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疵股权受让中“善意”的认定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fd17ce0cfe3f77ce4c7fdf4aefd31e/44fd17ce0cfe3f77ce4c7fdf4aefd31e1.gif)
![瑕疵股权受让中“善意”的认定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fd17ce0cfe3f77ce4c7fdf4aefd31e/44fd17ce0cfe3f77ce4c7fdf4aefd31e2.gif)
![瑕疵股权受让中“善意”的认定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fd17ce0cfe3f77ce4c7fdf4aefd31e/44fd17ce0cfe3f77ce4c7fdf4aefd31e3.gif)
![瑕疵股权受让中“善意”的认定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fd17ce0cfe3f77ce4c7fdf4aefd31e/44fd17ce0cfe3f77ce4c7fdf4aefd31e4.gif)
![瑕疵股权受让中“善意”的认定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fd17ce0cfe3f77ce4c7fdf4aefd31e/44fd17ce0cfe3f77ce4c7fdf4aefd31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瑕疵股权受让中“善意”的认定[摘要]文章以出资瑕疵股权受让中的善意认定为研究对象,试图得出对善意受让人认定的具体标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9条第1款的适用困境分析;第二部分是比较法中善意的认定,以美国法,德国法为例;第三部分是我国其他制度中对善意的认定,以物权法中和票据法中善意取得制度中对善意的认定为举例;第四部分是善意认定人的标准,从实体要件和程序设计两个角度来阐述。[关键词]出资瑕疵;善意认定;实体要件;程序设计在司法实践中,由出资瑕疵引发的瑕疵股权转让问p《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9条第1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公司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依照本规定第13条第2款向股东提起诉讼,同时请求前述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该款以受让人事前知情为必要条件,由出让人和受让人一起承担连带责任,其基本理由在于受让人在明知其受让的股权存在出资瑕疵事实的情况下,按照一个正常的、理性的经济人之逻辑来思考和决策,为避免投资风险,一般是不会作出受让该出资瑕疵股权的决定的。①同时也是兼顾公司及其债权人利益和受让人利益的平衡。如果只从表面上看该款的内容,似乎解决了责任承担问题,但是结合司法实践,其在法律适用上存在困境,主要体现在:第一,该款没有规定适用的前提,如果受让人无偿受让或者以不对称的价格受让该出资瑕疵股权的,依然适用该款的话,那么受让人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出资瑕疵事实,其可免除连带责任。出现这种受让人获得利益而无须承担责任的结果,显然不符合该款的原意。第二,根据《公司法》第74条的规定,股权转让应当符合一定形式来对抗第三人。如果出资瑕疵股权转让仅双方达成合意,而未去履行一定形式,若仍然适用该款,那么受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出资瑕疵事实,此时要求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显然不符合未履行一定形式的股权转让不能对抗第三人的法理。第三,该款只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抽象的标准从反面去认定善意,然而事实上的交易是相当复杂的,情况也有很多,这种抽象标准很难在复杂的交易现象中去认定"善意”。综上,该款的适用困境主要体现在对善意的受让人的认定上没有给出p传统和社会共识都支持善意履行的客观标准,法典没有规定“善意的一般义务”的客观标准,但在涉及商人的买卖交易中,法官可以通过对法典的扩张解释得出善意履行的客观标准。⑥美国法是判例法,其只在成文法中给出“善意”的认定原则是“事实上诚实”和“遵守合理的商业准则”,从而尽到克服某种障碍的适当注意和勤勉义务,但是其“善意的一般义务”的客观标准就需要经验丰富的律师和富有创造性的法官在判例中总结得出。(二)德国法中对“善意”的认定“善意”在德国法中是指一种认知状态,强调主观善意。市场经济逐渐确立所引发的交易安全和便捷的保护需求使其适用的领域得到扩张。⑦德国法中对善意的认定体现在《德国民法典》⑧第932条第2款的规定,“取得人知道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道该物不属于让与人的,非为善意。”商事交易中对“善意”的认定,由于《德国商法典》⑨没有特别的规定,应当适用民法典的一般规定,即无故意或重大过失。⑩《德国民法典》是德国私法的核心和基础,它确立了全部私法最基本的原则。正是着眼于这一点,一部分德国法学家认为,商法虽然规定了重要的商事法规,这些法规是私法体系中相对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仍然与民法密不可分,依然可以被看成是民法典的补充,属于民法的特别法。{11}在德国法中,由于商法典对善意的认定没有特殊规定,则应当适用民法典对善意的一般规定,即无故意或重大过失。三、我国相邻部门法中对“善意”的认定保护善意的第三人在民商法中很多制度有所体现,最典型的就是善意取得制度。下面将具体分析物权法中善意取得制度和票据善意取得制度中对“善意”的认定。(一)物权法中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的认定《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其第1款第1项“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和后两项“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是有关“善意”认定的条文,后两项其实是对第一项“善意”认定的客观辅助前提。但是仅从这三点来推断受让人是善意的,显然还不够。在学理上,新近通说认为应采《德国民法典》第932条第2项的规定,将善意解释为非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让与人无让与的权利。受让人仅在此种场合才受保护,才能取得所有权;如果受让人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出让人无让与的权利,则受让人为非善意,从而不受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如依客观情势,在交易经验上一般人都可认定出让人无处分权而受让人未辨明的,则可认为受让人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至于善意的举证,一般而言,应由否定受让人为善意的人,如动产的原所有人为之。{12}(二)票据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的认定我国《票据法》第12条规定了受让人故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这条规定从反面来认定“善意”。学理上,有学者认为认定善意与否,应有抽象之原则和具体之标准。抽象原则包括“外观解释原则”和“客观解释原则”。外观解释原则,是指应从票据的转让的形式来推论受让人的心态,认定其是否善意。客观解释原则,是指应以票据转让的一般规则、诚实信用之原则,客观地辨析个案事实,认定受让人是否善意。在两个原则指导下,确立具体标准。概括而言,票据受让人按照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支付对价、无违法之故意和重大过失的,就是善意。(13}综上,笔者认为物权法和票据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对善意的认定都是无故意或重大过失。四、股权转让时受让人的“善意”认定标准德国法对善意的认定标准是无故意或重大过失,我国相邻部门法的善意取得制度也是采用了这个标准。正如有学者提出,善意认定有个重要价值是利益平衡,基于利益衡量,重大过失影响善意的构成,而一般过失和轻过失并不影响。(14}笔者认为以这个标准来理解“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即指“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所谓重大过失,即指欠缺一般人之注意时,始认为有重大过失。如果稍加注意,即不致有过失。(15}下面将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来具体认定善意的受让人。(一)实体要件物权法和票据法对善意的认定都有两个辅助前提,即支付合理对价和转让形式合法,然后再去探求受让人主观认知。笔者认为可以参照这两个制度来总结善意受让人认定的实体要件。支付合理对价未支付合理对价一般会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受让人无偿受让,第二种情形是受让人以不对称价格受让。第一种情形受让人无偿取得,根据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角度来看,由于受让人未支付任何对价而获得一个权利,无论受让人知不知道该股权有出资瑕疵,其都不能免责,乃当然之理。第二种情形受让人虽然支付对价,但是其对价不合理,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衡量公司及其债权人利益与受让人利益时,应当倾斜保护前者,因为此时受让人已经获得了额外的利益,法律也不应当再过度保护他,其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综上,支付合理代价作为善意认定的辅助前提,可以作为直接认定的外观要件,无须再去探求受让人的主观认知,否则会浪费司法资源。转让形式合法股权转让的性质是法律行为,自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即发生股权移转的法律效果。但是《公司法》第74条规定了股权转让的双方当事人需要完成一定的程序才能对抗第三人。笔者认为只有当《公司法》第74条所规定的程序符合后,对于第三人来说,受让人才真正取得了股东资格。所以转让形式合法是第三人要求受让人承担责任的前提,自不待言。“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认定的标准当出资瑕疵股权转让符合前两个前提之后,就需要探求受让人在股权转让时的主观认知。笔者认为这个时候美国法中对善意的认定的做法,就可借鉴。因为商事交易十分复杂,情形很多,所以美国法中以“事实上诚实”和“遵守合理的商业准则”为原则,通过判例来总结认定的具体规则,就显得十分灵活,便于适用。下面就按照这个思路结合司法实践出现的问题,来总结具体标准。从司法实践来看,在出资瑕疵股权股权转让中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形:(1)公司成立或增资时的其他股东受让该出资瑕疵股权的;(2)出资瑕疵股东或者前手出让人明确告知该出资瑕疵事实;(3)公司成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增资时公司机关在出资瑕疵股东就该股权转让给公司外第三人书面征求意见过程中以不同意或者质疑等方式明确提出该股权存在出资瑕疵不同意转让的,或者向受让第三人善意提醒该股权存在出资瑕疵情形的;(4)受让人通过公司登记文件、银行资信证明、会计事务所的财务审计报告等公开信息足以了解或者推断出资瑕疵的;(5)因出让股东出资瑕疵事由而引发的以出让人为被告或相对人的诉讼、仲裁或者工商行政处罚案已确认该出资瑕疵事实存在的。{16}第一种情形,受让人本来就是公司的股东,推定其明知出资瑕疵的事实,理所当然;第二和第三种情形,其他人告诉了受让人出资瑕疵事实,其也应当是明知的。后两种情形,笔者认为属于受让人应当知道,因为已经有公开的文件可以证明该出资瑕疵事实,受让人只要稍加注意,就可获知,此时就有重大过失。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认定问题进行总结,笔者认为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的具体认定标准应当体现为:(1) 受让人如果原来就是公司的股东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可以推定其明知;在转让过程中,其他人告诉受让人出资瑕疵事实的,也可以认定为明知。(2) 如果已经有公开的相关文件或事实可以证明转让股权有出资瑕疵的,或者其他依商业常识和交易惯例即可作出判断的情形,就可认定为应当知道。这是因为作为一个正常的、理性的经济人之逻辑来思考和决策,为避免投资风险,其在交易过程中就会注意这些情况,所以去查找已经公开的文件和事实,然后根据商业常识和交易惯例来作出判断的这个注意义务是一般从事商事交易的人都会做到的,也就意味着受让人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出资瑕疵的事实,此时未发现就是重大过失而不知。如果受让人履行了这个义务,但出于出让人伪造相关文件足以令一般商人相信的,或者按照商业常识和交易惯例一般商人都难以作出判断的,受让人不知就不可以认定为应当知道。综上,在对善意受让人的认定的实体要件上,笔者认为首先以支付合理对价和转让形式合法作为辅助前提,然后再通过客观情势来推断受让人的主观认知,以受让人是否履行相当注意义务为标准。(二)程序设计所谓的“善意”认定的程序设计即指“关于善意的举证责任”由谁承担。对真实信息的不知系属一消极事实,根据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理,对消极事实,主张者并不对之承担举证责任,这也是待证事实分类说{17}对举证责任分配的一个重大贡献。{18}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规则,如果公司及其债权人主张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则需要证明受让人在受让股权时是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的,也就需要证明受让人是知道出资瑕疵事实的或者其有重大过失的事实,这都属于积极事实,应当由公司及其债权人举证。综上,善意受让人认定的程序设计是由公司及其债权人证明受让人是明知的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的。五、结语本文认为《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9条第1款中“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指的是“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以此为出发点,笔者认为出资瑕疵股权受让中善意认定的实体标准,首先有两个辅助前提是,支付合理对价和转让形式合法,然后再通过客观情事来推断,以受让人是否履行相当注意义务为标准来推断受让人主观认知。程序标准是由公司及其债权人承担p⑥参见秦伟:《英美法善意原则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参见甄增水:《民法中的善意》,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本条文引自《德国民法典》(第三版),陈卫佐译注,法律出版社。《德国商法典》,杜景林,卢谌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6月版。《德国商法典》第347条第2款和第366条第1款都体现了这一点。{11}参见范健著:《德国商法:传统框架与新规则》,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7-14页。{12}参见梁慧星,陈华彬著:《物权法》(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第213-214页。{13}参见刘心稳著:《票据法》(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第74页。{14}参见吴国喆:《善意认定的属性及反推技术》,载于《法学研究》2007年第6期。{15}参见郑玉波著:《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348页。{16}参见肖海军:《论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后承担补充清偿责任之主体范围•评第19条第1款》,载于《法商研究》2012年第4期。{17}所谓待证事实分类说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种学说。该学说以待证事实能否得到证明以及证明的难易程度来分配举证责任。其主张积极事实和外界事实的人应负担证明责任,主张消极事实和内界事实的人不负担举证责任。{18}参见吴国喆:《善意认定的属性及反推技术》,载于《法学研究》2007年第6期。[参考文献][1] [德]C.W卡纳里斯著.德国商法[M].杨继译.法律出版社,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11.6-2025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第6部分:黄矮病
- GB/T 21270-2025食品馅料质量通则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75:2024 CM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75: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dispensing appliances and vending machine
- 会议室租赁协议标准
- 合同续签本人意向书
- 总经理聘用合同例文
- 公司销售合同
- 科技成果评估委托协议
- 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合同
- 全球工程承揽及设备安装合同
- 租船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A特种设备相关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数字化智能化园区建设水平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 外研版(三起点)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 2024《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文课件
- 幼儿园 《十个人快乐大搬家》绘本
- 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妇幼保健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
- 《教育向美而生-》读书分享课件
- 《烹饪美学》课件-项目二 烹饪色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