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贾兹艾罕默德与后殖民主义理论_第1页
艾贾兹艾罕默德与后殖民主义理论_第2页
艾贾兹艾罕默德与后殖民主义理论_第3页
艾贾兹艾罕默德与后殖民主义理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贾兹艾罕默德与后殖民主义理论

艾贾兹艾汉姆德(aijashanmad,1947-)是印度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印度和西方的许多大学任教。现在,他是尼赫鲁纪念馆和图书馆现代研究中心的成员之一。艾罕默德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对后殖民主义理论家赛义德、巴巴的许多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在其理论著作《在理论中:阶级、民族与文学》(InTheory:Classes,Nation,Literature)中,他重点批评了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一书中的观点,其中还涉及到了霍米·巴巴的杂交理论。此外,艾罕默德还在其不少学术演讲和论文中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也进行了批评和思考。目前,国内学者对艾罕默德的后殖民批评进行系统研究的还很少,本文通过介绍艾罕默德的后殖民批评,以期对艾罕默德的后殖民批评的研究提供借鉴。一赛义德即反民主时代的东方学1978年,赛义德的《东方学》(Orientalism)的出版标志着后殖民主义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理论进入西方批评界。《东方学》出版后,不断招致学界的批评,如赛义德跨越文学、政治、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能力,他自身的民族身份问题等。艾罕默德注意到了学界对赛义德的批评,并在《在理论中:阶级、民族与文学》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批评。他采取马克思主义左派的批评立场,着重强调后殖民主义理论常常忽略掉的经济、政治问题,同时,他很敏锐地发现赛义德采用了众多的不可兼容的理论资源,这种混合视域使艾罕默德的批评具有一种宏观的高度。艾罕默德认为,《东方学》的出版与当时的政治气候有着紧密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地的反帝、反殖运动普遍高涨,伴随着美帝国主义兴起的则是共产主义运动世界大范围内受到重挫,先前的革命战争转向了一些新兴的世界合作组织。右翼在全球范围内进攻,左翼及民族进步力量在后退,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新型知识分子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们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并与社会主义保持距离,避免与任何劳工发生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打着尼采的极端反人文主义旗号,为自己营造一种反资产阶级的姿态。这种势力受到法国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巨大影响,他们以列维-斯特劳斯、福柯、德里达、拉康、克里斯托娃等批评家的名义进行着宣传。马克思很早就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着手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着眼于阶级斗争,是真正的反帝国主义与反殖民主义。在艾罕默德看来,受法国高雅理论影响深远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虽然反对西方殖民统治,但他们采取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他们对政治经济分析不感兴趣,忽视革命和对殖民的有效抵抗,而将注意力转向殖民话语的真空中,对抽象的文学文本、理论术语产生了依赖般的认同。因此,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艾罕默德指出,赛义德在《东方学》中批评西方自古至今的东方主义话语有点本末倒置,这种所谓的殖民话语分析避免了触及全球最为紧迫和直接的政治、经济不平等问题,这才是东方主义话语背后的真实所在。从这个角度而言,后殖民主义根本算不上一种激进的文化理论,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带有明显欺骗性的调和性理论。艾罕默德还发现赛义德在定义东方学时的方法论混乱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第一,赛义德试图占据着互相矛盾的理论位置;第二,他以一种互不兼容的方式定义其知识目标与东方学;第三,他采取的是接近马克思主义但事实上又是敌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这使他没能够获得一种反帝国主义的立场。这种混乱,主要体现在赛义德采用的奥尔巴赫的人文主义和福柯的话语理论之间的冲突。这两个理论都与尼采的反人文主义与反现实主义表征理论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赛义德承认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与《规训与惩罚》中建构的话语理论对于确立东方学的身份很有用。但在艾罕默德看来,赛义德对福柯的话语理论存在诸多误用现象。其原因在于,福柯认为马克思的话语理论是一种政治经济话语,他并不同意马克思认为的历史是政治经济决定的观点。福柯认为权利无处不在,任何真理都不过是一种权力化的建构。马克思主义将权利视为一种阶级的对立和压迫,其背后是经济和利益关系。而赛义德定义的马克思主义并非政治经济话语,而是文学化的自己加以命名的东方主义话语。赛义德将福柯的话语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资源,但是他拒绝接受福柯自己建构的历史观。奥尔巴赫是西方人文主义的代表,其著作《模仿伦》在西方批评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奥尔巴赫试图借助于欧洲早期的人文主义去补救西方文化即将失去的完整性与一致性,并揭示出西方文化的综合性、多样性和丰富性。赛义德的矛盾之处在于他将福柯的反人道主义与奥尔巴赫的人文主义不对等地结合起来。福柯和奥尔巴赫定义的东方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福柯迫使赛义德将东方主义话语追溯到18世纪,而奥尔巴赫的高度人文主义则迫使赛义德将话语追溯到西方连续的文化传统之中,直至古希腊。如果东方主义话语开始于埃斯库罗斯、但丁、马克思和伯纳德·刘易斯,那么在何种意义上18世纪又作为东方主义话语命名的起点?艾罕默德的结论是:赛义德提供了不可互相兼容的东方主义定义,以至于同时采用福柯式和奥尔巴赫式的立场。最为重要的是,赛义德在定义东方主义时也连带了殖民主义的问题。也就是说,赛义德将西方关于东方的种种想象与学说统一命名为东方主义,殖民主义被赛义德视为东方主义的产物之一。赛义德深受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影响,德里达认为身份是在差异中确立的,因此西方自我身份的确立需要在其与东方的差异中确立。东方主义作为一种话语被赛义德认为是西方为了确定自己身份时被建构出来的。这种表面上看来很完善的学说在艾罕默德看来存在严重的问题。这种通过差异点建构身份的思想不是通过政治经济领域,也不是通过其他的非隐晦性的社会物质———在其内部,殖民主义本来应被看成资本积累的过程,但现在成了话语内部的必需产物或者是话语的真正起源。艾罕默德极其反对赛义德将现代东方主义和现代帝国主义视为一种纯粹话语的建构,他认为这些话语绝不是真空存在着的,话语背后是政治和经济问题,但这却被赛义德忽略掉了。艾罕默德认为赛义德在运用理论时没有注意到这些理论本身内部的分歧,而将它们大而化之地囊括在自己主观建构的东方主义话语之中。二对杂交的崇拜此外,艾罕默德还对霍米·巴巴的杂交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巴巴的杂交理论的产生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即产生于有着后现代理论背景的知识分子中间。在艾罕默德看来,资本主义的资本流动具有明显的狂欢化性质,杂交主要表现为文化杂交、哲学杂交,甚至是政治杂交。杂交与两种状况有关:一是尤其与移民有关,更直接说是与生活和工作在西方的移民知识分子有关;二是一种后现代的普遍状况,所有的当代文化已经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相互渗透和共融的状态。以巴巴为代表的来自第三世界的知识分子,在落后与先进的两种文化的缝隙里生存,而巴巴则对知识分子的这种中间生存状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移民对两种文化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评价萨尔曼·拉什迪的作品时说到,“现在的真知来自移民的双重视野”。此外,巴巴还对杂交做了很高的评价,美洲通向非洲;欧洲民族和亚洲民族相逢于澳大利亚;边缘取代了中心;边缘民族人民反过来书写宗主国的历史和小说……英国人的城堡在移民和工厂工人的眼中开始崩溃,美国伟大的惠特曼式的感觉中枢和沃霍尔式的爆炸,或克鲁格式的装置艺术,或梅普尔索普式的裸体进行了交换。艾罕默德认为,巴巴对杂交的推崇暴露了其对全球化背景中移民主体的单一化认识。在现实中,伴随着跨文化、跨民族的商业流通与电子化兴起的同时,则是全球有部分人连起码的生活温饱问题也没有解决,贫穷、疾病、骚乱至今在非洲还是很普遍的现象。对杂交大加推崇的移民更多的是享有特权、奢侈和相信偶然性的移民,而现实中的移民不仅仅是特权者,而且还有国际劳工,无家可归者和对欧洲的西化生活充满向往的失业者,他们并不喜欢偶然性,而是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生活。因此,艾罕默德认为,后殖民性也像大多数事物一样,是个阶级问题。艾罕默德进一步质疑,杂交到底是把自己的文化杂交进谁的文化?按谁的条件杂交?这才是文化杂交最为重要的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落后国家进行渗透和压迫,一方面引诱欠发达国家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大力宣传文化差异,使欠发达国家人民放弃社会主义事业,放弃反帝国主义、反殖民运动。原本用于抵抗殖民权威的杂交事实上成了西方实行霸权主义的一项重要策略,是西方帝国主义对非西方国家的一种意识形态渗透。在艾罕默德看来,在这种背景下,漫不经心地愉快地谈论着跨文化杂交和偶然性政治事实上等于赞同跨国资本主义的文化声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惯谈阶级,对杂交理论批评的一个核心问题便是阶级,以印度为例,对杂交大加推崇的是以巴巴、拉什迪等为代表的东方精英主义分子,他们定居在西方后,成为移民精英阶级的代表。这些移民作家创作的小说在西方往往受到过很高的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共谋关系,它们均是由一批来自第三世界且最终定居在西方的移民发起的。这些来自第三世界并最终定居在西方的移民,他们是第一批享受了英国教育成果的人,并且优先吸收了英国的教育价值和经验。艾罕默德对杂交的质疑是富有洞见的,对于印度的英语文学来说,杂交文学事实已经成了对“英国性”的吸收和接纳,越是接近英国文化,将越是杂交。三结论:社会主义是一种融合于不同阶级的革命艾罕默德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起源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根据他的考查,后殖民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政治讨论中,是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迅速改变的结果。艾罕默德认为,在西方流行的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向真正的事实提供了错误的知识。后殖民主义理论最初由一些来自第三世界的精英知识分子发起,他们凭借自己的出身资本和学识在宗主国大学生存下来,他们抛弃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取而代之的是东方主义的话语理论,以及关于性别、种族、心理和差异的学说。他们宣传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深受法国后结构主义的影响,巴巴说,“我已经选择地认为后结构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起源”,后殖民主义理论三大家深受福柯的话语分析,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的影响,而这些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十分敌视马克思主义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后殖民主义不是以它自身的研究对象为标志的,而是以其自身显著的结构主义的阐释策略为风格的。艾罕默德认为,受法国结构主义影响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从诞生时便急于想适合于西方的理论模型,但这是以放弃先进的政治进步事业为代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缺少社会意识是不足为奇的,这些上层知识分子发现忽略阶级斗争的敏感话题是有利的,他们转向“被压迫的叙事,这将给他们在占据的社会位置上优等的待遇、预留的工作、较高的薪水;即这些人大多数是中产阶级的职业人,且大多数是男性”。在艾罕默德看来,后殖民主义理论对殖民话语和压迫叙事的偏好从根本上注定它不可能为社会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而马克思主义在这点上恰好可以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实践均是社会经济状况的结果,历史上所有重大事件的推动和发展最终都归根于社会经济状况,归根于商品生产和交换模式的转变,归根于社会不同阶级差异化的结果,归根于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艾罕默德指出,后殖民主义理论拒绝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后果就是人们较少地从阶级的角度,而更多地从民族、国家和种族的角度看待由殖民地和宗主国构成的世界,并且不把帝国主义本身视为全球资本主义下具有阶级结构的一种制度,而仅仅把他视为富国和穷国、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一种支配和占领关系。这其实是对不平等经济与政治关系的一种调和,是对资本剥削与压榨的一种选择性逃避。艾罕默德对阶级的强调是有其理由的,阶级在社会生产中调和着政治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不仅在社会总体性上而且也在单一民族国家自身的层面上,以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层面上。阶级关系在另一层关系上讲也是政治关系;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动与政治权利有关。艾罕默德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