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组织胚胎学感觉器官课件_第1页
最全组织胚胎学感觉器官课件_第2页
最全组织胚胎学感觉器官课件_第3页
最全组织胚胎学感觉器官课件_第4页
最全组织胚胎学感觉器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1组成眼(eye):视觉器官眼球:眼球壁屈光装置附属器官耳(ear):位听器官鼻舌皮肤中的各种感受器组成眼(eye):视觉器官2纤维膜(fibroustunica)角膜(cornea)巩膜(sclera)血管膜(vasculartunica)虹膜(iris)睫状体(ciliarybody)脉络膜

(choroidmembrane)视网膜(retina)

眼球壁纤维膜(fibroustunica)眼球壁3最全组织胚胎学感觉器官课件4角膜上皮游离神经末梢角膜基质结构立体模式图角膜上皮游离神经末梢角膜基质结构立体模式图5角膜(cornea)1.前上皮(anteriorepithelium):再生能力强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基底面平坦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感觉敏锐2.前界层(anteriorlimitinglamina):无再生能力3.固有层(substantiapropria):又称角膜基质胶原原纤维角膜细胞(cornealcell):成纤维细胞基质: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适量水分4.后界层(posteriorlimitinglamina):由后上皮再生5.后上皮(posteriorepithelium):又称角膜内皮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角膜(cornea)1.前上皮(anteriorepith6角膜透明1.前上皮不角化,且不含色素上皮细胞2.固有层:无血管胶原原纤维:粗细一致、排列规则基质:含适量兼相对恒定的水分(使各成分的折光率一致)角膜营养1.角膜缘血管2.房水3.空气中氧气角膜透明1.前上皮不角化,且不含色素上皮细胞角膜营养1.角膜7巩膜(sclera)乳白色,不透明,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巩膜于眼球后方被视神经纤维穿过处变薄且多孔,称筛板。功能:1.维持眼球外形的支架2.保护巩膜(sclera)乳白色,不透明,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81.巩膜静脉窦(sinusvenosussclerae)2.小梁网(trabecularmeshwork)来自角膜后界膜的纤维小梁:表面覆有内皮小梁间隙:相互通连角膜缘(corneallimbus):血管丰富。巩膜距(scleralspur)1.巩膜静脉窦角膜缘(corneallimbus):血管丰9血管膜(vasculartunica)血管膜(vasculartunica)101.前缘层(anteriorborderlayer)

一层不连续、扁平的成纤维细胞。2.虹膜基质(irisstoma)疏松结缔组织,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影响虹膜颜色)3.上皮层:(视网膜盲部)

表层:立方形色素上皮。深层:特化为肌上皮细胞,胞质内含有肌丝和色素颗粒。瞳孔括约肌:靠近瞳孔缘,为环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其余部分,呈放射状,受交感神经支配。虹膜(iris)1.前缘层(anteriorborderlayer)虹膜111.睫状肌层为内环、中放射、外纵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2.血管层疏松结缔组织,富含血管。3.上皮层

分两层,均为立方上皮。(视网膜盲部)

深层:含色素颗粒。表层:不含色素颗粒,分泌房水、形成玻璃体和睫状小带。睫状体(ciliary)在眼球矢状面上呈三角形。睫状突表面有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1.睫状肌层睫状体(ciliary)在眼球矢状面上呈三角形。12疏松结缔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血管和多突起的色素细胞。在贴近视网膜的部分,含有密集的毛细血管网,供应视网膜营养。脉络膜与视网膜之间有一层均质的薄膜,称玻璃膜。脉络膜(choroidmembrane)疏松结缔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血管和多突起的色素细胞。在贴近视网膜13盲部:衬于睫状体和虹膜内面(即两者的上皮层)无感光作用视部:衬于脉络膜内面有感光作用眼球壁最内层,柔软而透明。视网膜(retina)视网膜是高度特化的神经组织。在染色标本上分10层。组成:色素上皮细胞、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盲部:衬于睫状体和虹膜内面眼球壁最内层,柔软而透明。视网膜(14色素上皮细胞(pigmentepithelialcell)1.保护、营养视细胞2.参与视细胞外节膜盘的更新位于视网膜最外层1.细胞呈矮柱状,排列紧密,之间有连接复合体(血液-视网膜屏障)。2.细胞基底部牢固附着于玻璃膜。3.细胞顶部:突起4.核位于基部,胞质内含大量黑素颗粒。作用:色素上皮细胞1.保护、营养视细胞位于15为视觉的第一级神经元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树突:外节:感光部分。膜盘(membranousdisk):平行排列,由外节一侧细胞膜内陷折叠而成。内节:合成感光物质、供能。胞体轴突视细胞(visualcell)双极神经元又称感光细胞(photoreceptorcell)为视觉的第一级神经元树突:外节:感光部分。视细胞(visua16视杆外节的膜盘:少数:与胞膜相连大部分:独立1.感光物质——视紫红质(rhodopsin)(感受弱光)11-顺视黄醛(11-cisretinae)(维生素A——夜盲症)视蛋白(opsin)2.更新:外节基部不断产生,其顶端不断被色素上皮细胞吞噬。轴突:与双极细胞的树突形成突触。视杆细胞(rodcell)树突呈细杆状,故称视杆。视紫红质视杆外节的膜盘:视杆细胞(rodcell)树突呈细杆状,故17视锥细胞(conecell)树突呈锥体形,故称视锥。多分布在黄斑处,向周围逐渐减少。视锥外节的膜盘:大部分与胞膜相连。1.感光物质——视色素——感受强光和颜色

感受红光视锥细胞——缺少称红色盲感受绿光视锥细胞——缺少称绿色盲

感受蓝光视锥细胞——缺少称蓝色盲2.更新:外节基部形成新的膜盘,顶端陈旧膜盘被色素上皮细胞吞噬。轴突:与双极细胞树突形成突触。视锥细胞(conecell)树突呈锥体形,故称视锥。多分布18双极细胞(bipolarcell)为视觉的第二级神经元树突:与一个视细胞形成突触与多个视细胞形成突触节细胞(ganglioncell)为视觉的第三级(多极)神经元树突:与一个双极细胞形成突触与多个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轴突——视神经乳头——视神经放射状神经胶质细胞(radialneurogliacell)

Müller细胞,视网膜特有胶质细胞外侧端——外界膜内侧端——内界膜功能:支持、保护、营养、绝缘。双极细胞(bipolarcell)为视觉的第二级神经元节细19视网膜光镜下结构视网膜光镜下结构20位于眼球后极正对瞳孔的视网膜部,为直径3-4mm的浅黄色区域,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centralfovea),此处视网膜最薄,只有色素上皮细胞和视锥细胞,视锥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形成一对一(“单线联系”)的通路,视觉最为敏锐精确,称中心视觉。黄斑(maculalutea)位于眼球后极正对瞳孔的视网膜部,为直径3-4mm的浅黄色区域21视神经乳头(papillaofopticnerve)(或视盘opticdisc)位于黄斑鼻侧约3mm处,为神经纤维汇集区,直径约1.5mm,眼底检查时呈乳白色,其中央凹陷,无视细胞,无感光作用,称盲点。视神经乳头(papillaofopticnerve)(22最全组织胚胎学感觉器官课件23角膜(cornea)房水(aqueoushumor)晶状体(lens)玻璃体(vitreousbody)透明并有折光性,调节所视物体焦点,在视网膜上清晰呈像。屈光装置角膜(cornea)透明并有折光性,调节所视24房水(aqueoushumor)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睫状体上皮上皮之间的紧密连接控制房水的分泌量和成分前房角(anteriorchamberangle)即虹膜角膜角(iridocornealangle)产生:1.睫状体血管内的血液渗透2.非色素上皮分泌房水→后房→前房→小梁网→巩膜静脉窦→睫状前静脉排出:血-房水屏障(blood-aqueousbarrier)房水(aqueoushumor)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25晶状体(lens)1.晶状体囊(lenscapsule)均质状薄膜,富有弹性和韧性,与睫状小带相连。2.晶状体上皮(lensepithelieum)单层立方上皮,位于晶状体前面的晶状体囊下方,近赤道部变长,逐渐移行为晶状体纤维。3.晶状体纤维(lensfiber)实质:皮质:表层,柔软核:中央,较硬具弹性的双凸透明体晶状体(lens)1.晶状体囊(lenscapsule)具26玻璃体(vitreousbody)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腔内,外包透明的玻璃体膜,内含透明胶状液体。玻璃体导管自视神经乳头至晶状体后方的贯穿小管,是胚胎时期玻璃体动脉的残迹。如生后仍有血液通过,产生“飞蚊症”。玻璃体(vitreousbody)位于晶状27结膜眼睑(eyelid)泪腺(lacrimalgland):位于泪腺窝内,为复管泡状腺。腺泡:单层立方或柱状浆液性细胞肌上皮细胞导管→泪腺管→开口于结膜穹隆部泪液:99%水分、少量蛋白质、无机盐、溶菌酶冲洗结膜、保持角膜湿润、轻度杀菌附属器官结膜附属器官28眼睑(eyelid)1.皮肤:睫毛睑缘腺(Zeis腺)——皮脂腺——麦粒肿睫毛腺(Moll腺)——变态汗腺2.皮下组织:薄层疏松结缔组织3.肌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骨骼肌)4.睑板(tarsus):致密结缔组织,坚硬构成支架。睑板腺(tarsalgland):与睑缘垂直走行,为变态的皮脂腺,分泌物具有滑润作用,其排出受阻或感染形成霰粒肿。5.睑结膜(conjunctiva):上皮:复层柱状固有层:薄层结缔组织保护眼球眼睑(eyelid)1.皮肤:睫毛保护眼球29最全组织胚胎学感觉器官课件30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鼓室咽鼓管内耳耳(ear)感受位觉和听觉的器官外耳耳(ear)感受位觉和听觉的器官31骨迷路(osseouslabyrinth)(外淋巴)骨性半规管:上、外、后侧半规管壶腹前庭:圆窗、卵圆窗耳蜗:前庭阶、鼓室阶膜迷路(membranouslabyrinth):内淋巴膜性半规管:壶腹嵴→位觉球囊、椭圆囊:球囊斑、椭圆囊斑→位觉蜗管:螺旋器→听觉内耳(internalear)位于颞骨岩部,由套装的两组管道组成,走行弯曲,结构复杂,称迷路(labyrinth)。骨迷路(osseouslabyrinth)(外淋巴)内耳32最全组织胚胎学感觉器官课件33最全组织胚胎学感觉器官课件34壶腹嵴(cristaampullaris)上皮:支持细胞(supportingcell)分泌糖蛋白→壶腹帽(cupula)毛细胞(haircell):感觉细胞游离面:静纤毛(多根)、动纤毛(一根)Ⅰ型:圆底烧瓶状Ⅱ型:圆柱形固有层:结缔组织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头部旋转运动开始或终止→半规管内淋巴位移→壶腹帽倾倒→毛细胞的毛向一定方向弯曲→前庭神经→脑壶腹嵴(cristaampullaris)上皮:支持细胞(35最全组织胚胎学感觉器官课件36最全组织胚胎学感觉器官课件37球囊斑(maculasacculi)椭圆囊斑(maculautriculi)感受直线变速运动以及头部静止时的位觉较平坦。上皮:支持细胞毛细胞:动纤毛、静纤毛斑的表面有耳石膜(otolithicmembrane),其表面的碳酸钙结晶,称耳石(otolith)。两斑互成直角,耳石比重大于内淋巴,无论头处于任何位置,耳石受地心引力作用使毛细胞上的静纤毛向动纤毛侧弯曲,并经前庭神经传入纤维入脑。球囊斑(maculasacculi)感受直线变速运动以及头38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结构模式图椭圆囊斑和球囊斑39中央:蜗轴(含螺旋神经节及蜗神经)人:骨性耳蜗管绕蜗轴两周半耳蜗骨螺旋板螺旋韧带膜螺旋板(基底膜)前庭阶膜蜗管鼓室阶中央:蜗轴(含螺旋神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