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年节日礼仪文化教育对传承中华文明的价值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表征,节日礼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整理和传承传统节日礼仪对于中华文明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年一代是一个国家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中坚力量,他们展现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水平。因此,当前要牢牢抓住青年一代文化观形成的关键期和特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这个重要契机对广大青年进行礼仪文化教育,从而使中华文明得到更好更持久的传承。②对青年进行节日礼仪文化教育,有利于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③我们的青年一代之所以会追捧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的节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西方节日成功地提炼并向人们传递了代表这些节日的精神标识,如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象征爱情、感恩、圣洁等寓意,迎合了青年一代渴望爱情、追求时尚的心理,受到广大青年群体的青睐。但实际上,现在年轻人热捧的很多“洋节”在我国不仅早已有之,而且历史更悠久。比如情人节,中国不仅很多少数民族有其特有的情人节,而且更有各民族共同传承了两三千年的中华“七夕”节。大部分中华传统节日以丰富的传奇故事和充满诗情画意的礼仪为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和鲜明的精神标识。④因此,我们要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强化对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且历史悠久的节日礼仪文化的教育,包括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对这些节日发展的历史、蕴含的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以强化这些节日所蕴含的精神标识。如通过春节时贴春联、祭祀、守岁压岁、舞龙灯,清明节扫墓祭祖,端午节赛龙舟、插艾叶、包粽子,中秋节赏月、做月饼等一系列节日礼仪活动,使青年一代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⑤对青年进行节日礼仪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中国文化的文化自信。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广大青年与祖辈们的“代沟”日渐拉大,部分青少年群体对独具特色的民俗形式和节日礼仪较为陌生,导致节日文化难以在青年一代心中生根发芽,过节也往往停留于“回家吃饭”“拿红包”等表面形式上,这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青年一代进行节日礼仪文化教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⑦而礼仪作为文明的一种重要的外在表征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规范水准和文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让青年人广泛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礼仪活动中,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用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真正让中华民族优秀的节日文化和精神在青年一代中入脑入心,使青年一代进一步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我们倡导节日礼仪文化的教育不是固守旧俗,而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守正创新,积极构建富有新时代特征的节俗节庆礼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我国传统节日礼仪要赢得青年一代的认同和广泛参与,就要努力使传统节日礼仪契合青年人的现代文化审美观念,契合现代人生活和追求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青年群体从内心接受我国传统节日礼仪文化,使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真正落到实处。⑧对青年进行节日礼仪文化教育,有利于厚植中华文明传承的沃土。⑨节日礼仪文化教育为青年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有效的形式,因为节日一方面具有重复性的特征,即通过年复一年的重复的、潜移默化的节日礼仪活动的参与,广大青年群体心中很容易形成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另一方面,节日礼仪文化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形式,与正规的学校教育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它没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却让人们在过节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受到了教育。同时,节日礼仪文化教育又是一种仪式感教育,通过仪式让青年一代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价值。随着节日礼仪程序的依次进行,仪式承载的节日文化内涵也逐层得到了展示,年轻人的心灵也真切地参与到了节日审美过程中。⑩通过这种看似繁琐的节日礼仪活动,年轻人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了有效的彰显和传承。传统节日也在一系列的仪式活动中变得庄重且有意义,无形中为年轻人的生活也增添了趣味和价值。同时,年轻人在这些活动中也可能领略到生活的美好、对生命的虔诚甚至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通过一系列这样重复性的、潜移默化的节日礼仪文化教育,青年一代心中才容易培植深厚的中华文明传承的沃土,从而为中华文明的接续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选自“光明网”,2021年1月31日,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章的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青年一代之所以会追捧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的节日,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西方节日成功地提炼并向人们传递了代表这些节日的精神标识。B.“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青年一代进行节日礼仪文化教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中的“这种情况”指青少年崇尚西方节日。C.因为节日礼仪文化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形式,所以节日礼仪文化教育为青年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有效的形式。D.如果传统节日礼仪不契合青年人的现代文化审美观念,不契合现代人生活和追求的标准,那么我国传统节日礼仪很难赢得青年一代人的认同和广泛参与。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指出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所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对青年进行节日礼仪文化教育,除了上文提及的传统文化节日及方式外,你还知道哪些?请举两个例子说明。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修订《春秋》时运用了一定的笔法,这就是“春秋笔法”。孔子常用不太明显的字眼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倾向,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并且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一直被历代中国文人运用在各种文学体裁上,如诗歌、小说等。他们不直接表明态度,而以曲折迂回的方式让人知道;多用精微语词,一字置褒贬,简练而含蓄地点评人事。“春秋笔法”如今还被运用在现代新闻报道中,在《南方周末》的一些报道中就可以窥见其踪。“春秋笔法”是一种实录事迹而令褒贬自见的叙事方式。它强调“据事迹实录”,但同时又要在客观叙述中寓以褒贬。实录和褒贬,如何统一在同一文本中?要义之一是笔削。“笔”就是录,“削”就是不录,笔与削寄托着作者的褒贬。“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当时的国君、大夫得《春秋》一字之褒者,其荣甚过天子之命服;得春秋一字之贬者,其辱过于天子之刑戮。在这个意义上,春秋笔法是披着曲笔外衣的直笔,大义,不偏离,不歪曲,不隐瞒。如《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郑国国君灭弟弟段的做法很阴险,所以称其为伯,而不称为庄公;弟弟不像弟弟,所以称段,而不称弟;兄弟间像两国国君作战,所以称克。兄之老谋深算,弟之骄纵贪婪,兄弟之间为了夺君位而你死我活的恶斗,全部透露出来。不着一褒字,也不着一贬字,而褒贬自在其中。在现当代作家中,深得春秋笔法、精于讽刺者无过于鲁迅。他的杂文中常用似断实连的结构,将严于斧钺的诛心之笔,藏于明褒暗贬、注彼写此、旁敲侧击之中,从而锻造出独具匠心的具有巨大表现力的行文笔法。或是才一触及问题便故意戛然而止,或是在引用材料之间不加综合联缀的话,或是附记长过正文,表示有更深更痛的意思无法写出,这些留下空白的地方,都是为了避免行文刻露,而引导读者自己用思考去补充、去深入。这种笔法,需要读者细读揣摩,“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摘编自黎荔《作为民族传统的“春秋笔法”》)材料二“春秋笔法”看似一个语词,却连接着经学、史学、文学、修辞学、新闻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中国传统儒家经典固有的话语权利和话语模式,历经由经及史、由史及文的历史嬗变,发展至今,仍活跃在政治话语、外交话语、新闻话语、文学话语乃至日常话语中。当我们了解新闻时,不仅仅在了解事情的真相,还能从事实的叙事中体会到讲述者(叙述者)的价值判断。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迫切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中国式的话语体系,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声。在学术界,中国声音、中国话语还远没能达到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地位。因此,回归传统,以当代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视角对古典重新发掘、梳理、阐释,将古典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进而构建中国学术的当代话语,已成为学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方向。对“春秋笔法”的系统研究与阐释,不仅可弥补该领域研究之不足,更为古代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提供尝试性探索,也是克服当前中国文论“失语症”的必然选择。伴随着建立中国意义上的叙事学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强,应声而作的学术著作相继出现,这表明构建中国叙事学体系的自觉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未能摆脱西方叙事理论框架加中国文献资料的写作模式。而长期延续这种写作模式,对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是十分不利的。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有利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关于“春秋笔法”的研究方法,可以在传统考据学的基础上运用还原批评、阐释学和叙事学等方法,打通经学、史学与文学间的壁垒,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要对“春秋笔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阐释,那么首先就应把“春秋笔法”还原到它产生的起始点上,考察它在起始点上是怎样形成的,具备怎样的功能。“春秋笔法”并非仅仅是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修辞手法。从源头上看,“春秋笔法”包含着“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写的目的是什么”等内容,涉及到作者在整部作品所要表达或寄托的美刺褒贬问题、结构安排问题、事件因果逻辑关系问题和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关系问题。“春秋笔法”所蕴含的“微言大义”是史家、作家之褒贬。在具体书写过程中,经学观念对史官记史和作家叙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左右史家和作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春秋笔法”是中国独有的理论范畴,在史传和小说叙事中尤为突出,是中国式话语对世界话语表达方式的贡献。(摘编自李洲良《春秋笔法研究三题》)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笔法”源自孔子修订《春秋》时运用的暗寓褒贬、微言大义的笔法,后也指曲折表达、隐含褒贬的写作手法。B.“郑伯克段于鄢”这6个字,透露出史家的道德观,暗含对郑庄公和公叔段失之兄弟之仪、兄弟相斗的不满和批判。C.社会经济的崛起,未必能带来与之匹配的话语体系,当今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建立起一种中国意义上的叙事学体系。D.史官和作家的是非判断、价值取向受经学观念影响大,故而,“春秋笔法”特征在史传和小说叙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自于儒家经典,运用于历代各文体,活跃于当今话语中,这使得“春秋笔法”既古老又鲜活。B.鲁迅的文章之所以让人难懂,可能与他精于讽刺,采用似断实连的结构、明褒暗贬的笔法有关。C.不能建立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叙事研究,是中国叙事学无法摆脱西方叙事理论影响的原因。D.如果要对“春秋笔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阐释,那么对它的认识就不能只局限于修辞方面。7.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材料一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A.三子者出,曾晳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B.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左传·隐公四年》C.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D.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8.论证严密,是优秀学术文章的必备要素。请结合文本,分别从论证思路和论证语言角度,对材料一的论证严密性加以分析。

9.有同学表示,自己不太喜欢“春秋笔法”,因为需要“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请你根据材料二,向他概括说明“春秋笔法”的重要性。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青春余梦

孙犁我住的大杂院里,有一棵大杨树,树龄至少有七十年了。它有两围粗,枝叶茂密。经过动乱、地震,院里的花草树木,都破坏了,惟独它仍然矗立着。这样高大的树木,在这个繁华的大城市,确实少见了。我幼年时,我们家的北边,也有一棵这样大的杨树。我的童年,有很多时光是在它的下面、它的周围度过的。我不只在秋风起后,在那里拣过杨叶,用长长的柳枝穿起来,像一条条的大蜈蚣;在春天度荒年的时候,我还吃过杨树飘落的花,那可以说是最苦最难以下咽的野菜了。现在我已经老了,蛰居在这个大院里,不能再向远的地方走去,高的地方飞去。每年冬季,我要升火炉,劈柴是宝贵的,这棵大杨树帮了我不少忙。霜冻以后,它要脱落很多干枝,这种干枝,稍稍晒干,就可以升火,很有油性,很容易点着。每听到风声,我就到它下面去拣拾这种干枝,堆在门外,然后把它们折断晒干。在这些干枝的表皮上,还留有绿的颜色,在表皮下面,还有水分。我想:它也是有过青春的呀!正像我也有过青春一样。然而它现在干枯了,脱落了,它不是还可以帮助别人升起火炉取暖吗?是为序。我的青春的最早阶段,是在保定育德中学度过的。保定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荒凉的城市,但也是很便于读书的城市。在这个城市,我呆了六年时间。在课堂上,我念英语,演算术。在课外,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领了一个小木牌,把要借的书名写在上面,交给在小窗口等待的管理员,就可以拿到要看的书。图书管理员都是博学之士。星期天,我到天华市场去看书,那里有一家卖文具的小铺子,代卖各种新书。我可以站在那里翻看整整半天,主人不会干涉我。我在他那里看过很多种新书,只买过一本。这本书,我现在还保存着。我不大到商务印书馆去,它的门半掩着,柜台很高,望不见它摆的书籍。读书的兴趣是多变的,忽然想看古书了;又忽然想看外国文学了;又忽然想研究社会科学了,这都没有关系。尽量去看吧,每一种学科,都多读几本吧。后来,我又流浪到北平去了。除了买书看书,我还好看电影,好听京戏,迷恋着一些电影明星,一些科班名角。我住在东单牌楼,晚上,一个人走着到西单牌楼去看电影,到鲜鱼口去听京戏。那时长安大街多么荒凉、多么安静啊!一路上,很少遇到行人。各种艺术都要去接触。饥饿了,就掏出剩下的几个铜板,坐在露天的小饭摊上,吃碗适口的杂菜烩饼吧。有一阵子,我还好歌曲,因为民族的苦难太深重了,我们要呼喊。无论保定和北平,都曾使我失望过,痛苦过,但也都给过我安慰和鼓舞,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我在那里得到过朋友们的帮助,也爱过人,同情过人。写过诗,写过小说,都没有成功。我又回到农村来了,又听到杨树叶子,哗哗的响着。后来,我参加了抗日战争,关于这,我写得已经很多了。战争,充实了我的青春,也结束了我的青春。我的青春,价值如何?是欢乐多,还是痛苦多?是安逸享受多,还是颠沛流离多?是虚度,还是有所作为,都不必去总结了。时代有总的结论,总的评价。个人是一滴水,如果滴落在江河,流向大海大海是不会涸竭的。正像杨树虽有脱落的枝叶,它的本身是长存的。我祝愿它长存!是为本文。1982年12月6日,凌晨文本二: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节选)孙犁从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凡是长时期被人称诵的名篇,都是感情真实,文字朴实之作。比如说欧阳修的《泷冈阡表》,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我们常说,文章要感人肺腑,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读者自然会认为你是欺骗。读者和作者一样,都具备人的良知良能,不会是阿斗。你有几分真诚,读者就感受到几分真诚,丝毫作不得假。欧阳修在写他这篇文章时,叙述的只是家庭琐事,夫妇、母子之常景常情,诸葛亮当时虽然是丞相,他这一篇文章,并没有多少空洞的官腔。李密当时的处境,尤其困难,如果他不说真情实话,能够瞒得过司马氏的耳目?文章能取信于当世,方能取信于后代。这三篇文章,所以能流传百代,就是因为感情的真挚和文字的朴素无华。所谓感情真实,就是如实地写出作者当时的身份处境、思想、心情,以及与外界事物的关系。写出这些,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一触及文字,很多人就做不到。这就无怪自古以来,名篇范作如凤毛麟角了。文字是很敏感的东西,其涉及个人利害,他人利害,远远超过语言。作者执笔,不只考虑当前,而且考虑今后,不只考虑自己,而且考虑周围,困惑重重,叫他写出真实情感是很难的。只有排除这些顾虑的人,才能写出真诚的散文。(有删改)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的“序”部分侧重写作者童年和老年的感受,“本文”部分侧重写青春回忆。B.文本一语言平淡自然,同时使用了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C.文本一作者写青春时期“我们要呼喊”,指的是用歌曲唱出民族苦难的心声,抒发积郁的情感。D.文本二中作者对“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的优点有所概括,文本一也具备这些优点。11.文本一中,作者多次提到杨树,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12.文本二中,孙犁在谈及散文创作时,认为作家“要写出真诚的散文”。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孙犁所说的“真诚的散文”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乙)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节选自《礼记·学记》)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B.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C.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D.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B.乙文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C.乙文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有所不同。D.乙文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利用空闲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16.甲文和乙文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春生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1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开始便问道:春天从哪里出生的?一出生就悄无声息地“周游”;第二句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B.颔联写春将到某处,先派“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家“春”将来临;再遣“啼鸟”介绍情况,说明“春”将带来无限美景。C.颈联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绿了青草,美了繁花;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D.尾联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18.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

六、名篇名句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使几个弟子毫无顾忌地说出各自的志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强调了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比喻的方式肯定人民力量的巨大,让统治者谨慎。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感叹六朝往事如流水,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寒潮天气就此基本结束。谷雨时节,杨花飞舞,柳絮飘扬,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时至暮春,姹紫嫣红早已开遍,人间锦绣尽收眼底。春雨绵绵是谷雨最主要的特点,可是,①?中国是东亚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事实上,谷雨时节我国大体上只有华南地区开始进入雨季。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依然是现代生活重要坐标,对当前生产生活还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关于谷雨,②,如“谷雨打苞,立夏龇牙”“谷雨下秧,大致无妨”“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等。谷雨将谷和雨联系起来,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好时节。③。为什么呢?据传说,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出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上苍因仓颉造字而感动,为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