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纳税与合同管理_第1页
企业纳税与合同管理_第2页
企业纳税与合同管理_第3页
企业纳税与合同管理_第4页
企业纳税与合同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纳税与合同管理

nthjk@126.com专家介绍职称:法律硕士、经济师,注册税务师;职务:上海金兰财务顾问有限公司财税专家组成员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答疑团队成员现供职于江苏省某税务局研究方向:长期从事企业纳税筹划研究与实务操作。论述:在《财政研究》、《经济研究参考》、《经济学消息报》、《中国税务》、《涉外税务》、《财会研究》、《税务与经济》等报刊发表财税论文百余篇编著:《新纳税申报表填报》、《个人所得税法解读》、《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手册》、《纳税评估模型与案例》等;胡俊坤引题案例合同管理可以带来纳税效益(案例001)合同管理带来效益但也引发风险(案例002)课程背景理论背景:经济法与民法的学科独立客观上导致了税法与合同法实际运用的割裂管理背景:企业内部管理的部门分工客观上导致了合同管理与纳税管理的彼此孤立关系背景:税收是合同的法定成本,履行合同要求当事人充分考虑其中的税收问题市场背景:企业纳税及其筹划的运用要求合同管理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课程目标正确认识企业纳税与合同管理的关系,进而消除无关论、万能论、造假论等错误认识,树立协调观、整体观等正确理念全面理解企业纳税对合同管理的影响,进而在合同管理中充分考量税收因素,降低合同的履约成本,防范合同风险系统掌握合同管理对企业纳税的影响,进而运用合同管理策略,有效降低企业涉税成本,特别是开展合同纳税筹划实现合同管理与企业纳税的完美结合,在企业管理中学会注重签订涉税合同,并有效防范合同与纳税的风险课程内容一、合同与纳税管理概述二、合同与纳税关系辨析三、合同影响纳税的表现四、常见合同的涉税处理五、涉税合同一、合同与纳税管理概述(一)合同与合同管理(二)纳税与纳税管理(三)两者协同的基础(一)合同与合同管理

1.合同基础理论2.合同管理1.合同基础理论(1)合同(法)概念(2)合同的特点(3)合同的要素(4)合同的原则(5)合同的分类(1)合同(法)的概念(1)合同概念: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2)合同法概念: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合同的特点由平等的民事主体间实施的一种民事行为

在纳税及其筹划管理上也就强调平等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标

包括设定纳税及其筹划的权利与义务是当事人之间意思真实表示一致的产物

对纳税及其筹划意图也应当予以反映合同是非身份关系的协议:婚姻法中的结婚、离婚、民法中关于监护以及继承法上关于遗赠扶养协议的合同,是属于身份上的合同,依照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并非合同法上所称的合同

纳税及其筹划中必须注意这些身份协议!(3)合同的要素合同法规定的八大要素: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1)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4)合同的原则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意思表示真实原则: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千预。公平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守法原则: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合同的分类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对等义务)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法律规定名称)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是不取得收益)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交付标的而成立)要式合同与非要式合同(形式要求)主合同与从合同(主从关系)2.合同管理(1)合同管理的概念(2)合同管理的内容(3)合同管理的手段(4)合同管理的意义(1)合同管理的概念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2)合同管理的内容合同管理的内容包括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等。订立与履行合同也包括了纳税义务的协商与履行变更、解除也意味着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合同来调整、变更、甚至于解除相关的纳税义务(3)合同管理的手段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企业在对合同进行审查、监督与控制时自然也必须对其中的纳税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审核、监督和控制。(4)合同管理的意义降低合同成本防范与化解合同风险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二)纳税与纳税管理1.纳税不可避免2.纳税管理的概念3.纳税管理的内容4.纳税管理的作用1.纳税不可避免(1)纳税与死亡一样不可避免(2)国家有征税的权利(3)企业纳税是法定义务2.纳税管理的概念纳税管理是企业以税收管理法及其有关规定为依据,按其自身生产经营及纳税义务情况,进行自我控制和监督等的管理活动,是企业纳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纳税管理,既可以较好地贯彻执行税收政策和征收管理法令,保证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又可以促使企业自觉地履行纳税义务,维护其自身的经济权益。3.纳税管理的内容企业纳税管理的内容是指纳税管理涉及的具体范畴,包括纳税政策管理、纳税成本管理、纳税程序管理、纳税风险管理与纳税争诉管理五个方面。

4.纳税管理的作用(1)降低纳税成本(2)避免与防范纳税风险(3)获取最大化的税收收益(三)两者协同的基础1.企业管理理论2.风险管理理论3.合作博弈理论4.税收链思想二、合同与纳税关系辨析(一)合同法与税法的关系(二)合同对纳税的影响(三)纳税对合同的影响与要求(一)合同法与税法的关系1.研究分析的价值意义2.合同法与税法的区别3.合同法与税法的联系4.合同法与税法的关系图示1.研究分析的价值意义解决合同有关条款的法律适用问题(1)签订合同中完全依据合同法?(2)税收征管中完全以税法为依据?(3)司法机关处理涉税案件以及合同案件又该以什么作为依据?案例分析(案例003)2.合同法与税法的区别(1)法律部门:合同法属于民法范畴,为一般法;税法曾经属于民法,目前更多地归属于经济法,并且正在开始独立成为一个法律门类;合同法属于私法,税法偏重于公法,特别是税收征管法具有较强的行政法色彩(2)调节对象:合同法调整的是平等的民事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税法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在税收征收与管理中收权利与义务(3)适用顺序:一般说来,合同法先介入,特别是签订合同时均应遵守合同法的规定,税法后介入,即合同是否纳税以及如何纳税等均依税法判断(4)法律效力:合同法是一般法,税法是特别法,因而涉税问题上,税法往往高于合同法并优先适用(5)责任承担:合同法对经济责任的追究以补偿与赔偿为主要方式,而税法则主要以行政处罚作为主要的责任追究方式(6)形式特征:

①合同法在形式上强调主体的资格,而税法在形式上则更多地强调税收法定

②合同法强调合同主体的意思自治,而税法则强调课税主体的纳税能力,强调税收负担与其能力、利益相适应

③合同法强调主体的权利不得滥用,而税法则强调国家课税必须保障纳税人的基本生存与发展,特别是对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最小的。3.合同法与税法的联系(1)税法是政府与全体纳税人签订的有关征税、纳税的权利与义务的协议——广义合同(2)税法经常使用合同法的概念与术语,但一些术语具有不同于合同法的特定含义(3)税法通常会尊重合同法的契约自由及其结果,但尊重往往附有条件(4)税法与合同法需要进行协调,发生冲突时,税法对合同的负面影响应当最小(5)在判断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时,税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参照标准(6)合同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常常会对税法理论与实践产生影响(税法的私法化)(7)一项涉税行为通常首先适用合同法,在合同业务成立后方可适用税法(8)税法对合同法往往产生一种间接效应,即纳税人签订合同会考虑其中的税法成本(9)税法在某些时候依赖于甚至于完全适用合同法,如代位权的行使完全遵循合同法(10)在解决税收义务与争议时,如果在税法上找不到明确的依据,合同法也将成为补充、参照依据(11)税法与合同法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合同形式,即纳税合同,如转让定价协议、纳税担保合同4.合同法与税法的关系图示

(适用效力)纳税人税务机关司法机关合同法税法基础依据辅助依据基础或辅助基础依据基础依据基础或辅助4.合同法与税法的关系图示

(适用顺序)税法合同法刑法等纳税人签订合同时一般都是优秀适用合同法,特别是合同格式、主体条件、合同要素等履行合同时,税法应当介入了,一是纳税人应当履行合同涉税义务,另外也需据税法对合同行为是否应税进行判断纳税人如果未依法履行了合同涉及的纳税义务,除了税法之外还可能适用刑法等(二)合同对企业纳税的影响1.合同对企业纳税影响的误读分析2.合同是引发纳税风险的重要因素3.合同影响甚至决定着纳税与负担4.合同是企业纳税管理与筹划的工具1.合同对企业纳税影响的误读有一种观点:合同决定企业纳税!经济合同经济业务纳税义务决定反映反映决定1、应税经济合同会产生印花税业务(决定)2、经济合同的内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纳税义务(反映)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原料供应商消费者合同订立、履行过程纳税义务的产生过程商品流转的过程既是合同产生的过程,也是纳税义务产生的过程。如不考虑印花税,那么合同与纳税无必然联系,真正决定是否纳税、如何纳税的是经济业务本身,而非合同纠正一个观点,树立一个观点纠正一个观点经济合同不能决定企业纳税义务!问题:经济合同是影响还是决定企业纳税?企业的纳税义务由什么因素决定?树立一个观点合同筹划属于是辅助性筹划经济业务本身的筹划才是根本性筹划2.合同是引发纳税风险的重要因素合同引发的纳税风险包括两类:间接风险,即由于合同中相关条款处置不当或者不明确而引发合同瑕疵,进而造成纳税错误与税收负担增加,引发纳税风险(案例004)直接风险:因合同方面的原因直接导致企业缴纳税款错误(印花税)、税款增加,包括虚假合同而导致偷税逃税纳税风险(案例005)3.合同影响、决定企业纳税与负担合同内容影响着企业的税收与负担,包括影响企业缴纳的税收种类、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等合同形式影响着企业的税收与负担,特别是直接决定着印花税税率、税负等合同内容变更与调整也将引发纳税义务的变化与调整合同的法律效力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纳税义务案例分析(案例006)4.合同成为企业纳税筹划的工具鉴于合同不仅可能引发纳税风险,而且还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甚至于决定企业的纳税义务及其程度,因而,纳税人可以利用合同化解风险并实施筹划(三)纳税对合同的影响与要求1.企业纳税构成合同的重要内容(履约成本)2.企业纳税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合同内容3.企业纳税越来越倚重经济合同(凭证)4.企业纳税要求运用合同降低风险5.企业纳税要求运用经济合同实施筹划1.企业纳税构成合同的内容(1)合同反映企业的相关业务,而相关业务直接或间接与税收义务相关联,合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反映相关的税收义务。(2)履行合同必须包括履行合同涉及到的相关纳税义务,依法缴纳相关税款也就成了合同的履行成本之一。某些时候,纳税及其负担还会引发合同风险。(3)合同中会直接约定企业纳税义务的条款,就目前而言,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比如说对发票事项约定的条款;对税款缴纳义务约定的条款等(4)税务代理、转移定价协议以及纳税担保等涉税合同则以企业的纳税义务及其履行以及与纳税义务的履行等相关的涉税服务作为主要(根本、核心)内容2.企业纳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合同内容(1)由于企业纳税及其负担构成合同的履约成本,甚至引发合同风险,因而,企业出于降低合同成本与风险的目的,在签订合同时即对税收因素进行考量,并根据税收因素签订合同,甚至于调整与变更合同内容。纳税及其负担对合同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2)在签订合同前,企业不仅会考虑对方的纳税信誉,甚至还会向税务机关咨询相关合同涉及的税收问题,进而修正、调整原来的合同预案。3.企业纳税越来越倚重经济合同(凭证)(1)合同是证明企业业务真实性的凭据根本凭据(不动产投资合同)附属凭据(销售商品,以发票为根本)(2)合同也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必备资料(3)合同是企业申请税务代开发票的重要凭据4.企业纳税要求运用合同降低风险在合同中直接明确纳税问题,降低涉税风险的同时,降低合同履约成本为解决纳税义务问题直接签订补充合同,明确相关的纳税义务把合同作为业务真实性的凭证,甚至于为了证明业务的真实性而签订补充合同5.企业纳税要求运用经济合同实施筹划合同筹划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纳税筹划技术策略企业越来越多的利用经济合同为纳税筹划提供保障合同对纳税筹划的作用不是根本的,而是补充性作用三、合同影响纳税的表现(一)合同影响纳税的主要形式图示(二)合同当事人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三)合同标的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四)合同标的数量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五)合同标的质量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六)合同价款或报酬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七)合同履行期限地点方式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八)合同违约责任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九)合同争议解决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一)合同影响纳税的主要形式图示合同当事人合同标的合同标的数量合同标的质量合同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方式合同违约责任合同争议的解决合同要素征税对象(税基)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违章处理税收优惠征税要素(二)合同当事人对企业纳税的影响纳税主体

合同当事人

课税对象(税目)

纳税期限税率(税负)纳税地点税收优惠案例分析(案例007)(三)合同标的对企业纳税的影响税目:增消两税;货物与劳务税基:资源税、消费税税率:增消两税;货物、劳务纳税地点:不动产与动产税收优惠:低税率货物、技术转让合同标的纳税环节:建筑与租金劳务案例008案例009(四)合同标的数量对企业纳税的影响纳税人:增值税两类纳税人合同标的数量税基:数量越多纳税越多税收优惠:技术转让纳税期限:可能税目:增值税与营业税纳税人判断合同标的总量(五)合同标的质量对纳税人影响税目:卷烟、啤酒税基:销售折让、退货、优质奖税率:资源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合同标的质量合同履行的质量则会对纳税期限、税收违章等产生影响税率: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税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收优惠:技术转让所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六)合同价款与报酬对纳税的影响合同价款报酬(七)合同履行期限地点方式对纳税人影响税率:城建税、土地使用税、资源税纳税期限:不同付款方式、土地使用税纳税地点:建筑业、税基:非货币性交易、二十四条税收优惠:西部大开发、特区合同履行期限地点方式(八)合同违约责任对纳税人影响税基:流转税上违约金作为价外费用;企业所得税上作为营业外收入合同违约责任税目:在个人所得税上适用税目明显不同:国税发〔2006〕866号文国税函〔2006〕865号文(九)合同纠纷及其解决对纳税人影响合同纠纷可能会对所有的税制要素产生影响,其中主要的是影响计税依据不同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提供的凭证法律效力不同四、主要合同涉税处理与筹划分析(一)企业章程的涉税处理与筹划运用(二)招商引资合同的涉税处理与筹划运用(三)土地受让合同的涉税处理与筹划运用(四)建筑安装合同的涉税处理与筹划运用(五)商品购销合同的涉税处理与筹划运用(六)房产购销合同的涉税处理与筹划运用(一)企业章程的涉税处理与筹划运用1.企业名称条款2.股东(投资者)条款3.企业组织形式条款4.出资额(资本、股本)条款5.出资方式条款6.出资时间条款7.经营范围条款8.企业分配条款9.解散与清算条款1.企业名称条款与纳税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7号):“工商登记为‘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性法人创业投资企业。”

结论:给企业取个好名字也能创造税收收益2.股东条款与纳税义务(国税发〔2009〕82号):境外中资企业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应判定其为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企业(以下称非境内注册居民企业),履行无限义务:(一)企业负责实施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运作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其高层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场所主要位于中国境内;(二)企业的财务决策(如借款、放款、融资、财务风险管理等)和人事决策(如任命、解聘和薪酬等)由位于中国境内的机构或人员决定,或需要得到位于中国境内的机构或人员批准;(三)企业的主要财产、会计账簿、公司印章、董事会和股东会议纪要档案等位于或存放于中国境内;(四)企业1/2(含1/2)以上有投票权的董事或高层管理人员经常居住于中国境内。3.股东条款案例A、B、C、D四人拟成立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为规避中国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决定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或者香港注册成立一家公司,然后在大陆设立机构场所,使公司成为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的纳税义务。四人均常住江苏南通;高层管理人员及其高层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场所也在江苏南通;财务决策、人事决策人员与机构也在江苏南通;财产、会计账簿、公司印章、董事会和股东会议纪要档案等位于江苏南通。问:该企业在美国境内设立的分公司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是否需要向中国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该公司为中国的居民企业,承担无限纳税义务4.股东条款可能直接关系到企业优惠国税函〔2003〕422号(已经作废)外资低于25%企业适用税制一律按照内资企业处理,不得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待遇。但国务院另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外资低于25%企业办理税务登记一律按照内资企业处理。但国务院另有特别规定的除外。财税〔2006〕1号(已经作废)新办企业在享受企业所得税定期减税或免税优惠政策期间,从权益性投资人及其关联方累计购置的非货币性资产超过注册资金25%的,将不再享受相关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优惠。5.股东条款可能直接影响主管税务机关国税发〔2008〕120号:2009年起新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中,应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管理;应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地方税务局管理。2009年起新增企业,是指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新办企业认定标准的通知》(财税〔2006〕1号)及有关规定的新办企业认定标准成立的企业。财税〔2006〕1号文已经作废,但国家税务总局的文件还在继续引用,您说它作废了没有?6.股东人数条款对纳税义务影响《公司法》对股东人数的限制有限公司2-50人;股份有限公司2-200人以下发起人,半数在中国7.投资者人数案例A、B、C投资者为夫、妻、子关系,拟投资设立个人独资或者个人合伙企业。预计年应纳税所得额为8万元。那么:章程规定投资者为1人,则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80000×35%-6750=21250章程规定投资者为2人,则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8000×30%-4250=19750章程规定投资者为3人,则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8000×20%-1250=147508.企业组织形式条款个人投资者: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法人企业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法人企业案例:应当放弃的企业组织形式(案例010)9.出资额条款《公司法》第二十六条、第八十一条国税函〔2009〕312号:企业每一计算期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该期间借款利息额×该期间未缴足注册资本额÷该期间借款额企业一个年度内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总额为该年度内每一计算期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额之和。案例(案例011)10.出资方式条款现金(不得低于30%)以及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实物等非货币性资产出资。涉税问题:1、不同出资方式涉及到不同的税种:动产出资涉及到增值税;不动产出资涉及到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2、资产作价直接涉及到计税依据问题,还会对公司的未来的税收产生影响3、票据问题:发票、合同、评估资料货物(动产)出资涉税问题1、是否开具发票不同2、什么时候开具发票不同3、金额决定本期收益与未来股权成本货物投资视同销售接受货物按购入货物1、取得发票与否决定进项2、何时接受进项期间不同3、金额确定决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与未来所得股东企业案例分析(案例012)不动产出资涉税处理不动产出资的营业税(国税发〔1993〕149号、财税〔2002〕191号)不动产出资的土地增值税(财税字〔1995〕48号、财税〔2006〕21号、国税函〔2000〕687)除特殊情况外,不可出具发票;有权机构的资产评估文件、企业章程都是资产计税基础的有效依据案例分析(案例013)个人股东实物出资涉税争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货币性资产评估增值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2005〕319号)“对个人将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评估后投资于企业,其评估增值取得的所得在投资取得企业股权时,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投资收回、转让或清算股权时如有所得,再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其”财产原值“为资产评估前的价值。”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号将其全文废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产评估增值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15号):个人以评估增值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取得股权的,对个人取得相应股权价值高于该资产原值的部分,属于个人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始终不承认115号文实践中该如何处理?11.出资时间条款应当满足公司法的规定在满足公司法规定的基础上考虑涉税规定现金出资的,考虑借款利息问题货物出资的,需要考虑货物开票、移送的时间,因为直接关系到股东与企业本身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及其时间不动产出资的,也有时间的规定,不仅涉及到企业资产折旧与相关税收,比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也关系到股东的纳税义务时间遵循双赢原则在章程中明确案例(案例014)12.经营范围条款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对税收的影响:决定了纳税人的身份(税种选择)是的是决定了企业将来申请领取发票的范围决定了企业所得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国税发〔2008〕120号)案例分析(案例015)13.企业分配条款分配时间选择问题:分配时间选择对于投资者会产生影响分配方式的选择问题:分配方式对投资者与被投资者都将产生较大影响(案例016)13.解散与清算条款企业章程基本上不考虑解散与清算条款,实际上,从纳税管理的角度来说,并非良策。如果章程中未约定,那么在清算前应当采取方法进行纳税筹划案例分析(案例017)(二)招商引资合同条款涉税分析1.税收优惠条款(法定、法外)2.政府奖励(补助)条款3.土地使用权优惠条款1.招商引资合同中税收优惠条款法定优惠条款(多余,订与不订一样)法外优惠条款(无效)《税收征管法》第三条《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三条法外优惠条款处理技巧(纳税人)无效也要订明确规定优惠政策,拒绝笼统规定,税收优惠向财政返还等其他优惠转变约定不能享受优惠时的责任案例分析(案例018)2.政府奖励(补助)条款政策依据:财税〔2008〕151号;财税〔2009〕87号(2010年止)、财税〔2011〕70号合同条款处理:要求政府从两个方面做保障:(一)提供文件并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扩展规模、用于奖励职工);(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文件规定比较严格,筹划空间相对较小。案例分析(案例019)对个人奖励条款的处理合同中不应当规定对个人奖励条款,向个人的奖励款也不要汇往企业账户——容易被税务机关作为企业补贴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而且企业的风险也加大,特别是扣缴个人所得税;银行账号借与个人使用由招商引资部门与个人签订如果打到企业账户,必须要求相关部门在票据上注明3.土地款返还优惠条款存在问题:返还款要纳税;土地款还会增大房产税计税依据;折旧与摊销时间较长;还因土取得地价值较大缴纳更多契税对策建议:改土地款返还优惠条款为降低土地供应价格条款案例分析(案例020)(三)土地受让合同的涉税处理与筹划运用1.受让主体选择(股东、本企业)2.受让票据条款3.受让价格条款4.受让时间条款5.受让标的数量条款1.受让主体的选择合同受让主体选择不当,可能会造成税收成本的增加(重复纳税)如果因为合同不当等可能造成税收成本增加,则仍然应当运用合同策略降低税收成本案例分析(案例021)2.受让票据条款国税函〔2005〕77号文规定:合法有效凭证,包括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及可由人民法院执行的仲裁裁决书、公证债权文书。但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号文宣布其全文失效废止。条例第六条、细则第十九条:合法有效凭证是指:(一)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二)支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政府性基金,以开具的财政票据为合法有效凭证;投资:投资合同、评估报告、企业章程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受让票据3.受让价格条款(1)契税:国税函〔2009〕603号、财税〔2007〕162号、国税函〔2005〕436号(2)房产税:财税〔2010〕121号(3)企业所得税:资产与未来收入(4)营业税:与未来扣除(5)房地产开发企业:国税函〔2010〕220号;国税发〔2006〕187号;财税〔2006〕21号;地方性规定(1)契税政策国税函〔2009〕603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契税计税价格为承受人为取得该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全部经济利益。对通过“招、拍、挂”程序承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按照土地成交总价款计征契税,其中的土地前期开发成本不得扣除。财税〔2007〕162号

: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及所附建筑物、构筑物等(包括在建的房屋、其他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附着物)转让给他人的,应按照转让的总价款计征契税。国税函〔2005〕436号:对承受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应支付的土地出让金,要计征契税。不得因减免土地出让金,而减免契税。另外需要注意地方性政策的规定(2)房产税财税〔2010〕121号:对按照房产原值计税的房产,无论会计上如何核算,房产原值均应包含地价,包括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价款、开发土地发生的成本费用等。宗地容积率低于0.5的,按房产建筑面积的2倍计算土地面积并据此确定计入房产原值的地价。

(3)营业税财税〔2003〕16号

: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其购置的不动产或受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全部收入减去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的购置或受让原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抵债所得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的,以全部收入减去抵债时该项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4)企业所得税第六十六条: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一)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三)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5)房地产开发企业(江苏)土地登记费(记入土地受让成本)土地复垦费、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新菜地开发建设资金、土地闲置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人防易地建设费、人防建设经费、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费、环境监测专业服务费、门(楼)牌费、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抗震设计审查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费记入房地产开发成本征(拨、使)用土地管理费发、临时用地管理费、土地用途变更费、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供电工程贴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工本费、教育地方附加费、建设用地批准书工本费、工程定额测定费、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费、建筑管理费记入房地产开发成本白蚁防治费记一般管理费受让价款条款处理对一般企业:从减少房产税与契税的角度考虑,尽量将一些附属费用排除在土地价款之外;如果存在土地返还款之类的补助,则尽量协商,将补助与返还调整为降低土地价格。但是费用化与资本化并不是随意的,需要注意会计的规定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由于土地增值税加计扣除以及不缴纳房产税等,因而应当尽量不冲减土地购置价格案例分析(案例022)4.受让时间条款直接关系到土地使用税财税〔2006〕186号:以出让或转让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由受让方从合同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同未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由受让方从合同签订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条例(2006)第九条:新征用的土地,依照下列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一)征用的耕地,自批准征用之日起满1年时开始缴纳土地使用税;(二)征用的非耕地,自批准征用次月起缴纳土地使用税。

案例分析(案例023)5.受让数量条款受让数量条款直接关系到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如果在合同中未约定数量或者数量不明,那么企业就可能多纳税。(四)建筑安装合同的涉税处理与筹划运用1.合同主体条款对纳税及筹划的影响2.合同标的条款对纳税及筹划的影响3.合同价款报酬对纳税及筹划的影响4.合同质量条款对纳税的影响及筹划5.合同履行方式对纳税的影响及筹划1、建安合同主体条款

对企业纳税与筹划的影响(1)工程分包对象的选择(案例024)(2)第三方加入问题(案例025)(3)工程承接人身份的选择(案例026)2、建安合同标的条款

对企业纳税及筹划的影响(1)材料与设备;(2)自产货物与外购货物(3)建安工程与装饰工程(4)绿化工程与绿化养护合同(5)绿化工程与苗木销售合同(6)建安工程与工程设计(1)材料与设备材料与设备的区分材料与设备的营业税政策甲供材的合同处理技巧材料与设备的区分

(相关概念)《建设工程计价设备材料划分标准》:材料是指为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所需的,经过工业加工的原料和设备本体以外的零配件、附件、成品、半成品等。一般理解: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建设工程计价设备材料划分标准》:设备是指经过加工制造,由多种部件按各自用途组成独特结构,具有生产加工、动力、传送、储存、运输、科研、容量及能量传递或转换等功能的机器、容器和成套装置等。材料与设备的区分(区分政策依据)材料与设备的营业税政策第十六条:除本细则第七条(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等)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财税〔2003〕16号:通信线路工程和输送管道工程所使用的电缆、光缆和构成管道工程主体的防腐管段、管件(弯头、三通、冷弯管、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球筒、机泵、加热炉、金属容器等物品均属于设备,其价值不包括在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中。其他建筑安装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也不应包括设备价值,具体设备名单可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列举。甲供材的合同处理技巧甲供材料注意事项与技巧:甲供材料涉及税款的负担甲供材料中发票处理甲供材料税款结算中甲方协助义务材料与设备的区别新法施行后,设备范围的限制合同中仍应明确设备、工程劳务价款甲供材就一定缴纳营业税吗?(案例027)(2)自产货物与外购货物建安合同中提供自产货物并负责建筑安装业务的涉税处理原则是分别就销售额与营业额计算缴纳增值税与营业税;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3号;国税发〔2009〕29号;国税发[2002]117号(已经作废);建安合同中提供外购货物并负责建筑安装业务的涉税处理是作为增值税的混合销售全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合同处理技巧自产货物与外购货物税收政策明显不同,在合同中应当明确作出选择与规定。合同处理技巧:货物的范围(是否包括材料)明确自产货物的证明提供义务合同中应当明确材料材料与劳务价款材料分包的,注意分包合同的形式(3)建筑工程与装饰工程概念与内涵的区别税收政策的区别合同处理技巧概念与内涵的区别建筑工程:建筑,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作业,包括与建筑物相连的各种设备或支柱、操作平台的安装或装设工程作业,以及各种窑炉和金属结构工程作业在内。安装,是指生产设备、动力设备、起重设备、运输设备、传动设备、医疗实验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的装配、安置工程作业,包括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的装设工程作业和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程作业在内。装饰,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饰,使之美观或具有特定用途的工程作业。税收政策的区别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合同处理技巧合同中应当明确区分建筑、安装、装饰合同如果既有建筑安装,又有装饰劳务,则应当应当分别订明建安与装饰劳务的金额如果合同已经签订并且未分别金额,则可签订一个补充合同。案例分析(案例028)案例分析(案例029)(4)绿化工程与绿化养护工程合同条款:乙方负责XX路段内栽种合同规定品种的苗木,栽种后应当及时进行养护管理,包括浇水、除草、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清除各类杂物等合同条款:乙方负责养护路段内各类植物的修剪、施肥、抗旱、抗涝、除草、病虫害防治、在植物死亡后还应负责栽种上与原植物一致的植物。绿化工程与绿化养护的区别:绿化工程前提是先绿化再养护;绿化养护是对已有的绿化进行养护适用税目完全不同:建筑业与服务业发包方的处理也不同:一个资本化,一个费用化为规避风险,可分立合同,即签订两个合同,一个是工程(栽种)合同,一个是养护合同(5)绿化工程与苗木销售合同苗木销售合同属于增值税(销售自产苗木的免税;销售外购苗木按照适用税率征税)绿化工程属于营业税建筑业税目范围销售自产苗木并同时负责建筑业的分别缴纳增值税(免税)与营业税销售非自产苗木并同时负责建筑业的一律作增值税混合销售计缴增值税合同处理技巧:销售自产苗木并同时负责建筑业务的注意在合同中订明苗木销售额与建筑劳务营业额;销售外购苗木并同时负责施工的可以采取合同分立策略(苗木销售合同、绿化工程合同)案例分析(案例030)(6)建安合同与设计合同建筑安装合同通常适用建筑业税目计算缴纳营业税,而设计合同则应当适用服务业税目计算缴纳营业税建筑业务与设计业务如果混同,则需要按照服务业从高征收营业税但设计业务(较小时)混同为建筑业,则通常作为建筑业征收营业税,实际税收征管中便是如此案例分析(案例031)3、合同价款报酬条款

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合同价款的内容:营业税强调全部价款与价外费用,但同时符合规定条件代收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合同价款与报酬的处理技巧:细劳务(装饰劳务、建筑劳务、设计劳务)、甲供材料、甲供设备注意细化折扣: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发生折扣的需在发票中体现案例分析(案例032)4、合同质量条款

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与筹划奖励款、优质工程款等作为乙方的营业税、所得税收入;乙方须向甲方开具发票乙方因工程质量发生的赔款,只能作为乙方的营业外支出,不能抵减营业税收入,在提供合法有效凭据的前提下,可以作为所得税费用税前扣除。5、建安合同履行方式条款

对纳税人影响与筹划营业税: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企业所得税:企业在各个纳税期末,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合同处理(案例033)综合处理案例(设备并非均由甲方提供)(案例034)(五)商品购销合同的涉税处理与筹划运用1.合同主体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2.合同数量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3.合同质量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4.履行期限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5.履行地点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6.履行方式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7.包装方式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8.结算方式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9.综合筹划运用:平销返利的纳税筹划(1)商品买卖合同主体

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商品买卖合同的主体不同,那么合同所承载的税收义务自然是不同的。因此,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都应当慎重地选择恰当的合同当事人案例(案例035)(2)商品买卖合同数量条款

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商品买卖合同数量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折扣销售方面。概念:折扣销售指销货方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因购货方购买数量较大或购买行为频繁等原因,而给予购货方价格方面的优惠,比如购买10件,销售价格折扣10%税收处理:增值税、消费税: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无论企业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应以其全额计征增值税。国税函〔2006〕1279号、国税函〔2010〕56号企业所得税: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价格上给予的价格扣除属于商业折扣,商品销售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案例分析(案例036)(3)商品买卖合同质量条款

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①买卖合同质量的内涵②销售折让的税收处理③销售退回的税收处理④违约金、逾期付款利息的税收处理⑤买卖合同质量条款的处理技巧①买卖合同质量的内涵商品买卖合同的质量主要包括合同标的(商品)的质量与合同的执行质量两个方面。买卖合同标的的质量包括商品的规格(型号、尺码等)、品种、品质等。在税收上可能会表现为销售折让、销售退回等。合同的执行质量则是指双方对合同的遵守程度。在税收上可能会表现为违约金、逾期付款利息等。②销售折让的税收处理增值税、消费税:税法规定,对销售折让可以按折让后的货款作为销售额计征增值税。但其销售发票的处理必须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取得合法的税务处理凭据。国税函〔2006〕1279号企业所得税: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的减让属于销售折让;企业因售出商品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属于销售退回。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③销售退回的税收处理增值税(消费税):在取得规定的凭据后可以抵减销项。企业所得税:企业因售出商品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属于销售退回。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④违约金、逾期付款利息的税收处理增值税、消费税:与商品销售相关的违约金、逾期付款利息等均作为增值税的价外收费。企业所得税:也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⑤买卖合同质量条款的处理技巧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标的质量存在问题时处理。对于退货与折让,应当明确规定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增值税红字专用发票的处理。对于违约金则区分情况处理:采购方违约的,应当要求销售方将其作为价外收费一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方违约的则建议抵减销售额以减少销项税额对于逾期付款利息,则可以通过合同进行筹划案例分析(案例037)(5)商品买卖结算方式条款

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不同结算方式对增值税的影响不同结算方式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不同结算方式的选择筹划不同结算方式对增值税的影响一般影响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具体影响:(一)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二)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三)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四)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但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为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五)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为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六)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七)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为货物移送的当天。不同结算方式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符合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条件,采取下列商品销售方式的,应按以下规定确认收入实现时间:1.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2.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3.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4.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结算方式的合同处理合同中对结算方式必须予以明确规定(直接影响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根据不同结算方式合理选择发票开具时间,但需要强调双赢(案例040)采取延迟收入实现的方式结算,包括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以及委托代销方式×(案例039)针对不同结算方式的税收处理规定开展有效筹划必要时采取激励措施:对购销双方来说提前付款的给予优惠——销售折扣(案例041)利用网络结算进行筹划(案例042)(6)商品买卖合同履行方式条款

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履行方式包括商品一次交付与分次交付;运费选择等对税收产生影响的条款主要是运费方式的选择、谁负责运输以及运输发票的处理等。购货方代垫运费的处理与筹划(案例043)采购方运费的处理与筹划(案例044)(7)履行期限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履行期限包括什么时间付款、什么时候开具发票、什么时间发送货物等等。不仅对企业纳税义务产生影响,而且还影响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案例分析(案例045)(8)商品买卖合同包装方式条款

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及筹划包装物单独销售合并销售销售时出租收取押金销售前出租销售时提供包装服务独立销售单独纳税价外收费合并纳税价外收费合并纳税暂不征税一年后征税租金缴营业税,包装费征收增值税合同条款处理鉴于不同方式对购销双方的影响,因而纳税人必须在合同中订明包装物方式。由于不同包装方式对购销双方纳税及其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因而,双方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利益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案例分析(案例046;案例047)(9)平销返利的合同处理平销返利目前存在错误认识与错误合同处理案例分析(案例048)(六)房产购销合同的涉税处理与筹划运用1.房产购销合同形式的涉税处理2.房产购销合同价款的涉税处理3.房产购销合同质量的涉税处理4.房产购销合同履行方式、结算方式的涉税处理5.房产购销合同标的涉税处理1.房产购销合同形式的涉税处理(1)销售合同向投资合同的转换(案例049)(2)一份投资合同向多重合同转换(案例050)(3)销售合同向代建合同的转换(案例051)2.房产购销合同价款的涉税处理合同价款应当包括全部价款与价外费用,价外费用包括: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罚息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但不包括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由国务院或者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收取时开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三)所收款项全额上缴财政。案例分析(案例052)3.房产购销合同质量的涉税处理房产销售合同的质量条款包括了销售折让、销售退回等目前最为常见的房产销售合同质量问题是违约金。违约金既属于合同价款内容,也属于合同质量条款。案例分析(案例053)4.房产购销合同履行方式

结算方式的涉税处理房产合同的履行方式、结算方式主要包括了预收款双及按揭贷款等方式。企业取得预收款时必须确认营业税收入,同时还须按照应税所得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在企业所得税上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确定收入额,其首付款应于实际收到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余款在银行按揭贷款办理转账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案例分析(案例054)5.房产购销合同标的涉税处理一般情况下,房产销售合同转让的合同标的是房产但是同样是房产仍然可以转换,比如说转换为项目,还可以转换为股权。因而标的是可以通过合同进行调整和处理的案例分析(问题案例055)案例分析(比较案例056)案例分析(案例057)五、涉税经济合同(一)预约定价协议(二)成本分摊协议(三)纳税担保合同案例(转让定价筹划)甲、乙、丙为集团公司内部三个独立核算的企业,彼此存在着购销关系。甲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作为乙企业的原材料,而乙企业制造的产品的80%提供给丙企业。有关资料见下表:甲、乙、丙三个企业的存在状况表企业名称增值税税率(%)生产数量(件)正常市价(元)转移价格(元)企业所得税率(%)甲17100050040025乙17100060050025丙17100070070025正常价格下的税收负担分析假设甲企业进项税额为40000元,市场年利率为24%,如果三个企业均按正常市价结算货款,则:甲企业应纳增值税额=1000×500/(1+17%)×17%-40000=72650-40000=32650(元)乙企业应纳增值税额=1000×600/(1+17%)×17%-72650=87179-72650=14529(元)丙企业应纳增值税额=1000×80%×700/(1+17%)×17%-87-179×80%=81368-69743=11625(元)集团合计应纳增值税额=32650+14529+11625=58804(元)转移价格下的税负分析甲企业应纳增值税额=1000×400/(1+17%)×17%-40000=58120-40=000=18120(元)乙企业应纳增值税额=(1000×80%×500+1000×20%×600)/(1+17%)×17%-58120=75556-58120=17436(元)丙企业应纳增值税额=1000×80%×700/(1+17%)×17%-100×80%×500/(1+17%)×17%=23248(元)集团公司合计应纳增值税额=18120+17436+23248=58804(元)。税收负担整体上并没有变化,但是企业却获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提示与策略通过关联方转让定价进行筹划风险较高,面临着税务机关不认可关联方价格的问题,因而,为规避这种风险,应当采取与税务机关签订转让定价协议的方式解决转让定价协议是保障关联方转让定价得到税务机关认可以及有效开展纳税筹划避免筹划风险的一种契约预约定价安排(预约定价协议)预约定价安排,是指企业就其未来年度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与税务机关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协商、确认后达成的协议。预约定价安排的谈签与执行通常经过预备会谈、正式申请、审核评估、磋商、签订安排和监控执行6个阶段。预约定价安排包括单边、双边和多边3种类型。预约定价安排应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的税务机关受理。预约定价安排的适用对象预约定价安排一般适用于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企业:(一)年度发生的关联交易金额在4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二)依法履行关联申报义务;(三)按规定准备、保存和提供同期资料。预约定价安排的条件与效力预约定价安排适用于自企业提交正式书面申请年度的次年起3至5个连续年度的关联交易。预约定价安排的谈签不影响税务机关对企业提交预约定价安排正式书面申请当年或以前年度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调查调整。例外:如果企业申请当年或以前年度的关联交易与预约定价安排适用年度相同或类似,经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可将预约定价安排确定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适用于申请当年或以前年度关联交易的评估和调整。预约定价安排的程序预备会谈正式申请审核评估磋商签订安排监控执行单边预约定价流程(预备会谈)书面提出谈签意向

税企双方讨论并填制《预约定价安排会谈记录》预计时间30天15内书面通知

正式申请

主要与内容(提供资料)1.安排的适用年度;2.安排涉及的关联方及关联交易;3.企业以前年度生产经营情况;4.安排涉及各关联方功能和风险的说明;5.是否应用安排确定的方法解决以前年度的转让定价问题;6.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拒绝企业申请预约定价安排通知书》,并说明理由。单边预约定价流程(正式申请)正式申请

3个月内书面报送《预约定价安排正式申请书》

无法按期提交书面申请延期

1.需要特别准备某些方面的资料;2.需要对资料做技术上的处理,如文字翻译等;3.其他非主观原因。税务局应当在15日内答复,否则视为同意

1.相关的集团组织架构、公司内部结构、关联关系、关联交易情况;2.企业近三年财务、会计报表资料,产品功能和资产(无形有形)的资料;3.安排所涉及的关联交易类别和纳税年度;4.关联方之间功能和风险划分,包括划分所依据的机构、人员、费用、资产等;5.安排适用的转让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以及支持这一原则和方法的功能风险分析、可比性分析和假设条件等;6.市场情况的说明,包括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环境;7.安排预约期间的年度经营规模、经营效益预测以及经营规划等;8.与安排有关的关联交易、经营安排及利润水平等财务方面的信息;9.是否涉及双重征税等问题;10.涉及境内、外有关法律、税收协定等相关问题。审核评估

单边预约定价流程(其他程序)审核评估

30日内磋商并层报总局

签署单边预约定价安排执行协议书签署安排

监控执行

5个月内进行但可延长不超过3个月

1.历史经营状况2.功能和风险状况3.可比信息4.假设条件5.转让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6.预期的公平交易价格或利润区间1.保存全部资料2.税务机关定期检查3.即时对审查结果调整4.定价安排变化后30天内递交报告,60天内修改完成

5.安排有效期结束后90天提出续约双边预约定价流程(预备会谈)书面提出谈签意向

同时向总局与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提出谈签意向,总局组织与企业预备会谈15内书面通知

正式申请

1.安排的适用年度;2.安排涉及的关联方及关联交易;3.企业以前年度生产经营情况;4.安排涉及各关联方功能和风险的说明;5.是否应用安排确定的方法解决以前年度的转让定价问题;6.向税收协定缔约对方税务主管当局提出预备会谈申请的情况;7.安排涉及的关联方以前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及关联交易情况;8.向税收协定缔约对方税务主管当局提出的预约定价安排拟采用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9.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拒绝企业申请预约定价安排通知书》,并说明理由。双边预约定价流程(正式申请)正式申请

3个月内书面报送《预约定价安排正式申请书》

无法按期提交书面申请延期

1.需要特别准备某些方面的资料;2.需要对资料做技术上的处理,如文字翻译等;3.其他非主观原因。税务局应当在15日内答复,否则视为同意

1.相关的集团组织架构、公司内部结构、关联关系、关联交易情况;2.企业近三年财务、会计报表资料,产品功能和资产(无形有形)的资料;3.安排所涉及的关联交易类别和纳税年度;4.关联方之间功能和风险划分,包括划分所依据的机构、人员、费用、资产等;5.安排适用的转让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以及支持这一原则和方法的功能风险分析、可比性分析和假设条件等;6.市场情况的说明,包括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环境;7.安排预约期间的年度经营规模、经营效益预测以及经营规划等;8.与安排有关的关联交易、经营安排及利润水平等财务方面的信息;9.是否涉及双重征税等问题;10.涉及境内、外有关法律、税收协定等相关问题。审核评估

将《预约定价安排正式申请书》《启动相互协商程序申请书》同时报总局与主管税务机关

单边预约定价流程(其他程序)审核评估

30日内磋商并层报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与税收协定缔约对方税务主管当局开展双边或多边预约定价安排的磋商,磋商达成一致的,根据磋商备忘录拟定预约定价安排草案。签署安排

监控执行

5个月内进行但可延长不超过3个月

1.历史经营状况2.功能和风险状况3.可比信息4.假设条件5.转让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6.预期的公平交易价格或利润区间1.保存全部资料2.税务机关定期检查3.即时对审查结果调整4.定价安排变化后30天内递交报告,60天内修改完成5.安排有效期结束后90天提出续约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双边或多边预约定价安排与企业签订《双边(多边)预约定价安排执行协议书》

预约定价协议安排对纳税人的好处降低了纳税成本(当年增加成本)避免(降低)税务机关对纳税调整的不确定性避免转让定价事后调整可能面临的处罚风险减少了征纳争议与纠纷,保障集中精力生产经营可以减轻与防范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纳税筹划的风险成本分摊协议成本分摊协议是企业与其关联方就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的协议。甲乙两个企业系关联企业,两企业于某年共同开发某项技术,共计发生费用5000万元。甲企业实际投入0万元,乙企业实际投入5000万元,而合同约定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因而,如果进行成本分摊,那么甲企业实际应当向乙企业支付费用2500万元。成本分摊协议的适用范围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共同提供、接受劳务

具体适用:1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对开发、受让的无形资产或参与的劳务活动享有受益权,并承担相应的活动成本。关联方承担的成本应与非关联方在可比条件下为获得上述受益权而支付的成本相一致。2参与方使用成本分摊协议所开发或受让的无形资产不需另支付特许权使用费。3企业对成本分摊协议所涉及无形资产或劳务的受益权应有合理的、可计量的预期收益,且以合理商业假设和营业常规为基础。4涉及劳务的成本分摊协议一般适用于集团采购和集团营销策划。成本分摊协议流程图关联方之间协商成本分摊协议事宜企业对成本分摊协议涉及的无形资产与劳务的受益权应当有合理的可计量的预期收益且以合理商业假设或营业常规为基础关联方承担的成本应当与非关联方在可比条件下为获得上述受益权而支付的成本相一致(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关联方之间签署成本分摊协议涉及劳务的成本分摊协议一般采用集团采购或集团营销策略达成协议之日起30日内层报总局税务机关判定分摊协议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后决定层报总局审核协议执行执行期间参与方实际分享的收益与分摊成本不配比的应当根据情况作出补偿调已执行并形成一定资产的成本分摊协议参与方发生变更或者终止执行加入已支付:新参与方为获得已有的协议成果的受益权的应当作出合理的补偿退出补偿:原参与方退出协议将协议成果的受益权转让给其他参与方的应当获得合理的补偿参与方变更后应对各方受益和成本分摊情况作调整协议终止后各参与方对已有协议成果合理分配企业减少应纳税所得的税务机关有权作出调整不按独立交易处理的参与方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参与方必须对开发、受让的无形资产或劳务活动享有受益权,并承担相应的未来活动成本。2.参与方对成本分摊协议所涉及无形资产或劳务的受益权应有合理的、可计量的预期收益。3.对于成本分摊协议所涉及的无形资产,参与方使用无形资产不需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如果将来需要支付特许权使用费,那么也不能构成参与方。4.涉及劳务的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一般为集团的成员。5.通常而言,在一份符合规定的成本分摊协议中,参与各方应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计算成本和利润,对外币的折算上也应该一致。参与方示例1A公司是澳大利亚一家铁矿石采掘企业。A公司在中国有一家子公司B。A公司将铁矿石销售给B公司后由B公司在中国再进行销售。A公司和B公司达成了一项成本分摊协议,共同开发一种新机器来提高铁矿石采掘效率。这项开发形成的专利将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注册。成本分摊协议规定,中国B公司有权使用这种专利在中国进行铁矿石采掘。A公司保留在世界其他国家使用该项专利的权利。但是由于中国政府的规定,B公司无法在中国取得铁矿石的开采权,因而无法使用这项专利在中国进行铁矿石采掘。因此,B公司就不是这项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因为他无法从该成本分摊协议形成的无形资产使用中获取收益。参与方示例2某跨国集团公司进行一项新生产工艺的研发,其下属A公司和B公司组成了一个研发团队参与到整个跨国集团为研发新工艺的成本分摊协议中。协议规定,产品研发成功后,A公司和B公司不享受新工艺的任何使用权,他们只能按发生的成本从集团获得补偿。在这样情况下,A公司和B公司由于无法从成本分摊协议形成的成果使用中获取收益,他们就不是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因此,A和B公司应被视为跨国集团在该项成本分摊协议下的服务提供方。所以,税务机关将不能认可他们仅仅取得简单的成本补偿,他们应作为向关联方提供劳务,根据独立交易原则获取合理的利润。成本成本分摊协议的客体是成本,更准确地讲是参与方参与成本分摊协议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分摊的成本。供参与方分摊的成本应包括参与方与无形资产开发和劳务提供自身所产生的所有成本,加上他向其他参与和非参与方支付的分摊成本减去其他参与方和非参与方向其支付的费用。与成本分摊协议相关的成本包括营业费用、有偿使用有形资产的支出等。而且,成本应与独立企业在可比条件下为获得受益权而支付的成本相一致。A、B公司达成了一项成本分摊协议,共同开发一项新设备。A和B公司共同分摊研发设施费、研发人员工资费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其他合理费用。B公司同时产生了一项与研发设备相关的测试费用,但他并没有将这项费用包含在成本分摊协议的研发费用中。这样的行为将得不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因为B公司发生的该项支出应包含在整个成本分摊协议的成本中并在所有参与方中按比例分摊。成本分摊协议的内容(一)参与方的名称、所在国家(地区)、关联关系、在协议中的权利和义务;(二)成本分摊协议所涉及的无形资产或劳务的内容、范围,协议涉及研发或劳务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及其职责、任务;(三)协议期限;(四)参与方预期收益的计算方法和假设;(五)参与方初始投入和后续成本支付的金额、形式、价值确认的方法以及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说明;(六)参与方会计方法的运用及变更说明;(七)参与方加入或退出协议的程序及处理规定;(八)参与方之间补偿支付的条件及处理规定;(九)协议变更或终止的条件及处理规定;(十)非参与方使用协议成果的规定。成本分摊协议的备案企业应自成本分摊协议达成之日起30日内,层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税务机关判定成本分摊协议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须层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核。变更或终止执行已经执行并形成一定资产的成本分摊协议,参与方发生变更或协议终止执行,应根据独立交易原则做如下处理:(一)加入支付,即新参与方为获得已有协议成果的受益权应做出合理的支付;(二)退出补偿,即原参与方退出协议安排,将已有协议成果的受益权转让给其他参与方应获得合理的补偿;(三)参与方变更后,应对各方受益和成本分摊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四)协议终止时,各参与方应对已有协议成果做出合理分配。企业不按独立交易原则对上述情况做出处理而减少其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做出调整。加入支付当成本分摊协议的某一参与方在参与到该协议时同意提供其现有的一项无形资产或其他资产供共同享有和使用,这时他就被视为向其他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进行了涉及该项资产的利益转让,其他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就应该对其提供资产进行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就被称为“加入支付”。如果其他成本分摊协议的参与方没有进行该项支付,税务机关将按独立交易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申请加入一个已生效的成本分摊协议的新参与者实体由于可以获得该协议以前活动已经形成的成果,这种情况下,原参与者实际上也向新参与者转让了其在以前的成本分摊协议活动中的各自利益的一部分。根据公平交易原则,原参与方将原有权利转让给新加入者时,新参与方也必须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原参与者进行“加入支付”。关于成本分摊协议的“加入支付”均不构成使用无形资产的特许权使用费,除非该项支付仅使支付者有权使用属于原参与者的无形资产,而并未同时获得该项无形资产本身的收益权。加入支付案例在第一年中,四个关联企业作为参与方达成了一项成本分摊协议去共同开发一种的可行性工艺流程以便从核聚变中获取能量以供商用。给予对该项工程的未来收益的合理估计,每个参与方最终平均分摊成本。就该项工程而言,每位参与方每年所分摊的成本估计在100万元人民币左右。在第10年,有第五个企业申请加入该成本分摊协议由于预计第五个企业能够获取该成本分摊协议预期收益的五分之一,同意按五分之一分摊未来发生了成本。在该企业申请加入时,已生效的成本分摊协议形成的无形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是4500万元人民币。这时,新加入者就必须向现有的四位参与者进行900万元的“加入支付”。退出补偿特别是在退出协议的参与者可能将其获取参加成本分摊协议已经获得的成果的利益转让给其他参与者时。如果在参与者退出时进行了有效的转让,这种转让需按照独立交易原则予以补偿,这种补偿就被称为“退出补偿”。在某些情况下,以前的成本分摊协议活动的成果可能没有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形成“退出补偿”。而且,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退出补偿”的金额还需要考虑到留存参与者面临的情况。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者的退出造成正在进行的成本分摊协议活动价值的减少是可确认和计量的。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