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中国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训练专业(四年制)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训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同学的学问结构,对同学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训练,提高同学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系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我国的国情。

2.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制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同学文化素养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争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支配

第一章简论(1学时)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1.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意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中国文化的内容。

其次章地理状况(2学时)

1.复习同学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状况。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进展。

3.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1.复习同学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状况。

1.中国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三皇五帝

3.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头兼并战斗。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秦汉帝国

6.魏晋南北朝

7.隋唐时代

8.宋元明清

9.近代历史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

1.了解姓氏的产生和进展、姓氏的来源,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2.结合历史上的闻名人物的名、字、号进行讲解,把本章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结合起来。

1.姓氏的产生与进展

姓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区分血统,氏区分子孙。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带上了深厚的阶级颜色度。姓与氏大约在秦汉世代混合为一。

2.姓氏的主要来源

3.古代的望族和大姓

汉魏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凹凸贵贱之分。郡望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视。

4.姓氏混杂与谱谍

姓氏的混杂则是社会变动的反映。缘由主要有帝王分封子弟功臣、战乱、官宦、移民等。

5.全国姓氏数量

宋代初年,钱塘的一位读书人编过一本《百家姓》,内收当时常见的单姓408个。

6.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姓标志一个人的所属,名则属于个人,有的人还有号。名具有时代性。

名与字的关系。“号”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

第五章汉字(2学时)

把握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有关汉字的详细内容见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程。

1.汉字的产生

汉字产生的说法有三:(1)汉字是由伏羲创造的;(2)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认为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制造的;(3)汉字的制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

文字的产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汉字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

2.现存最早的汉字

汉字的演化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和楷书。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和金文。

3.石鼓文

石鼓文就是刻在十块鼓行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大篆的代表。

4.汉字的结构——六书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称为“六书”。其中,造字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是转注和假借。

5.汉字的结构的基本精神

(1)写实主义精神。(2)人体本位精神。(3)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

6.汉字的改革与汉字现代化

从清末以来就有很多热心的学者探究汉字改革方案,如采纳简笔,采纳拉丁字母,采纳数码式符号等。

第六章学术思想(4学时)

1.重点把握孔孟之道、老庄思想和宋明理学。

2.了解法家学说、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清代朴学。

1.孔孟之道

孔孟之道又叫做儒学,是由孔子创立的学说。儒家的学者有孔子、孟子、荀子。

2.老庄思想

老庄思想是影响中国文化进展的其次高校说。先秦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庄子,道家,著有《庄子》,又称《南华经》。核心思想是自然无为。

3.墨家学说

墨子,墨家创始人,代表著作是《墨子》,由其弟子编辑而成。

思想理论:十大主见: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明鬼。在形式规律与自然科学方面有贡献。

4.法家学说

韩非,法家,著有《韩非子》。商鞅主要讲“法”,申不害主要讲“术”,慎到主要讲“势”。韩非将三者合为一体,成为一个法家的集大成者。

5.汉代经学

经学是讨论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方法的一门学问,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兴起。

6.魏晋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是以老庄思想为主旨,又糅合儒家经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说。魏晋之际,有嵇康、阮籍、郭象等人,他们的根本点是宣扬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到东晋以后佛道二教流行,玄学走向衰微。

7.宋明理学

“理学”实际是宋明时代的儒家学说,因其竭力宣扬儒家的“大道”而又称为“道学”。

北宋“理学四大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周敦颐被称为“濂学”,张载,被称为“关学”,二程被称为“洛学”。

8.清代朴学

清代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重训诂和考据,被称为“质朴之学”,简称“朴学”,也称“考据学”。清代形成所谓“乾嘉学派”。清代朴学分为吴派、皖派、浙东派。

第七章宗教信仰(2学时)

正确熟悉宗教。

1.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

中国人崇尚多神信仰,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尤其突出。

2.佛教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佛教与中国哲学史。(2)佛教与中国文学。(3)佛教与艺术。(4)佛教与中国语言。

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

佛教四大名山;佛教四大禅林;四大石窟;十大坐佛;四大卧佛等。

3.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第八章古代训练(2学时)

重点把握我国古代的学校训练,包括训练体制和训练形式。

1.古代的学校训练

2.明清时代的国子监

北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沿用的最高学府。

3.书院的兴起与衰落

“南宋四大书院”为岳麓、白鹿洞、丽泽、象山四个书院。

4.古代的家庭训练

古代的家庭训练的著作有《颜氏家训》、《治家格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

5.清代的学塾训练

第九章科举制度(2学时)

1.了解我国科举制度的演化历程和内容。

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熟悉科举制度。

3.了解进士、举人、秀才等的含义。

1.科举制以前的选士制度

2.科举制的产生与进展

科举制度的完备在明清两代,流弊之盛也在明清两代。

3.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

明清院试要经过三次考试,即县试、府试、院试。明清会试是全国范围内的考试。

4.科举制的影响与功过

科举的弊端:一、使一般读书人养成一种侥幸进取的心理。二、腐败频出,作弊屡见。

科举制的意义:它打破了门阀制度的限制。

第十章典籍藏书(2学时)

1.了解经书、史书、类书和辞书。

2.结合图书馆的分类名目,比较我国古代图书与现代图书的不同及特点。

1.经书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传奇的经书。四书五经,“十三经”。

2.史书及其类别

3.类书和辞书

类书有《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辞书有《说文解字》《尔雅》《广韵》《佩文韵府》《康熙字典》。

4.方志

方志的种类

地方志的起源和进展

方志学的产生和进展

方志的价值和功用。

5.官藏和私藏

6.版本与善本

7.图书分类

第十一章科技成就(1学时)

重点把握天文历法、医学和四大创造。

1.天文与历法

2.农学

3.算学

4.医学

5.地学

6.四大创造

第十二章传统建筑(1学时)

把握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1.古代城池

2.宫殿建筑

3.帝王陵寝

4.万里长城和关隘

5.古代桥梁

6.古代园林与亭台楼阁

7.宗教祭祀建筑

8.装饰性建筑

9.衙署与会馆

10.北京四合院与各地民居

11.古代大型水利工程

第十三章古典文学(3学时)

对中国诗赋、散文、戏剧、小说的进展演化形成系统的熟悉,了解其中的文化特点。

1.诗词作品与诗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种。

屈原、建安七子、陶渊明、初唐四杰

2.散文及其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中唐以韩愈、柳宗元为首,掀起“古文运动”。宋代欧阳修其次次举起“古文运动”的旗帜。

唐宋八大家。

3.辞赋及其

“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

魏晋南北朝:曹植《洛神赋》、王粲《登楼赋》、蔡邕《述行赋》、左思《三都赋》、陶渊明《闲情赋》、江淹《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唐代:王勃《春思赋》、张九龄《荔枝赋》、杜牧《阿房宫赋》。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金代:元好问《秋望赋》。

4.戏剧及戏剧家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5.小说及小说家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李汝珍《镜花缘》、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第十四章各类艺术(2学时)

重点了解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

1.书法艺术

2.绘画艺术

3.雕塑艺术

4.戏曲艺术

5.民族音乐艺术

6.楹联艺术

7.精致器物

第十五章风俗习惯(4学时)

重点把握茶酒与烹调、衣冠服饰和民族节日。

1.茶酒与烹调

茶相传是由神农发觉的,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饮茶发源于中国,中国饮茶发源于四川。

酒的文化功能。

八大菜系。

2.衣冠服饰

服饰的进展过程。

3.婚俗与葬俗

4.民族祥瑞动物

“四灵”指麟、凤、龙、龟。

5.珍贵花木

松、竹、梅、柳、牡丹。

6.民族节日

7.其他崇尚和禁忌

第十六章中外文化沟通(2学时)

重点把握一些在中外文化沟通方面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大事,如丝绸之路、日本遣唐使、郑和下西洋、西学东渐等。

1.海上仙山和徐福东渡

2.海陆“丝绸之路”

3.佛教东传与西行求法

4.日本遣唐使和留同学

5.郑和下西洋

6.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本科教学大纲为纲领性文件,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同学的详细状况,制定教学内容;依据同学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实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合理支配教学环节与内容。课程以任务教学法为基本原则,强调课堂内的信息汲取及方向性指导和课堂外大量讨论性阅读。通过该课程学习,学习者可基本了解中国文化诸多方面的特征等内容。此外,还将穿插相应的对外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