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三章消费与储蓄理论第四章投资与货币理论第五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六章扩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的AD-AS模型
第八章失业理论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
第十章经济周期理论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BP模型第十四章宏观经济学流派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和方法,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正确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第四节名义GDP与实际GDP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一)涵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季度或一年),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一、国内生产总值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四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即: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
GDP=C+I+G+NX式中C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为政府支出、NX为净出口额。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
(二)正确理解GDP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国内生产总值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国内生产总值表示的是一个地域概念。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一定期限。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
(二)正确理解GDP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国内生产总值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第四、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总量。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二)正确理解GDP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例如:一件上衣从生产到消费者最终使用共要经过5个阶段:种棉、纺纱、织布、制衣、销售。假设棉花价值为20元,并假定它都是当年新生产的价值,不再包含为生产棉花所费的肥料、种子等价值。再假定棉花纺织成棉纱销售价为25元,于是纺纱厂创造的价值是5元,即增值5元。价值25元的纱织成布售价为35元,于是织布厂创造的价值为10元,即增值10元。价值35元的布制成衣卖给销售商售价为50元,于是制衣厂创造的价值是15元,即增值15元。销售商把衣服卖给消费者售价为55元,于是销售商在售卖中增值5元。可见,这件上衣在5个阶段中的价值创造即增值20+5+10+15+5=55元,正好等于这件上衣的最后售价。
一、国内生产总值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第六、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没有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例如家务劳动、自己自足的生产等。(二)正确理解GDP需要注意的问题【专栏2-1】GDP核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资料来源:艾芳、李隽琼,《GDP值是如何确定的》,经济日报,2007年2月5日)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GDP数据是怎么得的?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二、国民生产总值(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按国民原则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核算产出时确定空间范围的原则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它以“常住居民”为统计标准,凡是本国居民生产的,不管生产是在哪里进行,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按“国土原则”作为统计标准的。这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本国与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三)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
务所创造的收入-外国公民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收入注意: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都采用GDP指标作为国民收入核算基础,其中美国在1991年后也采用GDP作为核算基础。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引进和采用SNA体系即国民账户体系,采用GDP总值指标作为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一)国内生产净值的含义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简称NDP)是指一国新创造的价值,即净增加值。任何产品价值中不但包含有消耗的原材料、燃料等的价值,而且包含有使用的资本设备的折旧。最终产品价值并没有扣去资本设备损耗的价值,因此,还不是新创造的价值,因而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总和只能称国内生产总值。如果在最终产品价值中把生产过程消耗的资本设备的价值也扣除了,就得到了净的增加值,即国内生产净值。(二)国内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三、国内生产净值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一)含义这里的国民收入是指狭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简称NI),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与企业家才能)所获得报酬(收入)的总和。
(二)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净值的区别从理论上讲,国民收入是从分配的角度考察的,国内生产净值是从生产的角度考察的;从数量上讲,国民收入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减去企业间接税再加上政府津贴。
四、国民收入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四、国民收入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三)国民收入的构成
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政府津贴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津贴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一)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简称PI),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它包括劳动收入、企业主收入、租金收入、利息和股息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等。
(二)个人收入的构成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股息和红利=工资和薪金+企业主收入+个人租金收入+个人利息收入+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红利五、个人收入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
(三)个人收入与国民收入的区别
个人收入与国民收入的不同之处在于:国民收入中有一部分不分配给个人,如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润税等,这不构成个人收入。而个人收入中通过再分配渠道取得的部分,如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则不属于国民收入。
五、个人收入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
六、个人可支配收入(一)含义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disposableincome,简称PDI),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的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减去个人或家庭纳税部分,即实际得到的由个人自由使用的收入。个人税包括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非税支付包括罚款、教育费和医疗费等。因此,个人收入并不是人们实际得到的、可任意支配的全部款项,它必须扣除个人税和非税支付之后,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构成个人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个人消费,包括食品、衣物、居住、交通、娱乐等;二是用于个人储蓄,包括个人存款、个人购买债券等。个人可支配收入用公式表示为: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的税+非税支付)=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
六、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
例题:目的:正确理解上述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容: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统计资料下表所示:
项
目
收
入
资本折旧3564
雇员佣金
18663
企业支付的利息2649
间接税2663
个人租金收入341
公司利润1648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3
红利664
社会保险税253
个人所得税4021
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
政府转移支付3475
个人消费支出19919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计算:根据已知资料和有关经济学原理可得: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3+2649+341+1648+1203=24504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24504+2663=27167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资本折旧=27167+3564=30731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24504-(1648+253)
+3475+1051+664=27793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27793-4021=23772例题: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专栏2-2】
为什么美国原来采用GNP,而现在则改用GDP作为总产出的主要测量指标?
1991年以前,美国一直采用GNP作为总产出的主要测量值,从1991年起改为GDP。GNP测量一国的总产出,从收入角度看,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工资、利润、利息),但要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同类报酬。与GNP不同,GDP不考虑从国外获得的报酬和支付给国外的报酬,它是一国在国内实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测量值。GDP是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的产出衡量标准,因为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在传统上比在美国要重要得多。近些年来,由于国际贸易对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美国也开始采用GDP作为衡量总产出的主要测量标准,这种转变也可以是使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比较更加容易。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开放程度越大,采用GDP作为测量收入的重要性也越大。此外,由于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的数据较难获得,而GDP的数据较易获得。加上相对于GNP,GDP是一国经济中就业潜力的一个较好的测量指标。例如,外国人来美国投资,解决的是美国的就业问题。因此,把GDP作为经济中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更合理。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生产法
生产法又称部门法或增加价值法,它是按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所有部门的增加值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用生产法核算时,各物质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商业和服务业等部门也按增加值方法核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用工资收入核算服务的价值。按照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的部门有:(1)林业、渔业;(2)采掘业;(3)建筑业;(4)制造业;(5)交通运输通讯和公用事业;(6)商业;(7)金融保险、不动产;(8)服务业;(9)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以上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即为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用公式可表示为:
GDP=Σ(某部们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消耗)=Σ某部们增加值一、核算方法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核算方法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二)收入法收入法又称生产要素法或要素支出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和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对各种投入要素的支付,这些构成了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所以这种方法也叫成本法。收入法在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在这里指人们给企业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到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者信贷利息不包括在内。租金除包括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外,还包括专利、版权等收入。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即不受人雇用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这些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消费税、周转税等。(5)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也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一、核算方法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因此,按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可表示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一、核算方法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三)、支出法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或产品流动法。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角度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核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如果用Q1、Q2、……Qn来代表各种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数量,用P1、P2、……Pn来代表其价格,则用支出法核算的公式是:GDP=Q1P1+Q2P2+……+QnPn=∑PiQi
上述产品总支出如果按最终使用去向分类,则主要有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四个方向,因此,按支出法核算的GDP,也可表示为核算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GDP=C+I+G+(X-M)或
GDP=C+I+G+NX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上式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私人国内总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NX表示净出口。1、消费支出。指居民个人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购买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和购买劳务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出。2、私人国内总投资支出。投资支出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是用于购买可供长期使用的资本品的支出,如机器设备、厂房、存货和住宅等的投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3、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在国防、法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4、净出口。净出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三)、支出法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以上介绍的三种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核算的对象都是GDP,所得出的结果,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核算同一GDP。国民经济运行本身包括了生产、分配、使用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生产创造了收入,收入成为支出的源泉,支出又使生产得以最终完成。所以,在社会生产各环节上所表现出的经济总量应该是相等的。这就是所谓的“国内生产总值三方等价原则”。但在实际核算中,由于各种原因,用这三种方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果可能并不完全一致,在实际操作种,通常是以支出法为主,其后运用收入法和生产法进行修正。
(四)、对上述三种核算方法的评价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缺陷
1、GDP指标难以衡量一国经济的全部由于GDP指标只核算最终产品的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因此,不经过市场交易的产品和劳务,如家务劳动、自给性的生产活动,地下经济等并没有在GDP中反映出来,即它漏掉了一国经济中的非市场交易活动,难以衡量一国经济的全部,GDP可能被低估。2、GDP指标不能反映一国福利水平的高低西方GDP核算中即使把所有的市场交易活动都包括进来,也不能真实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无法反映人们从物品和劳务消费中获得的福利状况。例如,赌博、贩毒等,也许GDP很高,但并不说明该国国民得到的福利也很高。
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与纠正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一)缺陷3、GDP指标不能反映社会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由于GDP指标不能反映社会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例如,它无法反映闲暇增加给人们带来的福利改善,无法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等。4、GDP不能反映产品结构与市场价格的差异由于GDP不能反映产品结构与市场价格的差异,因此,两国GDP难以进行精确比较。例如两国GDP相同,甲国军事活动费用庞大,乙国用于文教设施花费较多,由于GDP构成的差别会给甲乙两国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此外,在社会经济中生产的技术进步能够降低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格,但GDP指标中则体现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与纠正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二)纠正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鉴于以上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GDP指标的修改。例如托宾和诺得豪斯提出了经济福利标准,提出应计入闲暇、家庭主妇的劳务,扣除环境污染等造成的损失。萨谬尔森也提出了纯(或净)经济福利来衡量经济发展最终给公民带来多少实际收入或实际福利,提出应从GDP中扣除许多影响生活水平的因素,如交通拥挤、环境变坏等。最近,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应该用绿色GDP指标来衡量一国的国民财富。所谓绿色GDP,就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采用绿色GDP指标,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可以很好地表达和反映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因此,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二)纠正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绿色GDP用公式可表示为:
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
然而,到目前为止,绿色GDP核算只涉及自然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损害成本、自然资源的净消耗量。这主要是绿色GDP核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核算中存在很大难度,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污染损失难以量化。例如,绿色GDP核算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污染损失的估算。然而,各种污染物和受害体之间的定量反应比较难,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与人们患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还无法准确估算,大气污染而增加的疾病成本、死亡的生命价值很难量化。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二)纠正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二,统计指标连续性不够。这给污染的治理成本核算带来困难,例如,目前的统计体系里,只有污水的排放量,没有污水的产生量,无法算出污水的处理量。第三,农村地区出现核算盲点。农村地区是我国现有的环境监测网的薄弱地区,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盲点。第四,相关法规不完善。此外,绿色GDP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环保、统计、卫生、农业、城建等多个相关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这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的含义
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居民户和厂商这两种经济单位组成的经济,没有政府的作用,也不存在对外贸易的经济体。
(二)投资-储蓄恒等式的推导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得到相应的收入,并用这些收入购买所需要的各种消费品和劳务;与此同时,厂商则不断地向居民户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然后向居民户提供各种产品和劳务。这个简单经济的循环过程可以用2.1图来描述: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投资-储蓄恒等式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二)投资-储蓄恒等式的推导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投资-储蓄恒等式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居民户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居民户支付给厂商产品、劳务价格厂商向居民户提供产品和劳务厂商居民户图2.1两部门经济循环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二)投资-储蓄恒等式的推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居民户并不是将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而只用一部分收入购买厂商生产的消费品和劳务,另一部分形成储蓄;厂商也不只是生产消费品和劳务,厂商为了维持生产的持续进行,必须生产一部分投资品。因此,企业除了用销售消费品的收入维持消费品的正常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