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评价要点总结_第1页
职业卫生评价要点总结_第2页
职业卫生评价要点总结_第3页
职业卫生评价要点总结_第4页
职业卫生评价要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卫生评价要点总结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都必须由取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施。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他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情况等进行的综合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工程和控制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编制阶段。检查表法常用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健康监护措施等内容的评价。检查表编制步骤:①评价内容分析;②确定评价依据;③确定检查项目;④编制表格。类比法属于定性评价方法,只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不能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类比法常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等内容的评价。选择类比工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规模。职业卫生调查法:是指运用现场观察、文件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沟通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相关卫生信息的过程。主要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现场调查和类比调查,可单独使用,更多是作为其他评价方法的前期步骤和辅助手段。职业卫生调查的主要内容:项目概况与试运行情况;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 ⑦辅助用室;⑧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⑨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工程分析法:是指运用工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在全面、系统分析建设项目工程的各个方面,识别和分析建设项目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存在环节、岗位分布及潜在接触水平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的一种方法,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等内容的分析。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工程概况、建设地点及所在地自然环境、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及产品与副产品、车间建筑设计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措施等。工程分析的目的在于掌握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工艺技术水平、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防护状况与劳动中可能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是实施进一步职业病危害因素定量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评价等的前提与基础。检测检验法:是指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通风条件参数等进行检测分析,并依据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等,评价作业现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检测检验法是一种定性、定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可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评估。职业卫生检测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建筑卫生学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是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的重要方法,也是评价建设项目防护设施等其他内容的重要基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识别建设项目各类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及其所影响的人员;分析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作业工种、接触机会、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以及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具有的有害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健康影响;评价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接触水平及其与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要求的符合性。职业病危害的分类方法:(一) 按其来源分类:1、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A:有毒物质;B: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A:噪声、振动;B:非电离辐射;C:异常气象条件;D:异常气压; E:电离辐射;生物因素:A:炭疽杆菌; B:森林脑炎; C:布氏杆菌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作业环境空气污染;(二)按所致职业病的种类分类:(总10大类,115种)1、粉尘类:(共计13种)⑴矽尘肺;⑵煤尘肺;⑶石墨尘肺;⑷炭黑尘肺;⑸石棉尘肺;⑹滑石尘肺;⑺水泥尘肺;⑻云母尘肺;⑼陶瓷尘肺;⑽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造工尘肺;(13)其他尘肺;2、放射性物质类:(共计11类)⑴外照射急性放射病;⑵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⑶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⑷内照射放射病;⑸放射性皮肤疾病; ⑹放射性肿瘤;⑺放射性骨损伤; ⑻放射性甲状腺疾病;⑼放射性性腺疾病; ⑽放射性复合伤;(11)其他放射性损伤;3、职业中毒(化学物质)类:(共计56种)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铊及其化合物中毒、钡及其化合物中毒钒及其化合物中毒、磷及其化合物中毒、砷及其化合物中毒铍及其化合物中毒、氮氧化合物中毒、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砷化氢中毒、铀中毒、氯气中毒、光气中毒、二氧化硫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偏二甲基肼中毒、二硫化碳中毒、氨中毒;硫化氢中毒、苯中毒、二甲苯中毒、磷化氢(锌、铝)中毒氟及其化合物中毒、有机锡中毒、正己烷中毒、汽油中毒;四乙基铅中毒、四氯化碳中毒、一甲胺中毒、氯乙烯中毒;二氯乙烷中毒、甲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氯丁二烯中毒;氯丙烯中毒、三硝基甲苯中毒、甲醇中毒、五氯酚(钠)中毒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酚中毒、甲醛中毒;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硫酸二甲酯中毒、丙烯酰胺中毒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杀虫脒中毒、溴甲烷中毒;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4、物理因素:(共计5种)⑴高温中暑;⑵减压病;⑶高原病;⑷航空病;⑸手臂振动病;5、生物因素:(共计3种)⑴炭疽杆菌;⑵森林脑炎病毒;⑶布氏杆菌;6、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共计8类)⑴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⑵导致光敏性皮炎危害因素;⑶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⑷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⑸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 ⑹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⑺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⑻导致其他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共计3种)⑴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⑵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⑶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共计3种)⑴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⑵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⑶导致牙酸蚀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共计8类)⑴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⑵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⑶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⑷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⑸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⑹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⑺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⑻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10、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共计5种)⑴金属烟热;⑵职业性哮喘病;⑶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⑷棉尘病;⑸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是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以及其他评价内容的重要基础,只有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及其特征进行充分、准确的识别,才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接触水平进行准确评估,才能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作出科学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意义:(一)为分析和确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接触地点、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频度等,以及分析和确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及健康影响提供依据。(二)可以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扩散)源、发生(扩散方式、发生(扩散)量等,从而为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适宜性、符合性、有效性等提供基础依据。(三)可以确定建设项目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方式(泄露、逸出、聚集)、发生地点等,从而为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的适宜性、符合性、有效性等提供基础依据。(四)为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总体布局、工艺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等的符合性提供基础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影响人员。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缺氧窒息和急性职业中毒等。(一)缺氧窒息:(可能因通风不良,导致空气中氧气浓度下降):①可能残留的化学物质或容器壁本身的氧化反应导致空气中氧的消耗;微生物的作用导致空间内氧浓度降低;③氮气吹扫置换后残留比例过大;劳动者在空间中从事电焊、动火等耗氧作业;工作人员滞留时间过长,自身耗氧导致空间内氧浓度降低;(二)急性职业中毒(密闭空间中有毒物质存在)盛有毒物的罐槽未能彻底清洗、残留液体蒸发或残留气体未被清扫置换;空间内残留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学毒物的聚集;空间内残留化学物质吸潮后产生有毒物质;空间内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硫化氢、氨气等有毒物质;空间内进行电焊等维修作业产生高浓度的氮氧化物;空间内进行油漆作业产生大量的有机溶剂气体;周围相对密度较大的有毒气体向密闭空间聚集;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要点:(一) 重点关注密闭空间通风换气问题;(二) 全面分析有毒气体可能产生的原因;(三) 注意密闭空间所处周围环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目的:是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以及其他评价内容的重要基础,只有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情况及其有害特征进行充分、客观的分析,才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接触水平进行准确评估,才能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作出科学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意义:(一)可以确定建设项目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影响的作业人员(工种、岗位)、接触地点,从而为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包括类比检测)的项目、检测对象、检测内容检测地点等检测方案,以及确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价对象等提供基础依据。(二)可以确定建设项目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急性职业危害特点以及接触机会等,从而为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的适宜性、符合性、有效性等提供基础依据。(三)可以确定建设项目所存在主要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接触地点、接触方式等,从而为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符合性、有效性等提供基础依据。(四)可以确定建设项目所存在主要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害特征等,从而为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的符合性、有效性等提供基础依据。(五)可以确定建设项目所存在主要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害特征等,从而为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所实施职业健康监护的符合性、有效性等提供基础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有害性分析和接触分析两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⑴对呼吸系统的影响;⑵局部作用;⑶中毒作用生产性毒物对健康的影响:⑴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⑵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⑶生产新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⑷影响毒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A:毒物的特性;B:毒物作用条件;I: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11:毒物的联合作用;III: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C:机体因素;D:个体易感性;噪声对健康的影响: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⑴全身振动;⑵局部振动;⑶振动病;高温作业队人体的影响:⑴体温调节障碍; ⑵水盐代谢紊乱;⑶循环系统负荷增加; ⑷消化系统疾病增多;⑸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⑹肾脏负担加重;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⑴体温调节;⑵中枢神经系统;⑶心血管系统;⑷其他部位;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⑴射频辐射;⑵紫外辐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选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照优先顺序实施综合治理;对于粉尘及毒物等化学物质的控制技术,应以优先顺序;⑴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高毒物质;⑵改善有害的生产工艺与作业方法防止有害物扩散;⑶将产生有害因素的设备密闭化、自动化;⑷采取隔离或远距离操作;⑸采取局部通风、吹吸式通风、全面通风等工程防护设施;⑹实施个体防护;对于噪声、振动等有害能量的控制技术,应以优先顺序;⑴采用不产生有害能量或产生较少的机械设备;⑵变更工艺、材料以及作业方法,降低有害能量水平;⑶利用吸收材料遮蔽有害能量发生源;⑷将劳动者与有害能量发生源隔离;⑸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缩短作业时间;(二)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经济和理性;(三)应符合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标准和设计规定;粉尘控制措施应遵循“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噪声控制措施:(根本途径是治理噪声源)(一)基本控制措施;声源控制;噪声源分类:(1)机械性噪声;⑵空气动力性噪声;⑶电磁性噪声;传播途径控制;1合理布局;⑵尽可能利用天然地形上的土坡、树丛和草坪等声屏障;个体防护;(二)具体技术措施:消声;②隔声;③吸声;④隔振降噪;振动的工程控制措施:(一) 减少振源的激振强度;(二) 切断振动的传播途径或在传播途径上消弱振动;(三) 承受振动的建筑或设备可采取防振措施;32.高温的防护技术措施:(一)隔热;①热绝缘;②热屏挡;(二)全面通风;①自然通风;②机械通风;(三)局部降温;①送风风扇;②喷雾风扇;③空气淋浴非电离辐射防护技术措施:(一)厂源的屏蔽;(二)合理布局通风系统的分类:应急救援设施:是指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中使用的通信、运输设备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制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常见可导致急性损伤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一)窒息性气体;(二)刺激性气体;(三)酸碱;(四)易挥发性化学物质;(五)物理性危害因素;个体防护用品依人体防护部位分类:(一)头部防护;(二)呼吸器官防护;(三)眼面部防护(四)手部防护;(五)听觉器官防护;(六)足部防护;(七)躯体防护;(八)防坠落劳动防护用品;(九)护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一)按作业类别和工种选用;〈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对39种作业规定了选用标准;〈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对116个典型工种给予明确建议;〈煤矿职业安全健康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二)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进行选用;粉尘有害因素;〈GBZ2.1—2007〉中规定了47种有害粉尘;化学性有害因素;GBZ2.1—2007〉中规定了339种有毒物质;物理有害因素;〈噪声、高温、激光、振动、辐射〉;生物性有害因素;〈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三) 根据作业现场职业危害浓度或强度选用;对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危害识别评价,确定危害水平;明确各种呼吸防护用品的防护级别;选择防护级别高于危害水平的呼吸防护用品种类;四) 个体防护用品选择需考虑的其他因素;针对有害物质可能会危害的不同部位或面积,选择防护用品;根据佩戴者身体、部位的尺寸大小,选择相应的防护用品;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以及对于作业环境或身体健康的影响;需要对多个危害因素或多个身体部位进行防护时,需要考虑不同防护用品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及集成性;防护用品的外形结构、尺寸、工作性能、材料等特性对于作业环境及作业活动的适用性、安全性;防护用品购买、携带、维护和使用的方便性;五) 按国家规定和标准选择配备类型合适和质量合格的产品;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期限受到以下3方面的影响;(一)腐蚀程度;(二)损耗情况;(三)耐用性能;个体防护用品有下列情况予以报废;⑴所选用的个体防护用品技术指标不符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⑵所选用的个体防护用品与所从事的作业类型不匹配;⑶个体防护用品产品标识不符产品要求或法律法规的要求;⑷个体防护用品在使用或保管储存期内破损或过期;⑸所选用的个体防护用品经定期检验和抽查不合格;⑹当发生使用说明中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时;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平面布置、竖向布置以及厂房设计等方面。对建设项目总体布局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建设项目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角度的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并附以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同时结合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平面布置的一般要求:⑴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⑵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GB50187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⑶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的分区原则应遵循:①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分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②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⑷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⑸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应将车间按有无危害、危害类型及危害浓度(强度)分开;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宜设一条卫生防护绿化带;高温车间的平面布置:(1)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条件受限制时,其夹角不得小于45°;⑵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高温作业厂房的朝向,使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高温作业厂房平面布置呈“L、II、III”,其开口部分宜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⑶以自然通风为主的高温作业厂房应有足够的进、排风面积。产生大量热、湿气、有害气体的单层厂房的附属建筑物占用该厂房外墙的长度不得超过外墙全长的30%,且不宜设在厂房的迎风面。⑷产生大量热或逸出有害物质的车间,在平面布置上应以其最长边作为外墙。若四周均为外墙时,应采取向室内送入清洁空气的措施。噪声车间的平面布置: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场所的竖向布置: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工作环境。噪声与振动场所的竖向布置: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若必须在多层建筑内安装,则必须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地隔声和减振措施。作业场所管道的竖向布置: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要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厂房方位和间距的设计: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作业场所车间天窗与进气窗的设计:(一)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迎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高于1.2m;(二)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的下端距地面不宜大于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响工作地点;冬季需要自然通风时,应对通风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热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热风补偿系统容量,进气窗下端一般不宜小于4m;若小于4m时,宜采取防止冷风吹响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高温场所建筑物的设计:(一)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厂房侧窗上方宜设置遮阳、遮雨的固定板(棚),避免阳光直射,方便雨天通风;(二)高温作业厂房宜设有避风的天窗,天窗和侧窗宜便于开关和清扫;噪声、振动场所厂房的设计:(一)产生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减振措施;(二)空调厂房及洁净厂房的设计按GB50073等国标执行;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主要是指建设项目产生粉尘、化学物质、噪声、高温、电磁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生产装置及辅助装置在作业现场的布置情况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布置情况,依据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规范、标准要求进行分析与评价。其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信息以及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生产工艺流程信息包括:工艺技术概述、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等情况;生产设备及布局包括:主要生产设备,产生职业危害设备以及设备布局情况。建设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尘毒设备的布局;⑴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的),应优先选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⑵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不宜敷设有毒液体和有毒气体的管道;⑶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毒物的生产过程、设备在同一建筑物内,有高毒物质的场所应隔离;(二)噪声设备的布局;⑴噪声与振动较大的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在底层厂房,并采取隔声减振的措施;⑵产生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减振的措施;⑶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从声源上控制噪声声级⑷将高噪声设备集中,采取隔声、吸声、消声、减振控制措施;(三) 高温设备的布局;⑴应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并采取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⑵高温热源应在车间外下风侧;车间内的在天窗下方或下风侧的侧窗附近;⑶热源应在车间外;热源布置应便于采用隔热、降温措施;⑷车间内发热设备在操作岗位主导风向下风侧,车间天窗下方(四) 非电离辐射设备的布局;对于可能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应制定防护规划,采取有效屏蔽、接地、吸收等工程技术措施及自动半自动远距离操作;建筑卫生学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墙体、墙面、地面以及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的评价主要针对采暖、通风、空调、采光、照明、车间墙体、墙面、地面以及围护结构等方面的卫生要求;采暖通风空调的评价主要依据是:《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洁净室;《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锅炉房;《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采暖的一般规定:⑴近十年最冷月气温W8°C,月数三3月的地区,采取集中供暖<2月的地区应设局部采暖设施;持续低温作业,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取暖室;⑵冬季寒冷环境工作要符合(冬季工作地点的采暖温度)的要求;⑶采暖地区的生产辅助用室宜符合(生产辅助用室的冬季温度)的要求;⑷工业建筑采暖的设置、采暖方式的选择应按照GB50019,据建筑物规模、气象条件、能源状况、能源及环保政策等要求,采用可行合理的原则;⑸冬季采暖室外温度W-20C,应设置门斗、外室、热空气幕⑹设计热风采暖,送风温度不得超过70C,室内气流为0.1〜0.3m/s;工作场所的新风应来自室外,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新风量应满足下列要求:非空调工作场所人均占用容积V20m3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h;如所占容积〉20m3时,应保证人均新风量$20m3/h;采用空调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h,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40m3/h;封闭式车间的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30〜50m3/h无采光窗洁净区混合照明中的一般照明,其照度值应按各视觉等级相应混合照度值的10%〜15%确定,并不低于200lx;洁净室内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辅助用室主要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卫生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用室、医务室等;评价需要重点关注车间卫生特征分级与辅助用室的对应情况。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确定不同车间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辅助用室建设状况,对照GBZ1—2010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辅助用室设置的符合性;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远离热源,采取通风、降温、隔热措施,使温度W30°C;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内气温保持在24〜28C空气吹淋室应设在洁净区人员入口处,并应与洁净区工作服更衣室相邻;单人空气吹淋室按最大班人数每30人设一台;洁净区工作人员超过5人时,空气吹淋室一侧应设旁通门;根据不同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和工作人员数量,洁净区厂房内人员净化用室和生活用室的建筑面积应合理确定;一般按洁净区设计人数平均每人2〜4计算;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应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警示标识设置等几方面内容;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评价、工程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的管理、个体防护用品的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25条(警示标识设置)、第27条(职业卫生档案)、第34条(职业危害告知)、第35条(职业卫生培训)、第36条(职业健康监护)、第37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规定了相关内容;71*《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安监总局47号令)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13个)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的评价,包括:公告栏设置情况、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设置情况、合同告知情况等;调查是否设置、是否健全、是否合理;评价结论的内容包括: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汇总结果,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场所或岗位;⑵建设项目粉尘、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的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与风险评估总结;⑶建设项目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用室的评价结果总结;⑷建设项目工程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健康监护措施的评价结果总结;⑸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评价结果总结;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结果(一般、较重、严重);依据《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安监总局令第51号)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安监总安健<2012>73号);二、计算公式(标记★的为重要公式)1.★定点检测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Ctwa)的计算公式:1.Ctwa=(C1T1+C2T2+C3T3+„„+CnTn)/8 (1—1)C1,C2,T1,T2,Ctwa—8h工作日接触有害化学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8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C1,C2,T1,T2,Cn—时间段内的接触浓度;Tn—相应的接触时间;2.3.★化学有毒物质共同作用是应按以下公式计算:C1/L1+C2/L2+2.3.★化学有毒物质共同作用是应按以下公式计算:C1/L1+C2/L2+„„Cn/Ln=1C1,C2,……Cn—各化学物质所测得的浓度;L1,L2,……Ln——各化学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据此算出的比值总和W1时,表示未超过限值,符合卫生要求;当比值总和>1时,表示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不符合卫生要求;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换算值计算公式:aT/4ahw(4)= hw(T)式中T—日接触时间,(h/d)2—1)3—1)hw(T) 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m/s?)在日接触时间不足或超过4h时,要将其换算为相当于接振4h的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噪声叠加强度计算公式:L1+2=101g(I1+I)/Io (4—1)式中L1+2——噪声叠加后的声压级dB(A)I1+I2——增加XX机器后的总声能密度;―增加XX机器前声能密度;—新增XX机器的声能密度;Io——准声能密度,即10-12W/^O若增加的声能密度与前者呈倍数(N)关系,则公式为:L1+2=L1+101g(N+1) (4—2)式中L1一增加XX机器前的声压级(101gI1/IO)N——新增声能密度与原有声能密度之比;★全面通风量计算公式:L=M/(Ys-Yo) (5—1)式中L 面通风量,m3/h;M 有害物质产生量,mg/h;Ys 卫生标准中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mg/m3;Yo 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质的本底浓度,mgm?;连若采用外界新鲜空气送入车间,则当大气中含有有害物质时,送入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不应超过接触限值的30%;房间实测,全面通风量计算公式:L=nV (5—2)式中L 面通风量,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