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蹈花儿风格特点9000字(论文)】_第1页
【傣族舞蹈花儿风格特点9000字(论文)】_第2页
【傣族舞蹈花儿风格特点9000字(论文)】_第3页
【傣族舞蹈花儿风格特点9000字(论文)】_第4页
【傣族舞蹈花儿风格特点9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傣族舞蹈《花儿》风格特点及舞蹈技巧目录TOC\o"1-3"\h\u3368一、绪论 128307(一)研究背景 111912(二)研究意义 1140091.理论意义 1102152.实践意义 120811(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2204221.国内文献综述 2204972.国外文献综述 222767(四)研究方法 227203二、傣族舞蹈的历史起源 35868(一)傣族舞蹈起源的时代背景 3436(二)傣族舞蹈起源的文化背景 330472三、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47734(一)傣族舞蹈的体态特征 423194(二)傣族舞蹈的动律特征 431060四、从作品《花儿》中分析傣族舞蹈风格特征的运用 59322(一)《花儿》的风格特点 5175481.三道弯的独特形态 567622.孔雀昂首的手形灵动 626290(二)傣族的风格特点在舞蹈作品中创新性及情感表达 615701.民族文化的渗透 643952.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交相辉映 74470(三)傣族的风格特点在舞蹈作品中的发展趋势 7215211.亮民族的特色打造 727432.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720623五、从作品《花儿》中分析傣族舞蹈技巧的运用 821019(一)舞蹈技巧促进舞蹈作品中人物性格的表达 825323(二)舞蹈技巧促进舞蹈作品中故事情节的突出 81038(三)舞蹈技巧促进舞蹈作品情感的宣泄 910781六、结论 920221参考文献 11绪论(一)研究背景我国拥有着诸多民族,在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都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民族的审美价值理念,其中在民族舞蹈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傣族人民有广阔的胸怀,能够很好地接纳外来文化。中国的大中原文化以及来自天竺古国的小乘文化都对傣族舞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傣族舞蹈最动人的姿势是灵活的手形和三弯。在傣族舞蹈中,这些独特的舞蹈语汇和风格特征,使傣族舞蹈独树一帜,屹立于舞蹈之林。傣族舞蹈的动作虽然多为姿态婀娜,节奏也比较柔和,但外柔内刚,充满了内在的力量。有时节奏快而多变,动作灵活而跳跃,感觉狂野而直爽。傣族舞蹈特有的弯曲伸展规律所创造的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特点,以及刚柔结合、动静配合的独特表演风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傣族的民族舞无论是肢体动作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极富民族特色,也充分体现了傣族的民族文化特色。舞蹈作品《花儿》充分体现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其表现形式和独特的风格韵味的体现都使观众耳目一新,舞蹈《花儿》也促进了傣族舞蹈的发展与传播,深受光大人们所喜爱,通过研究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其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文化怎样影响舞蹈的风格和特征,加深对傣族舞蹈的内涵和理解,从而在学习和实践中吸取更多的经验。(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通过研究作品傣族舞蹈《花儿》的风格特点,能够发现傣族舞中经常使用的舞姿造型“一顺边”和“三道弯”是经过多种优美的舞姿线条相融合的,展现出傣族舞独有的舒缓旋律,更容易打动笔者,极具特色的风格特征可以使笔者更加了解这门民间艺术,深入地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2.实践意义傣族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值得去探究。通过研究傣族舞蹈《花儿》的风格特点,可见“三道弯”“一边顺”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另外它充分运用手、脚、肢体以及身体和眼神的整体配合来表达情感,充分表现艺术魅力,共同表现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通过对作品《花儿》的研究可以将它的舞蹈风格更好地展现出来,对于笔者学习傣族舞蹈,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三)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傣族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新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关于傣族三道弯体态的研究成果也不在少数,例如任静《傣族舞蹈中“三道弯”的特征与运用》、谭洁芸《傣族舞蹈动作中三道弯的重要性》、廖盼文《傣族舞蹈中女性的“三道弯”形态分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们认为“三道弯”除了运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及意义以外,还会融入有难度的肢体动作和技巧来传情达意,更深层面的去演绎肢体语言,更精细地刻画出人或物的形象特征。2.国外文献综述以“傣族舞”为关键词在百度学术搜索相关国外文献可知,国外学者对傣族舞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傣族舞的发展意向与发展趋势作出的研究,YPChen,MALi等(2008)在《AStructuralInterpretationoftheDevelopmentoftheDynamicImagesofDaiFolk-dance》中认为民间舞蹈是特定文化群体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创造的一种动态形象。它可分为物质意象和创作意象两大类。前者使傣族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了文化特征和动态形象指标,后者使傣族民间舞蹈随着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而发展。ESChou(2016)在论文《FolkDanceinChina:TheDancePioneerDaiAilian,1916–2006》中考察了傣族在1916-2006年这一时期的民间舞蹈创作,并将其与此后七十年的民间舞蹈发展轨迹相对照。(四)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广泛搜集傣族舞蹈方面的文献与资料,并深入了解。个案分析法:结合女子独舞《花儿》的表演过程体会傣族舞蹈形神兼备的审美追求。影视资料分析法:观看傣族舞蹈的作品《山间小摆》、《春之萌》、《傣族组合》研究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它带给我们的美学感受。实践操作法:可以参加排练与演出总结实践经验,并将实践经验与理论依据相结合。傣族舞蹈的历史起源(一)傣族舞蹈起源的时代背景民间舞蹈的形成,不仅是基于人民精神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基础,而且还需要发展条件下的民间文化,进一步保证了民间舞蹈的稳定发展。大型文化中有多种形式的文化,其中,舞蹈是大型文化中最熟悉的表达形式,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舞蹈不仅包含多种表达形式,而且具有非常独特的民族特色,具有极好的勘探和开发价值。“风格化”的原理通过历史研究形成舞蹈的历史和文化形态学,而舞蹈的历史形式是用具体的面孔而不是想象力呈现给我们的。我们的舞蹈的历史和文化形式都覆盖有舞蹈符号,它们是特定时代的文明,而舞蹈形式的风格是文明现象的演变。舞蹈的历史悠久,多年来,它具有受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宗教统治等影响的历史特征,其文化含义也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傣族舞蹈的产生是与社会进程与自然关系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传递出来的表演心态是安静的,低调而优雅的,并与当地人过去所接受的文化氛围融为一体。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对人文现象的影响十分明显,所以我们通过这两个因素来分析相关环境下的舞蹈风格和审美是很有意义的。傣族文化充分渗透进了傣族舞蹈,在舞蹈家手中得到升华,使得当地舞蹈特色更加鲜明。(二)傣族舞蹈起源的文化背景傣族是一个自古以来在中国西南部繁衍生息的少数民族,傣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史,尤其是在民族舞蹈领域,作为一个传承千年的民族,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历年来的文献中。傣族舞蹈的类型很多,但主要的基础是模仿当地常见动物的行为,并添加具有人类行为特征的单个元素。舒适多样的生活环境创造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优美多样的舞蹈。同时,由于人们生活在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地有关的地方,他们吸收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文化精髓,并适应其发展以更新其个性和精神。民族精神赋予民间舞蹈以独特的魅力。古代傣族便崇拜图腾,希望生活更美好,在图腾的祝福中获得吉祥的寓意。这里的图腾类型不仅包括动物,还包括以水为载体的水图腾。傣族祖先认为动物图腾是有力的,高大的,被覆盖的,美丽的象征。例如,自认为是大象的后代崇拜它的聪慧,并为自己无与伦比的力量感到自豪。对孔雀的崇敬是受其祖先影响的,作为吉祥鸟一直被视为一种民族精神,象征着善良,美丽和大智慧,并预示着幸福和好运。传统的舞蹈表演需要联合主演佩戴专门的配饰,而源自自然的原材料则受到少数民族的青睐,饰品与背景音乐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用人体的舞姿展现出动物的天性。而自然之美则无以言表。这种舞蹈具有不同的配饰和舞蹈风格,反映了对所有氏族图腾的崇拜和对生命的尊重。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位置、民族信仰、生产生活等民族习性特征也深深地影响其舞蹈方式。以傣族为例,他们生活在低纬度的热带雨林地区,温暖湿润。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一)傣族舞蹈的体态特征用“甩、摆、腾、踏”四个字便可以形象地概括傣族舞的动态特点:“甩”是在于用力甩鼓时的激情澎湃,“摆”则是描述身体随着摆鼓时的热烈奔放,“腾”集中在舞者腾起膝部时候的有力,“踏”便是舞者踏下小腿时的刚韧。随着鼓点的变化,舞者和观赏者的亢奋点都会被调起。舞者会根据节奏的变化,加大腰部的力量进行甩鼓的动作,同时还甚至常会通过肘部、膝盖以及足跟等对鼓面进行敲击,通过鼓点不断变化,使观看者产生一种瓮钟共鸣的感觉。(二)傣族舞蹈的动律特征傣族舞蹈中最为典型的动律特征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三道弯”,“三道弯”的舞蹈动作包括了头部和胸部,腰部和臀部,臀部和腿,是分别以相反的方向舞动而作为特色。在傣族生活的亚热带气候中,傍水而生的傣族姑娘常身穿显出身材曲线的紧身裙,裙装虽然美丽动人,却也限制了姑娘们行动的步伐,行走时基本只有微微摆动的优雅姿态。“三道弯”便起源其中,这个体态充分地表现了温柔如水,楚楚动人的傣族女性的特点。傣族里的孔雀舞最知名的姿势是“三道弯”,它为人所熟知的原因在于它的难度比较高,在孔雀舞中属于对柔韧度要求较高的动作。舞者通过保持头、腰、臀、膝姿态的恰到好处,将身体模拟出字母“S”的形状,远远望去仿佛一只亭亭玉立的孔雀,呈现出优雅的姿态来。这种特有的姿态在静立不动时,让观众感受到静雅十足和仙气飘飘,在动态下观众又感受到生机活力。不同的动作展示了孔雀不同方面的生活,模拟出“止”“行”“嬉”“食”“求偶”等各个方面。傣族舞者在舞台上,会呈现出舒缓的肢体动作,或向后下腰,或挺直上半部分的身躯向前伸展;向两侧摆动时,若是向后下腰,舞者的胯部配合着摆动,躯体的重心全部放在下半部分,下肢交替的承接身体的重量,在两侧交替的过程中接连不断地向前伸展;又或者是在正踏步的动作中,舞者会朝着各个角度踢腿,先与地面呈九十度地绷紧腿部,再水平踢出,向后则左右摇摆躯体,踢出左腿则顶出右胯,反之亦然,如此便可作出备受大家喜爱的“三道弯”。从作品《花儿》中分析傣族舞蹈风格特征的运用(一)《花儿》的风格特点1.三道弯的独特形态三道弯也是傣族舞蹈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舞蹈的艺术魅力在于肢体动作的完美伸张,充分展现肢体之美。在三道弯中强调涉及到的关节进行要求的弯曲,进而使得整个舞蹈表演者在肢体上呈现出一种优美的姿态,进而展现出舞蹈艺术之美。而且其中的节奏律动也具有民族韵味,包括手腕的变化以及脚步的调整,都强调优美而和谐,展现出一种内在的力度,进而在整体上展现出一种动与静的完善结合,同样也展现出傣族人民的民族特色。在《花儿》这部作品中舞蹈表演者就如同是一只美丽的孔雀,在安静、隽永的清晨缓缓走来,漫步舞蹈。时而优雅地抖动羽毛,时而又展开双翼,有时候在轻松地漫步闲走,有时候又在小溪旁游戏,无论是何种的动作,都充分展现出了一种优雅的状态。手形的优美姿态,主要是利用舞蹈表演者利用手臂和手指来完成的,其间配合背景音乐的节奏和律动。特别是模拟孔雀的引颈昂首的样态,更是强烈地表达出傣族人民高雅的内在气质,鲜明地表现出勃发的精神底蕴。三道弯是傣族人民主客观对孔雀的意态的提炼之舞。其中也就包含了浓郁的傣族民族生产生活状态,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傣族人民群众对自然环境的观点。把自由惬意的理想化动作进行提纯,物化了傣族人民的美好愿望,让愿望与生活达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富有神韵美的意境。《花儿》在整体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表演者呈现的状态如同一只水中的小鱼,灵活地在水中流动,时而在水中穿梭流动,时而高兴的跃出水面,或者是嬉戏水中时,或者是迎水而跳的时候,或者是俯首畅饮的时候,都显示出潇洒的姿态以及动人的身姿。2.孔雀昂首的手形灵动傣族舞蹈艺术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和气质,充分展现了这个古老民族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在多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存智慧。舞蹈表演的时候,利用肢体动作来体现情绪和情感,也常常模仿相关动植物。傣族舞的手形是模拟孔雀的样貌的形状,有掌、冠、爪、嘴、叶、曲掌等形状。在各种肢体动作中,“手形”是其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其特色在于充分展现了舞蹈表演者手指的变化与律动之美。看似简单的手指动作的变化,都能够体现出舞蹈表演者的艺术美感,充分体现出傣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不论是拇指与食指的组合弯曲还是拇指与中指的组合兰翘,都显得十分灵动精巧,包含着一种内在的美感,其中还带有一种积攒的力量,从而使得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动与静的完善结合,将傣族群众那种温文尔雅、精细雅致的状态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作品《花儿》中,梭梭而起的手儿在畅游,从而将观众的情绪和状态调动起来。傣族群众将孔雀奉为民族的圣物,因此在傣族舞蹈中也往往会对孔雀的形态进行模仿和展现。尤其是对于孔雀昂首姿态的再现,更是带有整个民族的高雅气质和内在精神,体现了整个民族积极向上的状态。可以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傣族人民群众的鲜活的生活状态。这样的舞蹈姿态本身就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希望,也就使得现实生活与未来希冀完美地结合起来,展现出艺术之美。《花儿》中,舞蹈者从肩膀到手臂一直到腰部动作灵动自由,从而体现出一种严谨和随和结合的状态,有一种和谐的美感,尤其是在碎步等动作配合下,进一步丰富了傣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也体现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主要是利用平衡和律动的表现,这其实也是傣族人民群众对于整齐划一的审美体现,进而使得舞蹈肢体动作更加的整齐、有序、纯净,符合佛家的审美心理。(二)傣族的风格特点在舞蹈作品中创新性及情感表达1.民族文化的渗透将文化互动的因素融入到云南傣族舞中去,有利于我们在发展传统傣族舞的基础上再对此进行改进和完善。立足于文化人类学的层面分析,我国所有民族都处在一种文化活动机制中,当前傣族舞蹈已经开始进行融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视傣族舞蹈不能沉浸在传统观点内,而需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观察和发展,要努力的避免那种陈旧的思想。尤其是在与现代审美观念进行融合的时候,肯定需要进行各类创新性的尝试,在尝试时候需要依据傣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同时结合文化发展规律和现代审美变化,才能更好促进傣族舞蹈的不断发展。2.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交相辉映傣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傣族舞蹈是整个傣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傣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主要是依据自然生态以、历史文化以及民族信仰,体现了一种质朴、纯真的民族气质,也是我国舞蹈艺术的瑰宝。傣族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优美的肢体动作下,展现出了极富观赏力的舞蹈艺术魅力,在柔美的同时,傣族舞蹈还蕴含了一种内在的力量,尤其是擅长通过手指的变化来展现独特的民族艺术韵味,能够展现傣族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具体的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表演者本身还有着自己的性格特征,能过潇洒、爽朗的肢体动作,既展现傣族舞蹈的肢体艺术之美,还体现了男性的力量,甚至还带有一种可爱的状态。(三)傣族的风格特点在舞蹈作品中的发展趋势1.亮民族的特色打造《花儿》是第九届桃李杯剧目舞蹈,动作“三道弯”就引人入胜,还有平转等花样技巧,来体现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傣族整个民族与自然的融洽。利用这样的动作,使得在一定的舞蹈舞台上展现出一种久远、宏达的民族气质,充分体现了整个民族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状态。民族的力量是无可估计的。民族的文化是充满韵味的,也是富有创新性的。在当前的发展中,可以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进行创新,一种人生境界。在民族意识的推动下,云南有关文化单位需要提出“亮民族”的傣族舞艺术教学方案。本身就是基于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对民族特色文化进行塑造等两个方面。在这个方案的实施中,通过舞蹈艺术文化的宣传,定期组织各种舞蹈比赛活动,并进行广泛的宣传,体现出傣族舞的亮点,使其产生更大的魅力。2.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傣族舞蹈《花儿》以鲜明的民族文化审美理念去展示舞蹈动作的肢体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美。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民族文化特点以及自然生态发展的理念,适合现代人的发展需求,因此通过将现代人们的审美心理以及民族特色的结合,让现代人可以得以窥见傣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体现出舞蹈对于傣族甚至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整个社会时代的发展,给方方面面都造成了影响,其中也必然包含了文化元素。这就要求在民族舞蹈的设计和编排过程中,也需要依据时代变化,结合民族的实际情况进行推进,才能推动傣族民族舞蹈不断向前。从作品《花儿》中分析傣族舞蹈技巧的运用在舞蹈技巧方面,舞者应在整个舞蹈表演过程中合理运用舞蹈技巧,否则舞蹈艺术的表演过程就会太死板,影响艺术表演的质量。但如果我们只注重技巧的运用,而忽略情感因素和舞蹈主题,很容易降低舞蹈的内涵,舞蹈技巧应合理运用到舞蹈表演中,使舞蹈表演变得生动灵活,不影响舞蹈内容的艺术演绎。傣族舞蹈技巧运用的作用,在《花儿》当中体现得较为典型,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舞蹈技巧促进舞蹈作品中人物性格的表达通常在舞台上表演时,舞者通过舞蹈表演的技术技巧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尤其是舞台戏剧舞蹈。是否一个人独舞,双人舞舞蹈甚至三重跳舞,组舞等表演期间,演员向观众展示人物和性格特征,都会使用特定的技能,所以,观众可以在舞蹈表演中体验角色的灵魂。其中,较为复杂的技术技巧可以有效地表现出表演中复杂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变化,使表演中的不同人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增加舞台的吸引力。在傣族舞《花儿》中,舞蹈风格丰富,突出特色,情感含蓄,舞蹈具有雕塑感。在上肢和下肢的傣族舞蹈手足和头部都极具表现力,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身体和手臂三弯曲的形状,以丰富的节奏,腿的灵活运用,突出不同的舞蹈形象和意义,舞蹈节奏中动静结合的美,塑造出人物聪明灵动、柔中带刚的性格特征。同时,《花儿》当中延续了傣族舞的传统,以较为复杂的技术技巧,呈现出孔雀轻盈优美、灵动曼妙的体态,这是典型的傣族舞传统,崇拜孔雀的美丽,以模仿孔雀来展现出了《花儿》当中女孩聪慧灵动、勤劳勇敢的性格。(二)舞蹈技巧促进舞蹈作品中故事情节的突出目前,一些舞蹈表演是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发展和延续的,这就需要不同的技术技巧和动作来深入地解释舞蹈表演的故事,使舞蹈活动具有传闻和表达的功能,并且舞蹈表演各个环节的传递和衔接更加协调。例如在舞蹈《花儿》中,当“雨竹林”音乐响起,在故事情节上此刻要突出“下雨”这一紧急事件,舞者借助大幅度的技术技巧的渲染,通过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如跳、转、翻滚等动作,来体现山雨欲来的急迫感。除此之外,在舞蹈中需要对时间的流失进行表现时,此时舞者便会采用长时间的原地旋转的动作来体现,这也是技术技巧烘托故事情节的典型例子。目前,我国的许多舞蹈表演在表演时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动作语言标准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最终的表演效果取决于编导和导演的技术运用,如果运用得当,展现出舞者的技术,有助于逐层推进表演的故事环节,让观众在欣赏优美的舞蹈表演的同时,也能在舞蹈表演中体会故事的发展。(三)舞蹈技巧促进舞蹈作品情感的宣泄目前,大多数舞蹈表演的情感表达是基于舞者的技术技能,特别是一些较困难和复杂的动作,都明显强于简单的技术技巧在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上的对比表现,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在表现舞蹈表演的情感时,许多舞者使用稳定、飘逸、高风险的技术技巧来表现,由于舞者唯美又有力量感的表演特点,使观众可以体验到角色的情感流露。实际上,技艺是舞蹈表演的艺术素质和技巧的深刻结合,它不仅能给观众带来审美快感,还能进一步加深表演的情感。《花儿》当中舞者就有这样大跳的动作,通过技术技巧让人物的心理状态得以表现,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灵活的舞台美感,展现了表演的魅力,使舞台的艺术影响力达到了高潮。《花儿》是傣族舞情感表达的典型案例,傣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就表明了他们在农作的时候喜欢安静祥和的环境,所以他们的舞蹈风格也是比较安稳和灵巧的,傣族舞蹈有着明显的显著特点,他们几乎都是处于蹲着的状态,手臂和其他的关节都会稍微地弯曲,这样就会形成一道独特的三道弯。傣族舞蹈的感情比较含蓄,舞蹈动作也具有可塑性,在跳舞的时候膝盖部位都会有轻微的摆动,但是其他的部位不会有太多的摆动,脚跟向后踢的时候很有力量,但是定位的时候确实极其平稳的,这种“三道弯”式的情感表达,是傣族舞当中特有的。结论各类艺术形式的呈现,创作源泉都是现实生产与生活情形的再现,人们利用艺术的形式对自然进行模拟。舞蹈艺术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欣赏需求,同时也推动舞蹈艺术不断的发展创新,充分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所以很多舞蹈表现形式都是源于自然的设计和重塑。本课题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