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澄迈县年节仪式调查_第1页
海南澄迈县年节仪式调查_第2页
海南澄迈县年节仪式调查_第3页
海南澄迈县年节仪式调查_第4页
海南澄迈县年节仪式调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澄迈县年节仪式调查

大众信仰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民间信仰活动与岁时节日密切相关,形成独具特色的内容,反映着当地人的宗教观念、社会结构等特质。2007年暑假和春节期间,笔者调查了海南省澄迈县长安镇L村与民间信仰有关的年节仪式。本文就是根据有关调查写成,旨在探讨民间信仰对村落生活的维护和控制。一、村前的景观与神澄迈县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毗邻省会海口市,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是海南西汉时期三大历史名邑之一。清代光绪年间其县城迁入现在的金江镇。L村距澄迈县城金江镇20公里左右,距离镇中心5公里,分为外村和内村,共80户居民,全部为张姓,据称是200年前左右从对面雷州半岛迁入的。L村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蔗为生,因距离海口比较近,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种植蔬菜。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海口等地打工,平时在家的是一些老弱病残,用村里人的话说是“没有用的”。只有年节、“军坡”或是村里有人婚丧嫁娶的时候,打工的人才回来。也有一些人因为担任公职或是做生意定居在县城或是海口。村前有两座公共建筑,一座为“张氏宗祠”。宗祠为一座解放前的两进房屋,前面一进原是村小学的教室。由于学生数量过少,小学已迁到别村。后面一进门上挂有“张氏宗祠”的匾额,正中的房屋摆放着村中祖先的牌位,两侧房屋堆放着一些杂物。另一座公共建筑是斜对着宗祠的、一栋新建的三间房和院落,院门上写着境主庙,当地人称之为公庙。公庙是2005年全村人集资修建的,庙前的墙壁上公示有捐款人员的名单,除了村内的张姓村民外,还有一些其他姓氏人员,据村人说是嫁到外村的村里女孩的丈夫。该县几乎村村都建有境主庙,供奉的神各有不同。L村共供奉有9位境主,正式名称分别为:万天雷首主令天君、高上神霄玄坛元帅、总管都督黄大将军、澄迈灵神张大将军、正直勇猛灵通大帝、五方五雷大大将军、南阳扶波马大明王、满山满庙神君、二位土地福德正神。几位境主有各自不同的功用,随时随地满足人们的世俗要求。如在外被人欺负,默念灵通大帝的名字,就会变得勇武有力;哪个小孩读书好就是满山满庙神君保佑的。扶波将军在海南汉族地区广为人们信仰,澄迈灵神和土地福德正神都是地方保护神。这些神像大多是花梨木做的。因为这几年花梨木的价格飙升,村人不敢把神像放在庙里,平时都是寄存在轮值的村人家中。轮值是按照房支排定的,每年两户。村里人对境主还是比较信奉的,那些离开村落生活的人,都会分些香火过去。境主庙四面墙壁上挂满村人和外村人敬献的“求之则应”的锦旗。张氏祠堂和境主庙是村落中神圣的所在,结婚与诞生礼仪、建新房都要从这里将神像迎入家中,焚香敬拜。在结婚仪式上,村落中的年轻人更是要在境主庙中点燃象征子孙的煤油灯,给新郎新娘“送灯”。二、拜公、祭祀的过程年节仪式几乎是当地民间信仰的一次集中会演,是其社会文化意义的一次大呈现。春节实际上不仅仅是某个单个日子的转换,而是一个较长的年度转换过程。L村围绕年节而展开的社会活动和信仰活动多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直到正月十六才告结束。整个年节的活动紧紧围绕“公庙”开展,包括“开光面”、“拜公”、“抢头福”,直到“过十五”的“公上身”、抬公巡游等仪式。腊月二十八,春节信仰活动的序曲正式拉开。当年轮值家庭的男主人即“神头”在境主庙为神像举行“开光面”仪式,上两户家庭的看护任务结束,下两户家庭看护的任务开始。中午,新任的两户轮值家庭,将神像安放到境主庙中、给神像披上新的红色网纱,用毛笔重新勾勒神像的面部轮廓,请村中的兼职道士唱经,唱过之后放鞭炮,并供奉切成条煮熟的猪肉、整鸡、整鱼、烟、酒、米饭团、香烛。唱经要持续一个多小时。唱经的主要内容为吟诵村庄开辟的历史、在神的护佑下一年的生活。仪式结束后,神头将开过光面的神像运回家中,将敬过神的猪肉等祭品平均分给村中的各个家庭。除夕,吃过午饭后,村民以房支为单位到境主庙敬神,当地人称为“拜公”。每个家庭都要准备拜公用的食品和物品,如鸡、酒、香烛和鞭炮。祭祀活动中的所有食品都是男人们做的,女人不能参与。房支中年龄最大、辈份最高的人对神讲一些恭敬的话,为整个家族祈求神的保佑。年龄大、辈份高但是平时德行有亏、不足以令人尊敬的,家族的其他有名望的成员也可以取而代之,行使向神汇报和祈福的权利。整个下午,境主庙里人来人往,烟雾缭绕,鞭炮震天。拜完公后,要到境主庙旁边的祠堂拜祖先,在返回的路上拜土地公。敬过神的食物是有神力的,每个家族成员都务必吃到。有些虽然离开村庄、但是在附近工作的人,也会赶在这个时候回来拜公、聚餐。“拜公”之后回到家里还要以房支为单位拜自己家庭的直系祖先。平时祖先牌位是放在堂屋正中的隔板上的。家里的男性把祖先牌位取下来放在供桌上,把旧的头饰拆下来,用红色的网做了新的头饰。祭祀完毕之后,各个小家族才能聚餐。在聚餐之前,晚辈要到卧室的西北方向祭祀家庭的母系祖先。聚餐之后,各家各户开始聊天、打牌等娱乐活动,晚上12点的时候,还要再一次迎神拜公。正月初二有抢头福之说。据说越早到公庙里拜公,公赐给的福气就越多。很多家庭通宵不睡,凌晨两、三点钟就开始杀鸡、团饭团,天刚蒙蒙亮就到公庙祭祀,放鞭炮。正月十四、十五举行大型的村落祭祀仪式,村中人俗称“过十五”,比除夕要热闹很多。在外的人除夕可以不回来,但是十五一定要回来。其“过十五”的整个过程和流行于全岛各汉族地区的“军坡”仪式比较类似。正月十五入夜后,公庙灯火辉煌,孩子们和年轻人在境主庙里击鼓为乐。等到八九点钟,村中的中坚力量———中老年男性纷纷涌入。神像供放在靠北墙的供桌上。供桌前摆了一排三层的烛架,上面插满香烛。几张条桌摆成一排,桌上放有几把小小的椅子,当地人称为“啷”,桌前放了几条长凳,看热闹的人在神像和门之间围成一个圆圈。有经验的两个年轻人敲鼓,四五个年轻人在准备“公上身”的人耳边敲钹。准备“公上身”的人和一个助手一人握住“啷”背,一人握住“啷”脚,有规律地前后晃动。这时境主庙里鼓声、钹声震耳欲聋。如果公上身了,被上身的人会浑身上下不停地有节奏地颤抖。这时候就停止敲鼓,换一个人重新开始。被“公上身”的人在供桌前休息,但是整个过程中都会保持全身有节奏的颤抖。理论上村落的每个成年男人都可以试验,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地使“公”上身。村民们相信,“公”附到哪个人身上是由“公”选择的。有时候,想被公上身的人没有被选中,反而是做助手的那个人被公选中上身。公上身后,有的人甚至会指着某个神像说,他就是这个神选中的。公上身的人被当地人称为“公童”或“童脚”。有的人能连续几年被“公”上身,最后因为年纪大了,不能再参加这样剧烈的活动,才自动退出。这些能够被公经常上身的老人,享有一定的荣耀,在以后的仪式活动中被安排在贵宾的位置。但也有人曾经被公上身之后,行为不端,危害乡民,不能代表公祖的威信,无法再得到“公”的垂青人。等到有五六个人被“公上身”之后,有些被上身的人会拿银签刺穿面颊,将一把点燃的香放入口中,叫“贯铁杖”,或者“吞香”,有时候,“贯铁杖”也是确认公是否真的降临的一个方法,因为在村人的心目中,银签蕴藏着很高的法力,假上身是绝对不敢“贯铁杖”的。并不是所有的“公上身”都得“贯铁杖”,也有部分不用。不能够“贯铁杖”的,一般要经过那些“贯铁杖”的公来确认。在2007年正月十四的“公上身”仪式上,有五个成年男子“公上身”,进入颤抖状态,但是没有一例能够“贯铁杖”或者“吞香”的。正月十五的仪式,参加和围观的人明显比十四要多很多,百多平米的境主庙内围满了人。这次共有八个人被“公上身”。在仪式进行过程中,有一个被“公上身”的忽然站前来大叫,要轮值的人把银签拿来,很顺利地将银签插入两腮,也就是施行“贯铁杖”,接下来又有两位“公上身”的成功施行“贯铁杖”,整个公庙里群情激昂。在春节前后,笔者采访了几位能够成功地“公上身”的人。他们说起往事都津津乐道,即使讲起几十年前爷爷、父亲等长辈“贯铁杖”也兴致盎然。问为什么要贯铁杖、吞火,都说当公上身的时候,是没有意识的,是公要他这样做的。差不多每尊神都上身之后,使要“抬公入户”和“抬公巡游”。这时候,几乎深夜12点了。村民要打扫房间,摆好条案做好迎神的准备。小孩子按照能力的大小抱着神像,先于“公上身”的人进入村民家中,然后是被神上身的人鱼贯而入,一般以最先表演过“贯铁杖”的人为首。由于处于“公上身”的状态,这些人走路蹦蹦跳跳的,区别于常人。进入村民家里之后,为首者口中念念有词,用银签在房中各角落扫过,主人将准备好的叠放成莲花状烧纸点燃,并在门外放烟花鞭炮。整个过程中,村民非常地虔诚,对神像和“公上身”的人毕恭毕敬,也竭尽所能准备更多的烟花爆竹。他们认为,这些爆竹是烧给神的。从世俗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比拼和浪费。但是,从信仰的角度看,这是祈求和奉献。这时候,村民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请求附身的人回答。比如,可以向神祈求生男孩,可以询问怎样找回丢失的东西等。一般家庭会把10元、20元不等的现金放在条案上,等“抬公巡游”的人过去后,负责人会上前取走,登记入册。不仅L村有正月十五“抬公巡游”的活动,夜色中,周围村落的锣鼓和鞭炮声也会不时传来。村人说,附近的几个村落都有自己的“过十五”仪式。三、演唱活动的安排民间信仰发挥的社会功能主要有,给民众提供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寻找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对道德和宗教仪式等的强调来整合社会秩序以维持社会的稳定。L村民间信仰与年节仪式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是海南民间文化发展固有的基石和根源。它是历代民众智慧积累下来的文化财富。因此,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去审视和研究它的社会文化意义,非常必要。L村春节拜公庙习俗,通过大家聚集一堂对祖先、对神灵的缅怀,获得了极大的家族认同感和村落认同感。从春节的第一项内容,到春节的最后一项内容,整个春节期间,村民们一直跟祖先的神灵和其他神灵生活在一起。这些习俗活动中,充满了对村落保护神、对祖先、对邻里的关照。在春节期间,开光面、除夕拜公、过十五等活动,一切都显得热闹喜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在开光面仪式上,获得轮值权的家庭庄严肃穆,小心谨慎地对待“公”的塑像和整套程序,生怕做错了一步被神灵和村人责怪。即使是村内兼职的道公也非常认真,在“开光面”仪式上,一丝不苟地将祖先传下来的唱词全套演唱。特别是在除夕拜公、“过十五”时,居住在外乡和外出打工的人纷纷返回,经常可以看到在村内的空地上,久未相见的村人热情寒暄的情景。在正月十四“公上身”仪式时,“公上身”的人若没有成功地进行“贯铁杖”,他就会借着“公”的口吻说,今天来的人太少了,公不肯显灵。这种言论也是对村民的一种约束,使村民热情、踊跃地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民间信仰对乡村社会也有着一定的重塑和整合作用,会形成特色的自治系统。村里的家庭按照房支的顺序每年负责保管神像,围绕着神像形成了一定的自治系统。比如,每年负责看守神像的家庭要为神像举行开光仪式,在除夕、十五,要向村民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都要明确登记造册,买整猪、全鸡、酒等用于供奉和分食。十五的费用,要按照出力的多少付给敲锣、打鼓者和抱神像的小孩。而这些费用的使用,是在全村人的注视之下的,是村人践行民主的机会。费用的使用有一定的规律,也包含着人情。比如,在十五的活动中,有一个抱神像的小孩,由于路太黑,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水沟里,分钱的时候,就多给了他5元钱,作为对他背运的安抚。村内的小孩每年都在这样的氛围内体会,长大后自然也很热心。在2007年的仪式后,一个平时生活在海口、回来过十五、参与抱神像的小孩子拿到分给他的10块钱后兴奋地说:“这是我的劳动所得”。这个活动是他第一次获得的劳动报酬。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强调过宗教对道德规范建立的重要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社会秩序的整合作用。同样,民间信仰在一些村落的道德重建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村落社区,鬼神是外在于人的力量,是村落世界的主宰,执掌着人生祸福、家业兴衰。在他们看来,人的行为不但受到现实社会中熟人圈的凝视和监督,而且更受到神灵的监视;一旦有违背道德或者亵渎神祇的举动,就难以逃脱惩罚。拜公庙,作为村落的一次集体活动,也是村民现状的一次表演和展现,成了部分人“炫耀”的机会。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社会流动也随之加快,一批又一批的青壮年男子出外打工,或者在城里做生意、担任公职。衣锦回乡,回馈乡里是他们个人能力的展现。L村,在外取得成就的人,回馈乡里,才算是真正的成就,而回馈乡里,体现在对村落公共生活的支持,比如修建境主庙、修葺祠堂、对村落公共路面的改造、对村里鳏寡孤独的照顾等诸类事情上出钱出力。2008年春节时,几位在外做生意的村人,借着“过十五”的机会,就集资拉了几车沙土,垫高了村里的路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