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_第1页
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_第2页
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_第3页
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_第4页
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2011.12.16目录一、无损检测技术概述二、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方法三、基于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四、总结及展望一、无损检测技术概述无损检测NDT(Non-destructivetesting)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结构异常,最终了解和评价被检测对象的性质、状态、质量或内部结构的技术。无损检测方法分类

检测原理无损检测声学方法检测电学方法检测射线检测

磁学方法检测微波和介电方法检测光学方法检测热学方法检测渗透检测一、无损检测技术概述工程应用中,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涡流检测(EddycurrentTesting,ET)磁粉检测(MagneticparticleTesting,MT)渗透检验(PenetrateTesting,PT)超声检测(UltrasonicTesting,UT)射线检测(RadiographicTesting,RT)内部缺陷检测表面开口缺陷检测表面缺陷检检测近表面缺陷检测已获工程应用的其他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声发射检测、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测、全息干涉/散斑干涉检测、泄漏检测、目视检测和红外检测等。一、无损检测技术概述无损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与图像识别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大发展,无损检测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在航空航天、核技术、武器系统、电站设备、铁道与造船、石油与化工、建筑、冶金、机械制造等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目前,我国拥有17万无损检测人员和2000多家无损检测机构,在国民经济建设与设备安全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无损检测技术概述自动无损检测和定量无损检测微观缺陷检测、在线检测、在役检测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的探索研究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方向一、无损检测技术概述光学无损检测技术概述早期,与超声、射线、磁学等检测方法相比,利用光学特性进行无损检测的应用并不广泛。然而,伴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纤维光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光学无损检测方法的实用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激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光学无损检测方法的发展,并在无损检测领域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目前基于光学特性的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全息干涉法、散斑干涉法等。二、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方法二、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方法激光激光是采用人工方法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光。由于激光的突出特点而成为全息和散斑检测设备的光源。He-Ne激光器具方向性好(1mrad以下)、单色性好(线宽小于20Hz)、频率稳定性好(最高频率稳定度5×10-15,重复性3×10-14)、结构简单、寿命长、价格低廉等优点,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气体激光器。光的干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和位相差恒定的相干光的直接叠加。在相干光相遇的地方,它们相交区域内各点振动为每列波单独在该点振动的合成,因此光强有加强和减弱的情况。光的衍射:光束通过小孔、狭缝或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光绕过障碍物偏离直线传播路径而进入阴影区里的现象。二、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方法全息干涉法(HolographicInterferometry

利用全息干涉法进行无损检测是在全息照相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干涉计量技术,即把被检测物体在两种不同状态下所显示的全息图进行比较,从而检测和计量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缺陷。二、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方法散斑干涉法(SpeckleInterferometry

)散斑干涉法是指通过对比变形前后的散斑图的变化,从而高度精确地检测出物体表面各点的位移。散斑:具有漫反射性质的物体在激光照射下反射的光在空间相干叠加,形成随即分布的、或明或暗的斑点。散斑随物体的变形或运动而变化。全息照相全息照相是一种记录被照摄物体反射波全部信息(振幅和位相等)的新型摄影技术。全息照相原理于1948年首先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abor博士创立。全息照相主要应用于工业无损探伤、全息显微镜、全息摄影存储器、全息电影和电视等许多方面。利用全息照相技术拍摄的照片二、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方法光学全息原理

全息记录:采用照相的方法将物光与参考光相干涉得到的干涉条纹记录下来,即全息图。全息再现:全息图具有光栅状结构,当用原参考光照射全息图时,全息图以光栅的形式产生衍射,其衍射光波与物体光波相似由此构成物体的再现像。物光参考光光源干涉图(全息图)二、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方法加载

在待检测物体不受损条件下,对物体施加一定载荷,物体内部缺陷对应的表面在外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形。.激光全息无损检测原理

将不同受载情况下的物体表面状态用激光全息照相方法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评价被检物体的质量。激光全息照相利用激光全息照相方法观察和比较这种变形,并记录在不同外载荷作用下物体表面的变形情况,通过分析判断物体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二、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方法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方法

1、激光全息检测的加载方法

用激光全息照相来检测物体内部缺陷的实质是比较物体在不同受载情况下的表面光波。因此需要对物体施加载荷,一般使物体表面产生0.2μm的微差位移。常用的加载方式有以下几种声加载法热加载法内部充气法表面真空法二、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方法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方法2、物体表面微差位移的观察方法物体在外载荷作用下,内部缺陷所对应的物体表间产生与其周围不相同的微差位移。利用激光全息照相的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检测物体内部的缺陷。实时法二次曝光法时间平均法二、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方法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应用

蜂窝结构检测复合材料检测胶接结构检测药柱质量检测充气轮胎检测压力容器检测印制电路板焊点检测激光全息轮胎无损检测系统二、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方法Ⅰ、研究背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破坏等现象,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加速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减缓全球变暖趋势、保护臭氧层政策和法规,我国也坚定的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化工制冷行业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环保制冷剂代替氢氯氟烃(HCFCS)等。气—液、液—液等之间传质在化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液相分子扩散系数是描述质量传递的最重要的物性参数,是化工上替代制冷剂研究急需的主要参数之一。三、基于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传质:体系中由于物质浓度不均匀而发生的质量转移过程。在化学工业中,一般应用的是气-液系统;液-液系统和固-液系统之间的传质过程。本文综合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光干涉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测量液相质扩散系数方法。

在液相质扩散系数测量原理基础上,用CCD传感器取代双曝光全息干涉法和实时全息干涉法中的感光干板,并记录干涉条纹图。由于折射率和溶液浓度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时刻的干涉条纹图获得溶液浓度的变化,通过换算进而得到质扩散系数。图数字全息干涉图像处理流程图三、基于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Ⅱ、液相质扩散系数的测定1、液相质扩散系数的测量原理

Fick第二定律是质扩散系数实验测量和理论推算的理论基础,依据该定律可得扩散系数D:式中:

ΔZm——溶液浓度变化极值点间的距离;

t0、t1——分别为前后两张全息图的曝光时间;物光相位差Δφ的变化和溶液浓度Δc2变化的关系:式中:k——浓度变化和折射率变化之间的比例系数;

λ——物光波长;

l——扩散槽厚度;三、基于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质扩散系数D液相质扩散系数的测量原理框图物光相位差变化Δφ浓度变化的极值点ΔZm曝光时间t0和t1由计算机硬件时钟获得三、基于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2、实验平台构建图

数字激光全息干涉法质扩散系数测量光路图1—He-Ne

激光器;2、5、8—平面镜;3—空域滤波器;4、7—分光棱镜;6—扩散槽;9—CCD

传感器;10—带有图像采集卡的计算机数字激光全息干涉法质扩散系数测量原理三、基于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数字图像自动采集系统图数字图像自动采集系统数字图像自动采集系统由CCD传感器,带有图像采集卡、存储软件和图像处理软件的计算机组成。全息干涉图像信息使用CCD传感器接收,由图像采集卡采集后送至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采集后获得分辨率为2048×1536的全息干涉图像。三、基于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在数字全息干涉图像处理过程中,本文采用了全息干涉图的预处理、全息干涉图的频域滤波、数字全息干涉条纹再现、全息干涉图相位展开、全息干涉图的后处理等关键技术。本文利用MATLAB软件对数字图像采集系统记录的全息图进行分析和处理,清晰地再现了干涉条纹图。3、数字全息干涉图像处理图

数字全息干涉图像的处理过程三、基于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全息干涉图的预处理

全息干涉图的预处理须采取图像增强技术,主要有空域法和频域法。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工艺的适应性,同时便于人和计算机的分析与处理,满足图像的复制或再现要求。图全息干涉原始图像及其直方图图均值化后全息干涉图像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