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语文6-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成考语文6-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成考语文6-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成考语文6-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成考语文6-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考语文语文基础知识第1页语文基础知识第一章语言知识及利用第二章当代文阅读

第三章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第四章写作第2页第三章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第3页一、了解句子,把握文意第4页二、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第5页首先,尽可能地了解文意,这是提取信息基础。其次,在阅读中对文中一些关键词语要尤其关注。其三,领悟题干所表示,准确对信息进行删选、提取。另外,有些信息就含有隐蔽性,需要仔细挖掘其潜在有价值部分。第6页三、归纳内容关键点,概括中心思想第7页四、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第8页“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表示某种观点,宣泄某种情感载体。阅读优异作品,常能陶冶一个人情操,愉悦精神,同时也是在与作者进行一个跨越时空心灵交流。阅读者在字里行间应能感受到作者那种时代心律和情绪脉搏。读其书自然也就想见其人了。第9页*怎样分析作者观点态度一、从作品本身分析挖掘出作者观点态度。1.有作品直接表露作者观点态度,如直接议论文字2.对于隐性和暗示观点态度,要细心体会,仔细领悟才能把握二、要详细辨析作者观点态度。1.发掘文章论点或由论点引发感叹,这普通就表达了作者观点;2.发掘作者对事件是非评价,这种价值判断是作者观点表达;3.发掘作者对人物爱憎情感,这种思想情感倾向性表达了作者态度;4.还能够从用词褒贬色彩去发掘,推断出作者情感倾向、是非标准。

第10页第五节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第11页*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要正确地解读经过吟诵到达动情把握意象,深入意境仔细品味诗情致理趣第12页第六节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第13页*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以诗作本身为本,从“文本”出发,深入了解其意,力争评价客观、公正。应抓住关键诗句,透视其思想内容要从诗作意象中发掘其思想内容要顾及全篇,顾及全人,要联络时代背景第14页第15页考纲与命题第16页《考纲》鉴赏评价,有三方面,能够概括为:(一)写了什么

(1)鉴赏作品中形象(事物、景物、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思想感情,了解形象经典意义。(2)语言、语意。鉴赏作品语言包含①准确了解相关词语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②准确了解主要词语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③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示情感、创造意境艺术效果。第17页(二)怎么写

表示技巧。就是分析作品利用了哪些表示技巧,这些表示技巧表示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效果,最终表示了什么思想感情。(使“可见”(形象)经过技巧表现(表示)“不可见”(思想感情)

(三)为何写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①概括主旨,简析作品思想意义、人生意义、政治意义;②赏析作者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格调;③评析作者、作品思想时代不足等。第18页关于文言文第19页关于文言文一、成考文言文命题特点

1.文言文总分:16分左右2.选段数量:1-2段。3.文体种类:趋多,由传统传记、游记向议论、说明发展。4.考点类型:主要是翻译、了解表示。趋向于对文章了解和创造性主观表述。考点集中在文意上,其次是人物形象、品质、才能、句意了解。第20页二、怎样复习?1.一举多得意识

学习古文,同时也在为第1、2、3、4题打基础。2.充分利用教材3.多看多练

翻译可利用课内经典材料训练;精选训练材料。第21页三、怎样解题?1.整体阅读(初步把握文中写了几件事,表现了人物什么样性格品质、议论文则注意观点);2.看问题,认真审清题干。3.信息筛选题:搞清题干中心内容(人物性格、品质)是什么;结合原文弄懂每一句话所表现人物侧面(性格、品质、经历);进行筛选。注意区分题干中关键词和修饰语,如“直接表现”和“表现”、“全都是”等。4.文意了解题:将每一选项在文中找到对应点,看与原文是否一致,或看选项分句间逻辑上是否成立。注意审题认真,看选对选错;对选项仔细区分比较。第22页5.翻译题

文言文翻译中,句子不易了解,轻易混同主要原因,除词义障碍外,就是每一句主语不清,造成对词语不一样解释。所以,翻译,首先搞清每个分句主语,这么对句意了解就相对轻易和准确。审:先整体读一遍,补充完整每一句主语,弄懂大致意思。切:能直译则直译,不能则意译。联络上下文将划线句子切割成一个个语言单位(词),一定要一一对应翻译。翻译方法留:人名、地名、朝代名、官名、国号、年号、典章制度、度量衡;对:一一对译;换,删,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调:语序。连缀成文。答题时切记:字迹工整,不要有错别字,碰到不熟悉、拿不准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猜度。***往往翻译是以为吃力地方,就是给分点。这就需要尤其注意句中难解字词翻译。能够在初稿上翻译,最终誊抄上去。第23页关于诗歌鉴赏

第24页一、怎样鉴赏诗歌

(一)消除心理上畏难情绪乃至恐惧心理

诗言志

对诗歌感情了解几乎是诗歌鉴赏主要出发点。所以,鉴赏诗歌其实主要是对诗人情感了解。

第25页(二)读、译,处理诗歌写问题译诗,了解诗歌所写内容。这是诗歌鉴赏主要步骤。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基本做法。有一个观点认为,古诗一旦翻译,就没味道了,所以不屑于译诗。不过对于赏析是必要。假如对写景、咏物诗,描写对象都可能没搞清楚,就急着答题,必定极难切合诗歌内容。

正确了解诗歌所写内容,最简单方法是搞清楚每句诗主语(描写对象),这有利于正确了解诗歌内容。第26页*读析

律诗、绝句起承转合;古代诗词普通结构:先写景,后抒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表示效果。(2分)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生气,“摩”字突出了山高峻。(2)这首诗丰富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明分析。(6分)【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大手法写祖国山河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深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企盼,一个“又”字则波折地表示出对苟且偷安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失望与埋怨。第27页诗歌创作大致“套路”(赏析、背诵有效)

起、承、转、合

起句:写景叙事。

承句:承接上文,继续写景,叙事。

转句:笔锋逆转,引向抒情,议论。

合句:抒发情感,发表议论。

第28页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利用了哪些反应时间改变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艺术效果。(4分)

答:(1)诗人于清秋日暮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2)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心境。第29页(三)读诗、评诗,处理怎么写此诗问题

1.用了什么样语言2.用了什么样表示技巧第30页小结:读懂诗歌译---析---评景---象(境)--情(理)注意:题目诗眼、题眼、词眼。类别暗示注释第31页二、诗歌鉴赏怎样答题内容分类1.常见诗歌内容类型

送别类(或黯然神伤或旷达热情)怀古类(或借古讽今或表示追慕先贤之意)边塞类(或揭露战争罪恶;或表现对国家关心、奋勇杀敌精神;或厌倦战争、思念故乡)思乡类(或边塞思乡,或羁旅故园之思)闺怨类(或抒思亲之情,或叹迟暮之感,或写向往之情)隐逸类(或言高洁隐逸之趣,或表厌世虚无批评时政之情)山水田园类(或抒热爱自然之情,或现回归田园之乐)忧国伤时类(多关心民生疾苦、心忧天下)借景抒情类、咏物言志类,等等第32页2.常见意象、意境(特点)意象、意境:意象指是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情感物象,如人、物、景等。意境指是由很多寄托作者思想情感、志趣意象,艺术地组合到一起,所形成诗歌基本整体情境。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流水、斜阳(夕阳、落日)、风、烟、霜、杨柳(垂柳、柳枝、柳)、落花(落红、残红)、松、菊、梅、梧桐、芙蓉、丁香、红豆、杜鹃、蝉、鸿雁、灯(烛、蜡、炬)、登高、凭栏、吹笛、吹箫、吹笙、饮酒。意境特点如孤独凄凉、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激情飞越、沉郁顿挫、苦闷感伤……第33页5.惯用表示技巧术语(知识)常说表示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常见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大-排比-对偶-反问-设问(高考修辞8种)对比-重复---反语--用典--双关(常见修辞)

常见表现手法:想象、联想、对照、衬托、渲染、衬托、白描、赋比兴、象征、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动静关系:以动衬静-由静到动-动静结合虚实关系:由实到虚-由虚到实-虚实相生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景衬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以哀景写哀情。

常见艺术构思: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启下、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第34页3.常见表示感情特点词语

依恋、忧愁、惆怅、伤感、凄苦与寂寞、孤独、烦闷,恬淡、闲适、豁达与欢乐、愉悦、乐观,憎恶、激愤、愤懑与仰慕、热爱,激昂雄壮与悲壮、坚守节操与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等等。第35页4.常见语言格调(特点)

平易、直率、委婉(含蓄)、雄奇、奔放、沉郁、清新、明快、凝练、华丽、质朴、艰涩。出色诗人在创作中往往形成富有特色艺术格调。如: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朦胧隐晦,王维幽寂静穆,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清照缠绵悱恻,陆游悲壮爱国,以及(孟)郊寒(贾)岛瘦和“韩孟诗派”奇崛险怪等等。第36页(二)掌握诗歌鉴赏基本解题技巧读题。关键词与限制语。审题。考点意识。关键点齐、归入考点,类比分析。答题。简练规范。1.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不偷换概念和说法。2.意从诗出。按照“总----分-----总”结构思绪答题,按照“结论-----用诗歌依据分析”或“用诗歌依据分析------结论”逻辑思绪回答,实质是一道证实题。全部依据在诗歌里,不无中生有,不任意发挥、随意拔高、无须引经据典。要分析,不能写成翻译文字、读后感。3.思索尽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