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监测方案实用文档_第1页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实用文档_第2页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实用文档_第3页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实用文档_第4页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实用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复核:日期: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第三项目队二○○六年八月隧道施工监控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我管区内共有四座隧道(马家冲1#隧道,长度133m(其中明洞28m);马家冲2#隧道,长度307m(其中明洞34m);茶园林隧道,长度231m(其中明洞97m);大塘冲隧道,长度150m,(其中明洞68m)),共计长度821m。所有隧道埋深浅,围岩属V级软岩,为褐黄~褐红色,全风化、强风化砂质板岩,强度在200~350Kpa之间。节理裂隙与板理及层面等结构面极发育,易软化、变形,易造成塌顶、坍塌。隧道范围内地下水总体不发育。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后变更为三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二、监控量测的目的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道施工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为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提供信息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新奥法施工中,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须的施工程序.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三、监控量测项目隧道施工监测量测项目主要有:洞内外观测、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四、监控测量设备仪器、量测方法、频率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变形速度(mm/d)或量测面距开挖面距离(m)≥5或(0~1)B1~5或(1~2)B0.5~1或(1~2)B0.2~0。5或(2~5)B<0。2或>5B1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洞内外观测)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测或描述,地质罗盘等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每次开挖(爆破)后进行2周边位移各种类型收敛仪每10~15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2~3对观测点1~2次/天1次/天1次/2天1次/2天1次/周3拱顶顶下沉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每10~15m一个断面1~2次/天1次/天1次/2天1次/2天1次/周4地表下沉水平仪、水准尺挂钩钢尺H>2B量测间距20~50m;B<H<2B间距20~50m;H<B时1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7~11个测点测量频率同上五、测量监控方案A、洞内外观察①洞内外观察(即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围岩岩性、产状、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发育、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底板情况、及喷射砼的效果等,观测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类别识别卡,对已成区段的观测应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砼、锚杆、钢架的状况,并将观测情况进行记录。②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③观测方法:地质罗盘和眼睛进行观测。④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观察。同时报设监理、计单位进行现场查勘,制定加固处理方案。B、拱项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应在同一断面进行,并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如位移出现异常情况,加大量测频率。收敛量测采用JSS20—30型收敛计。可测量小于25mm的距离,测量精度为0.01mm.使用时先悬挂仪器、调整钢尺张拉力,至刻度标线重合时,即可读数.为减少测量时的视觉误差,读数三足取平均值。根据测量数值计算收敛值△L=L1—L2和收敛速度V(t)=△L/△t.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测点布置见图。水平相对净空测线1水平相对净空测线2水平相对净空测线1水平相对净空测线2左隧道中线右拱顶下沉测点600300300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根据《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要求,结合本标段隧道具体情况,确定各级围岩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断面及量测频率,岩层变化处应调整或增设量测断面。每次测量结果应记录,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收敛速度,具体测量结果记录表格如下:C、洞口段地表下沉量测地表下沉量测只需在隧道浅埋处进行,其测点的布置与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测量的测点在同一断面内,地表下沉量测在开挖面前方(h+9)m处开始(h为隧道埋深),直到开挖面后方40~65m,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其量测频率原则上采用1~2次/日的频率。地表下沉量测点布置见图。六、量测要求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各项观测。量测部位及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地质条件、量测项目和施工方法等确定,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开挖后24h内或下一次开挖前测读初次读数;测点的测试频率应根据围岩和支护的位移速度及距离开挖面的距离确定;现场测量的手段应根据量测项目及国内仪器的现状进行选用,要求简单可靠,耐久、成本低,稳定性能好,便于分析和反馈。七、监控量测项目的管理基准根据既有成功经验,拟采用《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的三级监测管理并配合位移速率作为监测管理基准(见表).即将允许值的三分之二作为警告值,允许值的三分之一作为基准值,将警告值和允许值之间称为警告范围,实测值落在此范围,应提出警告,说明需商讨和采取施工对策,预防最终位移值超限,警告值和基准值之间称为注意范围,实测值落在基准值以下,说明隧道和围岩是稳定的。表位移管理等级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ⅢU0<UN/3可正常施工Ⅱ(UN/3)≤U0≤(2UN/3)应加强支护ⅠU0>2UN/3应采取特殊措施注:UO—实测位移值;Un-允许位移值现场监测时,可根据监测结果所处的管理阶段来选择监测频率:一般Ⅲ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可放宽些;Ⅱ级管理阶段则应注意加密监测次数;=1\*ROMANI级管理阶段则应加强监测,通常监测频率为1-2次/天或更多。八、量测数据的处理及应用根据现场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或散点图,在位移——时间曲线趋平缓时应进行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当最终收敛值大于允许收敛值的80%且无明显减缓趋势,或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及时加强支护,必要时应停止掘进,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状况,当变化速率大于10~20mm/天时,需加强支护系统;当变化速率小于0.2mm/天时,认为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在膨胀性围岩和地应力大的围岩中初期支护变化时间长,必要时,可提前施作衬砌砼。二次支护(混凝土)施作时间:各测试项目显示位移速度明显减缓并已基本稳定;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位移量的80~90%(预计位移量可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周边位移速度小于0.10~0.2mm/d;或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07~0。15mm/d。如果围岩破碎,稳定性差时,可采取衬砌紧跟,提前施作二次模筑衬砌。测量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提出,以便修改支护参数.测点埋设情况和量测资料应纳入竣工文件,以备运营中查考或继续观察。未详事项,请参照《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中规定办理。九、量测管理成立专门的现场监控测量小组,由项目总工任组长,下辖施工技术部,质量监察部、测量试验室等,负责测点埋设、日常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仪器的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指导施工和设计。现场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和编制信息预报成果,由主管技术人员予以复核,并报设计、监理。为变更设计、修改施工方法提供依据。不断总结经验,对已披露的实际变形情况,来正确指导施工,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经分析、整理的监控量测资料作为施工技术资料存档。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他施工紧密配合;各埋设测点应牢固可靠,并妥善保管;附:监控量测小组人员名单及职责一、监控量测小组人员名单组长:周洪顺副组长:王凤海白群显蒲世万组员:张维于江松江涛居平见二、监控量测小组职责组长职责:主持编制监控量测方案,监督监控量测过程实施;负责监控量测仪器的购买;协调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协作;组织对监控量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召开专题分析会,依据监测结果对施工提出总结性意见并负责与上一级部门的沟通。副组长职责:具体负责监控量测方案的编制;监督监控量测过程实施和日常工作安排;根据监控量测结果提出具体的施工技术方案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组员职责:负责测点埋设、保护、进行日常数据测量采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及仪器的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于监测形成的施工方案负责具体落实实施.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2021年第13标段余家沟渡槽~霞家河暗涵施工(桩号:258+490~264+230)合同编号:EBSZY/JZAZ2021—13隧洞安全监测方案批准:黄河建工集团鄂北工程2021年第13标段项目部二○一八年八月目录TOC\o"1-2"\h\u189851、工程概况1128642、监控量测的目的157683、编制依据及执行技术规范1154744、隧洞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264315、隧洞变形监测方案 29695.1监测方案设计原则 2158475.2洞内施工期变形监测 2278185.3变形监测频率 399175.4变形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4195516、隧洞沉降观测 5110366.1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设 5323586.2沉降观测方法及频次 6232216。3沉降观测要求 654307、监测控制标准及警戒值7167958、监测资料的分析、预测及信息反馈725908。1监测资料的反馈程序 8253898.2监测信息的反馈程序8115649、监控量测体系 91865110、质量保证措施 102387011、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隧洞安全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2021年第13标段,鄂北干渠桩号258+490~264+230,总长5.743km,其中隧洞4段,共计2.8815km,分别是长0。2615km的余家沟隧洞(桩号258+668.5~258+930)、长0。13km的武胜关隧洞(桩号260+570~260+700)、长1。49km的汉东寨隧洞(桩号260+940~262+430)、长1km的霞家河隧洞(桩号262+520~263+520).隧洞设计断面均为城门洞形,城门洞形断面净尺寸为2。8×3.08m(b×h),直墙高2.27m,顶拱为半径1。62m、角度120°的圆弧。本标段四条隧洞均处于低山丘陵地形,隧洞沿线未见大的断层和破碎带.隧洞围岩类别均为均为Ⅲ~Ⅳ类,隧洞均处于地下水位之下,隧洞岩石渗透性较小,不存在大的涌水问题。2、监控量测的目的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洞施工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为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提供信息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施工中,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须的施工程序.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3、编制依据及执行技术规范1、招标文件2、投标文件3、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2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7、《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21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SL714-20219、《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714—20214、隧洞变形监测技术要求在施工期的安全监测中,根据围岩类别隧洞开挖跨度及洞体埋深情况,按下表估算围岩的允许变形值作为围岩稳定状态的标准值.当实测围岩变形值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见表1),应立即修正支护参数,进行二次支护或采取新的加固措施。表1隧洞变形量允许值表围岩类别埋深(m)〈5050~300〉300Ⅲ0.10~0。300。20~0。500。40~1.20Ⅳ0。15~0.500.40~1。200.80~2.0Ⅴ0.20~0。800。60~1.601。00~3。00注1:表中允许位移值用相对值表示,指两点间实测位移累计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注2:脆性围岩取小值,塑性围岩取较大值。5、隧洞变形监测方案5.1监测方案设计原则岩体表面变形是隧洞开挖后其应力形态变化的直观反映,对于地下工程的稳定能提供较可靠的信息,也比较容易施测,故此进行隧洞施工期现场变形监测时量测相对位移值,即量测内空收敛变形.施工期现场监测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了解支护结构的作用和效果;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经济性;将监测的成果反馈于设计与施工过程中。5.2洞内施工期变形监测按照上述设计原则及对施工监测条件的分析,本工程施工监测方案按照隧洞前期地质勘探结果,在隧洞相应位置埋设预埋件,预埋件的长度根据需要加工,连接件与预埋件进行焊接,并使销钉孔方向垂直于洞壁,布置示意图如图5。2—1:图5.2—1变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本工程隧洞均为Ⅲ、Ⅳ类围岩,围岩完整性总体一般,局部裂隙发育。变形监测断面按照分段控制的原则,Ⅲ类围岩洞段每隔30~50m设置一个变形监测断面,Ⅳ类围岩洞段每隔10~30m设置一个变形监测断面,在开挖近掌子面的设计断面上埋设测点,测点按照下图进行布置(见图5。2。1),量测采用数显收敛仪.并在Ⅲ、Ⅳ类围岩的不良地质洞段紧跟掌子面布置若干个变形监测断面,以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动态信息。图5.2.1Ⅲ、Ⅳ类围岩监测点布置图5.3变形监测频率变形监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表5。3.1和表5。3。2确定。由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又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表5.3.1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变形监测频率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监控量测频率(0~1)B2次/d(1~2)B1次/d(2~5)B1次/(2d~3d)>5B1次/(7d)注:B表示隧洞开挖宽度表5。3。2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监控量测频率≥52次/d1~51次/d0.5~11次/(2d~3d)0。2~0.51次/(3d)<0。21次/(7d)5。4变形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1首先在测点处牢固的埋设预埋件;预埋件长度根据需要加工,连接件与预埋件的连接,应使销钉孔方向铅直。2检查予埋测点有无损坏、松动并将测点灰尘擦净.3打开收敛计钢尺摇把,拉出尺头挂钩放入测点孔内,将收敛计拉至另一测点,并将尺架挂钩挂入测点孔内,选择合适的尺孔,将尺孔销插入与联尺架固定。4调整调节螺母,仔细观察,使塑料窗口上的刻线对在张力窗口内标尺上的两条白线之间(每次应一致)。5记下钢尺在联尺架端时的基线长度与数显读数。为提高量测精度,每次基线应重复测三次取平均值。当三次读数极差大于0.05mm时,应重新测试。6测试过程中,若数显读数已超过25mm,则应将钢尺收拢(换尺孔)25mm重新测试,两组平均值相减,即为两尺孔的实际间距,以消除钢尺冲孔距离不精确造成的测量误差.7记录数据、时间、温度、尺孔位置和测点编号。8一条基线测完后,应及时逆时针转动调节螺母,摘下收敛计,打开尺卡收拢钢带尺,为下一次使用作好准备。9记录数据有三项内容,包括数显读数;钢卷尺使用长度及测点附近气温。一般情况下读数取三次平均值,三次读数的偏差应小于0。05mm。10收敛变形观测的记录数据有三项内容,包括数显读数;钢卷尺使用长度及测点附近气温.一般情况下读数取三次平均值,三次读数的偏差应小于0.05mm。11基线两点间收敛值S按下式计算:式中:-首次数显读数,(mm);-首次钢尺长度,(mm);-第n次数显读数,(mm);-第n次钢尺长度,(mm)。如第n次测量与首次测量的环境温度相差较大时,要进行温度修正.公式如下:式中:-温度修正后钢尺长度,(mm);-钢尺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取1。17×℃;—第n次量测环境温度,(℃);—首次测量环境温度,(℃);钢尺温度修正后收敛值按下式计算:基线缩短,或为正值,反之为负。6、隧洞沉降观测6.1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设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点和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设计院移交的高程基准点。2工作基点,要求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的传递点。3沉降观测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6。1。1洞外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本标段隧洞洞外沉降监测主要对象为洞口高边坡,洞口仰坡及侧坡处因地下水含量变化及气温变化的影响,边坡稳定性较差,需对其定期监测,实时掌控其沉降情况,必要时采取加强支护以保证边坡稳定。每隔2~5m布设一个监测点,在地面以下挖0。3×0.3×0.3m的坑,用混凝土灌填并埋设钢筋(Φ22),钢筋头露出混凝土面10mm(如图6.1。1)。监控量测使用水准仪测定其高程,数据采集完成后进行沉降分析。图6。1。1洞外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6.1.2洞内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本标段隧洞为圆洞,结合隧洞内施工期开挖情况,洞内沉降观测主要对象为拱顶,测点同变形观测拱顶点,根据需要制作预埋件,预埋件为销钉,连接件焊接至预埋件,并使销钉孔方向垂直于洞壁,并将反光片贴在连接件上。6。2沉降观测方法及频次1洞外沉降观测采用四等水准单线路往返测,同一区段的往返测使用同一型号仪器及同一个标尺,观测时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气温突变时不得进行观测.2洞内沉降观测采用四等水准单线路往返测,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每个断面应在开挖后立即进行,至隧洞沉降稳定后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资料、绘制沉降时程曲线。3洞内沉降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足或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适当延长观测期。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锚喷支护完成至沉降观测稳定。2)第二阶段为二衬后的3个月。4为方便观测,沉降观测与隧洞收敛观测同时进行。6。3沉降观测要求隧洞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四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6。3所示:图6。3隧洞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7、监测控制标准及警戒值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监测对象的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在施工中,以表7的三级管理制度作为监测管理方式进行动态管理。取监测控制标准的2/3作为警戒值,将允许位移值和警戒值之间称为警戒范围,实测值如在此范围,则需商讨和采取施工对策,预防最终位移值超限;警戒值和基准值之间成为注意范围,当实测值在基准值以下时,说明围岩是稳定和安全的。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表7变形管理表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ⅢU0<Un/3可正常施工ⅡUn/3≤U0≤2Un/3应注意,并加强监测ⅠU0>2Un/3应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注:U0—实测位移值;Un-允许位移值;Un的取值,即监测控制标准.根据上述监测管理基准,可选择监测频率:一般在Ⅲ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可适当放大一些;在Ⅱ级管理阶段则应注意加密监测次数;在Ⅰ级管理阶则应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监测频率可达到1~2次/天或更多。监测控制标准应由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业主根据工程情况共同确定。8、监测资料的分析、预测及信息反馈本标段监控量测资料均用计算机配专业技术软件进行自动化初步分析、处理。根据实测数据分析、绘制各种表格及曲线图,当曲线趋于平衡时推算出最终值,并提示结构物的安全性。监测人员及时将监测情况汇报项目总工及项目经理,并按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要求提交监控量测报告,同时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及时反馈指导信息,调整施工参数,保证安全施工。8。1监测资料的反馈程序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资料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并定期向有关单位提交监测报表,同时附相应的测点位移时态曲线图,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监测资料反馈程序见下图8.1。图8.1监测资料反馈管理程序图(1)通过测点位移-时间曲线的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掌握结构及围岩位移变化规律。(2)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的急剧增长现象,表明支护体系已呈不稳定状态,应加密监视,并适当加强支护,必要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进行施工处理。(3)测点实测变形量或用回归分析推算的最终变形量均应小于允许变形量.当位移变形速率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变形量已接近允许变形量,或支护混凝土表面已出现明显裂缝时,必须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改变施工方法或施工参数。8.2监测信息的反馈程序监测信息反馈流程见下图8。2。图8。2监测信息管理流程图9、监控量测体系(1)监控量测小组为了真实反映监测结果,本标段施工监测由工程技术部测量队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作.图7施工监测管理流程图(2)监测管理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工程完成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本标的监测分析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3)现场量测要求测试前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发现故障及时修理或更换;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损坏,当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读数。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每次测试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开挖里程、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4)保证措施1)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3)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4)监测组与项目部安全监察部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5)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6)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后方可上报。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7)针对施工各关键问题开展相应的质量安全小组活动,及时分析、反馈信息,指导施工。10、质量保证措施(1)坚持质量标准,进行质量策划坚持各项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制定合理的施工生产计划,确保施工处于受控状态。(2)建立内部质量“三检”制度设立专职质检人员,持证上岗,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实施检查控制,做好隐蔽工程的自检工作。采取定期检查与自检、互检、交接检相结合的“三检”制度。(3)技术交底制度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的书面交底,做到质量重点人人心中有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4)建立测量复核制度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坚持技术和测量复核制。作业工区设现场测量组,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和测量工,用精密导线网控制,确保建筑物定位准确无误。(5)加强施工过程工序验收的规范管理,保证过程施工质量合格。(6)测点的埋设符合质量要求.11、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好安全帽及其它防护用品和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佩带上岗证,严禁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脚工作。(2)确保施工作业区、施工道路、临时设施、办公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照明。(3)施工区内设置一切必须的信号装置,包括:标准道路信号,危险信号,控制信号,安全信号,指示信号;并负责维修和保护施工区内所有信号装置并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经常补充或更换失效的信号装置。(4)做好消防和洪水、气象灾害的预防和预报,做好各种灾害的防护工作。一旦发现有可能危及工程和人身财产安全的灾害预兆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洪和防灾措施,以确保工程和人员、财产的安全。(5)编制和发放安全防护手册,并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手册内容应包括安全机构的设置、专兼职人员的配备及防火、防毒、防噪声、救护、治安、爆破和炸药的安全措施等。(6)搞好防尘、噪音、有毒物的治理工作,保证职工身体健康,切实执行有关国家劳动保护法,保护职工相应的劳保用品和劳动津贴。(7)监测人员进洞量测必须佩戴安全帽,穿塑胶底鞋,禁止穿凉鞋、拖鞋等,须遵守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