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文综高考选做题分析及解题方法探究_第1页
新课标文综高考选做题分析及解题方法探究_第2页
新课标文综高考选做题分析及解题方法探究_第3页
新课标文综高考选做题分析及解题方法探究_第4页
新课标文综高考选做题分析及解题方法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选做题分析

及解题方法探究长春二中赵黎明一、高考历史选考题试题分析(一)、为什么在高考中设置选考题高中历史选修课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2)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4)有助于解决历史知识的丰富性与历史课学时有限性的矛盾(5)有助于缓解历史知识的不断更新与课程相对滞后的矛盾(6)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为什么高考设置选考题为了更充分地反映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在共同基础要求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考生的个性化评价提供空间,这有利于解决因实行新课标所带来的中学教学和高考统一考试的矛盾。(二)、高考历史选做题分析1、为什么要研究高考试题熟悉高考的历史变化才能清楚认识高考的变革认识高考的变革轨迹才能真正理解高考的现实理解高考的现实状况才能准确预见高考的发展预见高考的发展方向才能正确决断备考的策略(二)、高考历史选做题分析2、如何研究?①将各模块的高考题归类统计,统计试题在各章节数量上的分布情况,感知各章在高考中的地位。②将考题与《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进行比较,更好地把握考纲重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考纲的作用。③对同一模块、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考题进行分析和归纳,感知高考命题是如何从不同侧面,推陈出新的,从中受到启发。④把典型的试题选出来,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并借题发挥,将原题进行延伸、变式,从而举一反三、活跃思维,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效果。(二)、高考历史选做题分析3、新课标高考历史选做题的命题特点:(1)、从命题模式上看考查范围:《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四个选修模块列入考试范围;考查方式: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试题,采用的是“多量给题,限量答题”的模式,选做的选修模块内容全部以主观题型呈现,每选修模块独立命题,模块间涉及知识不交叉,限定考生从中选定一题作答。所占分值:基本上选做题每小题两个设问,共15分。利:较好地贯彻了课标要求,体现了“选择性原则”,在技术上巧妙解决了多个选修模块的命制难题。弊:首先,选修部分“不交叉”命题的原则,割裂了知识间的有机联系,破坏了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不利于综合能力、历史逻辑能力的考查。第二,从技术上来说,拓长了试题长度,大大增加了命题量。虽对学生选择提供了条件,但也对考生的考试心理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制约了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也给命题者加大了命题负担,在物质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第三,造成了试题难度上的不均衡。第四,完全以主观题形式呈现,因而选择题覆盖面广,客观性强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大大降低了试题覆盖率。3、新课标高考历史选做题的命题特点:(2)仍然注重依据课程标准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2007宁夏文综)(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回答下列问题。(15分)(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2008年(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真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次后底盛强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汤志鈞编《康有为政论集》材料二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塞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9分)3、新课标高考历史选做题的命题特点:(3)试题命制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征,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以丰富的材料为试题情境,转变试题的考查功能,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问题从教材出”。

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只有2011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一选修模块的材料是以图的形式出现的)。考查的能力重心所在:①直接提炼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②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嫁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③分析、归纳、概括、比较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并分析成因及影响,经常比较两件事或两个人的异同。)④“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3、新课标高考历史选做题的命题特点:(4)、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目标立意)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设计的试题,体现出让学生通过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诸多的历史改革现象,从中发现影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明白改革的任重道远,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挥历史学“鉴古知今”的价值和作用。“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模块设计的试题,能让学生了解近代这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能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养成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的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居安思危,形成对和平的追求及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自觉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高尚情操;进而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权益以及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设计的试题,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杰出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能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熏陶;是对他们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创造力与批判思维的训练;也是对国际视野的拓展。这还是作为高中历史教育传授历史知识时的主要目标之一。3、新课标高考历史选做题的命题特点:(5)从学术热点与新课改理念结合的角度命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10年新课标卷)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新唐书)材料二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4、高考历史试题选做题发展变化趋势(1)变化:①、考查目标在变。试题经历了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和“目标立意”的变化。②、试题与课本的关系在变。综观试题和课本的关系,可用“渐行渐远”来概括。(2)“不变”:①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变。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变。③高考历史试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变。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生知古鉴今,古为今用。④、试题的呈现方式一直未变,四选一,全部以主观题型呈现,基本上选做题每小题两个设问,共15分。二、历史选做题解题方法探究(一)、迅速选出适合自己的试题1、根据自己复习时所确定的选修模块来选择。2、根据问题的呈现方式来选择。(1)根据材料X……(适合阅读、归纳、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2)根据材料X并结合所学知识……或结合所学知识……(适合基础知识掌握得较扎实的学生)3、根据材料的形式和内容选择(择易弃难)。4、选择后不要犹豫,安心答题。二、历史选做题解题方法探究(二)、解题的一般步骤及方法应把握好5个环节:读(读材料、审题)、找(相关信息)、接(链接所学)、转(转换思维)、答(组答案)1、读(审题、读材料):(1)审题:第一、审问法常用问法有:①根据材料X概括、分析(简析)、说明、指出、评析、简评……②根据材料X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简析)、说明、指出、评析、简评……③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简析)、说明、指出、评析、简评……④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1)审题:第二、审关键词:①提示词:基本思路、答题的方式②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程度等限制③中心词:答题所围绕的中心内容④求答词:须回答的具体方面如:(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1)审题:第三、审题型:①叙述类:“简述”、“概括”等(侧重对教材和材料内容的概括)②分析类:“分析”、“简析、评析等(分析重在“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③论证类:“试论”、“说明”、指出等(侧重“论”。摆典型史实,讲道理,来论证题目所给的正确或错误的某一观点、结论)④比较类:“对比”“异同”“相同(不同)”等⑤评价类:评析、简评、“评价”等(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史观对历史事件、人物、历史观点进行阐释、评价。)(1)审题:第四、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第五、审问题间及问题内部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二)、解题的一般步骤及方法1、读(审题、读材料):(2)、读材料:第一遍粗读,大体了解时段、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内容;第二遍细读,对材料去粗取精的简单处理,找到材料的中心句、关键词,找到材料之间的关联信息;第三遍重点读,结合前后问题有重点地细读材料,理解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正文的同时,还要注意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出处。带设问、获有效信息,联教材,列提纲。(二)、解题的一般步骤及方法2、找(相关信息):找信息主要指通过阅读材料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这也是高考能力要求之一,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3、接(链接):链接主要指根据问题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课本的相关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或者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还原或定位到课本中去,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这类试题是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4、转(思维转换):在解答历史主观题中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非常重要;还有借助材料的有关信息,转换思维得出其它方面的信息。(例如:原因、目的、作用、影响等方面的相互转换。)(二)、解题的一般步骤及方法5、答(组答案):(1)形成答案的素材:材料、教材、递进关系、思维能力(2)根据设问,分值,问什么,答什么,简明扼要。(3)语言准确、规范,逻辑紧密、史论结合。(4)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层次性(分时间、空间、分类别)(5)克服思维定势,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防止片面性,即对有些认识、评论之类的答案,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切忌全面肯定或完全否定。(6)答案书写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专业化、条理化、工整化”答题有四忌:一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二忌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回归教材;三忌白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四忌堆积词藻。(三)、怎样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1、语文阅读分析法。(1)长文分段;短文分句;一句分成份。分层划点,层层剖析,找答案来源。(缩写、颠倒顺序、文言文—白话文)(2)从材料的关键字、词中获得信息。(抓住材料中的核心字、词,就可以得到关键信息。)(3)注意引言、材料出处、括号-注释、分号(并列层次)、省略号等。(“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往往就是重要的信息。)(三)、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