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18年底,学者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其后整个20世纪,中国与世界几乎都在动荡巨变中度过。百余年后的今天,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乌克兰危机更将亚欧大陆拖入动荡边缘。“这个世界会好吗?”再次成为时代之问。“在中华文明的现代进步与道德影响力下,这个世界可以变得越来越好。”年近九秩的国际著名哲学家、“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成中英先生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指出,中国既有儒家的“仁心”,又有道家的“道心”以及法家的“信心”,能够对世界繁荣发展产生可观的影响力和转化力。这样的世界显然会更好的。现将访谈实录的一个问题摘要如下:中新社记者:您怎么看百余年前的“梁漱溟之问”?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您认为这个世界会好吗?为什么?成中英:梁漱溟在五四时期接触到西方文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他认为人的生活态度有三种,构成三种人类文化,即西洋文化、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第一种生活态度是把人生的意欲投向未来,尽量求其满足,因此建立了科学与民主。两者可以通向未来的开放社会,这就是西方文化的意欲。中国文化则致力于调整自我的意欲,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以达到平和的生活目标,安于现状,不思改变。印度文化是人类“最后的出路”,目的是根本消除人的意欲。因此不必设计未来,也无需刻意适应环境,而是取消自己的意欲,回归到一个根本的寂静生活,以至永远。基于这一理论,梁漱溟对父亲梁济的回答显然是:中国人不能走印度的路,但却需要向西方学习,面对未来生活。他说“世界会逐渐变好”,是有理论基础的。这个世界会变好吗?我认为,本质上可以变好。因为世界本身的存在和人类的存在是一体的,人和人之间的彼此关联也是自然和真实的,问题来自于人自身的缺陷。由于不能知己也不能知彼,更由于不理性的“恐他”心理,以及历史上一些错误认知所形成的习惯,人们制造了自身的问题。这个世界因此不可能自动变好,而在于人和人之间的共同努力。我们也不能把变坏的责任完全归之于一个方向。的确,西方人喜欢战争,自私逞强,这是历史事实。就中国人而言,我们该有一种能力,来消解西方人的逞强态度和自私心理。一旦这种理解建立起来,世界就会变好。一旦这种理解消除,西方也可能变色不认人,不但破坏环境,也将以对方为敌,戕贼生命。因此,即使是较好的发展,也要注意其可持续性,从一个长远的眼光来防止突变。当然就当前情况来看,21世纪从开始到现在20多年并不太平。首先这是中国复兴的时代,也是西方对中国不满的时代。中国的成功激化了西方人的怀疑和敌意,造成对中国统一的威胁。其实中国统一对他们并不一定带来害处,反而有很多可以想象的好处。可是由于西方人本身的不自信,产生了对中国的负面态度。这是西方人的不幸,也是世界的不幸,当然也是中国人的不幸。因为这种态度也影响到中国人的生存、和平与发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中国对世界作出贡献的机会。只有中国不断强盛,民众文化心理不断变强,才能安顿西方人的焦虑和疑心,进而共同实现对世界的积极建设,对宇宙空间的积极探求,为人类长久的幸福作出贡献。作为一个站在时代前沿的古老国家,我们应该相信,中国能够自给自足,更有余力维护弱小的民族。中国既有儒家的“仁心”,又有道家的“道心”以及法家的“信心”,能够对世界繁荣发展产生可观的影响力和转化力,这样,这个世界显然会变得更好的。但由于20世纪的痛苦教训,中国也必须警觉这是一个危险的世界,随时面对它的突变,发挥强大的平衡作用,这是人们可以期待和依靠的。在中华文明的现代进步与道德影响力下,这个世界可以变得越来越好。1.下列对“梁漱溟之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20世纪里,中国与世界几乎都是在动荡巨变中度过,但梁漱溟“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回答仍有积极意义。B.梁漱溟认为人的生活态度有三种——着眼未来、改变自我、消除意欲,构成三种人类文化——西洋文化、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C.梁漱溟认为,印度文化以根本消除人的意欲为目的,因此人不必设计未来,也无需刻意适应环境,应回到一个根本的寂静生活。D.梁漱溟的回答等于告诉父亲,中国人不能走印度的路,但要向西方学习,惟其如此,才能面对未来的生活,防止可能有的突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使世界变坏:由于不能知己知彼,由于非理性和错误认知所形成的习惯。B.人应做出努力:就中国人而言该有消解西方人逞强态度和自私心理的能力。C.发展应当持续:中西方理解消除,就会破坏环境,以对方为敌,戕贼生命。D.中国不断强盛:可安顿西方人的焦虑,与之共同建设世界和探索宇宙空间。3.下列对成中英先生所说的“三心”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西方对我们的负面态度会影响到中国人的生存、和平与发展,出于儒家的“仁心”,我们应用平常心看待,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B.中国统一并不一定会给西方带来害处,反而有很多可以想象的好处,那么出于道家的“道心”,应该帮他们认识到这些好处。C.作为一个站在时代前沿的古老国家,中国能够自给自足,更有余力维护弱小的民族,这种自信与担当体现了法家的“信心”。D.中国独有的“仁心”、“道心”及“信心”,能够对世界繁荣发展产生可观的影响力和转化力,从而使这个世界逐渐变好。4.梁漱溟先生和成中英先生都认为“这个世界会变好”,他们的理由分别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5.以下面参考资料所述事实为例,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参考资料】中国在疫情初期就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了密切合作,及时发布了疫情信息并与其他国家分享了防控经验:中国向多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防护物资支持,包括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中国呼吁全球加强合作,共同抗击疫情,支持世界卫生组织领导的全球抗疫行动:中国还主办了一系列国际疫情应对研讨会和视频会议,促进国际社会分享经验和协调行动。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材料二: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摘编自2019年5月27日《经济参考报》)材料三: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材料四: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21颗卫星。B.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奋斗密不可分。C.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B.由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全球覆盖,为全球提供服务。C.2018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年再发射6至8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D.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作出自己的判断。8.“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小镇大树叶为宝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的葛源镇,是一个不大的镇子,九十多年前曾是红色赣东北省的首府,这里写满了红色的历史。虎年春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葛源。葛源镇文化站的杨李佳站长给我做向导,陪我寻访方志敏同志的足迹。穿过一条窄窄的街道,我们来到一堵围墙外面,老杨停了下来,说:“这里是列宁公园,是1931年方志敏建造的!”我抬眼望去,只见公园大门上“列宁公园”四个繁体大字遒劲有力,赫然在目。我们拾级而上,走进公园。老杨边走边介绍:“这座公园应该是我党历史上建造最早的人民公园之一了,园名是方志敏定的,也是他亲笔题写的。”不知不觉间,我们走到了一棵大树下。老杨充满自豪地对我说:“葛源人民引以为荣的不仅是拥有这座列宁公园,更因为园内有方志敏亲手种下的这棵梭柁树!”方志敏同志亲植的树!我不禁肃然起敬。我满怀恭敬地站在树下,仔细打量着这棵老树。它树干粗壮,需三人才可合抱,高达十几米,一派枝繁叶茂。梭柁树是常绿乔木,树质坚硬,雨雪风霜不易摧折。我想,这大约是方志敏同志选择栽种它的原因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时值晌午,我们站在树下,享受着大树带来的清凉与平和。一阵清风吹过,梭柁树发出沙沙的响声,低吟浅唱中,仿佛在诉说当年血与火的历史。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敌人的“围剿”下,苏区政权和红军战士连生存也是一种奢求,为何方志敏还要建公园植绿树呢?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对未来美好中国的憧憬:“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我想,他一定是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建造这座公园的,他一定笃信,他栽种的梭柁苗定会长成参天大树!“方志敏建公园植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老杨娓娓道来,“当年上海法租界有座‘法国公园’,1922年夏天,方志敏和朋友散步来到这座公园附近,本想进去看看,但门口的一块牌子——‘华人与狗不准进园’——让方志敏义愤填膺!建在中国土地上的公园却不让中国人进,还如此羞辱中国人!方志敏暗暗立志,一定要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中国,一定要让中国的劳苦大众也拥有自己的公园。九年后,方志敏领导下的赣东北苏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一派繁荣景象,于是他着手建造了这座列宁公园。”“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列宁公园是后来修复重建的,方志敏建的公园已经毁于战火了。”老杨继续介绍,“1934年10月,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后,赣东北省首府葛源失陷,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进行疯狂的报复,列宁公园被炮火所毁,园内绿植只有这棵梭柁树因其木质坚硬,幸免于难。”听完老杨的介绍,我发现眼前这棵挺立的大树,竟是如此的伟岸。出了公园,老杨还介绍了一位朋友给我认识。他叫刘福炉,今年六十八岁,是当年苏维埃政府妇女主任廖桂秀的孙子。刘福炉告诉我,当年他奶奶常参加在列宁公园举办的各种慰劳红军战士的活动。刘福炉老人身体健朗,精神矍铄,退休前的工作是护理园林。他说他每天早晚都会和伙伴们来到列宁公园,或是溜达散步,或是下棋打拳,每天过得无比安闲与幸福。第二天清早,我登上葛源的东山岭,远眺葛源镇。曙光初上,小镇格外地安然恬静,谁能想到,这儿曾是一片历经血与火洗礼的土地。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东西正在消失,但有些东西却是永恒的,就像这座公园,它正在老去,但里面的那棵梭柁树承载的记忆却是永恒的,这种记忆存在于人民的心里,永远不可摧毁。远处,葛源的田野里荡漾着绿色的波浪和泱泱春水,一切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列宁公园在一片黄墙红顶、错落有致的民居环抱之中,犹如这片大地上的一座火炬台。我仿佛看见了那棵梭柁树,是的,它一直都在我的心中,它是一尊方志敏的巍峨雕像,是一簇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焰!(选自《啄木鸟》2022年第5期)文本二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何立波方志敏很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他们的生活记在心头。在敌人对赣东北苏区实行封锁的恶劣环境下,他时刻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生活。如农民购买农具、耕牛或做小生意缺少资金的问题,食盐及各种日用品缺乏问题,还有婚姻、孩子上学、开办俱乐部、清洁卫生、白区迁入群众的安置、老弱病残救济直至桥船路等问题,在方志敏的关心下,都被苏维埃列入议程,想方设法妥善解决,成效卓著。在方志敏的倡导下,苏区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赣东北苏维埃省会葛源办有省属列宁小学,各乡有列宁完小,各村有列宁劳动小学。15岁以下儿童能够入学学习,各级列宁小学均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方志敏对广大群众的卫生和健康非常关注,他提出要给劳苦群众普及卫生常识,提出经常组织卫生运动,开展卫生检查,散发卫生宣传单。为增强人民体质,方志敏发出了“要尽量发动群众的体育运动”的号召,接连几年春季和秋季,省苏维埃都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全省、全军或儿童体育运动会,充分显示了苏区军民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方志敏还在百忙中亲自设计和筹划修建了供地方干部群众休闲的列宁公园、游泳池和红色广场,努力营造欢乐和谐的氛围。赣东北的群众过上了从来没有过的物质、精神上的好生活。(选自《人民网》党史频道)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对刘福炉老人生活的交待,呼应了上文“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语,用真实事例证明革命先烈的理想得以实现了。B.文本一结尾处从虚处落笔,描绘了葛源优美动人、富有生机的景象,重点突出列宁公园中那株梭柁树,升华了主题。C.文本二交待了方志敏同志从各个方面关心百姓生活,大到教育、卫健,小到购买生活物资,这表现了方志敏的爱民之心。D.两个文本都展现了方志敏的革命事业,表现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风骨和境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党的赞美之情。10.大树这个意象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11.这两个文本都塑造了方志敏的形象,但是塑造手段并不相同。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汤东野,字德广,丹阳人。崇宁间张怀素谋倡乱,范寥知之,欲驰入京言状,无以为道里费,东野资之。怀素伏诛。寥起布衣,召对,白上:“臣非汤东野无以见陛下。”上问:“东野何人?”即对镇江府学内舍生,且具道所以资送之恩。有诏,乘递马赴阙。既对,言契上心,即授忠义郎。靖康中,知平江。车驾幸杭,苗、刘作难。明受①敕至,东野疑之。时张浚以礼部侍郎参赞御营军事,留平江。东野谋于浚,欲匿敕不宣。浚曰:“事已如此,胡可匿?”因相与谋,阴取故府所藏登极敕书置舆中,迎登谯门,读而张之,即捐其阶,禁,无敢登者。乃与浚议勤王之师。皇帝复位,以功超拜徽猷阁待制,入为工部侍郎。周望宣抚浙西,将屯军平江,奏言“非东野莫可为守者”。东野知望不足与立功,辞至七八,不得已而行。既至,乃修治城垒、楼橹,为战守之具甚备。望束手无策,东野所言,悉弃不用。即以蜡书具所与望议论本末,驰奏,乞别自将,不然只与俱死。奏凡十余上。上手敕报曰:“朕仗卿甚重宜与望协心共力以捍一方勿轻相同异。”于是不敢复言。望果败事,引咎自劾。寝不报,而台评继上,请正失守之罪。上为之特下诏曰:“汤东野昨累有奏,陈措置守御,颇有伦理。只缘事权不专,遂致失守。与其他弃城不同,可止落职。”绍兴初,从张浚讨李成。初,成之叛也,鄂州李允文擅杀知岳州袁植,欲与成连横。成败,浚欲遂取之,惮其强。时有枢密院属官汪若海者,被罪谪英州。行至临川,东野知其与允文善,引之谒浚,使贻书允文,允文遂伏罪。复奉祠,起知扬州。会伪齐宿迁令张泽拔众四千自归。朝论以国家方屈好于豫②,不宜生衅,欲还之。东野不可,章三上,得请,四千人皆免死。(选自《京口耆旧传》,有删节)【注】①明受:南宋皇帝赵旉的年号。赵旉是苗傅、刘正彦兵变拥立的新皇帝,在位26天。②豫,指金太宗册立的大齐皇帝刘豫。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朕A仗B卿C甚D重E宜F与G望H协I心J共K力L以M捍N一O方P勿Q轻R相S同T异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意谓投合、切合。《短歌行》中“契阔谈蘸”的“契阔”意思是指聚散,在诗中指久别重逢。B.车驾,本指马驾的车,也指帝王所乘的车,用作帝王的代称。“御驾”“驾崩”中的“驾”都是此意。C.本末,本指树的根和梢,比喻事情的始末和原委,史书体例中的“纪事本末体”就是根据此意命名。D.连横,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联合起来抗击秦国的外交策略,后泛指结盟,本文中用的就是这个意思。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东野得知范寥想赴京举报张怀素却苦于没有路费,认为通过帮助范寥可以得到皇上召见,便资助了范寥,后来果然如愿。B.汤东野与张浚商定用旧诏书替换新诏书,登上谯门宣读并张贴在上面;又怕人知道真相,便拆去阶梯,禁止人们登上谯门。C.汤东野虽是不得已而出守平江,但一到任就着手修治军事设施,作好攻守准备,还多次向周望建言,可惜都没有被其采纳。D.宿迁县令张泽率众归附南宋,朝廷担心与刘豫产生事端而想遣返他们,汤东野再三进言劝止,张泽等四千人因此幸免一死。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寥起布衣,召对,白上:“臣非汤东野无以见陛下。”
(2)寝不报,而台评继上,请正失守之罪。
16.文中“上为之特下诏”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幽寻赵翼幽寻不知疲,意行度遥陌。昔游所未经,数折地愈僻。忽至野水岸,路断行迹绝。欲问空无人,一鹭草边白。【注】诗歌写于诗人辞官归隐故里之后。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幽寻”两句,写诗人为找寻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不知疲劳地找寻了许久。B.接着“昔游”两句,写诗人曾经七折八弯到过一个偏僻的地方。C.然后“忽至”两句,写诗人忽然来到了水边,此处路都断绝也没有行迹。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在人迹罕至没有道路可通的野水岸草边发现了一只白鹭。18.这首诗层层深入,步步探幽,创造了一种清丽秀美的意境。请简要分析诗人千辛万苦寻幽,为什么寻至最后却以“白鹭”作结?
六、名篇名句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宋代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他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2)《屈原列传》中,司马光认为屈原的文字描写的虽是寻常事物却关系国家大事、所举的事例浅近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以“水”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的诗词数不胜数,如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说了几句在此种场合应该说的话,就跟着他走了。顺着刚刚打扫过的小路往前走,很快就走出椴树林,来到一个菜园。在一株株老椴树和茂密的醋栗丛之间,长着一棵棵圆圆的、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教科版第4课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 国际商务英语 课件
- 《理性预期学派》课件
- 《目的基因的表达》课件
- 《声音与生活+》课件
- 外保内贷业务担保合同(2篇)
- 2021年河北省廊坊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高频必刷题试卷含答案
-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经典自测卷(1)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A4
- 2023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模拟自测题(C)卷含答案
- 第一节-食品干藏原理
- 艾草种植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
- 学生对科学实验课调查问卷
- NSE型板链斗式提升机(中文)
-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全部量词
- 大力加强依法治校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水平定向钻施工组织方案通用
- 卢家宏《我心永恒MyHeartWillGoOn》指弹吉他谱
- 体检中心建设标准
- 上海高院最新口径《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 小说《活着》英文ppt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