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姚锦祥)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cb6ff3f5c22e771f6d82380ea1b9059/2cb6ff3f5c22e771f6d82380ea1b90591.gif)
![二模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姚锦祥)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cb6ff3f5c22e771f6d82380ea1b9059/2cb6ff3f5c22e771f6d82380ea1b90592.gif)
![二模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姚锦祥)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cb6ff3f5c22e771f6d82380ea1b9059/2cb6ff3f5c22e771f6d82380ea1b90593.gif)
![二模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姚锦祥)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cb6ff3f5c22e771f6d82380ea1b9059/2cb6ff3f5c22e771f6d82380ea1b90594.gif)
![二模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姚锦祥)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cb6ff3f5c22e771f6d82380ea1b9059/2cb6ff3f5c22e771f6d82380ea1b905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历史专题的单元教学设计
二模试卷分析与复习建议讨论的主要内容一、二模试卷考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二、“小论文”题的常见问题与教学对策三、二轮复习的常见方式南通、扬州卷:21.(13分)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1)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4分)发迹前:小本经营,获利微薄;靠长途贩运贸易致富;发迹后:息商回乡,购置田产;培养后代走科举入仕之路。(4分)考点知识:3.中国古代的商业:明清时期的商业和商人能力考查:解读和概括材料信息材料二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2)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6分)(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3分)去向: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3分)心理:结纳官府,获取垄断利润;崇尚儒学,改变社会地位;提高声望,拓展销售市场。(3分)说明: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缺少资本积累。(3分)考点知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儒家思想能力考查:概括材料信息;分析和说明历史现象21.(13分)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请回答:(1)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4分)(2)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6分)(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3分)命题思路与特点1.主题
古代商人的历史命运2.设计思路:
小切口,深分析;在叙述明清时期商人生活的基础上,分析商人的地位和历史作用3.考查特点
知识考查:不同专题相关联的知识,与教材的相关性不强:如,明清时期的城镇商业;长途贩运、商帮;重农抑商的商业政策;
能力考查:与解读信息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关。材料信息的概括和归纳,运用知识说明材料中的历史问题。
与现实的联系:体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相关内容,说明小农经济体制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21.(13分)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南京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1)原因: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疏远)。(2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2)演变: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分官设职大致模仿朝廷;后来诸侯王完全失去军政权力(诸侯王国成为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单位)。(2分)(3)性质: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2分)目的: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分)(4)外在:时代的变化。(2分)内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分)主题: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命题方式:专题式概括考查特点
知识考查:与教材内容相关性强。周到秦的制度演变;郡国并行制度、
行省制度
能力考查: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概括
与现实的联系: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时代的进步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苏锡常镇)……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3分)(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6分)(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5分)(1)制度:察举制。(1分)作用: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2分)(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2分)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4分)(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5分)主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命题方式:专题式概括考查特点
知识考查:与教材内容相关性强。察举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能力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概括
与现实的联系:官员选拔的重要性
考试说明第21题(江苏卷2012年第21题,13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0.49科举制代替其他选官制度事件的议论历史事实的识记历史现象阶段特征的比较以科举制为主题,关注其积极作用这两份答案有何不同?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2分)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5分)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0.41
有关科举制社会影响的议论系统的建构历史的解释与推断目的——与选官制度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内容——与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和文化教育有关(儒家经典,政策、法规)影响——与文明传统有关(社会的稳定、文明的传承)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两份答案有何不同?科举考试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0.35有关科举制文化作用的议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信息的概括与推断你对这两份答案怎么看?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借鉴价值:人才选拔标准对社会的作用对个人的作用中国古代史考题分析考查主题:制度革新南通、扬州卷:社会体制对商业的影响南京卷: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苏锡常镇卷:选官制度的改革考试说明: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命题方式小切口、深分析专题式、概括学生的典型失误
知识结构的问题
材料信息的概括问题22.(13分)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见下图(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3分)(1)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分)因素:国民大革命(或北伐战争)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2分)知识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能力考查:地图观察能力;调动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二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4分)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1分)中心内容:土地革命。(1分)不足之处:取消资本家、富农等有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2分)知识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能力考查:
材料信息的处理;调动知识说明历史现象
材料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请回答:(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4分)(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2分)(3)创新: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2分)意义: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4)认识:中共从实际出发调整方针政策;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建设。(2分)22.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13分)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3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4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4分)(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2分)试题分析1.主题: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2.命题方式:小切口,多角度分析3.考查特点:
知识考查与教材的相关性不强
能力考查:关注对材料信息的处理和运用
和社会现实的链接点:民主政治建设23.(南京卷):南京晨光机器厂前身是金陵机器制造局,简称“宁局”。新中国成立后,企业为寻求发展几经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南京卷)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三中概括晨光机器厂发展中几次战略调整。(3分)(2)运用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以“以政府、市场对晨光机器厂企业转型发展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22.(苏锡常镇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材料二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构成社会思潮的要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的主要进步思潮。(5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晚清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和特点进行论证。(8分)(要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30字左右)22.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主题: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传统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观点传统经济结构变革的表现传统社会结构变革的表现论证传统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观点1.通过材料引出历史问题或观点2.对相关的问题或观点作基本的理解3.使用判断、归纳和引用等方式说明、论证观点中国近现代史所关注的共性问题考查主题:现代化问题南通、扬州卷: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南京卷: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苏锡常镇卷:晚晴进步思潮考试说明示例题:传统经济社会的变革命题方式小切口,多角度分析小论文:历史问题的论证和探讨23.(14分)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哪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2分)阶级:新兴资产阶级。(1分)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1分)材料二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材料三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分)
影响: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1分)说明: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2分)等级观点(2分)论据(6分)表述(1分)8-9分人文主义进步推动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发展。(2分)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促使理论家重视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推动现代科学兴起。(2分)②宗教改革: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2分)③启蒙运动:经典力学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促使启蒙思想家运用理性,推动社会变革。(2分)论证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行文流畅。(1分)6-7分观点明确;能从上述两个方面提出论据;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5分观点较明确;能从上述一个方面提出论据,且表述较为准确;论证表述清楚。0-2分观点不明确;不能合理提出论据进行论证;表述不清楚。(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23.(14分)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请回答:(1)材料一中“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哪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2分)(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试题分析:1.主题:西方人文主义的历史作用2.命题方式:专题式概括,历史问题论证3.考查特点:
知识考查:与教材相关性强
能力考查:材料信息的概括,历史问题的论证
与现实的联系: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南京卷:22.(14分)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3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5分)(3)列举材料三中伏尔泰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著作”。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2分)(1)观点:学会生活;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2分)意义: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1分)(2)特点:继承、创新了古典哲学(文化);与自然科学结合产生了新的哲学体系。(2分)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的保留;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3分)(3)著作:《哲学通信》或《路易十四时代》。(1分)主张:影响和说服大众;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任答3点,共3分)(4)关系:哲学依赖(或反映)时代;时代发展需要哲学。(2分)苏锡常镇卷:马克思认为现代的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消除所有生产和资本积累障碍的进程,但全球化不能消除不同国家发展的不稳定现象和不平等现象。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作者看待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视角。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世界商品贸易的变化。视角:(人种)种族和动植(物种)类的交流。(2分)变化:从以土特产品为主到廉价工业品为主。(2分)(2)据材料三,分析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2分)原因:使用雇佣劳动力比奴隶劳动力更有利可图;把非洲变为殖民者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3)据材料四,指出在现代世界市场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看待世界货币体系的作用的?(4分)国际货币(或国际金融)。(1分)作用: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国际金融的稳定和战后的经济恢复。(2分)货币操纵国借此掠夺世界资源。(1分)(4)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分)看法: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同国家发展的不平等现象。考试说明第24题,(江苏卷2011年第23题)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5分)0.37这两份答案有什么不同?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材料选择有怎样的意图?怎样看问题设计与得分率?这两份答案有什么不同?对教学有何启示?(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0.37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5分)0.53(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0.33这两份答案有何不同?(3)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4)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23.(14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5分)(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5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主题:西方现代社会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历程美国三四十年代的福利措施西方国家八十年代后福利政策的调整英国二战以来的福利政策归纳发展过程特点:福利体系中政府的角色主题确定: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江西科技学院附属中学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冲刺卷生物试题含解析
- 城中村改造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
-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5届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 服务协议书范本
- 2025届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志达中学中考生物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空调安装承包合同
- 郊区临时场地租赁协议
- 夫妻离婚协议标准范本
- 智能机器人技术推广应用协议
- 2025年度高端商务车辆聘用司机劳动合同模板(专业版)4篇
- 2025年福建福州市仓山区国有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GB/T 45107-2024表土剥离及其再利用技术要求
- 2025长江航道工程局招聘10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159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八省联考四川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执行总经理岗位职责
- NS3000计算机监控系统使用手册
- 《妊娠期恶心呕吐及妊娠剧吐管理指南(2024年)》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