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_第1页
1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_第2页
1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_第3页
1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_第4页
1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兽医病理教研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河北农业大学兽医病理教研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血液循环障碍全身性局部性心力衰竭全身血管功能紊乱血量异常血液质变血管破坏充血缺血血栓形成栓塞水肿出血血全身性局部性心力衰竭全身血管功能紊乱血量异常血液质变血管破2局部血量变化示意图局部血量变化示意图3第一节充血

(局部组织/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一、动脉性充血(充血)1、概念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动脉性血液含量增多,简称“充血”充血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采食后消化道、运动肌肉第一节充血

(局部组织/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一、动脉性42、发生机制(1)神经调节作用:致病因子刺激,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使局部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使正常处于闭锁状态的毛细血管开放,造成局部动脉血液增加。(2)神经体液作用:炎症灶中的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激肽、代谢产物,使小动脉平滑肌紧张性下降,导致血管扩张。2、发生机制(1)神经调节作用:致病因子刺激,抑制交感神经兴53、充血的病理变化

眼观变化:充血的组织色泽鲜红,体积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切面外翻),温度升高。

组织学变化: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增大,管壁变薄,内充满红细胞,血管数目增多。3、充血的病理变化眼观变化:充血的组织色泽鲜红,体积肿61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71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8心外膜充血(H.E,400x)心外膜充血(H.E,400x)9侧枝循环模式图侧枝循环模式图10肺充血模式图: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白细胞、纤维素和红细胞肺充血模式图: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白细胞、纤维素111、概念: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引起局部组织器官中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简称“淤血”。2、病因

1)局部性淤血:①静脉受压(狭窄/闭塞):肠道扭转,肠套叠,绷带过紧、肿瘤等压迫;②静脉阻塞。2)全身性淤血:心肌变性、心包积液,心瓣膜病,心收缩力减弱,尤其是右心心力衰竭时。二、静脉性充血(淤血)1、概念: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123、淤血的病理变化

局部淤血组织呈暗红色或蓝紫色,体积肿大,机能减退,皮温降低。淤血组织因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回流受阻而扩张,充满红细胞,组织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局部组织呈现暗红色。淤血持续发展,静脉压升高及局部物质代谢障碍,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局部淤血性水肿,故淤血部体积肿大。3、淤血的病理变化局部淤血组织呈暗红色或蓝紫色,体积肿13发绀:动物可视黏膜和被毛较少或缺乏色素的皮肤由于淤血,使局部组织变为蓝紫色的现象,称为发绀。发绀:动物可视黏膜和被毛较少或缺乏色素的皮肤由于淤血,使局部14A、肺淤血(1)肉眼变化:肺呈紫红色,体积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弹性降低,质地坚实,表面光滑,重量增加;切面外翻,并从切面流出大量混有泡沫状的血样液体。A、肺淤血(1)肉眼变化:肺呈紫红色,体积肿大(被膜紧张,边15猪肺充血、淤血猪肺充血、淤血16肺组织的沉浮实验正常时2/3在水上—淤血时半浮于水----出血时沉于水下—

肺组织的沉浮实验17(2)肺淤血时组织学变化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积有水肿液/浆液(其中含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巨噬细胞及少数脱落上皮)。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还可见到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多见于心脏衰竭的病例,称为心力衰竭细胞,简称心衰细胞,又称为尘细胞。

(2)肺淤血时组织学变化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满18肺淤血水肿肺淤血水肿19慢性肺淤血:肺泡内可见吞噬红细胞而生成含铁血黄素的单核细胞或肺泡巨噬细胞(心力衰竭细胞)慢性肺淤血:肺泡内可见吞噬红细胞而生成含铁血黄素的单核细胞或20B、肝淤血右心衰弱时,首先引起肝淤血,因为肝静脉与后腔静脉直接相连而又缺乏瓣膜。肉眼变化:肝脏体积稍肿大,边缘钝圆,被膜紧张,重量增加,表面呈紫红色。切面流出大量暗红色凝固不良的血液,呈暗红色。B、肝淤血右心衰弱时,首先引起肝淤血,因为肝静脉与后腔静脉直21肝淤血组织学变化肝小叶中央静脉及窦状隙高度扩张,内充满红细胞。中央区的肝细胞因受扩张淤血的血管压迫而发生萎缩或消失,周边区肝细胞,因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此时,肝组织切面的颜色不一,小叶中心部呈暗红色,周边部呈灰黄色,成为红黄相间的斑纹,称为槟榔肝。肝淤血组织学变化肝小叶中央静脉及窦状隙高度扩张,内充满红细胞22肝淤血肝淤血23肝淤血:狄氏间隙明显可见肝淤血:狄氏间隙明显可见24充血、淤血鉴别充血淤血体积轻度肿大明显肿大颜色鲜红色暗红色、兰紫色体表温度增高降低血流速度加快减慢机能状态亢进降低搏动感有无扩张血管小A及毛细血管小V及毛细血管组织水肿轻微显著细胞变化进行性变退行性变充血、淤血鉴别充血淤血体积轻度肿大明显肿大颜色鲜红色暗红色254、淤血对机体的影响

取决于淤血的范围、时间、发生速度和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短时局部淤血,除去原因则可消退,如果淤血的原因长期存在,则淤血逐渐加重,造成出血,称为淤血性出血,并使实质细胞发生变性、萎缩和坏死(淤血性坏死)。4、淤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淤血的范围、时间、发生速度和侧枝26第二节出血(Hemorrhage)

一、概念

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体表或天然孔的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二、原因及类型

1.破裂性出血:心、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2.渗出性出血:肉眼上或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出血管壁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化,红细胞可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血管壁漏出血管之外。第二节出血(Hemorrhage)一、概念27三、病理变化1.破裂性出血的病理变化(1)血肿:组织内的局限性出血,血液蓄积一处,常发生于皮下、黏膜下、浆膜下与肌肉等处。(2)积血:体腔内出血称为腔出血或腔积血(如胸腔积血,腹腔积血,心包腔积血)。(3)溢血:指伴有组织破坏的不规则的弥漫性出血称为溢血,常与组织碎片相混合。(4)实质性出血:如果软组织大面积损伤,分辨不出是动脉还是静脉血管出血时,则称为实质性出血。三、病理变化282.渗出性出血的病理变化①瘀点:针头大或更小的出血点(直径在1mm以下)。②瘀斑:范围较大的出血(直径在1~10mm),形状近似圆形或不规则形。③出血性浸润:毛细血管、前毛细血管的出血,Rc流入血管周围间隙,浸润于邻近组织间隙,使出血的局部呈大片暗红色。④出血性素质:当机体有全身性渗出性出血倾向时,称为出血性素质。2.渗出性出血的病理变化①瘀点:针头大或更小的出血点(直径在29充血和出血的鉴别充血出血肉眼变化指压褪色指压不褪色镜检红细胞在血管内红细胞在间质注:指压褪色是指活体或死亡不久的动物充血和出血的鉴别充血出血30四、出血对机体的影响1.不良影响:1)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对机体影响不大。如果出血发生在脑部或心脏,即使是少量出血,也会造成严重后果。2)急性大出血时,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1/3~1/2,则发生出血性休克,造成死亡。2.有利的方面:如蹄叶炎、破伤风、日射病、中毒性疾病等,血针放血用于治疗。四、出血对机体的影响31鸡新城疫腺胃乳头出血鸡新城疫腺胃乳头出血32猪瘟病猪胆囊内壁出血猪瘟病猪胆囊内壁出血33猪瘟膀胱粘膜出血猪瘟膀胱粘膜出血34第三节局部贫血(Localanemia)一、概念

指由于动脉管高度狭窄或完全闭塞造成的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二、病因

1.动脉压迫性(褥疮)2.动脉阻塞性(血栓形成、栓塞)3.动脉痉挛性(麦角碱中毒、Adr)4.侧枝性缺血(瘤胃穿刺放气过速)第三节局部贫血(Localanemia)一、概念35三、贫血的病理变化

贫血组织因缺血,露出组织固有色彩,颜色变浅,体积变小,边缘锐薄,被膜有皱纹,质度变软,温度下降,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皮肤、粘膜:正常粉红黄白色肺脏:正常时粉红色灰白色肝脏:正常时紫褐色褐色贫血贫血贫血三、贫血的病理变化贫血组织因缺血,露出组织固有色彩,颜色变36四、贫血对机体的影响

突然急速缺血,迅速建立侧枝循环或病因消除,机能便很快恢愎。如果长期缺血则引起局部组织萎缩、变性、坏死。

如果血流完全断绝,又不能建立侧枝循环,则该血管所属的局部组织将发生坏死,因缺血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

四、贫血对机体的影响突然急速缺血,迅速建立侧枝循环或病因消37第四节血栓形成(Thrombosis)一、概念:在活体的心脏、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性质改变。第四节血栓形成(Thrombosis)一、概念:在活体的381、血栓形成过程A、血管内膜粗糙,血小板粘集成堆,使局部血流形成漩涡B、血小板继续粘集形成许多小梁,小梁周围有WBC粘附C、小梁间形成纤维素网,网眼中充满RcD、血管腔阻塞,局部血流停滞,停滞的血液发生凝固三、血栓形成过程和类型1、血栓形成过程三、血栓形成过程和类型392.血栓种类1)白色血栓:血小板粘附于在损伤血管内皮裸露的胶原纤维上,形成血小板粘集堆,后者与纤维蛋白牢固粘附于损伤血管内膜处,形成光镜下均匀一致无结构的血小板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白细胞和少量的纤维蛋白所组成),肉眼呈灰白色,为白色血栓。发生于静脉混合性血栓的起始部,是血栓的头部。2.血栓种类1)白色血栓:血小板粘附于在损伤血管内皮裸露的胶402.血栓种类(2)混合血栓:血栓的体部。局部纤维蛋白形成,其中网罗大量Rc和少许WBC,造成血液凝固,血小板的凝集与血液凝固交替进行,形成外观红白相间的血栓。(3)红色血栓:血凝加剧,血栓呈暗红色,位于血栓的尾部,是血栓后端的血凝块。2.血栓种类(2)混合血栓:血栓的体部。局部纤维蛋白形成,其41血栓与死后血凝块的区别

血栓血凝块表面粗糙不平光滑硬度硬、脆柔软有弹性颜色红白相间暗红色与深黄色与血管粘连不易分离易分离的关系镜检有特殊构造无血栓与死后血凝块的区别血42(4)微血栓(透明血栓)微循环小血管内(主要是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形成一种均质无结构的具有玻璃样光泽的微血栓,称为透明血栓。常见于DIC时的内脏小血管。某些传染病(兔瘟)、自体中毒、药物过敏、输血引起血液性质明显改变,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引起。(4)微血栓(透明血栓)微循环小血管内(主要是毛细血管43四、血栓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1.结局:①软化吸收:激活纤溶酶;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②机化再通: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向血栓生长。③钙化:不能溶解和机化的血栓钙盐沉着。静脉石。四、血栓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1.结局:442.意义及影响(1)有利方面:①止血;②防止出血,在空洞周围血管形成血栓;③炎灶周围形成血栓防止病原及毒素扩散。(2)影响:①阻塞血管腔;②造成栓塞;若有感染,可造成扩散全身化等;③心瓣膜血栓造成心瓣膜闭锁不全。④微循环的大量微血栓形成,引起全身广泛的出血和休克。2.意义及影响(1)有利方面:①止血;②防止出血,在空洞周围45白色血栓模式图白色血栓模式图46血栓结构

尾部体部头部血栓结构尾部体部头部47血栓机化与再通模式图血栓机化与再通模式图48血栓的机化血栓的机化49第五节栓塞(Embolism)一、概念:异常物质或正常血流中不存在的非溶性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非溶性物质,称为栓子。常见的栓子有血栓、空气、脂肪、肿瘤细胞、细菌团块和寄生虫等。第五节栓塞(Embolism)一、概念:异常物质或正常血50二、栓塞的种类1.内源性栓塞①血栓性栓塞②脂肪性栓塞③组织性栓塞2.外源性栓塞①空气性栓塞②细菌性栓塞③寄生虫性栓塞二、栓塞的种类1.内源性栓塞51三、栓子运行方向

1.静脉性栓塞(小循环性栓塞)来自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经右心室肺动脉,多在肺动脉分枝形成栓塞,此称为静脉性栓塞。三、栓子运行方向1.静脉性栓塞(小循环性栓塞)来自静脉系统522.动脉性栓塞(大循环性栓塞)来自肺静脉,左心和大循环动脉系统中的栓子,随血流从较大的动脉到较小的动脉分枝处发生栓塞,此称为动脉性栓塞。2.动脉性栓塞(大循环性栓塞)来自肺静脉,左心和大循环动脉系53四、栓塞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①栓塞可造成梗死。②瘤细胞性栓子可造成肿瘤转移。③细菌性栓塞可造成新的感染病灶,甚至引起脓毒败血症。四、栓塞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①栓塞可造成梗死。54第六节梗死(infarct)一、概念动脉血流断绝所致的局部组织坏死称为梗死。这种坏死的形成过程称梗死形成;因缺血所引起的坏死灶称为梗死灶。第六节梗死(infarct)一、概念动脉血流断绝所致55二、病因局部组织缺血,均可引起梗死。血栓形成、栓塞及小动脉持续性痉挛均可引起梗死。二、病因56三、梗死的种类和病理变化1.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组织结构致密、侧枝循环不丰富的肾、脑、心等动脉分支被阻塞后,血液中断,其分支(缺血区)及邻近动脉(周围吻合枝的血管)发生反射性痉挛,血液被挤走,结果局部因缺血而发生凝固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