培养大有关系。考试作文的“文体不限”,是说作文时有文体选择的自由,并不是说不注意文体。曾祥芹在《阅读学新论》中专门设立一章来写文体阅读差异,文体不同,阅读的目标、思路和方法都有区别。不同文体的特点对阅读的制约作用不一样,正确解读文本的方法需要注意文体特征的规定性,需要随文体的不同来选择阅读方法、调整阅读技能和策略。(一)具有新的社会功能实用文的特点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事物,通过明确的表述直接作用于社会。它的内容主要是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的信息,读者阅读意在致用,当以求真求实为原则,从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实有其物、实有其境、实有其情的角度去理解作品,思考问题。实用文的阅读过程基本上是一个理性接受的过程,它与读者的阅读背景所产生的差异并不像文学阅读那么强烈。读者受理智的制约,无须在文意补白上用太多的功夫,只要弄清语言结构,便可理解思想内容,明白社会效用。例如公文的阅读、说明文的阅读、应用文的阅读都排斥虚构幻想。再如论文的阅读,只能依作者绪论、本论、结论的结构顺序展开思路,在绪论中了解作者写作的缘起、论题的意义、课题的背景以及研究的现状等内容;在本论中考察作者的论据是否充实,论据是否有力,推理是否符合逻辑;在结论中看作者是否圆满地回答了绪论中所提出的问题,准确把握作者对本论中主要观点所作的综合概括。(二)“见”:从塑造人物中感受体验文学作品艺术地反映生活真实,作者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评价都隐藏在生动的形象和特定的意境之中,重在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它的阅读应当把领悟作品内涵、品评作品美感作为重要内容。读者追求的是作品的人文精神,而不是带着实用的目的去求取作品内容的客观性。面对生动的艺术形象,读者不像阅读科学论文时被其理论的确凿论据和充分论证所折服,而是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来理解作品中的形象,丰富和充实作品中形象的内涵。阅读主体需要经历捕捉初感、意象组合、整体观照、玩味欣赏等步骤,全身心地去感受把握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反复推敲,吟咏涵味。如诗歌的阅读,往往用美读的方法,声情并茂地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读者通过语言信息,在头脑中浮现出组合的意象,领悟其中的情感,体味深层的言外之意,才能真正进入审美阶段。散文的阅读可依据作品中的人、事、物、景来探寻审美客体的感情、思想和意蕴,往往是抓文眼、理线索、体会情意、展现意境,逐步进入哲理思考和审美判断的境界。小说的阅读,须从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去抓住主题,从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去领悟审美意蕴,从描绘的生活画面去观照社会历史。戏剧的阅读,则应该紧扣剧情,分析冲突,欣赏台词,把握人物个性,领略作者在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