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_第1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_第2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_第3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_第4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一、以现行教材为基础,改 “教教材”为“用教材”。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大多数老师都教过多次了,相信大家对教材并不陌生,教材是六年以前编写的,因此有部分内容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教材采用零起点的编写原则编写,使初中教材与小学教材在衔接上存在很大问题,很多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有些意见,这些意见有很多是合情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使我们“用教的教学更有成效。我历来提倡老师应该“用教材”,而不仅是“教教材” ,因为新课程提出:教师既是教材的实施者,也应该是教材开发者,只有形成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才能使我们的教材更能结合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必修课,很多小学生到小学毕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必修课,很多小学生到小学毕更应该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是让人很难想象的, 几年前很先进的设备,转眼就要被淘汰了,几年前很常用的软件,现在已经没有人用了。我们在97年以前用的286电脑,DOS操作系统,97年我们才见到了486、586用上了UCDOS中文磁盘操作系统,到1999年我们装备了赛扬433觉得很了不起了,2001年我们装备了奔腾41.3G学生电脑室,现在有好多学校已经装备P42.6G学生电脑室,1998年前,只有少数学校接通了互联网,现在全区绝大部分学校接通了互联网。2000年前很少学生家庭拥有电脑, 平时生活中也很少接触电脑,但是,现在学生生活中随处都能接触到电脑。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惊人的,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该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内容。现行教材是6年前编写的,从当时的情况看,采用零起点编写原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的, 因为当时情况下,业也没有接触过电脑,因此只能从初中从头开始学习,可是时过六年,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新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必修课,中小学必须开设电脑,并且在国家的课程计划中作了明确规定。所以,现在就出现了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内容重复尽管如此,的问题,就出现了教材的衔接问题了。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抛开教材,另起炉灶,另搞一套。教材是严肃的,一套教材的编写,最后必须得到国家教育专业委员的审定,才能成为教材,因此,不是随便说改就可以改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仍然要注意把握教材,以教材为本, 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处理。二、教材特点: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我对教材特点做了如下的总结:1、 本教材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块时,精选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图鼓励、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主动理解、建构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2、本教材是专门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编制的, 共分两册:第一册主要讲解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基本知识、Windows98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网络的应用、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内容;第二册主要介绍网站的建立、动画制作、电子表格的处理等内容。3、本教材渗透 “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倡导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在精心设计的几个学习栏目中, “学习任务”是通过学习任务和作品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任务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任务的思路、方法及所需的计算机操作步骤;通过“操作指南”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理解新概念,掌握并应用有关的命令和操作;通过“任务小结”指导学生反思整个问题解决得过程,总结其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4、为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或作品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在“操作指南”部分没有面面俱到地罗列有关的软件功能,难以兼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但是,我们把学生必须掌握的而在“操作指南”中又难以兼顾到地相关知识、技能在“知识链接”部分列出并进行讲解,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练习与思考”主要结合某一个或几个任务所设计的知识点,向学生提出要求并让学生独立分析完成。 “阅读材料”则主要提供与本节知识点有关、但并不要求学生一定掌握的知识,供学有余力或感兴趣的学生阅读、学习。5、考虑到当时我国信息技术教育 “零起点” 的现状,本套教材以简单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由易到难编排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较大的个别差异信息技术课要保证学生 信息技术课要保证学生 70%的上机时间, 这是《中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教材在任务小结、练习与思考、阅读材料等部分都适当的为学生的自我拓展和提高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三、教学原则:1、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电脑学习有很高的兴趣,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保持这种兴趣;而地对电脑有兴趣,并不等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都感兴趣,因此,我们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他们的兴趣能够持久保持,对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兴趣。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3、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的,其目的就是要让演多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切不要教师一讲到底。另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应用。4、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突出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教授他们一些很快就会过时的知识和技巧,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信息技术刘区别电脑课的显著标志之一。5、注意与小学教材的衔接过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 3-5课时的教学过渡,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和信息知识,不要简单的对旧的知识进行回炉,而应从综合运用、重视操作上着手,设计一些带有综合运用性质的教学任务,交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小学阶段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特别要重视将在初中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教材进一步学习的知识, 如: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基础知识等。6、应当将生本教育渗透到教学中。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他主要教育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主张,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觉得学生应当是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我们应该突出学生、突出学习教的少学的多、突出合作、突出探究的理念。四、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开发的几点建议就前面提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力度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的开发不应该模仿其它理论性的学科,编写一次后可以保持五年十年不变动,信息技术学科应该根据信息发展的速度采用比较先进的知识作为教材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避免了不同年级的教材重复而不衔接现象。2、注重中小学教材的衔接老师们普遍认为中学教材中的知识与小学课本中的知识重复过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做好中小学教材的衔接才能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得到更多有用的知识。3、注重教材内容与其他课程整合根据课程的设置,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的编写应该注重体现一种课程整合的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以计算机知识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线索,本着提高学科知识与信息意识的目的来进行,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如:信息科技、计算机应用与社会学、历史学、语文的整合,计算机发展简史与历史的整合,综合实践的设计与美术、音乐、数学等多种学科的整合,可与这些学科的实践任务进行渗透,取长补短。

4、推行教学设计方法的多样性及操作步骤的通用性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建议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教学方法的设计。在练习键盘操作时,可以利用一些键盘操作游戏例如“警察抓小偷” 、“空中射击”等;教材中关于鼠标一节的介绍,同样可以利用打扑克牌游戏或用 Flash做成的圣诞树游戏来完成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此外,教材中部分操作步骤的编写,不再应当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而是着重操作的通用性讲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特点。具有与未知环境打交道的能力才是培养信息素养的真正目的。虽然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各种软件环境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特征,许多应用软件之间有不少概念和win98,谁还能知道win98,谁还能知道生的未来着想,现在我们用再过几年我们又会用什么呢?5、教材中应该多注重部分内容的综合化,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将信息技术教材的各部分内容综合化,分层教学。将各知识点的内容按学生年龄特点综合起来,容易的内容在低年级学习,较难理解的在中年级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则在高年级学习。编写这种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综合教材,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厌学带来的困惑。6、教材中应该突出信息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人类文化不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用信息技术中表达的艺术、情感、伦理等来打动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