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卷 new_第1页
初三语文试卷 new_第2页
初三语文试卷 new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川九中阅海校区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初三语文试卷命题人:王思思马泽云审核人:姓名:班级:学号:得分:温馨提示:检测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20分(其中卷面分为4分)=1\*CHINESENUM3一.积累(36分)1.默写。(16分)=1\*GB2⑴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2\*GB2⑵,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二章》=3\*GB2⑶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4\*GB2⑷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5\*GB2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6\*GB2⑹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7\*GB2⑺《论语》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泰然处之的句子是:,?=8\*GB2⑻“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陶渊明《饮酒》中与菊相关的名句:,。=9\*GB2⑼《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相似的两句是:,。=10\*GB2⑽《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11\*GB2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统率千军万不畏强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2.下面的词语可以组成一幅书房对联,表现了古代文豪嗜书的雅趣。请写出完整的对联。(2分)古今一窗万卷昏晓消永日送流年.3.根据语境将备用的三个选项分别填人括号内,使之表达准的连贯。(只填序号:3分)《论语》第一句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有两个含义:一是温习,一是践行。儒家倡导“行胜于言”,强调知来源于行,行高于知。当然,我们更应该把知识和行动联系起来,就像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的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做到、、。=1\*GB3①行以致知 =2\*GB3②慎思笃行 =3\*GB3③学以致用4.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试题。(4分)相比早已A(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的高铁,作为我国铁路另一高科技发展方向的重载铁路却一直B(很少有人知道)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主办的首届重载铁路新技术新装备展览会在河北沧州举行,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1\*GB2⑴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写出A、B两处对应的成语。(2分)AB。=2\*GB2⑵划线句子有两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2分).5.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空格限制)(2分)本报电: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十号”调查船完成中巴印度洋联合海洋地质科学考察,返抵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这是“海洋地质十号”调查船入列后的首个远洋调查科考航次。“海洋地质十号”调查船为我国自主建造的全新一代高精度具有钻探功能的综合海洋地质调查船,自2022年12月26日入列以来,累计海上作业262天,稳定航行57000千米,整体性能和调查设备得到了全面检验。6.名著阅读(4分)=1\*GB2⑴《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一本散文集,请写出下面一段文字所属的篇名。(1分)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还有“执干戚而舞”的刑天。()=2\*GB2⑵请结合具体篇目,选取一个点谈谈《朝花夕拾》的现实意义。(3分).7.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围绕“共享经济”提取至少3个关键词语。(2分)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先后出现,开启了我国共享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是社会上闲散资源的整合,与消费者的信息连接后,提供给消费者有偿使用,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目前,共享经济已渗透到交通、住宿、餐饮等多个领域,日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8.请仔细阅读这则有关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的图表,按要求答题。(3分)=1\*GB2⑴根据图表的主要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1分)=2\*GB2⑵请针对你所得出的结论,提出合理的建议。(2分)二、阅读(40分)(一)(16分)9.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字。(4分)①以光先帝遗德 () ②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 ④同舍生皆被绮绣 ()10.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6分)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11.阅读《渔家傲·秋思》(范仲淹)(4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GB2⑴结合全词,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2分)=2\*GB2⑵“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请从写法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2分)12.古往今来(二)(10分)知足者幸福,知止者睿智=1\*GB2⑴生活中不缺幸福,缺的是发现幸福的眼睛;生活中不缺幸福,缺的是感受幸福的心态。古人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一个人若不知道控制自己的“胃口”,不知足、不知止,见名利之诱便不惜到处“咬钩”,人生怎能获得长久的愉悦和安乐?=2\*GB2⑵知足,蕴含着个人拥有自知之明、自制之力和懂得自省自律的智慧,是对物质世界不作过分、过多要求的一种理性的行为。=3\*GB2⑶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他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当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大门口焚香,向老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他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青菜稀饭,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却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4\*GB2⑷林语堂说:“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5\*GB2⑸“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知足的人,是一种活到极致的素与简,是一种见过世界的从容。所谓大道至简,朴素,简单,才是生命的本色。一个人只有能安于平凡简单的生活,剔除过多的思虑欲望,才更容易接触幸福,也更容易感知到快乐。=6\*GB2⑹世上的东西千千万万种,我们并不需要每种都要拥有,你所需要的,不过是那些剔除了外界扰乱的,真正你所需,所动心的东西。=7\*GB2⑺有人说,现代人的人生有两个境界:一个是知道,另一个就是知足。知道的人,活得明白;知足的人,活得平淡。平淡,是淡定的底色。知足,才会寡求;懂得寡求,易感快乐,所谓知足常乐。=8\*GB2⑻所以知足,便是一种处事态度,常乐,便是一种释然的情怀。放下索取的执念,在知足的乐观和平静中,认真洞察取得的成绩,总结经验,而后乐于进取,乐于开拓,朝着更高更远的地方迈步。=9\*GB2⑼懂得知足还不够,还要知止。=10\*GB2⑽知止是什么?就是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知道适可而止,也指志向达到至善境界而不骄不躁的神态与气度。一个人气定神闲,持盈保泰,才能长生与幸福。=11\*GB2⑾《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这说明知止能使一个人的心灵安静下来,精神沉静下来,行为宁静下来。=12\*GB2⑿“知止”中的“知”,非简单的“知道”。在古汉语中,“知”通“智”,即含有“智明”之义,智明,指理智明晓;知事有利害,晓有当止处,以是而能“知止”。=13\*GB2⒀知足是知止的精神底色,知止是知足的具体行动,知止本身也是一种知足与幸福的元素和源泉。=14\*GB2⒁知足者幸福,知止者睿智。知足、知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懂得知足与知止,是人生的大智慧。(文/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3.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14.第=1\*GB2⑴中引用古人话语的作用是什么?(2分)15.第=9\*GB2⑼段中,两个“还”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6.请说出第=3\*GB2⑶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17.请你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2分)(三)(14分)泥火盆儿=1\*GB2⑴“江山千里雪,炉火一点红。”展望北方的苍茫原野,这开阔而温馨的诗句迎面而来。入诗的一定是带着婉约气质的红泥小火炉吧。我童年那一盆红彤彤的炉火,似雪中红梅闪耀光芒,照亮了我的冬日情怀。我记忆中的火炉不是那种婉约的小火炉,而是朴素简约的泥火盆儿,它的温暖是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2\*GB2⑵小时候的北方冬天似乎格外冷,大雪囤着一座座村庄,整个长冬都不肯化去。晌午,阳光强烈,屋里生火作饭提升些温度,屋瓦上才变得柔和些,有滴滴答答的屋檐水垂落下来。日头稍稍偏西,屋檐下就又挂上了长长的冰棱。这时候,祖父掖了掖宽大的棉袄,用一根带子从腰勒紧,推开风门。他手端一个大泥盆,那就是泥火盆儿,是乡下人冬天里的室内取暖宝物。祖父给泥火盆儿装了些碎草,上面盖上碎的苞米骨头,点燃。A碎草抽抽噎噎地燃烧,一股青烟被北风扭得四下流窜,祖父不急不躁,好像任由顽皮的孩子尽情打闹。他在旁边缓慢地吸着一烟锅旱烟,等烟吸透了,火盆儿也不再冒青烟,一盆火红的炭骨冒着短小的火苗活力四射。祖父粗糙的大手小心端起暖烘烘的火盆,笑吟吟地回屋。=3\*GB2⑶那时候的乡下,几乎家家有一两个泥火盆儿,泥火盆儿是秋天就做好的,它制作起来很简单,到村外岭畔挖些干净的带粘性的黄泥土,拌点麦糠和成厚泥巴。粘土有时候是会裂的,为了让火盆儿品质好,还要绞碎一些破布片儿、旧绳头儿甚至女人掉落的长头发加进泥里,这样火盆儿就有了筋骨,可以更好地成型,不易碎裂。做火盆儿的模子是一只旧脸盆,脸盆倒扣在平展的地上,在盆面擦一层“粉”,“粉”就是锅底掏出来的草木灰。然后,一层层往上糊泥巴。开始时泥巴打滑,拍打几下就好了,泥巴糊上去要轻轻拍打,拍打得火盆儿瓷实且四壁均匀。做好的火盆儿就像一个丰满厚重的大脸盆,要放在荫凉处慢慢地干,干急了会有裂纹。祖父时常去火盆儿前看看,发现小裂缝就立即用细泥给封好、抹平。火盆儿干透了,小心翻转过来,从中间把脸盆抽出,一只丰满的泥火盆儿就笑吟吟地端坐在墙角,等待着北风紧、雪纷飞,等待着滴水成冰的天气,好让它来施展身手。=4\*GB2⑷在北方,还有一句话——“针头大的洞,牛头大的风”。冬日里,一个小窟窿就能掠夺走屋里好不容易积攒下的热量。于是四处寻找凉气来源,不断用碎石锤紧老鼠洞;将门帘挂在堂屋和卧房的门外;而且用高大的茅草和芦荻垒一扇独扇的风门挡在堂屋门外。尽管如此,四九天气,还是到了寒气逼人的时候。=5\*GB2⑸是时候请泥火盆儿出场了,把盛着红彤彤木炭的泥火盆端到屋子里,屋里顿时就腾起一股暖流。=6\*GB2⑹清晨,小孩子懒被窝,大人在早早生起的泥火盆儿上考考棉袄再给孩子穿上。在大炕上绣花、扎鞋垫的大姑娘,一根绣花针拿久了,寒气就聚在手上,手僵了做不了活,双手拢在火盆边儿烤烤搓搓,绣出的花就都更灵性了。外出的人回家来,也许顶着一头的雪花,拿笤帚扫扫一身的雪粒子,坐在暖融融的火盆儿前,无比感慨,或许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冬天,在火盆儿边,多少英雄变得儿女情长,被这一小盆红通通的炭火拴住了出去闯荡的脚步;多少游子又在日思夜念老家炕头上泥火盆儿那冒着蓝火苗的温馨。冬日,家里来客串门,最热情的招呼就是拉到火盆边说,来,烤烤火!围着火盆儿拉呱着日子,闲话着岁月,一天天地向年关迈进,向春天的盼头挪动。火盆的微红,映着庄户人一脸的安详和知足。=7\*GB2⑺泥火盆儿,唱着温暖使者的主角,还客串着美食的源地。一把黄豆,一撮苞米粒,几个花生,祖父就变戏法一样把它们变成香喷喷的美食。瘦小的苞米粒埋进去,过一会它就蹦跳着出来,变成一个爆米花。祖父一边欣喜地用拨火的钎子挑出爆米花,一边说:“看看,女大十八变,小丫头转眼长成大姑娘了。”最温馨的是祖父烤着火盆儿喝酒,他把那黑色的小烫酒壶倒上半壶白酒,将酒壶根部埋进炭灰里,伸手从挂在屋脊挂钩子上摘下小小的腊条提篮,拿出几条小干鱼。祖父用铁筷子夹着干鱼在火盆儿上烤,鲜味首先惊醒了炕头小猫,哇哇叫着,围着祖父转,还用头去蹭祖父。祖父找过猫食碟子,将鱼头、鱼鳞和杂刺、肚腹之物分享给猫。有一只莽撞的野猫,直眉瞪眼“蹭”地从窗口的猫道冲进来,见屋里有人又仓皇逃窜了。祖母将猫道那里竖起本厚厚的书,嘱咐祖父,小心外来的猫馋极了撞破窗户纸。祖父呷了口酒,啧啧着,干鱼肉放嘴里品咂着,慢悠悠地说,撞破了再封。=8\*GB2⑻B泥火盆儿前的时光是温馨的,听北风敲窗,几片干树叶在窗外飒飒轻响;看雪花飘飞,给院中的草垛披上斗篷。守着泥火盆儿的炕头上,绵绵是祖母那些久远的故事和传说。火盆前的祖母戴着老花镜慢悠悠地在绣一副鞋垫,或者补几双袜子,或者就那么比划几片布片,拼接成她需要的枕头套、小肚兜。故事像手中的线一样绵绵不断。冬天日短,不觉中日影就从窗户棂上没尽了,火盆儿里的火也暗淡下去,小孩子打一个长长的哈欠,灶屋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