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松其药论五则课件_第1页
贺松其药论五则课件_第2页
贺松其药论五则课件_第3页
贺松其药论五则课件_第4页
贺松其药论五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贺松其药论五则PPT课件贺松其药论五则PPT课件贺松其药论五则PPT课件贺松其药论五则PPT课件贺松其药论五则PPT课件贺松其药论五1

本课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尤其注意成语典故(其出处、意义以及在课文中的作用)。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现象

3.熟悉药论的内容、形式及写作特点。2本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习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尤其

一白矾了解【雷公炮炙论】的作者、内容、版本流传情况熟悉古代中药的炮炙方法掌握课文中白矾的修制方法及工艺流程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典故3一白矾了解1关于作者

作者雷敩,南朝宋时人,医药学家,非黄帝时之雷公。自称内究守国安正公,或是官名,生活在公元五世纪。41关于作者作者雷敩,南朝宋时人,医2关于内容

所撰《雷公炮炙论》三卷,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药物加工制作的专著,共收载药物三百种,论述了中药炮制前后,对真伪、优劣药材的选择,修治和切制,文武火候的掌握,醪醯辅料的取舍,操作工艺的流程,中药饮片的贮存以及炮制作用、注意事项等等。书中涉及到的炮制方法有炮法、炙法、炒法、焙法、煨法、煅法、蒸法、煮法、浸、飞、去芦、去足、制霜、制膏、酒制、蜜制、药汁制等等。52关于内容所撰《雷公炮炙论》三卷

广泛地应用辅料去炮制药物,并对辅料的比例作出了规定,如“凡炼蜜,一斤只得十二两半,……若火少火过,并用不得。”

书中内容丰富,记述详尽,正如敦煌出土的《五藏论》所云:“雷公妙典,咸述炮炙”,是中医古籍的重要文献之一。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影响很大,历代本草学中有关炮制、修事项下的炮、熬、煮、炙,多引据于它,并奉为准则,沿用至今。原书由于年代久远,早已亡佚,其内容散见于历代本草。6广泛地应用辅料去炮制药物,并对辅料的比3版本流传原书已佚,内容散见于历代本草,其中【证类本草】收录多达二百四十余种。

为什么【证类本草】收录之最多?1.【证类本草】是完整流传至今的最早的综合本草。(北宋唐慎微)2.原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录了经史子集中的大量药学资料。3.该书体例严谨,注意保留文献原来面目,因而保留了大量的药学史料。73版本流传原书已佚,内容散见于历代本4古人对炮炙意义的认识同一方也,而炮制当否,利钝迥别。大约姜制者宜发散,盐制者走肾而软坚,醋制者注肝而止痛,童便制者去劣性而降下,米泔制者去燥性而和中,乳制者润枯生血,蜜制者甘缓益之,84古人对炮炙意义的认识同一方也,而炮制当否,利钝迥别。84古人对炮炙意义的认识陈壁土制者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者抑酷性不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者并解毒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者皆渗骨易碎。凡去瓤者除胀,抽心者除烦。此类甚多,亦不可不知也。(清·阮葵生《茶馀客话》下卷十五)94古人对炮炙意义的认识陈壁土制者窃真气骤补中焦,95现代炮制之法1修制:纯净处理,粉碎,切制2水制:漂洗,闷润,浸泡,水飞。3火制:炒,炙,煅,煨,烫。4水火共制:煮,蒸,淬。5法制,制霜,发酵,发芽。105现代炮制之法1修制:纯净处理,粉碎,切制106白矾概说1处方用名:白矾,明矾,矾石,枯矾2功效:解毒杀虫,止泻止血,祛痰开窍3应用:A用于痈疽疮毒。

B用于久泻便血,崩漏带下。

C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痰盛。

D用于脱肛、子宫脱出。4用法用量:可生用,亦可煅用,煅用则收涩之力尤强。入丸散服,1~3克,外用适量。116白矾概说1处方用名:白矾,明矾,矾石,枯矾11

内容发挥1“石蜂窠”系蜂窠之一种。《本草纲目》卷三十九《露蜂房·集解》引雷敩曰:“蜂房有四件:……二名石蜂窠,只在人家屋上,大小如拳,色苍黑,内有青色蜂二十一个,或只十四个,其盖是石垢,其粘处是七姑木汁,其隔是竹蛀也。”12内容发挥1“石蜂窠”122“水精”

即水晶,又称水玉、石英。《本草纲目》卷八《水精·释名》:莹澈晶光,如水之精英,会意也。《山海经》谓之水玉,《广雅》谓之石英。132“水精”即水晶,又称水玉、石英。1314143“以来”

谓有馀。《太平广记》卷七十四引《仙传拾遗·张定》:“即提一水瓶,可受二斗以来,空中无物,置于庭中。”又卷二百零五引唐代刘恂《岭表录异·铜鼓》:“鼓面圆二尺许……其身遍有虫鱼花草之状,通体均匀,厚二分以来,炉铸之妙,实为奇巧.”153“以来”谓有馀。154“六一泥”即蚯蚓泥。《本草纲目》卷七《蚯蚓泥·释名》:“蚓蝼、六一泥。”又同篇《附方》:“咽喉骨哽。五月五日午时韭畦中,面东勿语,取蚯蚓泥收之。每用少许,搽喉外,其骨自消。名六一泥。”164“六一泥”即蚯蚓泥。165“了”谓“结束”义。《广雅·释诂四》:“了,讫也。”清代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了部》:“凡收束谓之结,故曰了结。”东汉王褒《童约》:“晨起早扫,食了洗涤”175“了”谓“结束”义。176“五方草”即马齿苋的全草。《本草纲目》卷二十七《马齿苋·释名》:“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故名……又名五方草,亦五行之义。”亦名马苋、马齿草、马齿菜、马齿龙芽、五行草、长命草、九头狮子草等。186“五方草”即马齿苋的全草。187“紫背天葵”即天葵,又名菟葵。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菟葵》:濒湖于《释名》下引《图经》云,菟葵即天葵,而于《集解》中又不载《图经》所云形状,而独取郑氏《通志》。按此即紫背天葵也。其叶分三歧,如三叶酸草而大。有根,根下有子。年深者其子大如指,俗呼千年老鼠屎。197“紫背天葵”即天葵,又名菟葵。198“伏火”道家炼丹时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之伏火。唐代朱庆馀《赠道者》诗:“药成休伏火,符验不传人。”宋代何遽《春渚见闻·居四郎伏磷锻丹砂》:“其法取辰锦颗块砂,不计多少,以一药铺盖煅之,朱已伏火,即日用炭火二两空养。”208“伏火”道家炼丹时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之伏火。20⑨“轻粉”即汞粉。因轻粉由汞、白矾等升炼而成,故称。汞即水银,故又称水银粉。亦称峭粉、腻粉。《本草纲目》卷九《水银粉·释名》:“汞粉、轻粉(《拾遗》)、峭粉(《日华》)、腻粉。时珍曰:轻言其质,峭言其状,腻言其性。”21⑨“轻粉”即汞粉。因轻粉由汞、白矾等升炼而成本文总结此则内容是白矾的煅法,煅烧的时间以一定量的石蜂房烧尽为标准。对白矾,汉以前就有“烧”、“炼”的制法,历代均用煅法,沿用至今。今煅至水分完全蒸发、无气体放出即可。22本文总结此则内容是白矾的煅法,煅烧的时间以一定量的石

二论汤、散、丸

本则选自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梦溪笔谈校证》。作者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晚年自号梦溪老人,是北宋爱国主义政治家和杰出的科学家。杭州钱塘(今属浙江)人,曾举进士,历仕三司使、军器监及司天监等职。政治上支持王安石变法革新,积极参预制订新法、整顿盐政、兴修水利、抑制兼并及发展生产,又参预军制改革,率兵击败西夏进犯。后因徐禧失陷永乐城,牵连坐贬。23二论汤、散、丸沈括对科技及医药学的贡献

沈括精研科技及医药学,曾编撰《梦溪笔谈》、《修城法式条约》、《灵苑方》、《沈氏良方》、《天下州县图》、《十二气历》和《极星位置图》等。对天文、方志、水利、律历、音乐等均有深入研究,并多创见(如首先为石油命名)。

24沈括对科技及医药学的贡献沈括精研科技及

对医药学重视实践,所著订正不少药物的名称和效用。曾从民间收集验方,“目睹其验,始著其篇”,根据实践经验,纠正《神农本草经》中谬误。所著《灵苑方》、《沈氏良方》,已佚。今传名著《梦溪笔谈》,内含不少医药学内容。又有《苏沈良方》,多为其所收集民间验方,为后世医家所重视。选文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汤、散、丸三种不同剂型的选用原则。25对医药学重视实践,所著订正不少药物的名中成药剂型

(1)汤剂是指把切制的饮片,加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用文火煎煮后取汁。此剂型易于吸收,且用药灵活,易发挥作用,但操作繁琐。

(2)散剂指把药物粉碎研磨过筛,使其呈细的粉未,既可内服,也能外敷。但吸收发挥疗效较汤剂慢,可是比丸剂快。

(3)丸剂将研细的药粉加辅料和粘合剂制成,在体内缓慢崩解、吸收,慢性病常用之。

(4)煎膏剂是将药物煎煮浓缩后,加炼过的蜂蜜或砂糖一倍量以上,加热至沸,过滤去渣而成,如西瓜膏、秋梨膏之类,适用于长期调养身体应用。

26中成药剂型

(1)汤剂是指把切制的饮片,加清水浸泡(5)酒剂又称药酒,一般用黄酒或白酒浸泡药物,使其有效成分溶解在酒里,如参茸酒等。酒本身具有疏通血脉作用,故活血通脉、祛风湿、利关节以及补益之药常可制成酒剂。

(6)片剂是将药粉与面粉等粘合剂混合,加适量水分后压制成片,服用与携带方便,如桑菊感冒片、丹参片之类。

(7)冲剂是将煎液浓缩制成颗粒状,用时,开水冲化服之,服用方便,吸收和发挥作用快。

(8)注射剂就是把药物经提取药效成分、精制、灭菌等工艺,最后制成供皮下、肌肉、静脉或穴位的注射液。此使用方便,用量小、奏效快,能用于急救、急性病及服药有困难的患者。27(5)酒剂又称药酒,一般用黄酒或白酒浸泡药物,使其有三黄芪

选自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同氏仁寿堂刻本《本草蒙筌》。作者陈嘉谟(1486~约1570年),字廷采,明代药物学家。《本草蒙筌》凡十二卷,载药742味,用问答体介绍药物知识,颇便于初学。选文是作者为黄芪所加按语,讨论了黄芪与人参的异同及选用原则。28三黄芪选自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黄芪的功效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药理实验表明,黄芪具有:

1强心、利尿、降压、保肝、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2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

3对肾炎蛋白尿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29黄芪的功效黄芪:补气升阳,29黄芪适用于:

1气虚衰弱、倦怠乏力,自汗易汗,容易感冒;

2中气虚陷,食少便溏、胃下垂、脱肛、便血、妇女子宫下垂、崩漏;

3疮痈肿毒,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收口;

4气虚水肿及一切气虚证。30黄芪适用于:1气虚衰弱、倦怠乏力,自汗易汗,容易人参的分类

从中药炮制学上和功效上而言,人参可以分为:

生晒参:即用五加科人参的根,经过晒乾,润透,切薄片而成。现代多为人工栽培的人参制造而成。

红参:是用五加科人参的根,经过蒸制后,润透,切片而成,因为颜色为红色,所以称为红参。现代也是由人工栽培的人参制造而来。

野山参:是野生的五加科人参的根。

西洋参:是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主要产於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又名花旗参。

31人参的分类从中药炮制学上和功效上而言,人参可以分为:从人参的产地来分,人参可以分为:

吉林人参朝鲜人参(又名:高丽参,别直参),西洋参

32从人参的产地来分,人参可以分为:吉林人参32人参的功效

大补元气、宁身益智、益气生津、补虚扶正、延年益寿之功效,被誉为“益气要药”。

现代医学也证明,人参除了能滋补强身外,在防肿瘤、抗衰老、抗心律失常、抑制细胞凋亡、降糖降脂、改善学习记忆、增强性功能和免疫功能及解酒等方面均有疗效。33人参的功效大补元气、宁身益智、益气生津补中益气汤

【来源】《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耆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34补中益气汤【来源】《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耆甘【主治】

1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

2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

3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35【主治】1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当归补血汤

【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36当归补血汤【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

【八味丸(八味地黄丸)来源于汉张仲景之《金匮要略》肾气丸方,所以本品即张仲景名方‘金匮肾气丸’,具有壮肾益阳的功效。

附子和桂枝这两味药都是入心、肾、脾经的热性药物,能祛风通络、温补肾阳,所以用六味地黄丸加上桂枝、附子而组成的金匮肾气丸不仅具有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的作用,而且还能在补阴中生火助阳,使之达到温补肾阳的目的。因此,金匮肾气丸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至的腰膝酸痛、肢冷、浮肿、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小便频数、痰饮喘咳、舌淡、脉细无力等症。37八味丸(八味地黄丸)来源于汉张仲景之《补阴丸【来源】《丹溪心法》卷三。【异名】虎潜丸补阴种子丸(《医学正印》卷上)【组成】黄柏、知母、熟地黄、龟版、白芍、陈皮牛膝、锁阳当归、虎骨。【功用】滋阴降火,强壮筋骨。【主治】精血不足,虚火亢盛,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精元不固,尺脉虚浮洪数,久不生育。38补阴丸【来源】《丹溪心法》卷三。38四菊1作者生平简介

李时珍(公元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在临床实践中深感历代本草谬误甚多,遂以毕生精力研究医药学,参阅经史百家著作和历代本草800多种;并亲自去各地调查,广泛收集药物知识,采集药物标本,耗费二十七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在1578年著成《本草纲目》。39四菊1作者生平简介392《本草纲目》内容介绍(1)内容《本草纲目》是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分五十二卷、十六部,六十二类,约二百万字。载药1892种,其中新增药物374种。附方一万一千余条,附药物形态图一千余幅。402《本草纲目》内容介绍(1)内容40(2)该书特点

将药物的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共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名称统一,结构严谨。(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对药物的形态鉴别方法和内容也是较为逼真和完善的。41(2)该书特点将药物的自然属性作为分(3)意义

在“集解”项中,博览群书,引录了许多现已失传的古代本草书中对药物鉴别的记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该书的出版,对中外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的研究有巨大的深远的影响。42(3)意义在“集解”项中,博览群书,引(4)评价

既是一部药物学专著,同时又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的著作。药中有文,文中有药,药寓于文,文寓于药,博大精深,宏中肆外,学药者学药而得文,学文者学文而获药。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此书与《红楼梦》,一属科学,一属文学,交互辉映,相携永垂。”--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论》43(4)评价既是一部药物学专著,同时又是菊花44菊花44菊花的功效1、疏风清热,上清头目。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2、清肝明目杞菊地黄丸:枸杞、菊花、地黄、丹皮、泽泻、茯苓、山茱萸、淮山。3、平肝息风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山栀、川牛膝、杜仲、桑寄生、益母草、夜交藤、茯神。45菊花的功效1、疏风清热,上清头目。45发挥1“金水之精英”指自然界金水二物的精华。因菊秋花冬实,而秋冬属金水之季,故云。下文之“金水二脏”指肺与肾。46发挥1“金水之精英”46

2“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

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

使用修辞中的分承手法,即下文两语“木平则风息”与“火降则热除”分别承受上文两语“补水所以制火”与“益金所以平木”。这属于错承,应按“补水所以制火,火降则热除;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来理解。古代医书中每多使用此种分承手法。例如晋代皇甫谧《甲乙经·序》:“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下文两语“君父危困”与“赤子涂地”分别承受上文两语“忠孝之心”与“仁慈之性”。这属于顺承。472“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

3“宜乎前贤……餐其落英”为“谓语——主语”句,即“宜乎”是谓语,“前贤……餐其落英”是主语,意为“前贤……餐其落英是必然的”。此类句式常见于古代医书。例如清代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医非人人可学论》:“以通儒毕世不能工之事,乃以全无文理之人欲顷刻而能之,宜道之所以日丧而枉死者遍天下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