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13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_第1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13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_第2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13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_第3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13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_第4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13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学科网问题的提出:你眼前的这张课桌为什么会存在呢?你会说:是因为我感觉到了,即看到了它、摸到了它。所以它是存在的。这种说法对吗?有问题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这种说法等于是说,事物的存在是因为你感觉到了,如果你没有感觉到,它就是不存在的。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到底是先有人的感觉,还是先有客观事物呢?正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一)请把下列材料按照哲学观点分成两组:(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2)理生气。(3)气者,理之依也。(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5)心外无物。(6)物是观念的集合。(7)存在即被感知。(8)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9)万物在我心中。唯物主义有:(3)(4)(8)余下的是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的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这里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的焦点在哪里?在于对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B、物质能否被认识(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划分的根本标准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根据:对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不能说成: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学科网3、唯心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意识、感觉当作世界本原把某种神秘的力量当作世界的本原。如神、上帝等。共同点: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决定客观。4、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经历三个阶段)(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原子等。(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缺陷A、缺少辩证法思想B、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是唯心的(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恩创立的崭新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为什么?(一)从产生来说:一方面吸收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运动的兴起以及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打下了基础。(二)从内容来看:实现了两个统一,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怎样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没有结束真理。6、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P41议一议:学生在考试前去测字算命,以求考试过关。你怎样看待这类现象?(1)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心理不够健全,为了求得一种心理安慰;二是心中多少带有一些迷信思想。(2)态度: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唯心主义,反对有神论。(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有神论属唯心主义世界观。有神论的表现有宗教封建迷信法轮功等新闻案例:上海修订中学生守则

“俭朴、谦虚”等从新条文中消失《上海市中学生守则试行》已出台,这是《上海市中学生守则》第一次修订。据了解,目前上海市使用的《中学生守则》是1981年由当时的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通用”版,经过20多年社会的巨大变迁,其中的很多要求已经落伍,试行版是20多年来上海市首次对这套《中学生守则》进行修订。与“全国版”一样,“上海版”《中学生守则》总共10条,“诚实守信”、“热爱科学”、“尊重外宾,增进国际理解,维护国家尊严”等也第一次进入《守则》。而“生活俭朴”、“谦虚”等要求也从新条文中消失。如何看待上海《守则》取消“俭朴、谦虚”等条文?观点交锋:一方:个性无须“格式”就拿生活简朴与否而言,它首先取决于学生家境的宽裕程度。在人均收入早就突破万元大关的上海,尤其在追求生活时尚化的都市人群中,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消费观念早已没了市场。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做到不铺张浪费才是消费观念的道德底线。这时《守则》依旧要求学生“生活简朴”,不仅显得不现实,而且有干涉他人“私生活”之嫌。再说学生待人“谦虚”与否,就更属于人家的个性或禀性使然,“谦虚”固然是美德,但靠压抑学生个性甚至泯灭个人禀性而挤压出来的“伪谦虚”,就与美德无关了。有的人天生懦弱,待人低调而谦逊,而有些人则天生自信,处处透射出聪慧和傲慢之色。而对待学生不同的个性,学校反而有责任予以保护和善待夹起尾巴如何做人同“生活俭朴”的旧标准一样,“谦虚”的字眼也过于虚幻化,也缺乏严谨求是的量化标准。一次,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清华大学讲学,对渴望成功的年轻学子这样建议:“中国学生不要太乖,胆子可再大一点。”这是希望中国的学生不要老“夹起尾巴做人”。但要想大一点“胆子”,就不要动不动指责学生“不谦虚”。建立民主、文明社会的基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发展空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在“骄傲”和自信的良好氛围里才能做到。

另一方:俭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俭朴”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是不是值得提倡,这在现在居然已经成了一个问题。莫非是部分经济学家“以消费拉动内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生活越奢华,就越爱国,也越为中国的社会发展作出大贡献?“俭朴”因此变为一种与经济发展背道而驰的东西?可是,首先,我们不能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其次,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就是稀缺与效率: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他们的资源。地球只有一个,物品是稀缺的,节制我们的欲望,避免奢华浪费,是对地球和我们子孙后代负责。尤其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中学生的攀比风和高消费都非常严重。从现实的中国国情出发,提倡“俭朴”的生活态度,也没有过时。“俭朴”和“谦虚”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提倡。即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我们不断向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它也并未与新形势格格不入。(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中国的国情上中国的国情:人多、生产力水平落后、农业人口多农业落后、交通发展滞后等。《列子-说符》上载: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便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走的。他看邻居的儿子那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子;那脸上的神情,也像是偷了斧子;那说话的腔调,更是像偷了斧子的。不久,他在山沟里挖地,无意中挖出了自己的斧子。当他再见邻居的儿子时,他觉得人家的举止态度没有一点像是偷斧子的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吾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两句格言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古代,人们很重视自身完善,正确对待自己的自我修养。(四)正确地估量和对待自己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知识、能力、特点、性格等,以及自己在与周围的关系。这对自己的发展都很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