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哈代小说的宿命论_第1页
试论哈代小说的宿命论_第2页
试论哈代小说的宿命论_第3页
试论哈代小说的宿命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哈代小说的宿命论

哈代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叙述者。一方面他继承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另一方面,他对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如劳伦斯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创造的威塞克斯生动地展现了19世纪英国农村的面貌,赞扬了农民的淳朴、天真、热情和对爱情的忠贞,同时也表现了现代文明对天然农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哈代通常被认为是悲剧作家,他笔下的人物难以摆脱命运和环境的捉弄与摆布,而生活中的过多巧合又似乎使人物的努力和奋斗都化为乌有。因此,哈代往往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代表,然而却鲜有读者分析哈代作品中透露的其它的文学特点。《远离尘嚣》是哈代早期的一部作品,也正是这部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哈代作为小说家的地位。这部小说与哈代的其他作品风格迥异,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高峰。虽然人们依然关注的是这部小说中的悲剧成分及“宿命论”等,然而作为他早期的作品,该作品却透露着明显的浪漫色彩。《远离尘嚣》发生在封闭的乡村,纯朴的民风、美丽的风光让人暂时忘了尘世的丑恶和骚扰。这部小说讲述了美丽活泼、富有独立性的女农场主巴丝谢芭爱情的历程。她先是挑起了中年的单身农场主博尔德伍德对她的爱恋,随后又坠入了风流倜傥的士兵特洛伊的情网,并与之结婚,而特洛伊引诱了一位天真无邪的姑娘范妮,又抛弃她。后来巴丝谢芭却发现特洛伊贪恋的只是她的钱财和美貌。博尔德伍德后来杀死了特洛伊,精神错乱,被判为终身监禁。最后,巴丝谢芭才注意到一直爱着她的是牧羊人加布里埃尔·奥克。奥克诚实正直,处处替她着想,最终以他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巴丝谢芭的芳心。这部小说笔调轻松幽默、生气蓬勃,对普通农民充满了热爱,不同于哈代后期作品中凝重的悲剧色彩。虽然在团圆大结局的背后,也蕴含了后期作品中读者熟悉的主题,如痛苦、背叛等,但这部小说还是显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方式产生于18世纪末,繁荣于19世纪早期。它的出现对英国文学乃至欧美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浪漫主义运动的本质就是对人类的本能和感情的宣扬,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于再造新世界的极大憧憬和理想。一般来说,浪漫主义作家会对其深入人心或创造想像的人物、景色和事件进行描写。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常具有如下一个或更多的特点:强调人的感情、想像、直觉,即主观主义;对于大自然有深深的热爱之情,强调对大自然的表现,重视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注重人与大自然的统一;对于独主和自由的信仰;浪漫主义还重夸张,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对于平凡人物事件的赞美和颂扬;对于已逝的、非凡的、陌生的、古怪和迷人的事物的浓厚兴趣;孤独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远离尘嚣》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哈代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是要善待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在诺科姆,由于人们功利思想的作怪而导致古井被填、古树被连根拔起,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在这座一半长着树木一半光秃秃的小山和从山顶隐隐可见的朦胧而机警的地平线之间,是一片神秘的、阴暗莫测的地带。”由于没有树木的遮挡,因此狂风肆虐:“稀疏的野草散散落落地覆盖在山坡;风忽强忽弱地吹拂着,这一阵一个劲地擦着叶子,那一阵像用锋利的耙子耙着,再一阵又像挥动着柔软的扫帚扫荡。”也正是由于人类破坏自然环境而导致奥克破产,不得不流落他乡。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体现。作品中的奥克因为长期与自然相依,所以,他能根据星辰的方位判断时间的变化,能从一些征兆中发现大自然的变化。韦特伯里农场雇工们聚会的华伦麦芽作坊,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华伦麦芽作坊围着一道旧墙,墙上爬满常春藤……四墙向上拢成一个人字形的茅草房顶,中心顶尖有一个四面都装有百叶板的木制小天窗,一片烟雾隐隐约约地从这些孔隙中逸入天空。”华伦麦芽作坊的麦芽的老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怡然自得地生活,雇工们就在这里随意聊天,享受聚会的欢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表现在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如果一个存在物能够感受苦乐,那么,拒绝关心他的苦乐就没有道德上的合理性。不管一个存在物的本性如何,平等原则都要求我们把它的苦乐看得和其他存在物的苦乐同样(就目前所能做到的初步比较而言)重要。”作品中的奥克总是把小羊带到炉火旁或者房间里取暖,解除它们寒冷的痛苦,让它们不至于因为受冻而死;当羊群贪吃三叶草危及生命的时候,他不记恨巴丝谢芭对他的伤害而用特殊的办法救治它们,挽救了它们的生命;在科诺姆,他就住在小屋里,为的是到了产羊羔的季节方便夜间照料羊群;在韦特伯里农场,他时常带着助手该隐随时关心羊的生产和生长情况。奥克的所作所为,正如作者所感叹:“和谐是美的基础;谁也不至于否认奥克在羊群里面或羊群周围从从容容地转来转去时是相当优雅的。”正是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人类的美才体现出来:“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在阳光在照射下,她穿的绯色夹克红光闪闪,那容光焕发的脸庞和乌黑的头发抹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泽。摆在她周围的长春花、天竺葵和仙人掌鲜艳碧绿,在这万木凋零的季节给马匹、车辆、家具和姑娘这一切一切全都增添了一抹别致的丽春气息。观看她这场表演的只有麻雀、乌鸦和这个俏立一旁的牧主。”这里,巴丝谢芭、奥克与周围的花草、动物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生动、美丽的自然画卷。也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才可能有生态系统的和谐。二、独立、自由的巴丝谢主张女主人公巴丝谢芭就是维多利亚时期哈代笔下的新女性,在她的身上闪烁着独立、追求自由的光辉。一个农场主,在外自立谋生,性格与当时的年代有些格格不入:她不像维多利亚时代大多数的女人那么依靠家人或是丈夫,或是呆在家里只做家务,过着一种笼子里的生活,相反,女主人公一直努力奋斗着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独立。巴丝谢芭物质上的独立主要是通过经营农场得以实现的。叔父死后,给她留下了一座庄园。继承遗产后的巴丝谢芭充分发挥了女性精明、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一面。她亲自管理庄园,亲力亲行,“我要第一个醒来,第一个到田里。总而言之,我会让你们都吃惊的。”但是在刚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摇头,怀疑巴丝谢芭说的话。当她第一次出现在卡丝特桥的谷市里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这样一个亲自到市场里与农夫讨价还价的女人所震惊。在谈买卖时,她表现得十分成熟、自信、勇敢和坚定,而且恰当地把握了讨价还价的分寸,小说中这样称赞:“她的坚定里透着一种弹性,使坚定不至于变成固执……使人难以把它同小气联系起来。”她同一个农夫谈价,使价格明显地对自己有利。虽然别的农场主对她管理农场抱有怀疑,但她在集市上的表现却赢得了他们的尊重。而且女性的介入还给一个单调的世界创造了丰富多样性,使一个单一性别的、利益原则至上的世界变得有了生机。这些表明巴丝谢芭不仅需要独立,而且还有能力创造和维护这种独立。经济上的独立,对巴丝谢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女性的独立不仅是思想、文化、人格上的独立,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经济上不独立,妇女们就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赖性,其独立就缺少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经济上不依附于他人,所以巴丝谢芭才取得了思想上的独立和人格上的自由,才能按自己的意志自由自主的选择、设计自己的爱情及生活。巴丝谢芭独立、追求自由的特征从她对爱情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出来。她有3个追求者:奥克、博尔德伍德和特洛伊。博尔德伍德是威瑟伯利教区的一个大农场主,家资可观,在当地声望较高,深受当地人尊重。他被认为是一个理想的丈夫,却意想不到的被巴丝谢芭拒绝了他的求婚,虽然在每个人的眼里,从各方面讲对于一个要结婚的女孩来说,他都是一个诚实的、背景好的和受尊敬的结婚的最佳人选。特洛伊虽是伯爵兼博士的儿子、第十一龙骑兵队中士,但却缺少资产。按传统的婚配观念,博尔德伍德无疑是理想选择。尽管博尔德伍德看起来是她婚姻的最佳伴侣,但是她不爱他,于是就拒绝了他。她不是从地位或是财产考虑来选择配偶,而是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这就证明了巴丝谢芭的非同凡响和与众不同。巴丝谢芭选择了特洛伊,这种差异正好显示了巴丝谢芭性格中与传统相悖的女性特征:她企图超越威塞克斯传统社会,寻求自己独立的女性生活。早在奥克第一次求婚时,巴丝谢芭就没有因为他在财产上强于自己而动心,原因就在于他希望她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博尔德伍德和奥克一样,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与传统威塞克斯社会是一致的,而这一传统一直是巴丝谢芭所抗拒的。一般认为,特洛伊从精神实质上是一个外来者,他来自一个与威塞克丝传统社会迥异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小说中,特洛伊从不上教堂,也很少谈及道德问题;他从不讲究什么计划,大多是凭本能办事,也从不考虑什么责任和义务。他对生活奉行享乐原则,凡是与享乐无关的事他绝对毫无兴趣。这样的人对父权文化是一种反叛和颠覆力量。奥克和其他农民一直不喜欢特洛伊,对他始终避而远之。特洛伊则对在巴丝谢芭的农场的生活一直感到压抑和不自在,想另寻一处安身之地。巴丝谢芭从他身上看到了与博尔德伍德和奥克完全不同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他不像奥克和博尔德伍德对巴丝谢芭产生巨大的文化压力,他对自我的放纵使巴丝谢芭看到了张扬自己女性意识的学习范式。从受父权文化压迫的共同遭遇及反叛父权文化的类似立场出发,巴丝谢芭很容易从特洛伊身上找到精神上的默契感应。在漫长的维多利亚时代,妇女都是处于附属地位:她们被认为低男人一等,被限制在家里做家务、相夫教子。大多数妇女已经对此现象习以为常。而女主人公巴丝谢芭却是努力拼搏着去实现自己独立的社会地位。经济上,她充分发挥了女性精明、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一面,独立经营农场,实现物质上的独立,而且在感情方面也是追求婚姻自由,不屈服于传统的观念。三、美国的“虚假”式情节模式书中的人物与《圣经》中人物有吻合的地方,如“加布里埃尔在基督教神话中是‘上帝的强者’的意思,他不仅是宣告施洗者约翰和耶稣降生的使者,还体现着人道精神,并主持自然界的成熟过程”,书中的加布里埃尔·奥克也体现了《圣经》中的加布里埃尔的强者本色,善良、坚忍不拔,拯救要毁灭的麦堆、羊群和困境中的巴丝谢芭。而《圣经》中的巴丝谢芭则是一个注重感官享受的女人,在丈夫上战场打仗时被大卫王诱骗同居,上帝为了惩罚她,把她和大卫所生的孩子杀死以示惩戒,在她丈夫战死后,便嫁给了大卫王,后生下所罗门。书中的巴丝谢芭的确因自己的失误或者说是高傲自大把很多人推入了困境,并酿造了很多悲剧。小说中的巴丝谢芭努力地摆脱封建传统的束缚,想获取自由幸福,她的一系列行为和行动接连伤害了奥克和波德伍德,并和名声不好的特洛伊幽会、结婚,这与基督教教义相去甚远,于是她遇到了一系列的难处。因为她必须为她的行为受罚,由于她最终认识到离不开哈代塑造的典型宗教徒奥克,并采取了实际行动对奥克表示了自己的忏悔,她的屈服隐射她心中回归了宗教。这种情节模式可以在《圣经》里的《创世记》中找到它的原型模式:“自由—犯罪—受罚—忏悔—回归模式”。在《创世记》中亚当、夏娃违背上帝意志,偷吃禁果,获得了短暂的欢娱之后从此坠入人间受苦,这种原罪使得亚当的子孙饱尝痛苦,人们为了祖先的罪过而不断乞求上帝的宽恕最后获得回归。奥克,这个忠实的基督教徒可以说不停地落难,一开始羊群被毁,在追求巴丝谢芭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被拒绝,又被巴丝谢芭赶走,然而他的执着、忍耐、忠诚得到了上帝的帮助,最终他实现了心愿,这种情节模式可以在《圣经》里的《出埃及记》中找到它的原型模式:“蒙难———神助———得救模式”。《出埃及记》描述了希伯来民族在蒙难的过程中,力尽艰辛逃离埃及,来到上帝许诺的迦南,最终获得幸福的这一过程。波德伍德开始时的独身行为就不能被当时的宗教教义所接受,后为了爱情可以说费尽了心思,不惜一切,在得到了巴丝谢芭的许诺后,他部分地获得了成功,然而他开枪杀特洛伊的犯罪行为其实就是背叛基督教教义行为,是基督教不能接受的,而他最终的代价是永远的受罚,并毁灭了一切。特洛伊通过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