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辩穴法及其在中医护理操作中的应用-课件_第1页
简易辩穴法及其在中医护理操作中的应用-课件_第2页
简易辩穴法及其在中医护理操作中的应用-课件_第3页
简易辩穴法及其在中医护理操作中的应用-课件_第4页
简易辩穴法及其在中医护理操作中的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易辩穴及相应中医护理操作主讲:中医、康复医学科冯慧萱简易辩穴及相应中医护理操作主讲:中医、康复医学科1经络简介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的通路。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即径,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络,经脉别出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经络简介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2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3简易辩穴法及其在中医护理操作中的应用_课件4经络的作用联系作用濡养作用调节作用感应作用病理变化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经络的作用联系作用濡养作用调节作用感应作用病理变化诊断疾病治5十二经脉主治容易感冒找肺经—手太阴肺经头面疾病找大肠—手阳明大肠经消化不良找胃经—足阳明胃经疲劳透支健脾经—足太阴脾经心烦心痛找心经—手少阴心经吸收不好找小肠—手太阳小肠经颈肩头背靠膀胱—足太阳膀胱经精气不足找肾经—足少阴肾经失眠多梦找心包—手厥阴心包经奇难杂症理三焦—手少阳三焦经节结肿瘤通胆经—足少阳胆经情志抑郁疏肝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主治容易感冒找肺经—手太阴肺经6简易辩穴法及其在中医护理操作中的应用_课件7简易辩穴法及其在中医护理操作中的应用_课件8穴位治疗作用近治作用附近部位邻近组织远治作用经络循行处影响全身特殊作用双向调节特异性穴位治疗作用近治作用附近部位邻近组织远治作用经络循行处影响全9穴位简易定位1、骨度分寸定位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于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如:两额角发际之间为9寸;

眉正中(印堂)至发际正中3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穴位简易定位1、骨度分寸定位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10简易辩穴法及其在中医护理操作中的应用_课件112、解剖标志定位法:以人体表面特征解剖位置为依据,来确定穴位的方法。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脐窝、骨关节等处及肌肉隆起等部位,都可作为取穴标志。固定标志如:两乳头之间为“膻中”。活动标志如:取阳溪穴应将拇指翘起。2、解剖标志定位法:以人体表面特征解剖位置为依据,来确定穴位12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又称“指寸法”,是一种以患者手指长度或宽度为标准来取穴的方法。中指同身寸法:如以中指第一节和第二节横纹之间的距离为1寸。拇指同身寸法:以拇指关节之间宽度为1寸。一夫法:以拇指以外的四指并拢,四指指节之间横量为3寸。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134、简便取穴法:简便易行的穴位定位方法。风市穴:患者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大椎穴:正坐低头,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4、简便取穴法:简便易行的穴位定位方法。14常用中医护理操作常用中医护理操作15拔罐法简易辩穴法及其在中医护理操作中的应用_课件16拔罐法拔罐法,又称吸筒疗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作用: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拔罐法拔罐法,又称吸筒疗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17适用范围:痛症: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腰背痛、痛经、头痛等。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哮喘、气管炎症等。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晕等。此外,如丹毒、毒蛇咬伤、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适用范围:18常用的有竹罐、陶罐、玻璃罐和抽气罐等。常用的有竹罐、陶罐、玻璃罐和抽气罐等。19目前拔罐法分为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等,火罐法较为常用。火罐法:

根据医嘱选穴,用镊子夹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这种方法比较安全,是常用的拔罐方法。目前拔罐法分为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等,火罐法较为常用。20留罐:将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min,然后将罐起下。此法较为常用,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留罐:将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min,然后将罐起下21拔罐作用部位:全身皆可进行;特别用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所致之处,对肩颈腰腿痛有良好功效。拔罐作用部位:全身皆可进行;22艾灸法艾23艾灸法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置于体表的一定穴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扶正祛邪等作用,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艾灸法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置于体表的一定穴位进行24艾灸方法1、艾条灸:分固定灸、雀啄灸、回旋灸、实按灸四种(如图所示)。2、艾盒灸,临床上目前较为常用,简便易行。将艾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20~30分钟,一次可灸数穴。艾灸方法1、艾条灸:分固定灸、雀啄灸、回旋灸、实按灸四种(如25艾灸适应症适应症: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1、温散寒邪:如因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久痢、久泻以及因虚寒引起的痛经等症。2、温经通络,活血散瘀:因寒湿而引起的疼痛,如肩周炎、腰痛、坐骨神经痛及四肢关节疼痛等。3、回阳固脱:可用于治疗遗尿、脱肛、阴挺、崩漏等病症。4、消瘀散结:用治乳痈初起、瘰疬、手术后刀口周围形成的包块以及寒性疖肿未化脓者。5、预防保健: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艾灸适应症适应症: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26艾灸常用穴位艾灸中脘、下脘、神阙:主治胃肠道疾病,如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肠鸣泄泻等。艾灸气海、关元:主治中风脱症、虚痨、腹痛、胃下垂、脱肛、疝气、小便不利、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止、糖尿病、眩晕。艾灸常用穴位艾灸中脘、下脘、神阙:主治胃肠道疾病,如胃脘痛、27足三里: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常灸足三里还能养生长寿抗衰老,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命门:腰膝酸软疼痛、遗精、遗尿、尿频、月经不调、头晕、耳鸣、耳聋、水肿、哮喘等。足三里: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28烫

法烫

法29烫疗法烫疗法:是将加热后的中药或物品置于人体某一部位或穴位,来回慢慢移动熨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经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而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等疗效的中医外治法之一。特点:操作简便、适应症广、副作用小,疗效独特等。烫疗法烫疗法:是将加热后的中药或物品置于人体某一部位或穴位,30烫疗法包括中药疗法、葱疗法、瓶疗法、盐疗法、水疗法等。现以中药疗法最为常用,效果最好。烫疗时间约15-30分钟。加热药袋至60~70度用毛巾包裹药袋置于药熨部位来回推烫至温度适宜包裹药袋烫疗法包括中药疗法、葱疗法、瓶疗法、盐疗法、水疗法等。现以中31全身经络穴位均可操作。主治: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腰膝酸软、畏寒湿冷、泄泻等骨关节病:关节炎、扭挫伤、颈腰椎病等痛症:头痛、腹痛、痛经、协肋疼痛等烫疗法适用范围全身经络穴位均可操作。烫疗法适用范围32妇科病症:下脘、关元穴、气海穴胃脘疾病:关元穴、神阙穴等呼吸系统疾病:肺腧穴、膈腧穴(膀胱经)尿潴留:关元穴、神阙穴大椎穴膈腧穴妇科病症:下脘、关元穴、气海穴大椎穴膈腧穴33耳

豆耳

豆34耳穴埋豆法,是用王不留行籽准确地粘贴于耳朵穴位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穴贴压。

辩证原则:通过耳穴压豆将产生的生物信息输入体内,通过耳与经络的感传联系,疏通气血,平衡阴阳,使脏腑及人体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提高人体组织相应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之目的。耳穴埋豆法耳穴埋豆法,是用王不留行籽准确地粘贴于耳朵穴位处,给予适度的35简易辩穴法及其在中医护理操作中的应用_课件36耳穴埋豆适应症功能紊乱性病症:高血压病、失眠多梦、眩晕各种慢性病症:肢体麻木、耳聋耳鸣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哮喘、鼻炎内分泌代谢性病症:更年期综合症、肥胖各种痛症各种炎症耳穴埋豆适应症功能紊乱性病症:高血压病、失眠多梦、眩晕37辩证选穴(皮肤病取肺,冠心病取心、冠状动脉后)对症选穴(月经病取子宫;平喘选支气管、肺)经验选穴(神门安神;耳尖退热)按病选穴(胃病取胃,胆石症取胰、肝、胆、脾)取穴原则辩证选穴(皮肤病取肺,冠心病取心、冠状动脉后)取穴原则38消毒后,医者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用镊子夹取耳穴压丸贴片贴压耳穴,并轻轻揉按1~2分钟。嘱患者每天按揉4~6次,可留置3~6天。消毒后,医者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用镊子夹取耳穴压丸贴片贴压耳39穴

射穴

射40穴位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入腧穴,通过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及药物对经络、腧穴的渗透、刺激所产生的共同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作用:祛风除湿、通筋活络、行气活血、化淤止痛、营养神经、调节机体功能等。穴位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入腧穴,通过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及药物对41适用范围:穴位注射法适用于全身各个系统疾病,尤其对各种疼痛性病症、骨关节病、肢体瘫痪及肌肉萎缩疾病、部分内脏疾病、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独特。适用范围:穴位注射法适用于全身各个系统疾病,尤其对各种疼痛性42取穴原则1、阿是穴:触诊压痛点、敏感点2、循经选穴:胃脘疼痛—足三里(足阳明胃经);脊椎病变—督脉(夹脊穴)3、病症选穴:如面瘫—牵正穴、下关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