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发展让阳光工程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池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调查研究_第1页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发展让阳光工程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池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调查研究_第2页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发展让阳光工程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池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调查研究_第3页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发展让阳光工程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池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调查研究_第4页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发展让阳光工程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池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调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发展让阳光工程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池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调查研究

如何向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积极领域是一个考验决策者政治能力的问题。因此,自2004年起,安徽省对农村工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并将农村工人转移到非农产业领域,简称羊光工程。目前,这项惠及千万农民的示范工程进展如何,实施中存在那些问题,如何改进,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专程到池州市进行调研。1石台市旅游专业课程培训单位的情况池州市农村劳动力有72万,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有31万,外出务工人员中技术人员少,干的都是体力活,工资待遇低。为提高农民工素质,池州市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4-2006年,共培训37119人,转移就业33202人,其中2006年培训任务是14000人,实际培训14085人,转移12548人;2007年培训任务是12600人,2007年1-9月份,实际培训7237人,转移5462人,参加技能鉴定人数是1006人,就近就地转移人数占全部转移人数的70%。稳定就业占70%,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占30%。该市列为全省阳光工程项目县的贵池区,承担培训任务3500人,培训学员2947人,转移2781人,转移就业率达94%。近2年培训的农民工中,培训20-30d的是6300人,培训31-60d的是4200人,培训61-180d的是2100人,80%以上在省内就业,在省外就业的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北京、广东等地。2007年,池州市有28个(含贵池区8个)培训单位被批准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其中公办21个,民办7个;有8个属农业部门,8个属教育部门,6个属劳动部门,其他6个。各地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机械加工、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驾驶维修、加工类、建筑装饰、餐饮旅游服务等专业,做到培训一批、就业一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比未接受培训的月平均收入增加300-500元,月工资少的600-800元,多的达1200元以上。2007年,培训专业有所拓宽,增加了农产品加工业、地方特色产业、农村服务业、沼气工、拖拉机手等相关技能培训;各培训基地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壮大。阳光工程财政资金补助情况:2006年中央、省补助资金人均274元,总共354.2万元,2007年人均增加到322元;市级阳光工程配套资金人均20元,总共25.2万元,县级配套资金人均30元。该市以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补贴给培训机构。近年来,各地注重创建劳务品牌,池州市利用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和当地机械加工企业的优势,开展制造类专业培训;针对市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培训。东至县利用民办电脑学校资源,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培训;还为“凤还巢”企业输送服装缝纫工。石台县围绕六大工业产业,开展加工专业培训,为企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并且,围绕旅游特色,开展餐饮旅游服务专业培训,为当地旅游公司输送服务员。青阳县根据工业园区人才需求,开展服装加工、圣诞灯制作等专业培训。2杨光项目的主要做法和经验2.1加强宣传,教育农民积极参加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阳光工程的认识,池州市采取“涉农会议插一脚、有关网站发一贴、新闻媒体播一刻”等方法,大力宣传阳光工程,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对实施阳光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广大农民群众对阳光工程政策的了解,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培训。2.2规范培训单位一是认真做好2007年项目申报工作,落实培训计划。二是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开展了基地申报认定工作。三是及时签定培训合同。市阳光办将省下达的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培训基地,并与各培训基地签订培训转移合同。四是加大对培训单位培训转移工作的指导力度,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五是实行定期报告制度,要求各培训基地按期上报本月培训进度,并按时向上级阳光办汇总上报。2.3安排学员履职一是继续推行了“三堂课”制度。2007年以来,各地阳光办对各培训基地举办的每一次培训班,都邀请财政局派人到班上检查招生简章,核实学员身份,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政府补助资金数额;在每期培训班结业时,安排人员参加结业仪式,核定结业人数。二是规范档案管理,建立好阳光学员学籍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帐和转移就业台帐,同时认真做好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2.4建立科学的给药方案,加强农民就业衔接各培训单位根据本地农村劳动力现状和教学优势,精心编制培训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愿望合理开设培训专业,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强化培训管理,加强就业衔接,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做到培训一批,就业一批,就业率达90%以上。3杨光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3.1对阳光工程的执行能力不强各地对阳光工程宣传力度不够大,特别是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这项惠及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宣传报导太少,仍有不少干部至今对阳光工程的概念不清,不少农民根本不知道阳光工程。同时,相关部门认识不到位,组织推进工作成效不大,个别管理部门因人手、经费缺乏,只能应付程序性的工作,对如何提高培训质量,创造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劳务品牌上,缺乏“实招”。少数乡镇只是形式上成立领导小组,到村一级已是悄无声息,并未真正把阳光工程当回事,造成工作进展缓慢,组织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多数培训机构愿意为农民开展培训,但觉得台帐繁琐,程序复杂,培训之外工作量过大、成本过高。3.2传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农民外出高峰一般集中在春节、农忙或高考后,为谋生计,多数青壮年劳力有目的或无目的性的外出务工,少数留守青壮年劳力却因种种离不开家的原因,不愿意参加培训。其他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妇女或老人,文化素质低,没有需要更没有能力接受培训。由于传统习惯,不少农村妇女宁愿挤出时间打小麻将、推小牌九、斗地主等,也不愿参加免费培训,这给组织招生、集中开班、统一输出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其次一些学员对所联系企业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期望过高,不满意基地的安排,有的上岗后不安心工作,频繁的跳槽,给学校的推荐和就业安置带来一定困难。由于生源组织困难,学员流动频繁,择业随意性大等原因,导致“订单”履约难,订单对双方难有约束力。3.3对培训工作的投入与培训费用有了矛盾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实现稳定就业,必须具备一技之长。但目前我省阳光工程补助标准偏低,只能应付于入门或初级技能培训,且各专业之间的补助标准档次没有拉开,大多使用一个通用标准。一些社会迫切需求的专业,因培训成本高、农民自交费用比例过大而对农民难有吸引力。比如计算机应用(指中、长期班)、车工、钳工、铣工、服装设计等技术含量高而培训时间长的专业,往往因报名人少或无人报名而难以开班,甚至无法开班,这些是阳光工程叫好不叫座的症结之一。其次,阳光工程的计划安排、资金拨付与实际培训工作脱节。每年的培训计划,都在下半年下达,而下半年农村劳力都外出了,使培训前的宣传、准备工作无法进行。每年的补助资金,也在下半年审核通过后才拨付,日常工作的运行要培训单位自己垫付,压力很大。另据反映,阳光工程所需的财政资金,中央、省和市都能按时拨付到位,少数县配套资金不落实,影响工作开展。其次还有少数地方培训计划不落实,虚报培训计划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3.4干部培训的验收机制不健全目前对农民的培训,如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包括阳光工程)、农村科技入户工程等等,涉及劳动、农业、教育、科技、民政、扶贫等多个职能部门,各自为政,资金分割、培训资源分散,导致培训的内容重复、档次不高、程序繁杂。政出多门的另一面伴生结果是,往往同一个培训机构承担多个部门的培训任务,挂多块牌子,培训申报使用同一套资料,培训教学应用同一套教材,培训验收提交同一套总结,只要稍加改动即可应付各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其次是相似的培训内容,部门之间检查验收标准不一。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保障部门和农业部门皆有相似的培训要求,但劳动保障部门主要注重培训过程,而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除培训过程外,对户籍、在岗与否、就业安排和跟踪服务皆有很具体的要求。3.5培训单位的资金和档案滞后培训基地反映,阳光工程培训外的工作量过大,比如申报资料多且手续繁杂,应付“三堂课”投入精力多,大量的档案,台帐建立完善任务重。还要组织生源,就业安排,跟踪服务,由于人员流动频繁,信息联系困难,电话费、交通费成本开支过大。而阳光工程补助资金,在扣除工作经费后,人均只有二百多元,却要承担除培训以外上述大量的繁重工作,培训单位的利润空间非常小,无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就业安置和跟踪服务工作。因此少数培训单位未能及时建立健全相关培训档案和数据,使验收和资金拨付滞后,影响培训工作全局。为此,培训单位认为,当今的高等院校在收取学生几万元入学和学习费用后,并不对学生的就业和跟踪服务负责,而阳光工程对培训单位要求承担的任务很重,但拨付的经费却很少,责、利很不相称。3.6培训对象普遍“滥用”的观念,培训效果差。在培训培训很难被目前由于经费限制,学员只能接受一些时间短、技术含量低的初级技能培训,难以实现和市场及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而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已是供不应求之势,特别是电动缝纫、电子、餐饮服务等专业已出现“用工荒”,用人单位对工人培训与否无所谓,所以尽管各培训基地均开设了这些专业,但前来报名培训的人并不踊跃。即使参加了这些培训,由于学员只具备简单的务工技能,仍然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待遇低的工作,难以实现阳光工程的设计初衷。目前在一些地区造成了陷入一方面市内工业园区找不到合适技工而烦恼,另一方面劳动力又缺乏就业技能而难以找到合适工作而发愁的两难境地。3.7劳动力技能低、一次性培训难一是户籍问题,阳光工程要求学员必须是农村户口,但现在农村人口流动范围广,居住地变动大,身份不易确认。二是在岗培训问题,阳光工程要求学员必须是务农或待业,而不能是在岗人员。目前农村除了老弱病残和少数留守人员,多数劳力都已外出务工,没有人在家中等着培训,而一些短期的、季节性的、流动性大的工作如餐厅服务员、建筑业工人、推销员等,如果也算在岗的话,也许他们今天在岗,明天就会下岗,如此上岗与否如何认定?在当今劳动力供方市场情况下,如对户籍和上岗与否严格要求,那么阳光工程就难以找到培训对象了。三是一次性培训问题,阳光工程规定每个学员只能享受一次补助,这个规定阻碍了农民提高技能、增强转岗就业竞争力愿望的实现。也与当今中央要求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宗旨相违背。4关于日光浴的进一步改进4.1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执行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把阳光工程宣传到千家万户。基层政府和新闻媒体要利用春节、中秋前后、农闲期间以及高考后农民外出务工高峰之前,及时对阳光工程进行宣传、政策发布、经验介绍及传递劳务信息,努力提高农民对这项民心工程知晓率和参与度。对应、历届高初中毕业生,鼓励他们报考职业学校,技校和阳光工程培训。进一步提高各级组织,特别是乡镇、村主要负责人作为基层阳光工程的第一负责人,尤其要提高认识。农村劳力转移工作的重心要下移到乡镇、村,量化阳光工程目标管理责任,作为对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对阳光工程做出成绩的给予表彰或重奖,对弄虚作假,非法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坚决予以严肃查处。4.2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农民就业一是公共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阳光工程的补贴,提高补贴标准、尽量减少农民个人付出的培训成本。二是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配套政策,建立先培训、再就业制度,引导农民自觉参加培训;降低职业技能鉴定的收费标准,吸引培训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为外出务工人员打造就业的“名片”。三是培训地点、培训方式上要为农民着想,进一步方便农民。在培训地点上,尽量将培训班办在乡镇比较适中的地方,使农民就近参加,降低食宿交通费用,节省培训成本;培训方式上,本地培训机构未设该专业,而农民又有培训要求的,建议实行先向当地阳光办备案,自己前往学习,毕业后持证到当地阳光办领取培训补贴。4.3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培训环境一是取消目前阳光工程按人均补助的办法,在核实提高补助标准的同时,按培训专业种类、时间长短,拉开各专业间补助标准,逐步加大高技能培训、时间为2-3个月的专业培训比例,让农民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二是在注重培训质量的前提下,适度确定培训规模,不宜层层加码增加基层负担;进一步优化培训专业设置,由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培训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培训转移,注重培训效果,提高校企对接的契合度和订单的履约率。三是培训基地要配合项目管理单位进一步精简程序,简化补贴环节,完善补贴方式,尽量减少培训补贴的工作成本,把更多精力直接用于培训和转移工作。四是阳光工程财政补助资金要及时到位,改进资金年终拨付方式为按季节或按月拨付,进一步增加培训单位就业安置所需的经费。每年的培训计划尽量要在春节前后下达。4.4完善农村劳动力缺乏就业培训管理及培训程序阳光工程初始调研和设计,是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进行的,现在已发生很大变化,亟需重新设计,有关项目管理单位要进一步加大调研论证力度,对阳光工程有关政策措施,项目管理及程序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思路。建议:一是要把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人员(在岗)也应纳入培训范围,提高培训学员就业技能和转岗能力。二是将报名培训人员户籍资格的准入制改为备案制,培训对象在保证农民工为主体的情况下,向失地农民、外地移民、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倾斜。三是延长培训时间,由短期培训向中长期培训过度,相同内容的培训种类应统一补助标准和培训时间,其他类型的培训种类应分门别类,确定每一类的补助标准和培训时间,避免各行其是。四是允许一个农民可以多次参加不同专业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的就业竞争力。4.5整合培训资源。在农村的各部门内建立统一的培训计划,形成专业统一的培训计划,是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在方案内,直接利用现有资源,为农村的企业、企业培训机构、专业人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一是职能部门行政管理资源,政府要整合农业、劳动保障、扶贫、教育、科技、乡镇政府等部门的职能,成立“农、科、教”统筹机构,将各部门掌握的培训项目资金,统一整合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项目资金,形成信息互通,档案共用、资源共享的合力。其次是整合社会教育和企事业培训资源,将目前分属众多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