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BD的三维工艺(完整资料)_第1页
基于MBD的三维工艺(完整资料)_第2页
基于MBD的三维工艺(完整资料)_第3页
基于MBD的三维工艺(完整资料)_第4页
基于MBD的三维工艺(完整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MBD的三维工艺(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基于MBD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基于MBD的三维工艺(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作者:中航工业惠阳螺旋桨有限责任公司郑雷

来源:航空制造技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飞机产品设计已实现基于全三维数字化定义,特别是基于模型定义(ModelBasedDefinition,MBD)技术的实施,使三维模型取代二维图纸成为可能,促使新一代机型甚至无纸化制造需求的提出。随着MBD技术的深入应用,必然会对工艺规划设计、车间生产应用等产生重大影响,引起数字化制造技术的重大变革,真正开启三维数字化制造时代。

近10余年,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发展,以波音、洛·马和空客公司为代表的飞机制造业在数字化技术应用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波音公司在以波音787为代表的新型客机研制过程中,全面采用了MBD技术,将三维产品制造信息(ProductManufacturingInformation,PMI)与三维设计信息共同定义到产品的三维数模中,摒弃二维图样,直接使用三维标注模型作为制造依据,使工程技术人员从百年来的二维文化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产品设计(含工艺设计)、工装设计、零件加工、部件装配、零部件检测检验的高度集成、协同和融合,建立了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集成应用体系,开创了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的崭新模式,确保了波音787客机的研制周期和质量。

三维工艺设计作为支撑基于MBD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研制模式的关键环节,负责确定产品制造过程以及制造所需的制造资源、制造时间等,是连接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桥梁.它一方面通过解析上游设计数模中的相关信息来开展工艺设计,另一方面为下游生产制造提供现场的指导和依据,因此,工艺设计对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制造成本具有重要影响,属于飞机研制的关键基础技术之一。

国内航空基于MBD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航空制造业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发展迅速,MBD技术的引入和工程实践虽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已开展多年,建立了MBD应用规范及相关标准,并且目前航空工业主要厂所已经开始,甚至深入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的应用,建立适应我国航空制造企业的MBD技术应用推广路线和技术体系,使得MBD数字化模型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制造过程中,建立基于MBD模型的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集成应用体系,达到无图纸、无纸质工作指令的三维数字化集成制造,是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研制节点的迫切需求.

在建设MBD的整个环节过程中,随着基于MBD三维设计规范的制定和完善,为三维工艺的建设和实施奠定了基础,三维工艺逐渐成为MBD建设的重点和关键,也代表着企业生产和制造的最高水平。但大部分国内航空制造企业的现状是,由于三维工艺建设过程复杂,技术难度高,特别是以机加工艺为代表,因此企业还是停留在设计采用三维,而工艺还沿用原有的二维CAPP。但二维工艺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

(1)二维工艺系统的工艺卡片主要以二维简图和描述信息表达为主,对于稍微复杂的工艺,这种表达方式很难进行清晰直观有效的表达,增大生产制造环节出错的概率,影响产品的质量。

(2)对于特征标注较多的产品,二维图纸难以全面地表达设计信息,经常出现标注遗漏的情况,增加工艺规划的难度和出错几率,并缺少进行工艺验证的手段,经常在制造阶段才发现工艺设计存在缺陷,拖延了产品交付进度。

(3)二维图纸无法有效地利用现代的电子样机技术对产品进行虚拟仿真,更无法清晰流畅地进行各种性能分析,无法在工艺规划阶段消除问题,导致问题出现后续的生产制造环节,造成设计更改周期和成本的提高。

基于MBD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传统的二维工艺设计系统(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CAPP)存在与数字化产品设计不衔接的弊端,不能充分利用上游三维CAD设计数据,不能完全消除工艺设计转换造成与产品设计数据的不一致性,难以实现工艺设计的继承性、规范性、标准化和最优化。且二维的工艺设计指导现场的可操作性不强,易产生操作者解读困难,产生二义性等诸多弊端.

开发基于MBD三维工艺设计系统成为实现基于MBD协同平台(即:三维设计、工艺和制造)必不可少、承上启下的阶段性任务,而现有通用成熟的大型设计软件没有三维CAPP系统,因此必须构建基于MBD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图1),通过对三维CAD设计数据的充分利用,高效地完成工艺的设计和管理,并实现与PDM和其他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充分发挥数据流、信息流集成优势,可以提高效率、保证型号工程的质量和工艺的标准化规范化,可以缩短工艺准备和生产技术准备周期,并最终达到缩短产品研制周期、生产周期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作为工艺设计系统也必须由传统的支持二维的工艺设计转变为支持三维实体模型进行工艺设计,同时工艺设计系统的应用也必须从基于二维CAD的集成向基于三维CAD的集成发展,即基于三维CAD的三维工艺设计系统。

三维工艺设计系统采用基于三维CAD模型的设计技术,增加了产品的可读性和一致性,减少了理解图纸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工艺设计方式、工艺资源及制造数据管理模式等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数据源的唯一性。

基于MBD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主要意义如下:

(1)面向飞机制造过程中完整的工艺设计,支持顶层工艺设计及详细工艺设计,可实现指令性工艺文件、管理性工艺文件以及生产性工艺文件的制定、管理和发放,以及工艺文件的审批流程控制与管理;

(2)对工艺设计过程进行管理,对于特征标注较多产品的工艺设计可以减少出错几率,提高工艺设计效率和准确度,同时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派与跟踪,支持各类工艺设计业务相关的工艺设计流程;

(3)工艺设计系统可支持上游的基于MBD技术设计的三维设计数据,能够最大限度传递和继承设计的信息,有效减少工艺和设计理解上的偏差,降低出错概率,能将三维设计成果融入到对应的工艺设计过程中,支持三维工艺需求;

(4)满足装配(部装、总装)和零件制造实际业务需求,通过三维仿真验证手段,可以对产品装配、机加过程进行全程仿真验证,最大限度地将问题暴露在设计工艺规划环节,降低后端更改的成本和时间,满足工艺设计与工艺管理需要;

(5)通过车间现场可视化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MES)的集成,实现三维工艺指令向车间现场的数据发放,采用直观的三维工艺表达方式,增强了工艺信息的可读性,提高生产制造阶段的效率.

基于MBD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设计开发

1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包含9个业务功能模块,包括:工艺设计门户、PPR数据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工艺文件管理模块、顶层工艺设计模块、结构化工艺设计模块、三维工艺设计模块、工艺基础库和基础配置管理模块(图2)。(1)工艺设计门户。

用于解决型号工艺设计工作中的项目管理、流程管理、设计过程中的任务制定、下达、跟踪以及监控等问题。

(2)PPR数据管理模块.

工艺设计过程是对产品(Product)、工艺过程(Process)和资源(Resource)数据进行组织、重构和再造的过程。实现以PPR数据为核心,3类数据之间进行组织与关联,构建一个能够统一展示3类数据的功能模块。

(3)项目管理模块。

实现工艺项目工作包分解、工作流驱动、后台任务推送和工作进度反馈、统计及展示。

(4)工艺文档管理模块。

此模块是对工艺相关的所有文档类对象进行统一的管理,在此模块可创建并维护文档对象,管理文档对象的属性、类型和某类文档对象所对应的文档模板等信息。

(5)顶层工艺设计模块。

主管工艺人员需要编制大量的指导性工艺文件,需提供一个在线文档编制模块,模块采取B/S架构,工艺人员可在网页环境中基于完成上述顶层工艺方案的设计工作。

(6)结构化工艺设计模块.

需要定义大量的工艺文档,如工装申请单、工装返修单、工艺处理单、工艺更改单、超差单、代料单等.实现文档结构化管理和较细颗粒度的信息统一管理、检索、统计和分析.

(7)三维工艺设计模块。

实现模型轻量化转换、MBD模型数据提取、基于MBD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基于MBD模型的零件工艺设计、三维工艺设计结果发布以及查看二维工艺设计结果发布与查看等。

(8)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此模块是对整个系统的基础数据进行统一配置、管理的,重点面向系统管理员。

2系统技术架构及开发环境

三维工艺设计系统是基于J2EE平台、采用面向构件技术实现企业级应用开发、运行、管理、监控、维护的基础平台,系统开发设计环境如表1所示。这是应用软件层次上一个新的层次,一方面承接底层的J2EE技术,一方面以更业务化的形式面向最终应用。业务基础平台将J2EE体系规范、构件技术、XML技术和可视化开发技术完美结合起来,为基于J2EE平台之上的应用提供了面向构件的应用架构,通过图形化的构件单元作为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元素,使应用系统可以快速高质量地搭建,建成的应用系统具有较强的可管理、可维护能力,同时拥有最强的需求变化响应能力,并通过构件积累来持续积累软件知识财富.

业务基础平台从体系结构上可分为3层,从下往上分别为系统平台层、技术架构层及业务架构层。

(1)系统平台层。

系统框架层主要指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及J2EE应用服务器。业务基础平台支持多种操作系统(Solaris、Linux、Windows等),可运行于符合J2EE规范的多种应用服务器(Tomcat、JBoss、IBMWebSphere、OracleWebLogic等),数据库支持Oracle和Sqlserver.

(2)技术架构层。

技术架构层是在系统平台层(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器)和业务架构层之间建立的一层技术封装层和系统资源监控和管理层。技术架构层屏蔽不同具体技术实现的细节,减少直接使用系统资源带来的复杂性、异构性、不安全性及不稳定性;技术架构层监控和管理系统资源,保证系统资源的可用性及其合理使用;技术框架层提供最佳编程模式,加快在不同技术平台上开发和部署应用的速度,保证应用的健壮性。技术架构层所屏蔽技术实现细节包括界面风格、多数据库适配、事务处理、并发处理、缓存处理、安全管理等。

(3)业务架构层。

应用框架层是基于企业建模理论的、以业务导向和驱动的、可快速构建应用软件的软件平台。将应用软件的业务逻辑和开发技术相对分开,使得应用软件的开发者可以只需关注应用的业务逻辑,而不必关注其繁琐的技术实现。应用框架层基于业务和管理层面,以业务建模(组织、流程、功能、资源、信息)为基本手段,从而构造、开发和维护业务应用系统。

3主要功能模块功能及实现

基于MBD三维工艺设计系统以三维工艺设计管理模块为核心,下面以三维工艺设计模块为例,对其功能及实现进行描述。

(1)基于MBD模型的零件工艺设计模块分为机加工艺设计及钣金工艺设计。机加工艺包括使用传统人工操作的车、铣、刨、磨工艺设备及数控设备进行零件制造;钣金工艺种类繁多,在航空制造企业中主要用到的钣金工艺有闸压、滚压、液压成形等.无论零件采用何种加工设备和加工方式,其工艺设计信息的载体和工艺设计的过程是类似的。

基于MBD模型的零件工艺在传统二维工艺的基础上,更注重的是对轻量化模型和MBD数据集利用,并在零件三维模型基础上实现相关零件工艺仿真分析软件结合,将结构化工艺过程信息与是三维模型、视图、动画等信息紧密结合,形成三维零件工艺指令的电子数据包,以提高零件工艺设计效率和水平。

(2)基于MBD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是指以轻量化的三维模型为基础,有效地利用MBD数据集信息,以三维化、数字化、结构化的手段定义并展示整个工艺过程,实现高效、合理的装配工艺设计。基于MBD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主要过程首先是进行产品装配规划,定于其装配次序,形成装配工艺模型,再建立与结构化装配工艺信息的互联,构建三维化的装配指令数据包等。

在基于MBD模型的零件工艺设计和基于MBD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的工艺指令中,操作步骤都与三维视图相关联,以三维视图及三维动画为主,结构化的文字信息为辅的方式描述工艺过程,三维条件下的工艺指令也不再是传统的电子表格或纸质文档,结构化工艺过程信息以XML的标准结构化格式来存储,三维模型、视图、动画等三维相关信息以SMG文件格式储存,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三维装配工艺指令的电子数据包。

(3)模型轻量化转换模块: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三维CAD文件存在着数据庞大、浏览速度慢,在工艺设计、产品制造、检验阶段中产品建模过程信息冗余等问题,为实现基于MBD的三维工艺设计及车间现场的无纸化做业,需要提供一种三维实体模型轻量化优化手段,缩减产品数据体积,释放系统资源,以提供工艺设计效率,并满足车间现场能够以三维工艺数据作为工作指导依据的需求。

本模块采用达索公司3DVIA—Composer第三方控件进行嵌入方式,针对三维工艺设计的需求,在系统后台实现对CATIA模型的自动轻量化转换,其转换过程中的精度可控,保证模型几何失真降到最小,即转换后得到模型精度要能满足后续装配、零件工艺设计要求;同时,模型转换的信息可按需配置,设定CATIA模型中的点、曲线、自由面、坐标系、惯性轴、三维标注(PMI)等数据是否保留至轻量化模型中,在避免数据冗余的前提下,实现CATIA模型中定义产品的尺度、表面粗糙度、行为公差、定位基准、标准件、连接件等信息获得有效继承,满足MBD设计信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使用、加工和严拓的需要。3DVIAPlayerActiveX控件接口常用方法见表2.(4)MBD模型数据提取模块.

要实现数据集信息有效地向设计下游传递、重用,首先解决的是MBD模型数据捕获及提取问题。CATIA模型中能以几何图形集的方式定义在模型中,同时基于MBD模型中还包含其他数字化定义集,主要包括:产品数据集、工艺数据集、工装数据集、制造数据集合和检测数据集,它们全部存储在CATIA后台ENOVIAVPM系统的数据库中,也是后续工作所需单一产品数据源的基础和源头.

MBD模型数据提取模块核心功能是进入CATIA模型数据集的后台ENOVIAVPM系统的数据库中,再进行有效处理,并提取这部分定义在几何图形集中的非几何信息,捕获后进行有效管理,将这些信息组织量构,在三维工艺设计模块中,以结构化的树状结构进行信息展示和调用,实现基于MBD的装配及零件工艺设计技术落地(图3)。(5)三维工艺设计结果发布与查看。三维工艺指令是以工艺活动为中心,将三维产品工艺数据、三维工装资源数据、操作过程工艺图解和操作动画组织起来的工艺信息数据包,以三维化语言描述整个工艺过程,结构化工艺过程信息以XML的标准结构化格式存储,三维模型、视图、动画等三维相关信息以SMG文件格式储存。

在系统中除了提供三维工艺的设计环境,还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基于网页浏览器的三维工艺发布、查看环境。系统中通过定义HTML模板,实现了三维工艺指令的在线查看。以此为基础,通过将三维工艺设计系统与PDM系统及MES系统有效集成,可依托PDM系统实现对三维装配指令电子审签过程,在数据定版后向下游MES系统发布,在车间现场通过MES系统进行浏览和使用,可以在生产现场指导工人对飞机进行装配或加工制造,帮助工人直观了解工艺全过程,实现可视化装配或加工制造(图4)。(6)二维工艺设计结果发布与查看。为了满足传统二维工艺指令打印的需求,需要系统提供三维工艺指令转换为二维指令,并提供打印功能.通过以三维视图替代原有工艺简图,每一道工序有系统自动提供对应的工艺视图辅以说明。同时,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可提供相应的报表定制及输出功能。以此为基础,通过将三维工艺设计系统与PDM系统及MES系统有效集成,可依托PDM系统实现对三维装配指令电子审签过程,在数据定版后向下游MES系统发布,在车间现场通过MES系统进行浏览和使用。此过程与三维工艺设计结果的发布类似,数据仍以结构化管理,但工艺设计成果的展现形式由三维变为了二维。

展望

工艺数字化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信息模型是工艺数字化系统的基础,是实现产品信息集成与管理的关键.一个产品从需求调研、设计成功到设计工艺、工装,从加工制造到售后服务,其间要涉及很多工艺设计与管理方面的工作.以现有基于MBD三维工艺设计系统为基础与达索DELMIA的虚拟制造与仿真平台进行集成,可以构建基于MBD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与仿真系统,并不仅仅局限于工艺文件的编制,还要实现工艺设计全过程的管理、数据分析和工艺流程的验证,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实现基于三维数据信息的3D工艺规划,可以进行零件的加工3D工艺及仿真、验证;装配件的装配3D工艺及仿真、验证;加工或装配工位3D工艺规划及仿真、验证;装配线或生产线3D工艺规划及仿真、验证;生产车间或厂房的3D规划及仿真、验证。

而且,在进行各种工艺规划、仿真和验证的同时,可以生成3D的、图形化的工艺文档和过程演示视频,使工艺方案的评审更加直观和科学。如果条件具备,DELMIA可以生成3D可视化的AO(装配大纲)和动态的操作说明,发放到生产现场供工作人员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提高产品质量。此外,DELMIA还可生成3D维护手册,用于指导现场操作,提高产品服务与支持的质量.

甚至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完整的3D数字工厂(厂房)环境,并结合人机工程模块,将虚拟的人体模型放置到数字工厂环境当中,进行人机工效的评估,同时结合QUEST模块,进行人员流、物流以及生产线的分析、模拟,从而真实反映产品从零件到装配、工位、流水线、工厂的生产过程,直观分析产品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拆卸性和可维护性,并生成相关的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结束语

航空复杂产品在产品设计上具有产品结构复杂、设计更改频繁、零部件数量庞大、材料种类繁多等特点;在产品制造上具有工艺专业种类多、加工/装配工艺复杂、制造流程长、零部件配套关系复杂等特点;在管理上具有工程更改频繁、供应链复杂、协作协同复杂、产品质量要求高、按架次管理等特点,并且航空复杂产品在其产品生命周期涉及到多产品、多企业、多部门、多业务之间的复杂协作。随着MBD技术在航空领域的深入应用,基于MBD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在航空企业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高效地完成工艺的设计和管理,并实现与PDM和其他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充分发挥数据流、信息流集成优势,提高效率、保证型号工程的质量和工艺的标准化规范化,缩短工艺准备和生产技术准备周期并最终达到缩短产品研制周期、生产周期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施工方案工程开工前确保工程所需材料设备全部到位,对货物数量、规格、材质、型号和连接尺寸进行核对,并要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如发现质量不合格产品,绝不用于工程上。

一、排水管道工程

管道施工必须在沟内施工,禁止在沟外施工完毕后再拖入沟内。

(1)

管道连接件是否齐全.

(2)

施工用具准备:如铁锨、镐、锤、砂纸、钢锯、扳手、螺丝刀、螺栓、橡胶圈、导链、支撑脚手架、钢丝绳等。

施工顺序:

1、

放线:首先根据平面布置图和勘察单位提供的后视点,用全站仪对道路的中心线(里程桩号点)逐一定位及复核,然后利用经纬仪和钢尺对排水管道中心线位置的放样,从而放线确定挖槽的宽度。使用水准仪来确定挖槽的深度。

2、

开沟:开槽宽度以设计要求1:0.3的坡度和方便安装为原则放坡开挖,一般上口4。2m,下口1.8m。深度用水准仪确定,不宜过深。

开槽时应使槽底开挖得平顺,挖出的土堆放在沟槽的一侧,另一侧留待放置管件和施工人员的通行。在检查井的位置应放大相应的尺寸,方便检查井的砌筑。

3、

垫层夯实:对挖好的基槽进行人工找平后夯实,取样送检。分层进行灰土垫层的夯实,然后进行垫层混凝土的浇筑。

4、

管道安装:管道的安装要按水流逆水方向安装。管道安装时清除基槽内的落土和杂物,在导链作用下安装管道,接口橡胶圈采用滑动橡胶圈(直径大于1200mm时亦可采用滑动橡胶圈)。接口橡胶圈压缩率采用30%~45%,环经系数采用0。80~0.85。两管相接处间隙值一般为10~15mm.当选用的管材两端直径有差异时,应使用内径较小的一端放在下游,在现场施工员指导下完成管道的安装和调整。

5、

闭水试验:通过闭水试验对管道进行试验,不渗水处补救和处理,待合格后对检查井等进行保护,并进行下一步的回填。

6、回填:先用灰土回填,每次天15-20cm,仔细夯实,至50cm左右时用素土分层回填。

7、试运行:安装全部设备后,进行全系统的运行,发现问题及时补救。道路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2、

照明工程

1.按设计要求道路照明灯设在路西道牙上1米处,路灯采用截光型高压钠灯,单侧排列,安装高度大于等于10米

2。本工程路灯主电缆线径为

VV22—1KV-5*25平方毫米

埋设方式为:人行道下穿直径65碳塑波纹管直埋,埋深0。8m;车行道下过路管穿100镀锌管,埋深0.8m,钢管防腐做法:冷底子油一道,沥青一道,外包玻璃丝布,沥青一道,直埋电缆在终端头和中间接头附近,应留1.0~1.5m的余缆,并在全长上适当留裕度,直埋电缆铺设方法应按电气施工规范施工.3。路灯基础必须进行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4.每个中灯分支导线电源的额定电压为500V,线径为BV(4*4mm2)。分别穿直径25聚乙烯塑料管,由各个电缆入孔井地埋引入至每个灯柱引线孔处.

5.工程所有路灯及路灯配电控制箱的规格型号均由甲方单位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另行确定安装.

三、路面工程

<一>

混凝土道路工程

(1)施工工序

支模→浇筑摊平→振捣密实→抹光精光→人工修理→压纹养生→切缝→嵌缝

(2)水泥砼路面面层的主要施工方法

水泥砼路面在支设模板前要复测路面基层的纵横断高程,复测无误后,给定路面纵横断控制标高。该路分两幅,每幅路面宽2.1米,支设钢模应按里程纵横坡面标高给定模板标高,按次序支设,横坡比为2%。半幅路模板高差4×2%(80mm)。

模板使用定型钢模[25,模板按构造设预留孔,孔径比预留筋大4㎜。模板固定,模板固定是保证砼路面平整度的关键,因此钢模支设要坚固稳定,预拼接,测定高程,模底是否合适,局部高于设计标高的部位要手工剔除,使钢模平稳的与基层面结合,固定用钢钎打入基层300以上,钢钎高度不能超过模板顶,防止砼振平机跳车,基层局部低的部位要在模底加垫(对口钢板楔)。不允许模板悬空,以保证整平机行走平稳。拆模时,施工段连接处纵向侧模不得拆除,以消除累计高程差。

砼面板浇筑,浇筑隔幅浇筑,横向施工缝置于道路胀缩缝处。

砼摊铺速度小于0.8m~1.5m/min,振平机的砼堆高度小于15㎝,

砼先用插入式振捣棒补充振捣,面层上预留3~5㎜的回弹高度,这部分是提出的砂浆,使整平工作能正常进行。

(3)接缝施工

接缝是砼路面特有的薄弱环节,它是产生路板错台:唧泥,断裂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路面平整度和降低传荷能力的主要因素,接缝施工质量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砼路面胀缩缝按设计要求留设。切割缝采用机械切割,机械切割法是确保接缝的强度和平整度的有效工艺,能保证砼板边角完整,线条平直,且施工方便。步骤切缝进刀、行走、定位导向和冷却。每4米一割缝,20米一通缝。

切缝要顺直,切缝宽度0.3~0.8cm,切缝深度板厚6—8㎝。

(4)压纹:使用压纹机(压纹滚子)压纹。压纹时间,抹面结束后,即可压纹,压纹时在水泥砼路面上铺过滤布,压纹机在布上压纹。压纹机压纹时与中面板纵缝垂直拉拽,到头后,移动滚子,压纹要均匀平直,压纹机滚动时一边放一块木跳板,木跳板要平直。压纹的人员要固定,每组至少两人,接茬处的纹宽要与压纹滚子上的纹一样宽。

(5)养护:压纹完后,薄膜养护;切缝完后,要洒水养护。

(6)纵缝处理

相邻两幅水泥砼面板浇筑时,后施工的砼浆泛浆到先施工的砼面板上,要及时处理,不允许损伤原浇筑好的路面。

(7)砼工程

a.混凝土拌制

每盘混凝土应严格计量,砂石含水率每班必须测定,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

混凝土采用强制式搅拌,捣拌时间90秒。

b.砼运输与浇筑

本工程砼采用现场拌制,砼水平运输采用三轮车运输。在砼浇筑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预堵严,钢模板及竹编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基层施工注意事项

不同粒径的碎石以及细集料都应分开堆放.

B

应采用沥青砼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摊铺机和拌和机的生产能力应相互匹配。

水泥稳定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的办法进行找平。

D

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应设置横缝,横缝处理应满足规范要求.

应避免纵向接缝,在不能纵向接缝的情况下,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并满足相应规定.

F

宜先用轻型两轮压路机跟在摊铺机后及时进行碾压,后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

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

路面基层要求

1)水泥: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份应符合《硅酸水泥,普通硅酸水泥》GB175—1999的规定。

2)碎石:最大粒径31.5MM(方筛孔),集料压碎值≤30%。级配要求如下表:筛孔尺寸(mm)31.5199。54。752.36通过质量百分比(%)10090-10060-8029—4915—32筛孔尺寸(mm)0。60.075液限塑指通过质量百分比(%)6-200-5<28<9石灰土的七天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为0.5MPa,压实度大于等于95%.

3)水泥含量:水泥剂量5%(集中厂拌法),重量比.

4)水泥稳定层压实

水泥稳定碎石压实标准:≥97%(重型击实标准),7D抗压强度≥2。1MPA。

5)水泥稳定层施工

水泥稳定层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严格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进行施工。

B

水泥稳定碎石每15M切一道横缝(假缝),缝宽3MM,缝深3MM,缝深50MM,缝内灌沥青,上覆60CM宽土工布,土工布要求每平方米小于200克.

3、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

(1)

主要材料要求

a

水泥

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的规定。

b

细集料

采用天然砂,机制砂,要求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并具有良好级配,细度模数在2。1以上.硅质砂或石英砂的含量不应低于25%.

粗集料

粗集料采用碎石,碎卵石和卵石,质地应坚硬,耐久,洁净,并具有良好级配,粗集料级别不低于II级,I级集料吸水率不大于1.0%,II级集料吸水率不大于2.0%。

d

清洗集料,拌和混凝土及养护用水须清洁,不得含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油,酸,碱,盐类,有机物等,要求采用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须经过化验,且硫酸盐(以三氧化硫计)含量不超过2700mg/L,含盐量不得超过5000mg/L,PH值不得小于4。

(2)面层施工注意事项

a

基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面行水泥混凝土施工。

b

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试验采用坍落度应为10-25MM,坍落度小于10MM时应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维勃时间约10S-30S。

c

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不得大于0。46。

d

混和料的原材料按质量计的称量允许误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水泥:±1%;粗集料:±2%;水:±1%。

对混和料的振捣,每一位置的持续时间,应以混和料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砂浆为准,不宜过振用平板式振捣器时不宜少于15S,水灰比小于0。45时不宜少于30S,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不宜少于30S,当采用两种振捣器配合使用时,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后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

f

抹面时严禁在混凝土面板上洒水,洒水泥粉,表面抹平后采用拉槽器,滚动压纹器等合适工具,在混凝土表面沿横向制作纹理,拉毛或压纹深度一般为1~3MM。

g

水泥混凝土板常温施工抹面完毕后,应及时养护。

h

纵向缩缝应采用切缝法,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用切缝机切割,切割发生的粉末在其干燥前清除干净,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在浇筑邻板时对已浇筑的混凝土板的缝壁涂刷沥青,并应避免涂在拉杆上.

i

胀缝垂直于路面中心线,缝壁必须垂直,胀缝宽度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下部按设计要求设置胀缝板,上部预埋木质临时嵌缝条,在面板收水抹面时轻轻提起取出留作浇灌填缝料。

j

横向缩缝垂直于路面中心线,横向缩缝应采用切缝法,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用切缝机切割。

k

槽缝应在混凝土养生期满后及时填缝,填缝前必须清洁缝内杂物,并使用压力不小于0.5MPa的压力水的压缩空气彻底清除缝中尘土及其它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填缝材料应与混凝土缝壁粘附紧密不渗水,灌缝的形状系数宜控制在2左右,灌缝深度宜为15—20MM,最浅不得小于15MM,先压入直径9—12MM的多孔泡沫塑料背衬条再灌缝。

L

在填缝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3)面层防滑,平整度及弯拉强度要求

a

水泥混凝土路面竣工是的表面抗滑构造深度应均匀,不损坏构造边棱,耐磨抗冻,抗滑构造深度应满足:0。5—0。9MM

面层平整度3M直尺检测,3M直尺最大间隙应:小于等于3MM。

〈二>

人行道道路工程

工艺流程为:素土夯实→石灰土垫层→砼垫层施工→粘合层防滑道板铺设

(1)底层地面先素土夯实,然后做15CM石灰土垫层,再做8CM厚C10砼垫层,最后用1:2水泥砂浆做结合层铺人行道板。

(2)水泥混凝土找平层施工方法为:15CM石灰土垫层,然后在上面浇筑80

mm厚C10砼面层并找平搓毛.

(3)铺贴时面砖应紧密、坚实,严格控制面层的标高;(4)人行道砖的缝隙宽度:当紧密铺贴时不宜大于1mm;当虚缝铺贴时一般为5~10mm,或按设计要求;

(5)施工时采取分段顺序铺贴,按标准拉线镶贴,并随时做好各道工序的检查和复验工作,以保证铺贴质量;地砖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做找平层→做防水层→抹结合层砂浆→镶贴地砖→擦缝→清洁→养护。(2)施工要点1)基层处理:混凝土楼地面如果比较光滑,则应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深度5-10MM,凿毛痕的间距为30MM左右,基层处理还尤其要注意清理表面残留的砂浆、尘土、油渍等,并用水冲洗地面。2)基层找平:根据楼地面的设计标高,用1:2.5(体积比)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如地面有坡度排水,应做好找坡,并做出基准点,在基准点拉水平通线进行铺设。在基层铺抹干硬性水泥砂浆之前,应先在基层表面均匀抹素水泥浆一遍,增加基层与找平层之间的粘结度;3)弹线定位:弹线时以房间中心点为原点,弹出相互重叠的定位线,其注意事项:应距墙边留出200—300MM4)设置地面标准高度面按铺地砖的工艺:较小房间做丁字形,较大房间做十字形,贴两行地砖。5)铺设:有两种铺设方法。其一,留缝铺设法,铺设地砖之前,在底子灰面层上先撒上一层水泥,在稍洒水随即铺地砖,铺贴时,水泥浆应饱满地抹于瓷砖的背面,并用橡皮锤敲定,并且一边铺贴,一边用水平尺检查校正,同时即刻擦去表面的水泥浆,铺缝均匀,不留半砖,从门口开始在已经铺好的地砖上垫上木板,人站在板上铺装.铺横缝时用米厘条铺一皮放一根,树缝根据弹线走齐。随铺随用棉纱布洗擦干净。其二,满铺法,无须弹线,从门口往里铺,出现非整块时用随手用小锤沿板拍打一遍,将缝拨直,再拍再拨,直到平实为止.留缝铺设取出米厘条,用1:1水泥砂浆扫缝(沙子需经过砂网过筛).铺完一片,清洁一片,随即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养护,3-5天内不准上人踩踏,以确保装饰工程质量。6)铺贴完养护2天以后,进行干水泥擦缝,将白水泥调成干性团,以缝隙上擦抹,使瓷地砖缝内填白水泥,再将瓷砖表面擦净。(3)施工注意事项1)铺装地砖前应注意剔选,凡外形歪斜、缺角、脱边、敲曲和裂缝的不得使用。颜色和规格不一的应分类堆放;2)注意事先预排,使得砖缝分配均匀。遇到突出的管线、支架等物体部位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能用碎瓷砖再凑合作用;3)为了防止空鼓和脱落,地面基层必须清理干净,泼水湿透。(4)质量验评:1)保证项目:见下面板块地面工程质量保护项目表板块地面质量保证项目内容检验方法面层所用板块的品种、级别、形状、规格、光洁度、颜色、图案及其他的产品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检查、尺量检查与样品对照面层与基层的结合(粘结)牢固,无空鼓(脱胶)用小锤轻击和观察检查注:单板板边有局部空鼓,且不超过抽查总数的5%者可不计。2)基础项目:见下面板地面工程质量基本项目表板块地面工程质量基本项目内容检验方法面层表面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图边顺直观察检查地漏和供排除液体用的面层,其坡度应满足排水要求,不倒泛水,与地漏(管道)结合严密牢固,无渗漏观察、泼水检查踢脚线的铺设表面洁净,接缝平整均匀,高度、出墙厚度一致,结合牢固用小锤轻击,尺量和观察和尽量检查各种面层邻接处的镶嵌用料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边角整齐光滑观察和尺量检查3)允许偏差项目:·表面平整度小于1MM,用3米靠尺楔形塞尺检查;·缝格平直小于1MM,用拉5米线,不足拉通线,尺量检查;·接缝高低差小于0.5MM,用尺量和楔形塞尺检查;·踢脚线上口平直,小于1MM,用拉5米线,不足拉通线,尺量检查。施工准备1。材料要求(1)管材

与其他供暖系统共用同一集中热源水系统,且其他供暖系统采用钢制散热器等易腐蚀构件时,管材宜有阻氧层,以有效防止渗入氧而加速对系统的氧化腐蚀。

1)在国家标准未制定前,各厂家企业标准应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2)管材的外径、最小壁厚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的相关要求。(2)管件的质量要求。

1)管件与螺纹连接部分配件的本体材料,应为锻造黄铜。使用PP-R管作为加热管时,与PP—R管直接接触的连接件表面应镀镍。

2)管件的外观应完整、无缺损、无变形、无开裂。3)管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4)管件的螺纹应符合国家标准《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GB/T7307—1987)的规定。螺纹应完整,如有断丝和缺丝,不得大于螺纹全丝扣数的10%。(3)绝热板材的质量要求.1)绝热板材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其物理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密度不应小于20kg/m。

②导热系数不应大于O。05W/(m。K)。

③压缩应力不应小于lOOkPa.

④吸水率不应大于4%.

⑤氧指数不应小于32。注:当采用其他绝热材料时,除密度外的其他物理性能应满足上述要求。

2)为增强绝热板材的整体强度,并便于安装和固定加热管,对绝热板材表面可分别作如下处理。

①敷有真空镀铝聚脂薄膜面层.

②敷有玻璃布基铝箔面层。③铺设低碳钢丝网。1共同学习交流3dmax知识可以加群:4797552442共同学习室内设计知识可以加群:5320883182.作业条件(1)设计图纸及其他技术文件齐全.(2)有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3)安装各专业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及相关标准图集并详细绘制出各类管线位置、标高的交叉草图,图纸会审时着重对以下几点进行确定、落实以下内容.1)各种管道穿内墙、外墙及楼板孔洞的标高、几何尺寸.

2)主要材料的选型、新型材料的施工工艺.

3)精装修工程的吊顶标高、楼地面、墙面做法及其厚度是否与本系统安装设计有冲突.4)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施工前,应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着重熟悉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及其与土建工种间的配合要求.二、操作工艺施工准备→材料准备→安装分水器→连接主管→铺设保温层、边界膨胀带→铺设反射铝箔层→铺设盘管→连接分水器→根据施工图进行埋地管材铺设→设置过门伸缩缝→中间验收(一次水压试验)→细石混凝土填充层施工→完工验收(二次水压试验)→运行调试⑴地暖施工前,楼地面找平层应检验完毕。

⑵分集水器用4个膨胀螺栓水平固定在墙面上,安装要牢固。

⑶用乳胶将10mm边角保温板沿墙粘贴,要求粘贴平整,搭接严密。⑷在找平层上铺设保温层(如2cm厚聚苯保温板、保温卷材或进口保温膜等),板缝处用胶粘贴牢固,在地暖保温层上铺设铝箔纸或粘一层带坐标分格线的复合镀铝聚脂膜,保温层要铺设平整。

⑸在铝箔纸上铺设一层Ф2mm钢丝网,间距100×100mm,规格2m×1m,铺设要严整严密,钢网间用扎带捆扎,不平或翘曲的部位用钢钉固定在楼板上。设置防水层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等固定钢丝网时不允许打钉,管材或钢网翘曲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管材露出砼表面。

⑹按地暖设计要求间距将加热管(PEX—A管),用塑料管卡将管子固定在苯板上,固定点的间距,弯头处间距不大于300mm,直线段间距不大于600mm,大于90°的弯曲管段的两端和中点均应固定。管子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8倍。安装过程中要防止管道被污染,每回路加热管铺设完毕,要及时封堵管口。

⑺检查地暖铺设的加热管有无损伤、管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水压试验,从注水排气阀注入清水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2倍,但不小于0。6Mpa,稳压1小时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且不渗不漏为合格。⑻地暖辐射供暖地板当边长超过8m或面积超过40m2时,要设置伸缩缝,缝的尺寸为5~8mm,高度同细石混凝土垫层.塑料管穿越伸缩缝时,应设置长度不小于400mm的柔性套管.在分水器及加热管道密集处,管外用不短于1000mm的波纹管保护,以降低混凝土热膨胀.在缝中填充弹性膨胀膏(或进口弹性密封胶)。

⑼加热管验收合格后,回填细石混凝土,加热管保持不小于0。4Mpa的压力;垫层应用人工抹压密实,不得用机械振捣,不许踩压已铺设好的管道,细石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应在表面进行二次拍实、压抹,以防止顺管轴线出现塑性沉缩裂缝。表面压抹后应保湿养护14天以上,垫层达到养护期后,管道系统方允许泄压。

(10)地暖分水器进水处装设过滤器,防止异物进入地板管道环路,水源要选用清洁水。

(11)抹水泥砂浆找平,做地面。(12)立管与分集水器连接后,应进行系统试压.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2Mpa,且不小于0.6Mpa,10分钟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降至工作压力后,不渗不漏为合格。(13)供热支管后的分配器竣工验收后,应对整个供水环路水温及水力平衡进行调试。采暖向地板供水时,应选用预热方式,供热水温不得骤然升高,初始供水温度应为20℃~25℃,保持3天,然后以最高设计温度保持4天,并以≤50℃水温正常运行。三、安全生产和成品保护措施1、对交联聚乙烯管(PEX—A)、管件、分(集)水器、水表等半成品进行严格的进货检验,不合格品禁止流人施工现场,以免误用。2、交联聚乙烯管(PEX-A)在运输、搬动过程中,不能有划伤、压伤、折断等损伤,轻装、轻卸,不能拖拉运送,在敷设前应认真检查,发现不合格者绝对不能使用,并对不合格产品作标记.另行堆放.3、不得接触明火。4、在加热管开始敷设至隐蔽之前,杜绝交叉施工,防止践踏,落物砸伤、利器划伤,在施工现场要标注提示牌,严禁闲杂人员误入。5、若主体完丁直接交付给业主或交给装修施工单位进行下道工序时,给用户或装修队伍发出地面装修施工须知,进一步完善成品保护.四、检验和验收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