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_第1页
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_第2页
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_第3页
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_第4页
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发动的“七七事变”为起点,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华北地区,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抗日战争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侵入中国东北地区。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第九课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体会沈国华热爱祖国、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根据课题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史沫特莱(1890—1950)美国女新闻记者、作家。生于密苏里州工人家庭,靠半工半读完成大学学业。1934年底,以英国《曼切斯特卫报》特派记者身份来华,参与创办英文《中国呼声报》。1937年春到达延安,后赴抗日战争前线报道战况。1941年9月回国。病逝后骨灰移葬中国。初读课文思考: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2、划出生字词语,准备交流。生字:

jiān

shěn

zhì

tàn

zhù

wǔ兼沈稚炭驻武lì

luó

shēng

例逻牺牲兼顾兼职沈阳墨沈未干稚嫩稚朴煤炭木炭武力武装逻辑巡逻牺牲牲口牲畜驻军驻守破例例题我会多音字:

(huá)划(

huà)(chéng)乘

(shèng)划船、划算计划、谋划乘法、乘客千乘之国理解词语:荆棘:屠刀:蹂躏:牺牲: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宰杀牲畜的刀,借指反动暴力。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或放弃利益。再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1、史沫特莱和沈国华分别是什么身份?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来的?2、沈国华为什么能成为史沫特莱的儿子?课文通过哪几个具体事例来写的?1、史沫特莱和沈国华分别是什么身份?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来的?史沫特莱:战地记者沈国华:勤务兵(主人公)警卫员照顾生活2.沈国华为什么能成为史沫特莱的儿子?课文通过哪几个具体事例来写的?4、牺牲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20)。1、细心照料史沫特莱,工作认真负责(1—3);2、为保护史沫特莱,被荆棘划得满脸泪痕(4—10);3、谢绝史沫特莱的好意,和史沫特莱依依惜别(11—19);说说沈国华是怎样细心照顾史沫特莱的?读读说说

白天,他为史沫特莱端茶送水,把住房打扫的干干净净,被褥叠得整整齐齐;夜晚,他陪着史沫特莱采访,一进屋就到灶膛里烧木炭,把屋里烘得暖暖和和。阅读课文第4~10自然段

A.李司令员为什么破例批准沈国华上前线?他上前线干什么?

B.在战斗中沈国华是如何掩护史沫特莱的?找到课文中相应句子,读一读,想象当时的场景,体会人物的心情。

(精明能干)(保护史沫特莱)

“可是,一转身,附近树丛里找不到史沫特莱和她的马夫!沈国华摸着黑,呼喊着,搜寻着。”

描述了沈国华和史沫特莱失去联系后无比焦急的心情,体现了沈国华高度的责任感和“母子”情深。

当沈国华见到史沫特莱时,他不停地叫着史妈妈。望着眼前这个被荆棘划得满脸血痕的孩子,史沫特莱热泪夺眶而出,紧紧搂抱住他,一个劲地叫着:“儿子,我的儿子。”

描写了史沫特莱被这个全心全意保护自己的孩子深深感动,又心疼又喜爱的心情。阅读课文第11——19自然段

“他庄严地敬了个军礼,热泪滚滚地说:‘史妈妈,我很想跟您走。不过,现在我得留下来,到前线打日本鬼子,等胜利以后,我再去看您!”

“庄严:庄重而严肃”表现沈国华决定留下来抗日的坚定决心。“热泪滚滚,表现沈国华对史沫特莱的深厚亲情。”“……等胜利以后,我再去看您!”“再也找不到沈国华的身影”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壮烈牺牲你怎样看待沈国华的选择?

我尊重并敬佩沈国华的选择。能够去国外求学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沈国华却选择了放弃,继续留在抗日第一线。因为在他心里,祖国的命运比个人的前途更重要。他年纪虽小,却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却实令人敬佩。帮你理清层次: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照顾着史妈妈—认真负责

(1——3)保护着史妈妈—打动人心

(4——10)拒绝出国深造—感人肺腑

(11——19)牺牲在战场上—催人泪下

(20)异国母子情拳拳爱国心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在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和她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结下了异国母子情谊的感人故事。赞颂了史沫特莱与沈国华之间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赞颂了沈国华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和抗击日寇的坚定决心。课堂总结拓展学习

在抗日战争期间,有许多国际友人上中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如史沫特莱、白求恩、斯诺等。请你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事迹,并讲给同学听一听。埃德加.帕克斯.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出示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1928年来到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赴前线采访,写下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有关抗日战争的报道,如《红星照耀中国》。他把一生最宝贵的年龄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以自己的行动,在中美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生。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率领一个由加拿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