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学情评估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小说多有从形式上看来,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著名的如“刘玄德三顾茅庐”“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等等。这种情节的特点是同一施动人向同一对象作三次重复的动作,取得预期效果,因而笔者称之为“三复情节”。由元明至清末,无论长篇短篇、世情、神魔、英雄传奇、侠义公案等各体各类,中国通俗小说对“三复情节”模式的运用普遍深入而且持久。其意义各自不同。有的妙在“三复情节”本身,有的有调节叙事节奏的作用,有的还可以起到加强组织结构的作用,如《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以先秦人最重的卜筮而言,《礼记·曲礼上》简括为“卜筮不过三”,孔颖达疏:“卜筮不过三者,王肃云:‘礼以三为成也。’”“礼以三为成”就是说“三”为成礼之数,过或不及都是非礼的行为。而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礼教的社会,无往而不有礼数,所以“筮不过三”“礼以三为成”实行的结果就是“事不过三”。“事不过三”即是周秦以来中国人生活中一个重要而突出的习惯法则,它表现了中国人处事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作风。中国人“礼以三为成”——“事不过三”的文化传统,也就是一件事可以做三次,并且最多做到三次的观念与习惯,乃是中国小说“三复情节”的生活渊源。“三复情节”合乎美的比例和尺度。亚里士多德《诗学》认为:“戏剧的情节也应有一定的长度,最好是可以让记忆力把它作为整体来掌握。”显然,与定数“三”的绝对量度相联系,“三复情节”最合乎审美在“体积大小和秩序”上的要求。它既不太大,又不太小,对于读者来说,正是有一定长度,又便于“让记忆力把它作为整体来掌握”的那种美感形式。《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比“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更脍炙人口的事实,正可以证明“三复情节”形式美的这种优越性。其次,“三复情节”合乎寓变化于整齐、统杂多于单一的美学理想。“三复情节”写一件事重复做三次而成功,故事主要在两个人物(或方面)之间展开,有头、有身、有尾,相对独立,具有单纯和整一的特点;而在高明的作家笔下,情节内部每一重复的内容都有变化深入,使一个可能很简单的情节得以宽展、延长而局面不可预拟,如金圣叹评《水浒传》曰:“三打祝家,变出三样奇格,知其才大如海。”一般情况下,“三复情节”的发展表现为进展→阻塞→进展→阻塞→进展→完成的三段式形态。这种螺旋上升的三段完成模式,强化了矛盾双方的对立,合比例而又有节奏地把故事推向高潮。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这种处理情节的手法推迟了高潮的到来,使读者期待的心弦绷到最紧,而又未至于滥用读者的耐心,在读者急不可待的顶点,恰到好处地呈现结局,这正如筑堤遏流,筑到可以承受的极限突然放开,才能造成水流宣泄的最壮观场面。(摘编自杜贵晨《中国古代小说“三复情节”的流变及其美学特点》)材料二:中国古典小说“以三为法”的最本质的艺术特征是体现了审美简化的原理。小说家运用“三”这个有意味的数字,把复杂的千头万绪的社会现象归结到一种有规律的简明的艺术形式当中。诸葛亮长期隐居隆中,不攀豪强。一旦出山,便与刘备纵谈天下大势,指出了三分天下的总策略。这是整个封建时代中国文人“入世”和“出世”传统心态的反映,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转化过程的再现,小说家设置了一个三请诸葛亮的情节结构,艺术处理简单而又深邃。“以三为法”的结构叙事艺术是以层次演进来体现自己“结构特征”的简化。三,在古人的眼里本来就是“多”的意思,“以三为法”就要求依据多样而统一的美学命题,把小说主题和题材的统一与情节描写、人物刻画的多样,形成各个部分渐次演进,从而使整个作品处于最简的结构之中,归结为演进美。犹如在一个乐章中不断重复主旋律,但由于每一次重复,音调和节奏不断变化,在给人们新的美感享受时,又强化对主旋律的领悟和理解。《红楼梦》正面描写发丧送葬的重大情节共有三次:即秦可卿之死、贾敬之死和贾母之死。按照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来说,丧礼得应当一次比一次“体面”,可是恰恰相反。秦可卿死后,着意渲染丧事的豪华和侈糜,其排场之大,挥霍之巨,贾府空前。贾敬丧事的规模与其嫡亲的孙媳妇秦可卿相比,就大为逊色了。贾母的丧事,则是“内囊尽上来”后又被抄家的情况下操办的,整个丧事,“银钱吝啬”。送殡的队伍更是寒伧,连车辆也是叫贾蔷到亲戚家借去的。总之,曹雪芹设计的这三件丧事,从死者的身份、辈份、年龄与其出丧的铺排、规模和气势,不仅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重要的则是形象地表现了一个赫赫扬扬百年望族之家,如何从“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到逐步衰败的历史过程。三代人物,三次发丧,像三个阶段的标志一样昭示着封建贵族不可挽回的败亡的悲剧主题,显示出“以三为法”结构叙事对主题开掘的演进美。(摘编自郑铁生《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结构“以三为法”的文化意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三复情节”合乎周秦以来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法则,也合乎普遍的美学原理,在后世各种小说中一直被普遍应用。B.“礼以三为成”就是一件事情可以重复做到三次,但是不能超过三次,这在主观上就成了“事不过三”。C.中国古代小说情节也有重复三次以上的,但这种情节设计在形式美上不如“三复情节”优越,因而不能取得成功。D.《红楼梦》中秦可卿、贾敬和贾母三人丧事的情节设计,体现了审美简化的原理,在层次演进中表现贾府衰败的进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比喻论证,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有效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B.“三复情节”这一情节模式,从形式上看来三次重复,但是在其情节内部则有着变化深入或者层进。C.“三”可以表示基数“三”,如《屈原列传》“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也可以表示“多”,如《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杜贵晨在别的文章中说“三复情节”表现为“起一中一结”的形态,这与材料一的说法有一致之处。3.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证明“三复情节”的一项是()A.《西游记》: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B.《水浒传》:陆虞候火烧草料场C.《三国演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D.《三国演义》:破关兵三英战吕布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是《红楼梦》中著名的“三复情节”。请结合《红楼梦》中贾府的变迁,根据两则材料,简析“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这个“三复情节”的作用。(二)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团圆(节选)巴金晚会结束,小刘打手电给我照路,走原路回去。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辞了行回来,小刘给我打好了铺盖卷,在住室里等我。他要回到原来那个连队去。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他虽然高兴回连队,可是他的讲话和举动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我并不曾失信。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这中间我到过几个部队。我常常怀念小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在的那个连队打了胜仗,把敌人占据的一个无名高地拿下来了。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我听到了许多捷报以后,再得到那个连队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的欲望。过了国庆节,我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连长。他已经得到了通知,又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谈了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小刘的名字,还说我想见见小刘。“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连长点头说。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形也讲了。“不凑巧,他回国去了。“连长略略皱起眉毛说。我诧异地问道:“他回国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下去说:“参加国庆节观礼吗?”连长摇摇头说:“他挂了花,送回去了。”“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断了。”我变了脸色,着急地追问:“危险吗?”连长昂起头说:“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余的了。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来。那天他跟着我上战场,打到最后,主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攻不下来,火力猛得很,我们牺牲了几个同志。我十分着急,拿起一包炸药,打算自己冲上去炸掉它。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我本来打算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任的,说是祖国来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我马上回到军政治部去。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的地方。我几个月不来,山沟里也有了不小的改变。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字:“欢迎祖国人民慰问团。”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志们的歌声。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稿纸。他见我进去,跟我握了手,就把稿纸塞到我手里让帮忙修改。我摊开稿纸一看,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迎慰问团的《献诗》。我还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子。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妥当的句子要我替她解决。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忙。她满意地拿回诗稿就向我告辞。我要留住她,她却笑着说:“我还要准备节目,再不回去,我们陈团长可要急死了。下次来吧。”我就说:“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她还要推辞,我却跟着她走出了洞子。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她听到小刘的名字,马上说:“小鬼有个东西要我交给你!”我连忙问:“什么东西?”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马上变了,压低声音说:“笔记本。小鬼还说——”“他怎么说?”我打断了她的话。“他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她答道,埋下头往前走,也不再看我了。我过了半晌,才再问一句:“他伤得怎样?”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他没有危险吧?”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得久。他没有腿,也能做许多、许多好事情。”她很激动,不过声音很坚决。但是这以后她又不作声了。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看,在第一页上,我看见小刘亲笔写的四行字:“忠于团,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爱祖国,就要爱自己的同志。”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小鬼说他以后不一定能再见到你,请你留下这个做纪念吧。这些字是他入团的时候写的。”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有删改)文本二:巴金的小说理论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摘编自许德《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注】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小刘作为通讯员的种种表现透露出对“我”这个祖国来的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B.为迎接国庆三周年和欢迎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捷报频传,“争取立功,迎接亲人”的口号彰显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革命豪情。C.小说通过写“我”向连长了解小刘的情况和夜里做梦两件事,表现了“我”对小刘的思念之深,也有对他受伤之后的牵挂,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D.从写王芳创作欢迎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件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才情、做事认真、具有革命热情的文工团青年。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和“我”的回忆,塑造了小刘的好战士形象。B.小刘两条腿都锯掉了,还是坚信自己能回到前线去,表现出勇敢执着、坚强乐观的人物特征。C.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王芳的胆小懦弱反衬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D.小说中“我”的形象带有一定的作家自我抒发的色彩,读者可以从中窥测到作家的家国情怀。8.文本一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请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9.文本二中巴金的小说创作理论在《团圆》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勾践已灭吴,乃以兵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越王还于吴,置酒文台,群臣为乐。大夫种进祝酒,其辞曰:“我王贤仁,怀道抱德。灭仇破吴,不忘返国。赏无所吝,群邪杜塞。君臣同和,福佑千亿。觞酒二升,万岁难极。”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范蠡从吴欲去,恐勾践未返,失人臣之义,乃从入越。行谓文种曰:“子来去矣,越王必将诛子。”种不然言。蠡复为书,遗种曰:“吾闻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文种不信其言。越王阴谋,范蠡议欲去徼幸。二十四年九月丁未,范蠡辞于王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义一也。今臣事大王,前则无灭未萌之端,后则无救已倾之祸。虽然,臣终欲成君霸国,故不辞一死一生。臣窃自惟,乃使于吴。王之惭辱,蠡所以不死者,诚恐谗于太宰嚭,成伍子胥之事。故不敢前死,且须臾而生。夫耻辱之心不可以大,流汗之愧不可以忍。幸赖宗庙之神灵,大王之威德,以败为成,斯汤、武克夏、商而成王业者。定功雪耻,臣所以当席日久,臣请从斯辞矣。”越王恻然,泣下沾衣,言曰:“国之士大夫是子,国之人民是子,使孤寄身托号,以俟命矣。今子云去,欲将逝矣。是天之弃越而丧孤也,亦无所恃者矣。孤窃有言:公位乎,分国共之;去乎,妻子受戮。”范蠡曰:“臣闻君子俟时,计不数谋,死不被疑,内不自欺。臣既逝矣,妻子何法乎?王其勉之!臣从此辞。”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选自《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B.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C.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D.台上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范蠡知勾践/爱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谋成国/定必复不须功而返国也/故面有忧色而不悦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种曰”中的“遗”与《伶官传序》中“此三者,吾遗恨也”的“遗”意思不同。B.“幸赖宗庙之神灵”中的“幸”与《鸿门宴》中“故幸来告良”的“幸”意思相同。C.“国之士大夫是子”中“是”与《归去来兮辞》中“觉今是而昨非”的“是”意思相同。D.“二十四年九月丁未”中的“丁未”与《登泰山记》中“是月丁未”的“丁未”皆指纪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勾践灭吴后并没有回越国,而是率兵北上与诸侯会盟,在接受了周天子封赐爵号后离开徐州,又回到吴国。B.在文台宴会上,大夫文种向勾践祝酒,听了文种的祝酒赞词,勾践却不高兴,范蠡对勾践的心理有清醒的认识。C.范蠡为了尽到自己做臣子的道义,跟随勾践回到越国。途中,他两次警告文种所面临的危险,但文种都不相信。D.范蠡在向勾践辞别时,详细说明了自己忍辱未死以及现在离开的原因,勾践恩威并施,假惺惺地进行了挽留。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2)是天之弃越而丧孤也,亦无所恃者矣。14.范蠡劝说文种离开勾践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泉南作①张野(元)自入闽关,形势山川,天开两边。见长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石磴盘空,天梯架壑,驿骑蹒跚鞭不前。心无那,恰鹧鸪②声里,又听啼鹃③。区区仕宦谁怜。道有志、从来铁石坚。但长存一片,忠肝义胆,何愁半点,瘴雨蛮烟。尽卷南溟,不供杯杓,得逐斯游岂偶然。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传。【注】①这首词是作者自北方到南方做官,途经福建泉州南蒲所作。②鹧鸪:鸟名,其鸣声似“行不行也哥哥”。③啼鹃:杜鹃鸟,其鸣声似“不如归去”。1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先点明词人置身之处与感发诗情的地理环境,然后从正面进行描写,以拟人夸张手法刻画入闽的艰难。B.“恰鹧鸪声里,又听啼鹃”与“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有异曲同工之妙,渲染了旅途环境的空寂苍凉。C.词人认为,他能有机会游览这奇境绝非偶然,是上天有意要他用文字来描绘这美丽山川,写成佳作流传海外。D.全词写景气势博大,激荡纵横,夸张和浪漫之笔为全词增添了瑰丽色彩,读来令人精神振奋。16.李白的《蜀道难》艺术地再现了蜀道之难,张野的《沁园春·泉南作》也将入闽的艰难险阻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样写路途艰险,但两位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_______________”,以神态表明态度。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3)在《庖丁解牛》中,写庖丁解牛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最后一阶段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赶大集办年货”是颇具仪式感的重要传统。一元复始,“黄河大集”春节季正在山东各地①地展开。到大集上逛一逛,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再加上摩肩接踵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共同汇聚成了生机勃勃的人间烟火气,也为人们带来了最熟悉的年味儿。另外,时代在变,赶大集的形式也在②。乘着互联网和数字化东风,山东适时推出“好客山东贺年会”云端购物节、山东省非遗年货购物节等“黄河大集”春节季系列活动,推介“好客山东,好品山东”新年货。近日,《山东“黄河大集”四季整体实施方案》的出台,对打造“黄河大集”品牌进行长远规划,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文化与旅游、好品、传播相融合。冬季“年货大集”、春季“春游大集”、夏季“手造大集”、秋季“丰收大集”,③的“黄河大集”活动令人期待,也让“山东好品”的社会认同度、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冷冻一般指将食物放入冰箱冷冻区保存,而速冻则是指快速地把食品温度降低到远低于水的冰点(通常在18℃以下)。速冻和冷冻都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吗?事实证明会影响,但是冷冻相较于速冻,①。如果速冻,食物中的水分则会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礼仪文化传承模板
- 公开课课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好制度
- 嘉兴新式别墅花园施工方案
- 2024年镇小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 校园帮扶工作计划格式
- 小学上学期2021教学科研处工作计划新选
- 2024年乡镇法律法规学习计划教研学习计划
- 2024年校长学期工作计划要点
- 韶关市计划生育证明书
- 乡年普法工作计划
- JCT558-2007 建筑用轻钢龙骨配件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我的家乡湖南
- 玩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大学
- 仰望古老的中国文化作文900字
- NICE3000NEW全系列电气调试说明书
- 线性代数的应用论文线性代数的应用论文
- 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课件
- 妇科手术与输尿管损伤
- 安规热力和机械部分培训课件
- 施工现场专项消防安全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