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CO2的固定_第1页
(完整版)CO2的固定_第2页
(完整版)CO2的固定_第3页
(完整版)CO2的固定_第4页
(完整版)CO2的固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养型微生物CO2的固定自养型微生物CO2的固定主要有4种途径:

1二磷酸核酮糠糖途径(卡尔文循环)

2还原性三羧酸循环

3还原性乙酰辅酶A途径

43-羟基丙酸循环来源:[1]《微生物生理学》杨生玉王刚沈永红主编

[2]《微生物生理学》王卫卫主编

[3]《3-羟基丙酸途径研究进展》。刘冰,刘成,张鲲,邹少兰,吴经才,张敏华

一.还原性三羧酸循环

(reductiveTCAcycle)

与TCA循环的逆反应相似此途径是在绿硫细菌(如嗜硫代硫酸盐绿硫细菌)中发现的[2]。存在于泥生绿菌(Chlorobiumlimicola)、嗜硫绿菌(Chlorobiumthiosulphatophilum)、嗜热氢杆菌(Hydrogenobacterthermophilus)、嗜水脱硫菌(Desulfobacterhydrogenophilus)等厌氧性自养微生物中[1]。第一步:将乙酰CoA还原羧化为丙酮酸,第二步: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随即被羧化为草酰乙酸。第三步:草酰乙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化为琥珀酰CoA,再被还原羧化为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转化为柠檬酸后,裂解成乙酸和草酰乙酸。乙酸经乙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乙酰CoA,从而完成循环反应。每循环一次,固定四分子CO2,合成一分子草酰乙酸,消耗三分子ATP、两分子NAD(P)H和一分子FADH2。这样的循环称为完整的还原羧酸循环[2]

。短还原三羧酸循环与完整的还原三羧酸循环相似,但无α-酮戊二酸合成酶,无丙酮酸合成酶。故每循环一次固定2分子CO2,生成1分子乙酰CoA[2]。

柠檬酸

乙酸草酰乙酸苹果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琥珀酰-COAa-酮戊二酸异柠檬酸顺乌头酸乙酰-COA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短的还原羧酸循环天门冬氨酸还原性三羧酸循环二.还原性乙酰辅酶A途径

(reductiveacetylCoApathway)又称厌氧的乙酰辅酶A途径

(anaerobicacetyl-CoApathway)此途径发生在一些耗氢乙酸生成菌,如热醋梭菌(Clostridumthermoaceticum)和伍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woodii)等,产甲烷细菌如热自养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thermoautotrophicum)以及大多数的自养硫还原细菌等[1]。

图中的CH3-B12先与CO结合形成乙酰基,再与CoA结合成乙酰CoA,最后再脱去CoA,得到产物乙酸。三.3-羟基丙酸循环

(3-hydroxypropionatecycle)1986年,Holo等人成功地在自养条件下培养了橙色绿屈扰菌(Chloroflexusaurantiacus)。这是最初被发现以3-羟基丙酸循环实现CO2固定的菌。是一种丝状、滑移运动的嗜热细菌,是绿色非硫细菌和主要代表[3]。后又先后在布氏酸双面菌(Acidianusambiv-alens),勤奋生金球菌(Metallosphaerase-dula),双能酸双面菌(Sulfolobussp.)和硫化叶菌等微生物中发现[1]。首先,CO2分别通过乙酰CoA和丙酰CoA固定。再经过甲基丙二酰CoA、琥珀酰CoA等中间产物形成苹果酰CoA。该物质最终分解形成乙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