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申请书_第1页
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申请书_第2页
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申请书_第3页
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申请书_第4页
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申请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1申请编号: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申请书(教育实践类)成果名称: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思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完成人:曹雪涛、王全兴、张意、于益芝、田野苹、万涛、姜北成果完成单位(盖章):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管部门:第二军医大学推荐单位(或三位理事):第二军大学成果起止时间:2000年--2014年申请时间:2014年9月18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制

填表说明1.申请编号由秘书处统一填写2.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3.成果曾获奖情况不包含商业性奖励4.成果起止时间指实践检验时间5.申请书用A4双面打印,正文内容应不小于四号字。需签字、盖章处打印或复印无效。

一、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培养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的中心目标,针对当前研究生培养中重量轻质、创造力不强、缺乏开拓性思维及国际大视野的科研文化氛围等问题,在研究生培养中坚持“四位一体化”的育人理念,形成了要素完备的“思行”教育模式,整体设计、分阶段个性化培养,成功培育了一批优秀免疫学研究生和顶尖的教科研骨干。主要内容和方法:一是以“思”为先,通过导师启发、大师引导等方式,引导研究生树立“献身事业、追求卓越、严谨求实”的成才信念;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大师专题报告、课题讨论等手段,积极导向研究生思考前沿科学和重大科学问题。二是以“行”为本,通过实施“夯基计划、攀登计划、登峰计划”,帮助研究生完成第一阶段“兴其趣、壮其志、静其心、奠其基”、第二阶段“练其能、定其位、开其悟、鼓其势”为目标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三是“思行合一”,既训练研究生慎思明辨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科研实践能力,还重点培养其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四是锻造师资,着力培养集“教育者、管理者、示范者、引导者、组织者”为一体的精英导师队伍;五是文化育人,强调“科研时间自控、科研方式自选、科研思维自由”,着力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在研究生中形成良性竞争环境。创新点:一是成功创立免疫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成功实现研究生培养方向由“追赶前沿”向“引领前沿”转变;二是首创“两段式”研究生培养“思行”新模式;三是首次提出“五位一体”导师队伍培养新理论。四是确立了“精神引导为根本、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锻造为核心”“四位一体化”的育人理念。推广应用成果与贡献:“思行”模式培养出顶尖人才,成果丰硕:1、所培养研究生10人获“全国优博”,居全国医学院校单学科之首;14人获“上海市优博”、3人获“上海市优硕”、7人获“全军优博”、4人获“全军优硕”;研究生的自主研究结果在Science、Cell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论文16篇;2、研究成果获得发明专利21项,3名研究生成果被列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一项成果进入国家新药三期验证阶段。3、培养的研究生在清华大学等单位担任教研室正、副主任共有12人,2人担任国家二级学会的主任和副主任委员;主编本科和研究生规划教材多部。(二)分享优质资源,发挥积极作用:已经形成了“人才培养-优秀成果-科技转化-反哺学科”的良性循环,帮带兄弟院校和学科,为浙大医学院培养了迄今仅有的2名“全国优博”获得者,为长海医院中医医院培养1名“全国优博”获得者,对我国研究生培养具有导向作用。(三)院校积极推广,深受好评:获得上海市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应邀在复旦大学等多所院校做报告,深受好评。

曹雪涛男1964年7月博士研究生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究所所长实验室主任caoxt@200433上海市翔殷路800号2010年获第二军医大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011年获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学科带头人、《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思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教学改革课题的整体规划、设计、组织者,设计了“五位一体”导师队伍培养理论并组织实施了导师队伍培育,提出了“四位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两段式”的阶段培养模式、注重“思行合一”,训练研究生慎思辨明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科研实践能力,着力培养研究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注:主要完成人多于1人时,此页可复制填写,主要完成人一般不宜超过5人。

王全兴男1964年11月博士研究生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究所副所长wangqx@200433上海市翔殷路800号2010年获第二军医大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011年获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主要参与了《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思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探索,积极参与“五位一体”的导师培训、践行“四位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执行“两段式”的阶段培养模式,积极推广教学成果的理论与实践,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成果的实践转化。张意男1976年12月博士研究生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24zhangyismmu@126.com200433上海市翔殷路800号2010年获第二军医大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011年获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主要参与了《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思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探索,积极辅助“五位一体”的导师培训、参与践行“四位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执行“两段式”的阶段培养模式,积极推广教学成果的理论与实践,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成果的实践转化。于益芝男1966年2月博士研究生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究所副所长yuyz88@126.com200433上海市翔殷路800号2010年获第二军医大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011年获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主要参与了《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思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探索,积极参与“五位一体”的导师培训、践行“四位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执行“两段式”的阶段培养模式,积极推广教学成果的理论与实践,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成果的实践转化。田野苹女1952年9月博士研究生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ypimm@200433上海市翔殷路800号2011年获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二军医大学特级教师主要参与了《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思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探索,积极参与“五位一体”的导师培训、践行“四位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执行“两段式”的阶段培养模式,积极推广教学成果的理论与实践,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成果的实践转化。万涛男1968年6月博士研究生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部书记taowan@200433上海市翔殷路800号2011年获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主要参与了《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思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探索,积极参与“五位一体”的导师培训、践行“四位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执行“两段式”的阶段培养模式,积极推广教学成果的理论与实践,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成果的实践转化。姜北男1966年10月硕士研究生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长jiangbei@200433上海市翔殷路800号2014年获全国高等教育成果特等奖主要指导了《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思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探索,积极辅助“五位一体”的导师培训,帮助践行“四位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执行“两段式”的阶段培养模式,积极协助推广教学成果的理论与实践,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成果的实践转化。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军医大学王全兴021-81871006021-55620832wangqx@上海市翔殷路800号200433注:联合申请项目此页可复制填写,主要完成单位一般不宜超过3个。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十八届三中全会把高校创新人才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研究生教育成为了我国培育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研究生教育改革需要具有国际化的培养视野,重点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造力。2000年至今,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聚焦创新人才培养,围绕培养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中心目标,针对当今我国研究生培养中重量不重质的关键问题,即培养规模大但培养起点不高、内涵不深,缺乏鼓励研究生要用于选择一些学科前沿性领域和根本性科学问题进行研究的科研文化和面向国际大视野的导引,缺乏对于研究生和青年人才给予充足科研经费支持和优势性技术体系支撑的基本条件等难题,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套完善可行、行之有效的“思行”模式,形成了四位一体化的育人理念,建立了阶段培养形式,成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免疫学研究生和顶尖的教科研骨干。一、总体思路坚持“精神引导为根本、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锻造为核心”的育人理念,以“信仰灌输、平台支持、分层培养、因材施教”为举措,着力培养理想坚定、追求卓越、严谨求实、永不言弃的免疫学拔尖创新人才。二、培养目标和定位着眼回答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创新育人理念,优化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免疫学拔尖创新人才,由“追赶前沿”向“引领前沿”转变,为国家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输送科研骨干,为未来储备一批慎思明辨式开拓型免疫学科学家。三、主要内容和方法(一)以思为先:首先树立“三种信念”,信仰的高度决定了成就的大小,信仰的前提则是追求科学真理的思考和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对一位教师来说,使教学变得有兴趣的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由此获得对真、善、美的自由的爱好,并且甘愿去研究这些高深的学科”。每位研究生入学前期,研究所通过导师交流启发、大师引导、前辈示范等方式,在引导学生爱好免疫学、启发学生探索免疫学奥秘的思考与兴趣的基础上,确保每位研究生树立“三种信念”,一是献身事业的信念,为每位研究生量身制订连续攻读硕士、博士的求学计划,要求学生坚持在某个专业领域苦心钻研6年以上。2000年至今,教研室共培养研究生52名,80%的研究生续读了博士研究生,无一人转行,成功斩获10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二是追求卓越的信念。让每位研究生始终以专业最前沿为研究目标、以国际顶尖研究为衡量标尺,评估自己科研工作的质量,坚决摒弃低水平和重复性研究。三是严谨求实的信念。免疫学是实验科学,实验研究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是前提,要求每位研究生慎思缜密的设计课题思路和研究方案,通过扎实的研究,确保每组研究数据真实可信,把严谨做到极致。其次是科研思维引导,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诺奖得主专题报告、开展科研课题开题、进度、结题等讨论,帮助他们确立对自身研究工作的国际化评判标准,鼓励引导研究生科研选题和研究不是追踪前沿而是开辟前沿,思考免疫学根本学术问题。(二)以行为本,通过“三大计划”实现“两段式”培养创新人才新模式。根据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两段式”培养研究生的模式,第一阶段主要以“兴其趣、壮其志、静其心、奠其基”为目标,重点培养基本素养和能力,不断夯实科研基础;第二阶段主要以“练其能、定其位、开其悟、鼓其势”为目标,重点培养解决问题、独挡一面的能力。聚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在树立“三种信念”的基础上,积极实施研究生培养“三大计划”。一是夯基计划,每位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即从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两个方面着手,循序渐进地打牢专业基础。在思维能力方面,从伊始的每周阅读一篇高水平文献到后来的每天一篇,并结合自身工作,评价文献的亮点与不足,不断开拓视野,培养批判思维。在动手能力方面,先跟实验室技术人员学习基础操作技能,再到最后学习各课题组的专向技能,实现由“会”向“精”转变。二是攀登计划,基于每位研究生个性和特点,选择不同科研方向,为其营造6年安心科研的“生态环境”,鼓励为主、宽容失败,为其提供全面技术支持。三是登峰计划。在每位研究生的科研生涯关键时期,研究所都会集全室之力,为其提供最优质的资源,帮助其登峰成功。2006年本单位成为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免疫学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免疫学界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相继承担了多项与国计民生和医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借助于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在研究生培养进程中,坚持研究生的科研选题与实验室承担的重大课题相关,使研究生成为深入到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中的新生力量,有利于研究生接触到最先进的研究方向,钻研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研究生在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难题的实战中全面锻造创新思维、创新发现的实践能力。(三)思行合一,全面锻造慎思明辨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科研实践能力。医学免疫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也是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有着广泛联系的交叉学科。在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同时,积极提供优良科研条件支撑,鼓励研究生从科研实践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研实践中当研究生发现新的现象与实验设计不相符或实验失败时,鼓励研究生自我总结经验教训,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更重要的是,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进行实验论证,进行创新研究,产生创新成果,从而完成研究生课题的研究。此外,在课题凝练中始终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不但训练研究生慎思辨明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科研实践能力,还重点培养其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如自主建立了人类DC培养体系,并依此为应用基础,开展临床研究,目前DC治疗已经应用于临床III期研究阶段,是全国唯一的细胞治疗新药。(四)锻造师资,打造“五位一体”导师队伍。导师是研究生的“领头雁”,一流的导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强弱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五位一体”导师队伍,一是教育者。导师坚持与每位研究生交流谈心,启发鼓励他们建立对免疫学的好奇心,树立冲击顶级科研成果的信心,拥有淡泊名利、专心科研的恒心。二是管理者。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诺奖得主专题报告、选派优秀教员出国学术交流,学习国外实验室先进管理理念,强化每位导师领导力和执行力。三是示范者。无论职级高低、成就大小,每位导师必须坚持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率先垂范,发挥榜样的力量,为研究生起到示范作用。四是引导者。通过定期组织师生读书报告会,开展课题进度报告、举办顶级杂志最新论文研讨会,增加师生交流渠道,让每位导师能引导学员辨证思维、逆向思考,促进智慧碰撞,拓宽科研思路。五是组织者。制定专项经费,鼓励每位导师以课题组为单位,组织研究生开展文体比赛,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亲密师生关系,倡导快乐科研。(五)重管理,突出“文化育人”。坚持以文化管理为主,刚性要求为辅,着力营造“和谐、团结、进取”的文化氛围,已经在研究生中形成了“比技术熟练度、比思维活跃度、比视野开拓度”的良性竞争环境,最大限度激发每位研究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举措:一是科研时间自控,没有强行规定科研时间,宽待研究生根据自身生物钟,开展有效时间管理,选择最佳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二是科研方式自选,允许研究生依据科研需要,在多个课题组中交换学习,针对特别优异的研究生,教研室会安排他们自己成立课题组,独立开展科研创新。三是科研思维自由,坚决反对人云亦云,鼓励批判思维、逆向思维,如全国优博获得者郭振红,发现Fas/Fasl可以协助DC抗拒凋亡,打破Fas/Fasl诱导凋亡的常规思维;全国优博获得者张明徽发现DC在微环境的作用下可以继续分化为其他功能的DC,挑战了传统思维。坚持尊重科研实践与科学事实,鼓励研究生从实验失败中总结教训、从科研现象中发现问题、从结论不符中寻求突破,不断提升研究生的洞察力和创新力。四、成果的创新点(一)成功创立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创建了以“精神引导为根本、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锻造为核心”的育人理念,以“献身事业、追求卓越、严谨求实”为信仰,以“三大计划”为支撑,以“五位一体”师资队伍为保障,以“文化管理”为举措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成功实现研究生培养方向由“追赶前沿”向“引领前沿”转变。(二)首创“两段式”研究生培养“思行”新模式。根据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要求,第一阶段以“兴其趣、壮其志、静其心、奠其基”为目标,重点培养基本素养和能力,不断夯实科研基础;第二阶段以“练其能、定其位、开其悟、鼓其势”为目标,重点培养研究生慎思辨明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独挡一面的科研实践能力。(三)首次提出“五位一体”导师队伍培养新理论。坚持名师出高徒,打造一流导师队伍,着力培养集“教育者、管理者、示范者、引导者、组织者”为一体的优秀导师,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保证。(四)确立了“四位一体化”的育人理念。坚持理念为先,确立了“精神引导为根本、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锻造为核心”的育人理念,取得了骄人业绩。五、成果应用与推广(一)依托高端平台,顶尖成果频出。当前,我研究所已经成为全国顶尖免疫学人才的培训基地。在学科建设上,通过“人才培养-优秀成果-科技转化-反哺学科”,教研室从7人小组已经发展成为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在研究论文质量上,10人获“国家百篇优博”,居全国医学院校各学科之首;14篇“上海市优博”、3篇“上海市优硕”、7篇“全军优博”、4篇“全军优硕”。已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在Science、Cell、CancerCell、Natureimmunology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16篇,完全由本实验室研究生在国内完成,有力地提升了中国免疫学研究的影响力。在成果专利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一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和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2004、09年度研究生毕业论文成果被评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1年一名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4人获中国免疫学青年学者奖;获得科研专利21项,有一项成果转化进入国家新药三期验证阶段。在课题基金上,获得了包括国家重大专项(3000万元)、国家重点项目(800万元)各一项;国家973课题(200-350万元)3项;国家863课题(200-450万元)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30余项。在教材编写上,主编国家级本科和研究生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和辅导教材《免疫学前沿进展》(第一版和第二版)共5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一部,主审国家级本科生规划教材1部,主编用于全国免疫学青年研讨会的《免疫学前沿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