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枣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2H4+4H2O;(3)采用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这应用了碳纤维的物理性质;金属铝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是:铝的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起保护作用;故答案为:物理;铝的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起保护作用;【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13.(2分)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1.72.27.90.9反应后质量/g待测6.602.7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解答】解:由表中的数据可知:C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了7.9g;BD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B生成了4.4g,D生成了2.7g﹣0.9g=1.8g;因此A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了7.9g﹣4.4g+1.8g=1.7g,因此反应后A的质量为1.7g+1.7g=3.4g;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4g:1.8g=22:9;该反应中C是反应物,ABD是生成物,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故答案为:22:9;分解反应【点评】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14.(5分)2003年12月重庆市发生了一起“天然气”特大井喷事故,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使人中毒死亡的气体主要是硫化氢(H2S)。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叫氢硫酸),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硫化氢水溶液的酸性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Mg、Al、Zn等)(填一种试剂)检验;(2)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3)实验室制取H2S气体时,尾气中含有的H2S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请写出处理此种尾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2S+2NaOH=Na2S+H2O。【分析】根据给予的信息分析:可选用能鉴别出酸性溶液的试剂即可,可通过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这一性质来选取试剂,硫化氢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便可做出答案。【解答】解:(1)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也可用PH试纸;或者根据活泼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选用活泼金属检验;(2)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3)硫化氢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选用水或石灰水等其他碱性溶液来吸收硫化氢;(4)硫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2NaOH=Na2S+H2O。故答案为:(1)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Mg、Al、Zn等);(2)2H2S+3O22SO2+2H2O;(3)H2S+2NaOH=Na2S+H2O。【点评】本题是信息题,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碱、盐的鉴别的类型、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15.(3分)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Fe(填写化学式);(2)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g+H2SO4=MgSO4+H2↑;(4)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人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a(填标号);a.硫酸铜溶液b.氯化钠溶液c.硝酸银溶液(5)针对整个实验流程,小明同学认为通过实验得到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Fe>Cu,你认为他的判断对吗?请判断井说出你的理由不对,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没有验证。【分析】(1)根据金属的特性,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进行分析;(2)根据滤渣与滤液分离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3)根据步骤②是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进行分析;(4)根据实验目的(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5)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无法判定镁与铁的活动性强弱进行分析。【解答】解:(1)镁、铁、铜三种金属中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所以A为铁;(2)将不溶于溶液的金属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过滤;蒸发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3)步骤②所涉及的反应是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4)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硫酸溶液外,还可选用的试剂是硫酸铜溶液,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故选:a;(5)针对整个实验流程,不能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Fe>Cu,因为没有验证镁与铁的活动性强弱。故答案为:(1)Fe;(2)过滤,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Mg+H2SO4=MgSO4+H2↑;(4)a;(5)不对,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没有验证。【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分离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健。16.(3分)下图是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A物质的溶解度随随的升高而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t2℃时,将15gA物质放入50g水中,搅拌,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3)N点表示t3℃时A物质的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4)如下是M、N两点代表的溶液相互转化的途径路线图(“…>”表示转化方向).其中,采取“先将M点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然后再升高温度至N点对应的温度”这一措施来实现M→N转化的途径路线图是丁(填序号);根据甲图来实现N→M转化,应采取的措施是先将N点溶液降低温度至M点对应的温度,再向溶液中加入溶质固体或再恒温蒸发溶剂.【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利用图示的曲线,判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改变情况;(2)利用图示的曲线,查出t2℃时物质A的溶解度,判断将15gA物质放入50g(3)根据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由N点的位置判断该溶液的状态;(4)根据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分析溶液的改变与点在图象中的变化关系.【解答】解:(1)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说明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t2℃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25g,即100g水最多可以溶解25g物质A;现将15gA物质放入50g水中,搅拌充分溶解后,仍有15g﹣12.5g=2.5g固体A物质剩余而不能溶解,即此时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3)N点位于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此点所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M点为t2℃甲图所示,N点先平移再竖起向上移动至M,平移说明此时只是对溶液降温,溶液组成不变;降温后点仍位于曲线下方,仍为不饱和溶液,此时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在不改变温度的情况下,使点竖起上升至M而变成饱和溶液;故答案为:(1)增大;(2)20%;(3)不饱和;(4)丁;先将N点溶液降低温度至M点对应的温度,再向溶液中加入溶质固体或再恒温蒸发溶剂.【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17.(4分)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2)B的化学式为NH3.(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4)反应④的实际应用为冶炼金属.【分析】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则A是铵态氮肥,受热分解生成的C能通电分解,则C是水,故A可能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B和D可能为氨气或二氧化碳;水分解生成的E和F为氢气或氧气,G能在E中燃烧,故E是氧气,F是氢气,生成的H与D的组成元素相同,则H可能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故G是碳;反应④可能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则A是铵态氮肥,受热分解生成的C能通电分解,则C是水,故A可能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B和D可能为氨气或二氧化碳;水分解生成的E和F为氢气或氧气,G能在E中燃烧,故E是氧气,F是氢气,生成的H与D的组成元素相同,则H可能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故G是碳;反应④可能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代入框图,推断合理;(1)反应①是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2)B是氨气,故填:NH3;(3)G是碳,E是氧气,碳能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填:2C+O22CO;(4)反应④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可以用于冶炼金属,故填:冶炼金属.【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题干叙述结合框图,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0分)18.(4分)验证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及实验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②由图二可知:图一烧杯中盛放的原溶液是NaOH溶液,判定该反应发生的依据是溶液的pH由大变小。③实验滴加试剂过程中,若把烧杯里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蒸发,得到白色固体,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证明该反应发生;若往烧杯里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无蓝色沉淀生成,能证明该反应发生。④a、b、c三处对应溶液所含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c=b>a。【分析】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点所示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③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蒸发也会得到白色固体,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④根据a点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b点时完全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b点所示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②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③实验滴加试剂过程中,若把烧杯里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蒸发,得到白色固体,不能证明该反应发生,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蒸发也会得到白色固体;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若往烧杯里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无蓝色沉淀生成,能证明该反应发生。④a、b、c三点,在a点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此时生成了氯化钠,随着盐酸的继续加入,氯化钠质量继续加大,到b点时完全反应的、质量达到最大,随后由于无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盐酸不再生成氯化钠,所以氯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了,则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c=b>a。故答案为:①NaOH+HCl═NaCl+H2O;紫;②NaOH溶液;溶液的pH由大变小;③不能;无蓝色沉淀生成;④c=b>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6分)图A﹣E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图F).当缓慢向右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A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3)利用上述A、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或氧气),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或2H2022H20+02↑).(4)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自己所选择的这种气体.实验操作: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气体是二氧化碳(5)若用E装置对你选气体进行干燥,可在瓶内装浓硫酸;进气管应该连接在a(填字母)【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2)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3)A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常温制取气体,D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该套装置可用于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制取,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4)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5)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从长导管进入,与浓硫酸充分接触.【解答】解:(1)编号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集气瓶;(2)向外拉活塞时,若装置不漏气,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迫使外边的空气通过长颈漏斗进入锥形瓶,从而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口有气泡冒出;(3)A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常温制取气体,D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该套装置可用于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制取(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常温混合分解),方程式分别是: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2H2O+02↑;(4)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5)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从长导管进入,与浓硫酸充分接触;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集气瓶;(2)A;(3)二氧化碳(或氧气);CaCO3+2HCl═CaCl2+H2O+CO2↑(或2H2O22H2O+02↑);(4)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气体是二氧化碳;(5)浓硫酸;a.【点评】了解气体的干燥和净化;掌握二氧化碳、氧气的制取和检验方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7分)20.(2分)最近媒体报道油炸含有淀粉的食品会产生有毒的丙烯酰胺化学式为C3H5NO,食用后有害健康。试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注意解题格式!):(1)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2)丙烯酰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m(C):m(H):m(N):m(O)是多少?(3)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4)71g丙烯酰胺与多少克CO2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分析】根据丙烯酰胺化学式为C3H5NO,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利用C元素守恒来计算71g丙烯酰胺与多少克CO2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解答】解:(1)C3H5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5+14×1+16×1=71,答: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2)C3H5NO中m(C):m(H):m(N):m(O)=(12×3):(1×5):(14×1):(16×1)=36:5:14:16,答:丙烯酰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m(C):m(H):m(N):m(O)为36:5:14:16;(3)因1个C3H5NO分子中含有3个C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为71,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0.7%,答: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7%;(4)设CO2的质量为xg,由C元素守恒得C3H5NO﹣3C﹣3CO27113271gx,解得x=132g,答:71g丙烯酰胺与132gCO2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点评】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