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中的跨国描写_第1页
《镜花缘》中的跨国描写_第2页
《镜花缘》中的跨国描写_第3页
《镜花缘》中的跨国描写_第4页
《镜花缘》中的跨国描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镜花缘》中的跨国描写

《镜花边缘》写于清朝中期。它主要以主人公唐敖等人的外部知识和经历为主要内容。你可以看到动物、植物、树木和土地。想象丰富,美丽可爱,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这被认为是小说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地方。小说是作者根据前人的记载,经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渲染而来,无一不奇,多源于神话和志怪小说,以《山海经》为主,辅以后来的各种小说、笔记和类书,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海外世界。较之草木鸟兽的单纯的异物描写,海外异国的描写几乎都寄予了一定的现实意义,都有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或希冀,用比较极端的方式反映世态人情,折射现实社会,打造理想之邦。本文拟从对诸国的历史考察为切入点,与小说中的具体描写进行对比,由此初窥作者包蕴其中的理想与批判。《山海经》是记录上古社会地理、历史、物产、神话的重要文献,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镜花缘》中所写之国名,基本上都出于此,其后的相关记载也多以它为源头。《淮南子·地形训》更将“海外三十六国”列出方位:“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丈夫民、奇股民、一臂民。自西南至东南方,结胸民、羽民、欢头国民、裸国民、三苗民、交股民、不死民、穿胸民、反舌民、豕喙民、凿齿民、三头民、修臂民。自东南至东北方,有大人国、君子国、黑齿民、玄股民、毛民、劳民。自东北至西北方,有跂踵民、句婴民、深目民、无肠民、柔利民、一目民、无继民。”1《博物志》现存的10卷中记录了小说中14国,其中“外国”篇13个,“异人”篇提到黑齿国,但未作具体说明,只说是“远夷之国”。汉代《神异经》和梁时的《述异记》也有异国的相关记载,但涉及不多。唐代的《艺文类聚》和《酉阳杂俎》的记录更是少之又少,小说中的异国在《酉阳杂俎》卷4“境异”篇中仅有无晵国。宋代的《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的记录较多,但都是采缉旧闻。《太平广记》的记载多出于《酉阳杂俎》和《博物志》,如卷480“无晵国”出《酉阳杂俎》,与《博物志》同;《太平御览》记录小说中的30个国家,除丈夫、穿胸,都引《山海经》记载,如卷790有:“山海经曰:君子国人衣冠带剑。”2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涉及四个国家,分别是:鬼国、小人国、长人国和女儿国。后来,对《镜花缘》中提到的异国的流传和记载越来越少了,内容也不尽相同,清人张岱的《夜航船》有“外国部”,记载外国若干,大多数都确有其国,如朝鲜国、日本国、琉球国、爪哇国等,其中有“竫人,小人也。柳子厚诗:‘竫人长九寸。’海外有竫人国。”3《山海经》以地理方位为脉络,记载疏略。而其注本颇多,较有名者如晋代郭璞、明代王崇庆、清代吴任臣、汪绂、毕沅、郝懿行等。吴任臣在郭璞《山海经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增补,又广引前代所注,如《淮南子》《太平广记》等,成《山海经广注》,“于名物训诂、山川道里皆有所订正,虽嗜奇爱博,引据稍繁……然掎摭宏富,多足为考证之资。”4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共18卷,附《图赞》1卷,得到袁珂先生的盛赞,称他“通才卓识,多所发明,后来居上,冠于诸家”。《镜花缘》中出现国名43个,唐敖等人经历了32国。在未经历的11国中,青邱、三苗、丈夫3国只出现国名,并无国民特征及风俗的描写。国度描写中,有详有略,有一回之中遍游数国的,如第27回便写了结胸、长臂、翼民、豕喙、伯虑、巫咸六国,又如第38回轩辕国中所见各国只做了简略介绍,青邱、三苗、丈夫更是仅国名而已,也有数回只游一国,如女儿国描写用了近六回的篇幅;有形体异者,如毛民国、深目国,也有秉性异者,如君子国、女儿国;有根据传说中的点滴国民特征生发联想,叙其得名原因及国民生存状态的,如君子国、黑齿国,或由国名直接展开想象,进行虚构的,如无肠国、淑士国。③5小说以《山海经》国名和简单语词记录为依托,经过主观情感的想象和创造,打造了数十个形貌各异、民风奇特的海外国家,试图化解主人公,抑或是作者心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虽然国名的源头大都是《山海经》,但有的国家特征也取自后来的许多记载。大人国,小说中这样描写:其人较别处略长一二尺不等,行动时,下面有云托足,随其转动,离地约有半尺,一经立住,云即不动。6《山海经》有三处提到“大人国”,《海外东经》有“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7;《大荒东经》:“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8;《大荒北经》:“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釐姓,黍食。”9而其“有云托足”则出自《博物志》外国:“大人国,其人孕三十六年,生白头,其儿则长大能乘云而不能走,蓋龙类,去会稽四万六千里。”10另外,何宁在《淮南子集释》中注曰:“‘大人’二字误倒,《道藏》本、景宋本作‘人大’。”11其他如劳民国,其人“面如黑墨”出自《海外东经》:“劳民国……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12躁扰不定,见于《淮南子·地形训》,注云:“劳民,正理躁扰不定。”1113何宁针对此说,认为“‘正理’义不可通,《集证》本改‘心理’亦非,盖‘生’字形近而误也。”1214颇有道理。鬼国,“终夜不眠,以夜作昼,阴阳颠倒,行为似鬼”1315,《文献通考》卷348:“鬼国在駮马国西,六十日行其国。人夜游昼隐……”1416无晵国,从不生育,并无子嗣,无男女之分,死后其尸不朽,过了120年,仍旧活转。古人所谓“百年还化为人”就是指此而言。不产五谷,虽有果木,亦都不食,惟喜以土代粮。《博物志》外国作“无晵民”,曰“居穴食土,无男女。死埋之,其心不朽,百年还化为人。”17《酉阳杂俎》卷4“境异”篇,亦有此说。《淮南子》注有“无继民,其人盖无嗣也。”“庄逵吉云:无继即无晵,晵与继通用字。”18跂踵国,其身长、宽皆八尺,乃一方人,两只脚有一尺厚,二尺长,脚趾行走,脚跟并不着地。《海外北经》仅记“其人为大,两足亦大。”郭璞注云“其人行脚跟不着地也。”19《淮南子》注云:跂踵,民踵不至地,以五指行也。20据《集释》所载,“跂踵”又称“反踵”。厌火国,面如黑墨,形似猕猴,语言不通,口喷烈火,行路迟缓。《海外南经》有“厌火国……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21《博物志》外国有:“厌光国民,光出口中,行似猨猴,黑色。”22翼民国,头长,有翼能飞不能远,并非胎生,乃是卵生。《海外南经》载“羽民国……其为人长头,身生羽。”23《博物志》外国:“羽民国,民有翼,飞不远,多鸾鸟,民食其卵。”24《太平御览》有“外国图曰:羽民,羽飞不能远,其人卵产,去九疑四万里。”25歧舌国,舌尖分做两个,说话时舌尖双动,所以声音不一,国人自幼生来嘴巧舌能,精通音律,并且能学鸟语,各种声音皆可随口而出。古人说,歧舌一名反舌,语不可知,惟其自晓。《海外南经》仅有“歧舌国在其东”。26《淮南子》注云“反舌民,语不可知而自相晓。一说:舌本在前,反向喉,故曰反舌也。”1127古人一说应来于此。《集释》又引向宗鲁云:《吕氏功名篇》注云:“戎狄言语与中国相反,因谓反舌。一说:南方有反舌国,舌本在前,末倒向喉,故曰反舌。”1228何宁据此推测其名应为“末反舌国”。女儿国,以往的记载多是“纯女无男”“入水而孕”或“生男不举”,《淮南子》记录颇不相同,“女子民,其貌无有须,皆如女子也。”1329唯一与小说中女儿国相似的是《文献通考》卷339“东女”条,也是男女共存,“以女为君”,其他又不相同。东女“官在外者,率男子为之,凡号令,女官自内传,男官受而行之”1430,是典型的母系社会;小说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1531,分工互换,但同时性别也互换,男主外、女主内的形式并未改变。毗骞国,《山海经》并无记载,其国名出现于《南史》,“顿逊之外大海洲中,又有毗骞国,去扶南八千里。传其王身长丈二,头长三尺,自古不死,莫知其年。王神圣,国中人善恶及将来事,王皆知之,是以无敢欺者。南方号曰长颈王。国俗有室屋衣服,啖粳米。其人言语小异扶南。有山出金,金露生石上,无央限也。国法刑人,并于王前啖其肉。国内不受估客,有往者亦杀而啖之,是以商旅不敢至。王常楼居,不血食,不事鬼神。其子孙生死如常人,唯王不死。扶南王数使与书相报答。常遗扶南王纯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圆盘。又如瓦塸,名为多罗,受五升,又如碗者受一升。王亦能作天竺书,书可三千言,说其宿命所由,与佛经相似,并论善事。”1632小说中“面长三尺,颈长三尺,身长三尺”1733与“身长丈二,头长三尺”相合。两面、智佳是作者虚构的两个国度,国如其名。两面国人不仅有前后两面—正面、后面(恶脸),对待身份贵贱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态度——谦恭、冷淡,连被人识破行藏前后正面都迥然不同——人面、兽面,活脱脱一个两面的世界。智佳国人素精筹算,百般技艺,无一不精,殚精竭虑,耗尽心血,从无长寿之人。三行业个人主义和理想之国从古籍中演化而来的诸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与批判,这种对比体现在国与国的比较上,表现更为明显。君子国与两面国、淑士国,君子国“好让不争”,作者构建了一个“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的理想国度,“士庶人等,无论贫富贵贱,莫不恭而有礼”。相反,两面国民以貌取人,对穿着好的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对穿着不好的脸上冷冷的,被人识破行藏后,登时露出本相:青面獠牙,伸出一条长舌,犹如一把钢刀,忽隐忽现,与君子国民形成强烈对比。淑士、君子向来并称,君子国宰相吴氏兄弟身居高位,却不妄自尊大,举止大雅,气宇轩昂,尽脱仕途习气,但淑士国民虽也是儒者打扮,斯斯文文,却满口之乎者也,咬文嚼字,陈酸迂腐至极。大人国与靖人国,两国不仅体貌悬殊,行为品质也是一“大”一“小”。大人国民风醇厚,毫无小人习气,足下之云色随心动,丝毫不能隐瞒,若将云包起,反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靖人国风俗硗薄,人情最寡,满口说的都是相反的话,诡诈异常。黑齿国民通身如墨,黑齿,一点朱唇,两道红眉,初时觉面目可憎;白民国民面白如玉,唇似涂朱,两道弯眉,一双俊目,白衣白帽,美貌异常,风流盖世。见识两地的“学塾”后,知黑齿国无论贫富,不论男女,才高为贵,绝顶聪明,再观其国民,美貌无比,风流儒雅,令旁人自惭形秽;白民国只讲吃喝穿戴,国民装模作样,陈酸迂腐,学问丝毫不通。与主人公唐敖所处的社会现实相比,女儿国男、女地位、穿着、责任发生对调,其他无异。就其国家本质来看,依然是重“男”轻“女”,所不同的只在男、女这一性别代号。但恰是这差别,实实在在让现实社会的男子体会了女子之苦。轩辕国是小说着力描写的最后一个国家。作为“西海第一大邦”,鸾凤飞舞,桐林无际,一派繁华盛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描写,轩辕国的民俗和国民所用的笔墨并不多,而且都来自《山海经》的记载。如果君子国、大人国、黑齿国是作者的理想,那么轩辕国确可以看做是超脱于理想之上的神仙之国,其国主“乃黄帝之后”“为人圣德”,与各国和好,为各国排忧解难,解决纷争,其人“不寿者八百岁”,海外诸国国主,不论脾气秉性、或抑或扬,都聚集于此,庆贺国王千岁寿诞,颇有“万国来朝”的意味。由此可见,懒、馋、贪、吝啬、重名利、不学无术、陈酸迂腐、寡情薄意、两面三刀、以貌取人、心术不正,等等,都是小说讽刺的对象,作者的理想之国是礼让、谦逊、淳朴、善良、平等、重才学的礼义之范,而治其国兼和天下才是大道。《镜花缘》中大部分的小国,作者只做了简单的勾勒,借人物多九公之口说出形成和得名原因,揭示其国民生存状态。如毛民国民一身长毛,因其吝啬,一毛不拔。深目国因人心不古,不可只在正面看人,眼生手上,活动灵敏,易于防范。穿胸国人行为不正,心离本位,日渐溃烂,前后相通,用狼心、狗肺补之无效。结胸国人好吃懒做,饮食不能消化,因而胸前高起一块。四《调整的制度》所体现的“国中之国”思想产生于明代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也描写了诸多海外之国。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足迹遍布东南亚,所见番国、方物、文化、习俗都成为后人考察研究十四、十五世纪东南亚国家的重要资料。由于原藏于明代兵部的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在成化年间被大火焚毁,后来研究郑和下西洋最重要的文献就是马欢的《瀛涯胜览》34、费信的《星槎胜览》35以及巩珍的《西洋番国志》36,这些资料不仅是研究明代中外交通的重要资料,也为东南亚各国编写历史提供了依据。马欢和费信都曾先后三次随郑和出使,二人皆通晓阿拉伯语,根据耳闻目见,记成《瀛涯胜览》和《星槎胜览》二书,分别记述了19国和40余邦的疆域道里、风俗方物和历史沿革。与《镜花缘》相比,《西洋记》以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原型为框架,其中虽多虚构、夸张,但所述异地民风、外国诸事都是以《瀛涯胜览》和《星槎胜览》为主要素材,其中也不乏少许殊异之处。如《西洋记》有吸葛剌国,二部《胜览》记作“榜葛剌国”,其“地方广阔,物穰人稀”37,男女形象、风俗淳厚、冠婚丧祭等全由《星槎胜览》而来。又有中第四十六回“女儿国”一节则完全袭取《西游记》,国中“纯女无男”、照影有孕、误饮子母河水,甚至国主欲强留男子婚配也有承袭痕迹。《西洋记》中也有异想之国,如金眼国、银眼国。两部小说都体现了“大中国”的思想,认为中国是“万国之首”。《镜花缘》中,唐敖等人无处不体现着“天朝”人的自豪,几乎处处受到礼遇。他们游历海外,散心解闷,买卖生意,属于个人行为,虽然不乏身为“天朝”人的自视清高,却也并不因此而歧视异族,还主动吸取他国的优点和长处,小说细致描摹了君子国、黑齿国、轩辕国等行为高尚,礼义规范的理想国家,也借女儿、白民、两面、淑士等国的描写讥刺现实。而《西洋记》中的“天国”思想则直接体现在对异族的偏见、鄙视甚至压迫下,小说一开始就说下西洋的目的是“抚夷寻宝”,显示大明天威气派,出使的宝船队伍称“上国天兵”,称外国为“番国”,所到之处,国主须拜伏阶下,诚惶诚恐,并献上“降书降表”和进贡礼物,对于抵抗不降者,则用武力予以打击。如爪哇国王负固不宾,郑和不受降书降表和一应贡品,命他亲自到天朝向皇帝请罪;锡兰国王无道顽抗,被用铁链穿过琵琶骨,囚于笼中示众,惩罚之外也震慑他国。《西洋记》中游历国家大多是十四、十五世纪东南亚和非洲国家,以实展虚;而《镜花缘》以上古神话为蓝本,以虚讽实。其后的《水浒后传》描写原梁山好汉揭竿再起,重举义旗,其中隐居太湖捕鱼为生的李俊,和花逢春、乐和等与湖霸、贪官斗争,因太湖地盘不足发展,出海谋取王业,后来做了暹罗国王。小说中也提到了暹罗、高丽、日本等海外国家,但重点在于斩杀奸臣,展现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海外描写不是重点着墨之处。《野叟曝言》甚至写到了一些欧洲国家,也只罗列国名而已。五用故事情境讽刺或讽刺,构建内在的内在美《镜花缘》作者李汝珍,《艺文志》和《人物志》对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