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个人所得税_第1页
2022年个人所得税_第2页
2022年个人所得税_第3页
2022年个人所得税_第4页
2022年个人所得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2讲个人所得税〔二〕三、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计算〔一〕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实行累计预扣法,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麵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率范表,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缽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X预扣率一速算扣除数〕一累计减免税额一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一累计免税收入一累计减除费用一累计专项扣除一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率范表级数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6000元的局部302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局部1025203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局部20169204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局部2531920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局部30529206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局部35859207超过960000元的局部45181920年度预扣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不一致的,由居民个人于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例1】某居民个人2022年每月取得工资收入10000元,每月缴纳社保费用和住宅公积金500元,该居民个人全年均享受住宅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请计算该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扣缴义务2人022年每月代扣代缴的税款金额。『答案解析』〔1〕1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一累计免税收入一累计根本减除费用一累计专项扣除一累计专项附加扣除一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0000—5000—1500—1000=2500〔元〕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2500X3%—0=75〔元〕〔2〕2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根本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20000—10000—3000—2000=5000〔元〕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5000X3%—0〕一累计减免税额一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75〕=150—75=75〔元〕〔3〕12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一累计免税收入一累计根本减除费用一累计专项扣除一累计专项附加扣除一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20000—60000—18000—12000=30000〔元〕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30000X3%—0〕一累计减免税额一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75X11)=900—75X11=75〔元〕【例•单项选择题】〔2021年〕2022年1月中国居民李某取得工资20000元,李某当月专项扣除4000元,专项附加扣除3000元。已知工资、薪金所得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的局部,预扣率为3%,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为5000元/月。计算李某当月工资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税额的以下算式中,正确的选项是〔〕。〔20000—5000—4000—3000〕X3%=240元〔20000—5000—3000〕X3%=360元〔20000—4000—3000〕X3%=390元〔20000—5000—4000〕X3%=330元『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李某当月工资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税额=20220-5000—4000—3000〕X3%=240〔元〕。注1:自2022年7月1日起,对一个纳税年度内第二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可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月份数计算累计减除费用。所称第—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是指自纳税年度首月起至新入职时,未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未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过连续性劳务酬劳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居民个人。【例2】大学生小李2022年7月毕业后进入某公司工作,公司发放7月份工资并计算当期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时,可减除费用35000元〔7个月X5000元/月〕。注2:自2021年1月1日起,对上一纳税年度1—12月均在同一单位任职且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上一纳税年度1—12月累计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本纳税年度自1月起,仍在该单位任职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即,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例3】小张为A单位员工,2022年1—12月在A单位取得工资、薪金50000元,单位为其办理了2022年1—12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2021年,A单位1月给其发放10000元工资,2—12月每月发放4000元工资。在不考虑“三险一金〞等各项扣除情况下,按照原先的预扣预缴方法,小张1月需预缴个税150元〔10000—5000)X3%],其他月份无须预缴个税;2021年全年算账,因其年收入缺少60000元,故通过汇算清缴可退税150元。采纳新预扣预缴方法后,小张自1月份起即可直接扣除全年累计减除费用60000元而无须预缴税款,年度终了也就不用办理汇算清缴。【例4】小周为A单位员工,2022年1—12月在A单位取得工资、薪金50000元,单位为其办理了2022年1—12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1年,A单位每月给其发放工资8000元、个人按国家标准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在不考虑其他扣除情况下,按照预扣预缴方法,小周每月需预缴个税30元。采纳新预扣预缴方法后,1—7月份,小周因其累计收入为56000元〔8000X7〕缺少60000元而无须缴税;从8月份起,小周累计收入超过60000元,每月需要预扣预缴的税款计算如下:〔1)8月预扣预缴税款=〔8000X8—2000X8—60000)X3%—0=0〔2)9月预扣预缴税款=〔8000X9—2000X9—60000)X3%—0=0〔3〕10月预扣预缴税款=〔8000X10—2000X10—60000〕X3%—0=0〔4〕11月预扣预缴税款=〔8000X11—2000X11—60000〕X3%—0=180〔元〕〔5〕12月预扣预缴税款=〔8000X12—2000X12—60000〕X3%—180=180〔元〕需要说明的是,对符合上述注2规定的纳税人,如扣缴义务人估量本年为其发放的收入将超过60000元,纳税人需要纳税记录或者本人有多处所得合并后全年收入估量超过60000元等原因,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可在当年1月份税款扣缴申报前经双方确认后,按照预扣预缴方法计算并预缴个人所得税。比方在【例4】中,假设A单位估量2021年为小周全年发放工资96000元,可在2021年1月工资发放前和小周确认后,按照原预扣预缴方法每月扣缴申报30元税款。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酬劳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税款:〔1〕劳务酬劳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2〕减除费用: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酬劳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的,减除费用按800计算;每次收入4000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20%计算。〔3〕应纳税所得额:劳务酬劳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4〕劳务酬劳所得适用居民个人劳务酬劳所得预扣预缴率范表,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20%的比例预扣率。〔5〕预扣预缴税额计算公式劳务酬劳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X预扣率一速算扣除数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X20%居民个人劳务酬劳所得预扣预缴率范表级数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20000元的局部2002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局部3020003超过50000元的局部407000【例5】歌星刘某一次取得范表演收入40000元,扣除20%的费用后,应纳税所得额为32000元。请计算其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税额。『答案解析』应预扣预缴税额=收入X〔1—20%〕X预扣率一速算扣除数=40000X〔1—20%〕X30%—2000=7600〔元〕【例6】某作家为居民个人,2022年3月取得一次未扣除个人所得税的稿酬收入20000元,请计算其应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答案解析』应预扣预缴税额=收入X〔1—20%〕X预扣率X〔1—30%〕=20000X〔1—20%〕X20%X〔1—30%〕=2240〔元〕【例•单项选择题】〔2021年〕2022年1月中国居民张某将一项专利的使用权提供给甲公司,取得收入50000元,已知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人所得税预扣率为20%;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20%计算,张某该笔所得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税额为〔〕。12500元9200元7360元8000元『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X20%=50000X〔1—20%〕X20%=8000〔元〕。注1:自2022年7月1日起,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因实习取得劳务酬劳所得的,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可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并预扣预缴税款。【例7】学生小张7月份在某公司实习取得劳务酬劳3000元。扣缴单位在为其预扣预缴劳务酬劳所得个人所得税时,可采取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税款。如采纳该方法,那么小张7月份劳务酬劳扣除5000元减除费用后则无须预缴税款,比预扣预缴方法完善调整前少预缴440元。如小张年内再无其他综合所得,也就无须办理年度汇算退税。注2:自2021年1月1日起,对同时符合以下第①〜③项条件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年度劳务酬劳所得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0000元计算扣除。即: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0000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0000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上一纳税年度1〜12月均在同一单位任职且预扣预缴申报了劳务酬劳所得个人所得税。上一纳税年度1〜12月的累计劳务酬劳〔不扣减任何费用及免税收入〕不超过60000元。本纳税年度自1月起,仍在该单位取得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税款的劳务酬劳所得。扣缴义务人应当按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在《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范表》相应纳税人的备注栏注明“上年各月均有申报且全年收入不超过6万元〞字样。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酬劳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二〕汇算清缴工资薪金全额计入收入额,劳务酬劳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酬劳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范表〔含速算扣除数〕级数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6000元的302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局部1025203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局部20169204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局部2531920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局部30529206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局部35859207超过960000元的局部45181920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为: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全年收入额一60000元一社保、住宅公积金费用一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一享受的其他扣除〕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8】假定某居民个人纳税人2022年扣除“三险一金〞后共取得含税工资收入12万元,除住宅贷款专项附加扣除外,该纳税人不享受其余专项附加扣除和税法规定的其他扣除。计算其当年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答案解析』〔1〕全年应纳税所得额=120000-60000—12000=48000〔元〕〔2〕应纳税额=48000X10%-2520=2280〔元〕【例•不定项选择题】〔2021年〕〔局部〕中国居民李某为境内W高校教师,2022年有关收支如下:〔1〕全年工资108000元,全年专项扣除21000元,住宅租金专项附加扣除由李某扣除。〔2〕5月,教材出版,稿酬10000元。〔3〕6月,国债利息2700元,储蓄存款利息1650元。〔4〕8月,在上交所转让从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园地得的上市公司X,取得转让所得8000元。〔5〕9日,从Z商城购置洗衣机,获得赠送80元洗衣液一桶。〔6〕12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30000元,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计算纳税。已知:稿酬所得个人所得税预扣率为20%,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20%计算,收入额减按70%计算。综合所得减除费用60000元/年,住宅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为1500元/月,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税率范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税率范表〔综合所得适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6000元的局部302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局部102520按月换算的综合所得税率范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