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的概念、起源及其内涵_第1页
安全文化的概念、起源及其内涵_第2页
安全文化的概念、起源及其内涵_第3页
安全文化的概念、起源及其内涵_第4页
安全文化的概念、起源及其内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安全文化的概念、起源及其内涵安全文化及其模式则是在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insag)提出的。众所周知,当今全球能源日趋贫乏,核能逐步受到各国的重视。据统计,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核发电量超过总发电量的70%。但是人们至今不会忘记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和1986年4月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安全地利用核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安全文化及其模式在核电厂成功应用,则迅速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对安全文化的极大兴趣。安全文化不断地被应用到城市防灾、减灾和一些企业安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出版物中,给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我国大部分专家认为。“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种社会的、大众的、开放的文化,在企业中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即企业要把实现生产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为制约机制,以实现生产的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动力机制,建立起企业运行机制。

安全文化是一个由表面到本质,由形式到内涵结构严谨的系统。它由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精神智能层次和价值规范层次所构成。

器物层次。包括人类因生产、生活、生存和求知的需要而制造并使用的各种安全及防护、保护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工具。

制度层次。包括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减灾安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一切制度化的社会组织形式及人的社会关系网络。

精神智能层次。包括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哲学、安全文学、安全艺术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安全或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理论。

价值规范层次。包括人们对安全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三、安全文化的发展及状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对于现代的安全系统工程,企业的事故预防不仅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安全的硬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科学的软技术。但是,过去尽管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工业社会还是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故痛苦,在经过深刻的反省和系统科学的分析后,人们发现,在安全文化提出之前,我们在事故致因的认识中,对于“人因”的认识还存在着深层次上的欠缺,这就是:在常规认识到的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这些因素的全面归纳,就是人的文化,人类的安全文化,她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由此,要保证人的行为、设施和设计等物态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需要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即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策略,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17世纪前有人类远古的安全文化,其特征是宿命论与被动型;工业革命至本世纪80年代,产生了近代的安全文化,具有系统论与经验型的特点;本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了现代的安全文化,形成了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文化特征。

四、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关系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企业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全过程中的同步进行子功能系统,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企业安全管理的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安全管理的伦理道德等这些无形的高尚境界却都用安全来培养、影响和造就。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是互相不可取代的,那种误认为提倡安全文化,企业安全管理就可以不要了,或认为企业安全管理落后了、过时了等等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绝不能忽视非生产领域的安全,安全文化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范畴,特别是人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法制观念、安全科技水平等体现了当代大众的安全文化素质,由于经济基础,物质条件、管理方法、科技进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造成了对事故和风险分析与判断的失误,因而使事故隐患仍普遍存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应该是预防事故的高效而明智之举,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必然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

预防事故和意外灾害的发生是技术问题,是管理问题、是认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问题。近20年来,世界军事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及原子能发电站的快速发展,意外灾害和重大事故带来了巨大损失和意想不到的恶果,人们清醒的看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决非是一种简单命令或强制手段就能凑效。1990年前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安全文化的理论和安全科学方法,1992年我国核工业及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一些专家也开始探索和研究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把服从管理的“要我安全”转变成自主管理的“我要安全”,从而提升安全工作的境界。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一种被动型、经验型的作业驱动型管理,而纳入经营战略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创新的效益型、系统型的项目驱动型管理,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因此,安全文化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五、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中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发展的规律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存的理念和行为,特别是工业的安全生产,开始有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科学的思维方法、更广的视野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务实而珍惜生命的行动,善待人生而健康、长寿的追求,在国内工业界和居家社区正在形成一种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文化素质的潮流,企业安全文化和大众安全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主要表现如下:1)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人民的经济基础和生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对物质需求、精神文明以及安全与健康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自己的生活及人生的追求有了全新的内容。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更加需要安全、健康、舒适、长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根本变化,安全生产、大众安全、生活安全、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已成为社会文明和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

2)安全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普水平的提高

在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级学科,表明对安全的本质及运动规律有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预测、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安全科技的进步,大量的高新技术及科研成果转化为安全防护的设备和产品,通过科普及商品的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加了公众的安全科技文化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出现了大众对安全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科技文化新需求。

3)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劳动保护国策的基本内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已深入人心,在国家宪法、劳动法、企业法、刑法、民法及地方政府行政法规或行业安全生产法规中,在近千种相关的标准中都涉及了有关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要求,并已成为强制性规定,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体系在逐步完善。公民都有权利接受初中程度的义务教育,大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因此,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维护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公众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4)优生优育的政策更重视人的安全与健康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已为全国人民普遍接受,与此同时,独生子女的生育、培养、成长和就业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必然成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在求职就业中,那些不安全,欠卫生的职业或工厂,那些危害性大,事故风险大的地方,将会面临招工难的困境,这就迫使企业和政府对劳动环境进行改造或更新,21世纪的中国人对自己的安全与健康视为生命一样重要。5)建国以来的四次伤亡事故高峰的惨痛教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虽已家喻户晓,而工业生产中的意外伤亡事故却经常发生。近50年内,中国大陆先后出现过四次伤亡事故高峰,均发生在政治改革和经济环境变化的关键时期,即“大跃进”期间(195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1970年)、“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时期(1994年)。忽视安全,不讲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既影响正常生产,又危及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事故高峰的惨痛教训证明。人为失误是元凶。据专家、学者的统计表明,(60~70)%是人的“三违”现象所引发的事故,其中由于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差而致成灾祸就占80%。劳动者是一个生理人、社会人、经济人,其生理特性、心理特性、社会特性、人生观、价值观等直接影响着人的安全思维和行为后果,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文化素质才是预防人为失误的金钥匙。

6)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企业的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技术能力有下降趋势,统计表明:①1.4亿职工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约占70%;②新职工(多半数来自农村)主要靠人力、资源和时间的投入进行低效的生产;③职工中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职工只占(15~20)%;④国营企业中,技工、中高级工仅占(2~3)%。很显然,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友涌向工业,成了低素质而廉价的劳动力,这些低技能、低效率的合同工、临时工、季节工、替换工,多半在最脏、最累、最危险、最不卫生的环境中劳动,这样就降低了职工队伍的总体安全素质,也增加了控制人为事故的难度。新职工是发生伤亡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其原因为:①缺乏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②缺乏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和对策;③不懂事故的应急办法,也不会保护自己;④对安全管理上的失误更无辨别能力。在经济建设时期,把安全生产的重点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安全技术、安全知识、安全文化素质)的轨道上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亟待提高劳动者,甚至全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这是社会文明的要求,也是政府和企业(雇主)不可推辞的义务。7)全国人民更加重视休闲活动的安全和卫生

全国职工已享受每周40小时工作的权利,改变了过去每天8小时生产,有时还要加班加点,甚至女工、童工也不能保证享有法定的权利的时代。每周5天的8小时工作之余,除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至少还有96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无论是职工或是公民均有充裕的时间从事各自喜爱的活动,由于休闲的方式、范围和领域的不同,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安全与卫生的知识,掌握自我保护和救护的方法,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卫生的休闲活动环境已成为大众的需求,也成了安全休闲文化的新内容。随着人们对休闲活动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实现安全、舒适、健康的活动计划、自然迫切地需要增长安全科技文化知识,需要创造休闲活动的安全文化氛围,大众安全文素质的提高,才能更自觉地去实现大众的身心安全和健康。8)高新技术风险进入家庭,消费者更需要安全文化

高新技术应用型产品进入市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方便、实惠、享受,同时也带来意外的事故和风险,由于缺乏安全科技文化知识,例如:不会正常使用家电用品;看不懂说明书;违反操作程序;不了解产品特性和易出事故的地方等,造成了许多意外伤亡事故。

9)非生产领域的安全与卫生问题需要警钟长鸣

从全国看,每年企业及矿山发生的意外事故,有(2~2.5)万人丧生,而非生产领域的意外事故却有(6~8.5)万人死亡。实际上,人们在生活与生存领域的活动遭遇的事故和灾害(洪水、地震、泥石流、气象等)而危及人民的生命的数字还在增大。根据1998年官方公布的资料,足以说明非生产领域因意外事故而死亡人数触目惊心:①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7.8万人;②铁路道口事故死亡人数8402人;③火灾事故死亡人数2380人;④自然灾害死亡人数5511人。还不算每年因烟花、爆竹、喜庆气球、家电产品、休闲、旅游等意外伤害事故,保守的估计至少也有(1~1.5)万人。据最近报道:每年医生用药和自购用药而造成500至100万人的药物伤害,严重的致命死亡,为了安全用药,国家正对医药实行分类管理。因此,大众的生活、生存及社会活动领域的安全与卫生问题,决不容忽视。大众安全文化及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非生产领域的安全卫生问题也应警钟长呜。10)安全文化素质教育要从孩童抓起

安全的意识、思维、习俗,安全防护、应急和自救等技能和知识应从幼童、从中小学抓起,通过安全科技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提高下一代的安全文素质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安全科技、安全文化能最深刻的影响孩童的思维和行为,从小就养成珍惜生命、自律安全的行为和品德。安全文化素质教育应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纲,成其重要的基础教育内容。

11)建立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12)大众需要安全科技文化

本世纪末,中国人民要实现“小康之家”,大众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基础改善,安全与健康意识增强,更需用安全科技文化充实自己,保护自己,以实现身心安全与健康,享渡寿福天伦之乐。一种自觉追求安全文化、善待生命的安全与健康趋势正在形成,具体表现为:

①一切活动中都以追求安全、舒适、健康、长寿为主要目标;②喜爱安全、卫生的文体活动和休闲、健身、旅游等活动;③戒烟、禁酒、健美、礼仪、时装等吃、穿、住、行活动均以安全、健康为时尚;④愿意学会使用消防器材、家庭装灭火器,学会几种灭火方法和有关灭火常识;⑤积极学习急救、互救及逃生方法,参加野外、实地训练;⑥学会打急救(120)、火警(119)、匪警(110)、道路交通事故报警(122)、障碍台(112)、天气预报台(121)、报时台(117)、查号台(114)等的电话,以防遇事不慌,临危不乱;⑦自觉订阅、购买、学习有关安全、健康、灾害方面的书刊、报纸,增加灾害知识和信息;⑧用新的价值观指导消费,愿意花钱买安全、卫生、环保型的产品;⑨养花、种草、植树、爱鸟、注意公共卫生,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安全健康的重要活动内容。

六、常村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1、职工安全意识不强、行为不规范已经成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矛盾。

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者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协调等各项活动。

安全管理思想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臵,思想决定着意识,意识决定着行为,行为决定着安全生产的结果。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人,关键是做好人的思想,建立安全意识。因为再好的设备也需要人去操作、去使用,再好的制度需要人落实、去遵守,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也需要人去创造。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对生产力水平低而易发生产事故的补充和完善。

3、我们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

国家对安全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已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安全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2021年初步建立起发展安全文化的模式和体系,2021年安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2021年安全文化建设稳定全面发展;为我们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

常村煤矿经过10年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企业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安全装备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搞好安全工作已经变成了广大职工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不安全生产的行为逐步所广大干部职工所摈弃。

七、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作用

安全文化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由人民创造,传播、优化、发展至今不衰,工业化进程和高技术应用中事故和危险不断引发,促使人们挖掘和细琢安全文化的遗产,同时注入了各个时代文化的特点,不断发挥安全文化博大精深的动力和内功,继续充实,发展和繁荣。不可低估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的功绩,当今至少有两点是其不可磨灭的,极为深刻的时代内涵。

其一,安全文化突出大安全观,大系统观、大协调观和人本思想;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生产、生活、生存领域内人民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问题,是历史性的、划时代的变化。从概念,内涵、领域、学科等方面有历史性的拓展,把灾害与风险看成是由自然的、人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的恶果,提出建立和开发安全文化产业的构想以及推动安全科技文化发展的计划。打破了安全(或事故)的时空局限。更加突出了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珍惜人生,尊重人权,保护人民的思想。

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推崇大众安全文化,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突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安全文化在精神文化、智力开发方面,在安全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技术方面,在安全高技术的转换和应用方面都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1)安全文化溶涵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安全文化保护了人,保护了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预防、减少或控制灾害与事故,极大减少人的伤亡,其结果保护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减少设备、设施的损失,减少原材料的损失,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实质上是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不断提高人(劳动者)的安全文化素质和自护应急能力,关爱生命,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康也是极大的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2)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安全文化是保护人民活动的安全与健康的大众文化。只要有人存在,人就要从事生产、生存活动,自然就有保护人在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问题,这属于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问题,也必然会成为当代先进安全文化的源泉和动力。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安全文化,都是经过传继、优化、融合、发展而成的,既有时代特征,又反映人民最新安全需求的新文化。安全文化的优化、发展、繁荣的科学机制伴随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和安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而永盛不衰。

(3)安全文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安全文化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加体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从政府责任,社会支持、工业界的投入和家庭参与,用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形式,保护最广大人民最切身的利益——安全与健康——生命,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体现了人人参与,八方关爱,珍惜人生,大众受益。

第二篇:第一节民生的概念及其内涵第一节民生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民生、民生思想的提出及其发展

“民生”一词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最早被提及,谓之“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所代指的就是百姓。而《辞海》中把“民生”理解为“人民的生计”,民生之词义带有明显的人文关怀和人本思想。古人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生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是历史的、发展的、动态的、内容不断丰富的过程,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阶级统治思想,不同的权利观念势必造就不同的民生思想,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们这里所指的“民生”是指现代意义的民生。现代社会,民生与民主、法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单一的物质样态转化为包含精神样态在内的综合样态。立足中国特定的国情和实践需求,并结合民生思想的历史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一)广义民生论

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对民生的定义要综合看待,不同的学科视野对民生概念的界定存在差异。比如有学者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民生反映在经济发展中人们的收入、就业、消费等方面,体现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社会学角度看,民生则是关系到社会各阶层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长治久安,以及社会制度是否具有先进性。而在政治学的意义上,民生解决好坏则直接体现为我们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是否到位和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因此,民生是对党治国理政水平的检验。①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存在明显的不足,即概念范围太大,其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使其不易操作和把握,反倒容易冲①黄家骅:民生问题的研究视角与指向[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21.6.淡人们对于直接、切身、具体、真正的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改善,使民生问题难以同改善民生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

由于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难以把握,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概念。

(二)狭义民生论

狭义民生论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即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诸如有的学者所说:“民生即人民生计,指的是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社会公正与和谐的实现。在其看来,物质需求是精神需求的根基,没有最起码的物质生活和生产条件,精神需求便无从谈起,但如果人们仅仅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没有更高的追求,人类社会就会发展乏力。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解决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也是由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化的过程,民生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①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于广义民生论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

除广义民生论和狭义民生论外,我们还可以从动态民生论与相对民生论去认知民生的概念。

(一)动态民生论

动态民生论主张,民生的状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对民生概念的界定需要坚持一种动态观。民生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如在封建社会,人依靠家庭就能够生存和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依赖单位就能够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人的社会化标①李亚彬:论民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7.志着人的自由度的增加和个人权力的扩张,因此民生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随之扩展。在其看来,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民生即指最广大人民的福祉,就是人民能够享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终端成果,是人民对于发展成果的客观享受和主观体验。①

(二)相对民生论

相对民生论可视为对动态民生论的一个补充,其主张民生不仅是历史演进的,而且在同一阶段的不同社会和区域,民生状况也存在差异,因此,从本质上讲,民生概念是相对的。有学者认为,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是理解民生含义的前提,从纵向上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民生含义;从横向上看,不同国家,由于国情有别,民生含义也会有所不同。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基础雄厚,社会建设水平高,其民生保障水平自然更高,而我们有自己的具体国情,十几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当前民生问题化解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②

二、民生的内涵

民生问题无论是当前还是将来都有着无限极的意义,它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它是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即生存条件)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即生活质量);它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基于此认识和理解民生的内涵是有必要的且是必须的。今天我们所说的民生问题,不仅是物质生活层面,即当年孙中山概括的衣食住行四要素,还包括了精神生活层面的问题,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这个“文化”,又是涵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大文化”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及人民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我们国家的各种民生问题也在不断放大,从物质到①

②何颖:论政府在民生问题上的职责[j],攀登,2021.3.郑功成:民生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文汇报[n],文汇报,200.12.6.精神,从原本意义上的“人民的生计”上升为精神文化等生活层面,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民生的涵义日益深远。

立足理论和实际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认知:

(一)民生是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

民生问题以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即国家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人之为人所应该具有的权利和尊严,主要包括社会救济、基础性的和最低程度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

(二)民生是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

人不仅要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还要有能力生存下去。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考虑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有能力和机会活下去”的问题,即一个社会在满足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社会成员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从而为民众提供基本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主要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

(三)民生是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

民生问题从这一意义上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即当一个社会解决了民众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力的大幅度提升,随着现代制度的全面确立,进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应当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主要包括民众应当享受到较高层面的社会福利,比如未来公立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得到免费的教育;住房公积金应当普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社会成员的权利应当得到全面的保护。

第三篇:书法起源及其发展书法起源及其发展

书法,从广义讲,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的起源

本来我国文字在殷周时代就具有艺术风味。殷代的甲骨文除了刀刻的“刻辞”以外,还有用笔写的“书辞”。西周的金文(铜器铭文)在铸造之前,先要写好字迹。其中有好些作品字体美观,可以说出于当时无名的书法家之手。但是,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使文字艺术化,是从春秋末期开始的。春秋末年吴、越、蔡、楚等国往往在作为仪仗用的兵器上,镌刻(或者错金银)美术字体。它和当时的草率字体正好相反,力求工整美观,或者在笔画上加些圆点,或者故作波折,或者在应有的笔画之外附加鸟形的装饰。这就是“鸟篆”、“虫篆”或“缪篆”的起源。战国时代除了广泛应用的草篆以外,许多重要铜器铭文都用工整的篆书,讲究美观。例如战国初期韩国制作的编钟,所有铭文都先划好方格,在方格内写着工整的篆书,很是精美。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铜器铭文也都是工整的篆书。这就是书法的起源。

书法的发展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秦始皇兼并天下后,统一全国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相传李斯就是个书法家,“号为工篆”,许多刻石和十二“钟鐻金人”的铭文都出于他的手笔(《水经•河水注》引卫恒《叙篆》)。从这时起,作为书法艺术的文字和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分别遵循着各自的道路而向前发展。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此时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书法家如:张芝、蔡邕、崔瑗、史游。张芝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比较深。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蔡邕因负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也不少。据说其真迹在唐时已经罕见;崔瑗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

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时代,造就了两个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此后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钟繇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他的小楷最大的特点是“古”、“活”,而小楷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小楷要写出“古”意,字体必须往上靠,点画结体尽量带些分书意味,除此外,汉字结构是否受到偏旁部首概念的影响也是它有无古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写小楷如果抛弃偏旁概念,反楷法而行之,也能加强字体的古拙趣味。而钟繇小楷,正是如此,由于钟繇生活在隶书普通使用的时代,写惯了隶书,因此,当他创新写楷书时,总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中运用一些隶书的笔法与结体,使楷书质朴而显古意。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其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他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孙过庭。欧阳询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张旭书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他的作品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自如,有急有缓地荡漾在舒畅的韵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草书之美其实就在于信手即来,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颜真卿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

宋元是书法艺术的发展和转折时期,书家追求笔墨情趣,文人意识成为书法的主流。宋代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卓然独立的大家;元代以赵孟頫、鲜于枢、倪瓒等成就最为突出。苏轼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黄庭坚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米芾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明清两代是书法艺术继承和求变的时期,明人书法大多以姿媚为上,标举高格,有祝允明、文征明、徐渭、董其昌等一大批杰出书家。清代书法经历重大蜕变,开创了碑学,傅山、朱耷、王铎、郑燮、何绍基、康有为等都在书法史上有崇高地位。

中国书法得发展大致就是这样几个阶段,书法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第四篇:英文姓名的起源和文化内涵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意象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

oncontradictionbetweencomprehensionandexpressionintranslation中西方饮料的跨文化差异从概念隐喻看寓言的语篇连贯

strategiesofvocabularyteachinginmiddleschoolenglishclass英美日常交际礼仪对比分析

aninterpretationtothecharactersinnellalarsen’snovel—passing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探讨网络命名的文化倾向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浅谈中学生中国式英语产生及对策浅析《蝇王》中的人性黑暗《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路》中的象征艺术手法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红字》中珠儿和相关元素的象征涵义english-chineseadvertisementtranslation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伦理观和英雄形象研究thearchetypeoftheuglyducklinginthesecretgarden从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看中美关系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

从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性主义观点看《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形象塑造分析《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意义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法律术语的模糊性及其翻译苔丝悲剧形成原因研究英语俚语翻译研究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纯真年代》中社会与个人的碰撞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商务英语谈判的翻译技巧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幽默效果

女性的自我迷失与回归—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蒂凡尼的早餐》(开题报告+论文)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

女性主义家园乌托邦思想的构建--论夏洛特•吉尔曼在《戴安莎的作为》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有提示)

43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44关于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影响的研究45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

46《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

47thereligiousthoughtsinthepilgrim’sprogress48《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49英汉基本颜色文化内涵对比50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51论《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人物性格

52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内战爆发的影响53《潜鸟》女主人公——皮格特•托纳尔悲剧的探析54中式菜谱英译策略研究55英语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56英文导游词的特点分析57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

58escapisminthepictureofdoriangray59马丁伊登的自杀根由60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

61对《愤怒的葡萄》中圣经原型的分析

62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gothicliterarytraditioninjaneeyre63中英文动物俗语的感情差异研究--以“狗”为例64对《最蓝的眼睛》黑人的悲剧命运的分析

65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66浅谈中西体态语的差异

67asouthernelegy—afeministstudyonfaulkner’saroseforemily

68comparativestudyoflove-tragedybetweenromeoandjulietandthebutterflylovers69astudyofthepersonalityofemilyfromaroseforemily70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71中美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对比分析72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73“赞同”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应用74《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人物性格分析75《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

76aestheticartsinallanpoe’spoetry—ananalysisofisrafelandannabellee77onallanpoe’sapplicationofgothicelementsandhisbreakthroughs—throughthefallofthehouseofusher78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79《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美国现代社会80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

81thetragiccoloroftenderisthenight82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83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

84冰与火具有毁灭生命的同等威力——《呼啸山庄》主题探讨

85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euphemismsandinfluencesoncross-cultural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有提示)

communication86英文祝酒辞的功能文体分析87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

88《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之死的必然性

89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90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习语学习的影响91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92被压抑的堕落的人性——《包法利夫人》女主人公性格分析93hawthorne’sreligiousnotion:ananalysisofthescarletletter94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95比较中西方身势语在沟通中的应用

96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97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98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99试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100课堂管理对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影响

101从谷歌和百度两大企业的管理方式看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102浅谈英汉颜色词在使用中的文化差异103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翻译及运用104跨文化交际视野中的英汉习语研究105论奥巴马就职演讲词的排比修辞106《白象似的群山》里的潜意识

107thestudyofsymbolisminmobydick108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

109thesymbolicmeaningsofcolorsinchineseandwesterncultures110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111analysisonthepicaresqueelementsintheadventuresofhuckleberryfinn112中西方礼仪差异

113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114theapplicationofsituationalapproachtoteachinglisteninginhighschoolenglishclassroom115中西文化中的颜色内涵之异同

116中动植物的作用117血性意识—d.h.劳伦斯的自然主义爱情观118翻译中的语境因素分析

119theapplicationofcooperativelearninginhighschoolenglishteaching120简析《黛西米勒》女主人公的悲剧121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122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123《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124电影《死亡诗社》中的教育意义

125论商务谈判桌上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谈判的影响126外教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127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教育的差异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有提示)

128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129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130“词块”理论及应用前景探微131浅谈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32shawandthediscussionplay133国外品牌翻译及其接受度研究134数字的文化内涵及数字的翻译

135黑人性的遗失与保存从黑人文化传统看《日用家当》136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137英汉广告中的双关语及其互译

138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139汽车广告中的双关研究:关联理论视角

140他者形象:最逆来顺受与最狂野的—中国女性在西方电影中的形象141生态视角下解读《荒野的呼唤》142从文化角度谈旅游翻译

143浅析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144onelizabeth’srebelliousspiritinprideandprejudice145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146浅析官方委婉语及其语用功能147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

148比较中美民事诉讼文化的价值取向149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150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151日常生活中手势语的应用

152whyisvalentine’sdaymorepopularthanqixi—culturalanalysisoftraditionalfestivals153《虹》中的女性婚姻观浅析

154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15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156《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157从《宠儿》的人物形象中分析莫里森的种族观158英汉品牌名的文化差异159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160论《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

161areflectionontheamplificationinchinese-englishtranslation162

163《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164acontrastivestudyofpolitenessprincipleinenglishandchinese165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166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

167英语毕业论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168atragedyofambitiononmacbeth169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170《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有提示)

171《名利场》中蓓基夏普的女性主义

172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173onthec-etranslationofpublicsigns174《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175中西俚语中动物意象的对比分析

176stylisticfeaturesofenglishfinancialreports177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

178cultureteachingincollegeenglishlisteningclassrooms179《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

180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181商务信函中的语气结构分析

182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商标名称的英译183基于关联理论的名动转换词语义认知研究

184acomparisonofvaluesbetweenchinaandthewest185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186英汉颜色词语义对比研究

187认知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188《吉姆爷》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89清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婚俗的影响190《荒野的呼唤》中“巴克”的性格分析

191关联理论关照下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应对策略192广告中反语现象的关联分析193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94从美学角度评张培基先生所译散文“巷”

195ananalysisofthedfilmaliceinwonderlandfromtheperspectiveofgothicism196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197英文姓名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198亨利•詹姆斯的《戴茜•米勒》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199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200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剖析《喧嚣与骚动》

第五篇:安化黑茶的起源、发展与种类安化黑茶的起源、发展与种类

安化黑茶产于雪峰山余脉的安化县境内,安化黑茶起源于汉代湖南省安化县渠江镇的渠江“皇家湘淳薄片”简称“皇家薄片”,唐代时皇帝赐名渠江薄片,宋代以后发展称“渠江茶”,明代有“安化黑茶”之名。安化黑茶发展到现代有薄片、三砖、三尖、一花卷。

一、安化黑茶的起源

安化黑茶源于西汉道家张良造的“药茶”——张良薄片,汉代称之为:渠江皇家湘淳薄片简称“皇家薄片”。黑茶的起源与道家启蒙以及与道家制造“药茶”划“符水”给乡民治病分不开的,而划“符水”治病,有驱除心理障碍之嫌。黑茶的起源问题,实际上是说茶与道即安化黑茶与道家的关系,说黑茶的起源无形之中就扯到了中国几千年的“茶道”文化。

相传汉代名臣张良好茶,谢官后,先云游天下,后带领众徒弟在位于雪峰山余脉的安化渠江神吉山张家冲隐居修道,因留恋这里的奇山异水,便定居于神仙屋场,并兴修庙宇、道家学堂各一座(现尚在渠江镇纸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