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稠油蒸汽吞吐环空注氮隔热工艺优化_第1页
渤海稠油蒸汽吞吐环空注氮隔热工艺优化_第2页
渤海稠油蒸汽吞吐环空注氮隔热工艺优化_第3页
渤海稠油蒸汽吞吐环空注氮隔热工艺优化_第4页
渤海稠油蒸汽吞吐环空注氮隔热工艺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渤海稠油蒸汽吞吐环空注氮隔热工艺优化李金蔓;霍宏博;陈毅;刘春艳;刘海龙【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9(038)010【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渤海;稠油热采;氮气;反循环;蒸汽吞吐【作者】李金蔓;霍宏博;陈毅;刘春艳;刘海龙【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7稠油在石油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大,稠油开采技术受到世界石油行业关注[1],渤海稠油储量占渤海总储量2/3以上,其高效开发对国家发展有直接、深远的战略意义[2]。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注水等[3-5],渤海稠油黏度在350mPa・s~10000mPa-s的稠油油藏通常采用蒸汽吞吐环空注氮气隔热技术开采[6]。通过隔热管向地层注热蒸汽并在油套管环空注入氮气以阻止热量向套管及地层扩散[7,8]。赵利昌等通过建立井筒数学模型论证了油套环空注氮工艺的隔热效果优于环空充氮气工艺[9],刘利等对环空注氮排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10]。针对于环空注氮隔热工艺主要关注参数研究,对注氮工艺优化较少,注氮隔热工艺存在一定缺陷:环空注氮气隔热工艺将氮气和热蒸汽一同注入井内[11-13],会将井内低温完井液被挤入地层,使井周地层孔隙中充满完井液,热蒸汽首先加热完井液,剩余热量才用于加热远离井眼的地层孔隙中的稠油,完井液升温对增产并无意义,消耗大量宝贵的热能。受海上油气开发法规的限制[14],稠油热采的注热和生产需要两套管柱,多轮次注热会使消耗的热量累积[15],因此对环空注氮工艺的优化非常有必要。在渤海稠油注热开发对蒸汽吞吐环空注氮气工艺进行优化并首次应用,先采用氮气排空油套环空的完井液后再进行注热,有效提高了稠油蒸汽吞吐注热效率。1蒸汽吞吐环空注氮气工艺优化对环空注氮气隔热进行工艺改进:在注蒸汽前,增加氮气反循环的步骤,顶替出井内完井液,使井筒内充满氮气。经过工艺优化可减少低温完井液进入地层消耗热蒸汽的热量,也减少添加剂高温变质堵塞储层风险,此外氮气的增压保能作用会更好。尤其有利于多轮次注热开发,为海上及陆地稠油油田油套环空注氮气隔热的蒸汽吞吐开发模式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新方法。注热过程中井筒内温度高、压力高,井下工具需具有承受高温能力,电泵、电缆高温下安全性难以保证,因此注采一体化管柱结构在海上较难实现,完井管柱分为注热完井管柱和生产完井管柱两套[16],注热完毕依靠地层能量生产阶段结束后,起出井内注热管柱,再下入电潜泵生产,避免地下高温对电缆等的破坏。渤海蒸汽吞吐过程一般设计8轮次,每轮次注热后,依靠地层能量生产阶段结束后需要压井,下入电潜泵生产,即每轮次都面临井内完井液、压井液处理问题。渤海热采井通常用三开井身结构:339.7mm表层套管+244.475mm生产套管+177.8mm筛管,177.8mm筛管采用裸眼砾石充填完井方式完井注气阶段,完井管柱结构为:114.3mm隔热油管+带开启阀的环空封隔器+88.9mm隔热油管+注气阀+盲堵,注热管柱结构和氮气顶替流程(见图1)。图1注热管柱结构和氮气顶替完井液流程氮气反循环顶替井内完井液工艺无需增加大量的设备改造。只需在采油树连接生产流程前安装节流阀,节流阀前安装压力表,氮气反循环施工步骤为:(1) 氮气生成设备连接油套管环空,隔热油管顶部通过采油树连接生产管汇;(2) 制氮设备将氮气由环空注入井内,同时控制节流阀,使氮气反循环进入井筒,通过注气管汇中的注气阀进入注气管汇,将整个井筒内的完井液顶替出井筒,使油套管环空和注气管柱内充满氮气,期间保持井底压力基本不变;(3) 油套管环空注入氮气,隔热油管内注入热蒸汽;(4) 热蒸汽将隔热油管内氮气挤入地层,同时油套环空内注入氮气,维持热蒸汽和氮气同时注入直到注热阶段结束。2注氮工艺优化增产机理在窦宏恩等[17]提出的蒸汽吞吐加热热平衡方程基础上,进行以下假设:盖层和底层不传热;进行蒸汽吞吐加热模型推导,反循环出,热采最大加热半径为:若考虑完井液被挤入地层:则加热半径之比为:其中:n-注热轮次;-热采最大加热半径,m;qs-注汽速度,m3/d;Xs-井底的蒸汽干度,%;Lv-蒸汽潜热,kJ/kg;Ts-注汽温度,°C;Tr-原始地层温度,°C;Hws-Ts下水的焓,kJ/kg;Hwf-Tr下水的焓,kJ/kg;t-注汽时间,h;h-油层厚度,m;M-油层热容量,kJ/(m3・°C);Mc-井筒完井液热容量,kJ/(m3%);Qi-注汽速率,kg/h;Qr-上一轮次余热,kJ,第一轮次Qr=0。由式(3)可知,若不将完井液循环出井筒,随着加热轮次增加,与将完井液循环出井筒相比,最大加热半径会降低。对南堡油田X井采用CMG软件的STARS模块进行模拟,分析挤入地层中完井液对剩余油的影响,经过8轮次开发,剩余油加热面积会产生显著变化。氮气将井筒内完井液顶替出井筒,也可避免热蒸汽对完井液加热所消耗的能量,使更多蒸汽热量被稠油吸收(见图2、图3)。并且,氮气可以在热蒸汽和稠油之间形成隔层,氮气热导率低,其存在可以降低蒸汽露点,使蒸汽换热速度减慢,降低高潜热蒸汽的热损失,有利于提高蒸汽波及效率。氮气阻隔可以形成蒸汽腔降低热损失[18],注蒸汽腔室(见图4)。图2完井液挤入地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3注热前将完井液循环出井筒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4注蒸汽剖面示意图环空注入氮气在阻隔热量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套管的过早腐蚀[19],大量研究证实注入氮气可扩大蒸汽波及体积,补充驱动能量和降低残余油饱和度,维持更高的地层压力,提高驱油效率[20]。反循环氮气顶替井内完井液技术无需改变井内管柱结构,只需增加注入热蒸汽前环空注入氮气顶替井内完井液步骤,施工简单。3注氮工艺优化对热效率的提高以渤海某井为例,该井采用井身结构(见表1)。在井口注入温度350^,蒸汽干度80%的注热参数下,总注气量3000t,井口干度>80%,注入压力16MPa,焖井5d,地层埋深1500m,初始地层温度50°C,平均吸气指数10.5t/(MPa・d),通过井筒模拟软件,注热结束时井底温度340C。表1热采井井身结构分析加热完井液与加热氮气所损失的热量,常温常压下完井液和氮气的比热容参数(见表2)。表2流体传热参数对比加热一定质量流体所需热量计算公式为:式中:AQ-加热流体所需热量,kJ;AT-流体升高温度,°C;p-流体密度,kg/m3;c-流体比热容,kJ/kg・°C;AV-流体体积,m3。据此计算,该井井筒容积为88.6m3,隔热油管闭排体积为8.2m3,即井筒内完井液体积为80.4m3,完井液的比热容是稠油的2.5倍,据公式(4)计算,加热到相同温度,井筒容积的完井液升温消耗的热能可加热200m3稠油,按照8轮次计算,消耗于完井液升温的热量可用于加热1600m3稠油,氮气反循环顶替完井液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蒸汽吞吐热效率。在渤海某油田应用,单井产量较工艺改进前提高3%。4结论和建议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稠油热采注蒸汽前的环空氮气反循环可以有效增加注热波及范围,降低注入蒸汽的热损失,这是对稠油蒸汽吞吐的改进,较目前常用技术相比优势明显,可为未来海上稠油油藏开发提高热效率起到帮助作用,该技术有以下优势:此项技术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改造,只需在工艺上进行调整。氮气将完井液顶替出井筒可以有效降低热蒸汽消耗于完井液的热损失,可以有效增加注热波及范围。氮气被挤入地层后能够有效的隔绝地层流体与热蒸汽,形成热蒸汽腔,起到提高热效率和增压保能的作用。完井液不挤入地层可减少完井材料受热变质所造成的地层损伤。【相关文献】[1]于连东.世界稠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特种油气藏,2001,8(2):98-103.[2]周守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技术探索与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10):55-60.王义刚,于文英,鲁振国.水平井电加热油藏地层水热采方法可行性分析一以辽河油田某底水稠油油藏为例[J].非常规油气,2018,5(1):70-75.[4]黄晓东,等.新型在线深部调剖技术在海上稠油油田的研究与应用[J].非常规油气,2016,3(4):58-64.[5]李浩哲,梁琳琳,等.储层参数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开发效果的影响[J].非常规油气,2017,4(1):84-87.[6]郭太现,苏彦春.渤海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现状和技术发展方向[J].中国海上油气,2013,25:26-30.[7]孙景涛,吕瑞典,周锡容.油田注汽井氮气隔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5):19-22.[8]J.P.holman.传热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9]赵利昌,林涛,孙永涛,等.氮气隔热在渤海油田热采中的应用研究[J].钻采工艺,2013,36(1):43-45.[10]刘利,马振,黄武鸣,等.海上大斜度热采井氮气隔热注氮排量优化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2015,27(6):80-86.[11]潘建华.氮气隔热井筒传热物理模拟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4,11(1):96-99.[12]刘东菊.氮气提高稠油热采效果工艺技术[J].钻采工艺,2006,27(5):59-60.[13]刘如杰.超稠油组合式吞吐在曙光油田的应用[J].非常规油气,2018,5(5):68-74.[1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S].2009.[15]熊玉娟,郝大伟,张莉,等.扶余油田稠油分层注汽工艺技术试验与效果评价一以探91区块为例[J].非常规油气,2016,3(6):72-76.[16]盛磊祥,等.海上热采井完井管柱设计技术特点分析[J].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2014,1(2):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