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三生物 单元测试1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_第1页
云南省高三生物 单元测试1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_第2页
云南省高三生物 单元测试1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_第3页
云南省高三生物 单元测试1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_第4页
云南省高三生物 单元测试1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云南省新人教版生物2023高三单元测试1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以下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圈内的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答案】D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出现新的形成构造

C.出现地理隔离D.形成生殖隔离【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只有出现生殖隔离才标志着新物种的诞生;但地理隔离不必须,例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就没有地理隔离。【答案】D3.以下与生物进化相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进化总是有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解析】此题考察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根底知识。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根本单位;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可分为有利变异与不利变异两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突变、隔离与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三个根本环节。【答案】B4.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假设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那么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B.48%C.52%D.57%【解析】未入侵之前VV个体有3000,Vv个体11000,vv个体6000,入侵后VV变为3000+2000=5000,其它类型个体不变,但总数变为22000,那么V基因频率为(5000×2+11000)/(22000×2)【答案】B5.(2023江苏生物,11)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根据题意可推知在种群中Aa的比率为48%,因此可以算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A为40%,a为60%,由于没有自然选择,因此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AA、Aa、aa的比率分别为16%、48%、36%,进而可得知AA频率和A频率均不发生变化。而自交后代中AA、Aa、aa的比率分别为28%、24%、48%,从而计算出A频率为40%。【答案】C6.在对欧洲某学校的学生进展遗传调查时发现,血友病患者占0.7%(男:女=2:1),血友病携带者占5%,那么这个种群中的“Xh”’频率是()A.2.9%B.0.7%C.3.96%D.3.2%【解析】假设有100人,患者=0.7,男性患者=0.7×2/3,女性患者=0.7×1/3。血友病携带者占5。Xb个数=0.7×2/3+0.7×1/3×2+5,H、h等位基因的个数是150,所以“Xh”’频率=(0.7×2/3+0.7×1/3×2+5)/150=3.96%【答案】C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研究物种进化、迁徙等规律,必须以种群为单位。【答案】B8.以下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解析】此题考察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判断能力。此题难度中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主要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等,所以进化不一定总是由突变引起的,A错,B对。变异是不定向的,个体有适应环境的变异也有不适应环境的变异,C错;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个体,D错。【答案】B9.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A.24%,72%B.36%,64%C.57%,43%D.60%,40%【解析】此题考察基因频率的计算及计算能力。可以假设该群体含有100个个体,那么AA有24个,Aa有?2个,aa有4个,基因总数为200,其中a有4×2+72=80个,频率为80/200=40%,而A=1—40%=60%,所以D对。该题也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解题: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十1/2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答案】D10.某小麦种群中TT个体占20%,Tt个体占60%,tt个体占20%,由于某种病害导致tt个体全部死亡,那么病害发生前后该种群中T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50%,50%B.50%,62.5%C.62.5%,50%D.50%,100%【解析】该题考察基因频率的计算,属于理解水平,试题中等难度。病虫害前,T的基因频率为20%+60%×1/2=50%。病虫害后,能存活的个体中TT的比例为(20%)/(20%+60%)=25%,能存活的个体中Tt的比例为75%。故T的基因频率为25%+75%×1/2=62.5%。【答案】B1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解析】该题考察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属于识记水平,试题中等难度。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但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不等于物种形成。【答案】B12.如果在—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那么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16B.1/9C.1/8D.1/4【答案】B【解析】该题考察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属于应用水平,试题中等难度。能相互交配的个体有AA和Aa,两者中Aa的比例是(50%)/(25%+50%)=2/3,故个体随机交配后2/3Aa与2/3Aa相互交配产生的aa比例是2/3×2/3×1/4=1/9。13.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频率)()【思路点拨】【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频率均为50%,图中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频率,故A项错误。又因为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下降,故B、D项错误,C项正确。注意题干中果蝇隐性基因纯合致死,且起初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频率均为50%,那么隐性基因频率应该从0.5开场逐渐减小。【答案】C14.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根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解析】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也是新物种形成的前提。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B15.以下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开展,所以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答案】D二、非选择题(55分)16.(20分)答复以下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根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根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3)该小岛上能进展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____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____多样性;假设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_______。【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根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小岛上进展生殖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联趾型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个体数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答案】

(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

(2)种群根本单位

(3)基因库

(4)1)生存斗争(种内斗争)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时机较多。(合理即给分)3)基因频率

(5)遗传PCR(聚合酶链反响)17.(18分)如图为对一块甲虫成灾的农田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1)使用杀虫剂Ⅰ和Ⅱ后,曲线不会下降到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曲线上升是通过_______之间的________来实现的。(3)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定向、不定向)的,结果导致甲虫的抗药性_________(增强、减弱)。(4)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这些缺点,你认为消灭甲虫应该采用的最正确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通过分析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因为甲虫存在变异,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所以种群密度不可能为0。使用杀虫剂后,在早期都取得了一定效果,甲虫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但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反而增加,这就说明杀虫剂的使用没有杀死有抗药能力的甲虫,而这局部甲虫大量繁殖,导致种群密度上升。使用杀虫剂治虫主要有两个缺点:一是使具有抗药性的甲虫增多,二是污染环境。可以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害虫。【答案】(1)甲虫存在变异,局部甲虫具有抗药性(2)甲虫与杀虫剂生存斗争(3)选择定向增强(4)①使具有抗药性害虫的比例上升②对环境造成污染生物防治等18.(10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答复:(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根本条件,即种群______、不发生______、不发生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那么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根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展交配,那么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解析】在理想的条件下,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当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进展交配时,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是基因频率不变。(1)根据题意可知,AA=0.3、Aa=0.4、aa=0.3,所以a=0.4×1/2+0.3=0.5。(2)由a=0.5,可以计算出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0.5)2=0.25,且该基因型的频率不会发生改变,但是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种群非常大、不发生基因突变(或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3)题中表达的情况相当于植物自交,结果如下:由0.3(AA×AA)得到0.3AA,0.4(Aa×Aa)得到0.1AA、0.2Aa、0.1aa,0.3(aa×aa)得到0.3aa,所以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交配,后代中AA=0.3+0.1=0.4,Aa=0.2,aa=0.3+0.1=0.4;同理可以计算出该种群子一代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后代中AA=0.45,Aa=0.1,aa=0.45,所以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答案】(1)0.5(2)非常大基因突变(或突变)选择0.25不会(3)0.40.20.4会19.(7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场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如图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