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睡眠障碍课件_第1页
老年期睡眠障碍课件_第2页
老年期睡眠障碍课件_第3页
老年期睡眠障碍课件_第4页
老年期睡眠障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年期睡眠障碍林萍老年期睡眠障碍林萍概述睡眠障碍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概述睡眠障碍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概述老年人群是睡眠障碍的好发群体,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远较其他年龄组多见。几乎90%以上的老人在某一段时间里都有过失眠和白天睡眠过多的主诉。老年失眠的特点是白天睡眠增加夜晚不能入睡,有的几乎整夜不眠。

概述老年人群是睡眠障碍的好发群体,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远较其他睡眠生理正常人每隔24小时有一次觉醒与睡眠的节律性交替。睡眠可分为正相睡眠期(慢眼动睡眠期NREM)和异相睡眠期(快眼动睡眠期REM),健康人睡眠开始于正相睡眠期﹐维持70~100分钟后转入异相睡眠期,再维持20~30分钟后又转入正相睡眠期,如此重复约4~6次,睡眠量常依年龄不同而异新生儿需睡18~20小时,儿童12~14小时,成人7~9小时,老年人一般只需5~7小时。睡眠生理正常人每隔24小时有一次觉醒与睡眠的节律性交替。睡眠生理慢眼动睡眠(NREM)特点:是没有眼球快速运动,肌张力中等降低,腱反射减退,随着睡眠的由浅入深,脑电图频率逐渐变慢,振幅增大。

第1期是清醒和睡眠之间的转换期,占睡眠总时5%~10%;第2期睡眠占50%,EEG表现为4~7秒θ波,出现睡眠纺锤波是此期的特征;第3、4期又称深睡眠期,EEG记录的是以缓慢的δ波为主,占睡眠总时间的20%。

睡眠生理慢眼动睡眠(NREM)第1期睡眠生理快眼动睡眠期(REM)特点:此期肌张力更为降低,脑电图出现如觉醒时所见到的低振幅快频率波形(故又称快波睡眠),伴有短促的发作性眼球同向运动和肢体的阵挛型跳动。

大约占总睡眠时间的20%~25%。80%以上的梦发生在此期,伴不规则的心率、血压上升且不稳定、呼吸频率加快、阴茎勃起、肌电消失。睡眠生理快眼动睡眠期(REM)大约占总睡眠时间的20%~2睡眠生理N-REM睡眠的主要功能是与生长和发育有关,是身体的休息。REM睡眠主要和学习、记忆、情绪的调节有关,是大脑的休息。N-REM睡眠1期2期3期4期REM睡眠睡眠生理N-REM睡眠的主要功能是与生长和发育有关,是身体的老年期睡眠模式改变1、夜间睡眠浅而易醒,睡眠中有多次短暂的觉醒(3~15秒),NREM睡眠期缺乏深睡,夜间有效睡眠减少。2、睡眠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老年期睡眠模式改变1、夜间睡眠浅而易醒,睡眠中有多次短暂的觉老年期睡眠模式改变3、有些老人出现睡眠时相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但白天却经常小睡,24小时累计睡眠时数不比年轻人少。4、体温改变:从生物节律观点来看,体温对睡眠的调节作用很大;相反,睡眠异常也能引起体温调节障碍。老年期睡眠模式改变3、有些老人出现睡眠时相提前,表现为早睡早老年期睡眠模式改变5、内分泌改变:褪黑素(MT)是松果体分泌的重要睡眠调节因子,主要在夜间分泌,分泌过程受24小时光周期调节,老年人褪黑素分泌减少也是睡眠变化的原因之一。老年期睡眠模式改变5、内分泌改变:褪黑素(MT)是松果体分泌老年期睡眠障碍分类原发性睡眠障碍指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通常包括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如睡眠阶段和睡眠周期的改变、睡眠-醒觉节律的改变;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周期性肢动综合征或夜间肌阵挛所致的睡眠障碍。继发性睡眠障碍通常起因于躯体与精神疾病、药物或化学物质使用等原因,在有疼痛等症状的内科疾病或药物使用不当的患者中失眠很常见。老年期睡眠障碍分类原发性睡眠障碍继发性睡眠障碍常见原因1.生理老化因素:大脑皮质的功能减退,新陈代谢减慢,正常睡眠过程受到影响,表现为睡眠时间减少,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深度变浅,醒转次数较多,早醒,睡眠时间提前等。常见原因1.生理老化因素:大脑皮质的功能减退,新陈代谢减常见原因2.不良睡眠和生活习惯:如睡眠前饮用咖啡、茶水、吃零食、吸烟和饮酒,白天打瞌睡,睡眠过晚等。3.睡眠环境影响:如室温过高和过低,噪音过大、光线过强和湿度过高、过低以及卫生条件差等。常见原因2.不良睡眠和生活习惯:如睡眠前饮用咖啡、茶水、吃常见原因4.躯体疾病因素;如前列腺疾病的夜尿增多、频繁起床小便;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喉痉挛;皮肤疾病引起的瘙痒;心脏病导致夜间心肌缺血、心绞痛引发的胸闷、气促;老年人骨关节疾病所致的疼痛和不适;睡眠呼吸异常,因咳嗽、咳痰、气急和缺氧等影响睡眠。常见原因4.躯体疾病因素;如前列腺疾病的夜尿增多、频繁起床常见原因5.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帕金森病以及癫痫等。6.心理和精神疾病,如抑郁、焦虑性疾病以及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都可以表现出睡眠障碍;常见原因5.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帕金森病以及癫痫等。常见原因7.药物因素:许多药物都能影响睡眠,如应用利尿药导致频繁排尿影响睡眠;应用肾上腺素能药物高度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而难以入睡;经常服用催眠药的患者突然撤停药可以导致停药性失眠。

常见原因7.药物因素:许多药物都能影响睡眠,如应用利尿药导致常见原因8.家庭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老年睡眠影响比其他任何因素影响大,如工作状态和收入的改变、孤独、丧偶、居住地的改变、住院等,老人出现心理不适应感、失落感、衰老感、被遗弃感和无价值感等;9.不明因素所致:既非疾病也非生理现象,如老年下肢痉挛。常见原因8.家庭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老年睡眠影响比其他任临床表现(一)失眠症(二)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四)不安腿综合征(RSL)(五)睡眠中周期性腿部运动(PLM)(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七)继发于躯体、精神疾病的睡眠障碍临床表现(一)失眠症临床表现(一)失眠症失眠是一种主观主诉,就是对睡眠的质或量不满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再入睡困难等,常伴有醒后疲乏、日间觉醒性降低、精力、认知功能以及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功能障碍。1、入睡困难:表现为上床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仍不能睡着,翻来覆去、急躁、浮想联翩,等到入睡已是深夜,甚至通宵不睡。2、睡眠维持障碍:表现为睡眠浅而多梦,每晚要醒3~4次以上,外面的一点动静均可促其从睡眠中醒来,醒后能再次入睡,但是睡眠效率降低(<80%)。临床表现(一)失眠症1、入睡困难:表现为上床30分钟甚至更长临床表现3、早醒:典型表现为能够正常入睡,但时间不长,凌晨1~3点即醒来,以后则反复不能入睡。另一种指比正常睡眠习惯早醒2个小时以上。典型的早醒患者多见于抑郁症患者。临床表现3、早醒:典型表现为能够正常入睡,但时间不长,凌晨1临床表现(二)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是在NREM出现的反复的、刻板的肌张力障碍(肢体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或运动障碍(如投掷样或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的发作。分为两种发作形式。1、短时间发作,为15~60秒;每晚反复发作数次,几乎每夜均有发作。发作时眼睛张开,头抬起,随后出现躯干和肢体肌张力障碍的姿势,伴随着投掷样或舞蹈样手足徐动样的运动,发作是刻板的,常常伴有声音出现。2、长时间发作,很少见,表现与短时间发作类似,持续时间可达1小时某些患者偶尔在清醒时有类似发作。临床表现(二)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1、短时间发作,为15~6临床表现(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是指以丧失快速眼动睡眠期肌肉弛缓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复杂运动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某些药物应用或撤药有关。发生于快速眼动睡眠期,其典型形式出现于睡眠开始90分钟之后。临床特征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期肌肉迟缓消失时,出现面部和肢体的各种不自主运动,伴梦语。表现为各种复杂的异常行为,动作比较粗暴、猛烈,如拳打、脚踢、翻滚、跳跃、呼喊、反复坠床并对同床者造成伤害等。临床表现(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临床特征是临床表现(四)不安腿综合征(RSL)指在静息状态下出现难以名状的肢体不适感,而迫使肢体发生不自主运动。男女均可受累。老年人发病率高。表现通常为夜间睡眠时,双下肢出现极度的不适感,患者描述为虫爬蠕动感,或以“难受,说不清楚”描述,以小腿内侧肌肉明显。运动可以暂时缓解症状,迫使患者不停地移动下肢或下地行走,导致患者严重的睡眠障碍。临床表现(四)不安腿综合征(RSL)表现通常为夜间睡眠临床表现(五)睡眠中周期性腿部运动(PLM)

指在睡眠期出现反复发作的刻板性肢体运动,可能与纹状体-苍白球病变有关。65岁以上发病率近44%。主要表现是发生在快速动眼相睡眠期的腿部刻板的、重复屈曲动作,如大脚趾节律性伸展,屈曲小腿和脚,每次持续0·5~5秒不等,连续3次以上,每20~40秒出现一次。可将患者惊醒。临床表现(五)睡眠中周期性腿部运动(PLM)主要表现是发生在临床表现(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又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是指每晚7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并伴有嗜睡等临床症状。

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10秒以上;

低通气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幅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较基础水平下降≥4%。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是指每小时睡眠时间内呼吸暂停加低通气的次数。临床表现(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呼吸暂停是指临床表现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即在睡眠中因上气道阻塞引起呼吸暂停,表现为口鼻腔气流停止而胸腹呼吸动作尚存在。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并造成多器官损害的睡眠呼吸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即口鼻腔气流和胸腹呼吸动作同时停止。主要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功能障碍或支配呼吸肌的神经或呼吸肌病变,虽然气道可能无堵塞,但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导致呼吸停止。临床表现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2.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表现3.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即上述两者并存,以中枢性呼吸暂停开始,继之表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中潮气量减小,即呼吸气流降低超过正常气流强度的50%以上,伴血氧饱和度下降4%以上称为呼吸不全或低通气)。临床表现3.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表现(七)继发于躯体、精神疾病的睡眠障碍许多躯体疾病可引起或伴发睡眠障碍,如:心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夜尿次数增多、疼痛、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改变、酒精依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神经精神疾病:如脑血管病、老年谵妄、帕金森病、老年抑郁症、AD、脑血管性痴呆。临床表现(七)继发于躯体、精神疾病的睡眠障碍诊断与鉴别诊断首先,要明确是否与老年人的睡眠生理特点一致,如果是,那么就不是睡眠障碍。其次,详细了解病史,进行2周以上的详细睡眠观察和记录,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具体表现、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家庭状态和社会背景、心境状态;寻找睡眠障碍的原因,如疼痛、瘙痒、不适、呼吸困难、夜尿和药物等躯体精神疾病情况;全面的内科系统、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第三,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多导睡眠图仪(PSG)。诊断与鉴别诊断首先,要明确是否与老年人的睡眠生理特点一致,如诊断与鉴别诊断多导睡眠图仪(PSG)监测可全面定量评估患者的睡眠结构,睡眠中呼吸紊乱、低血氧情况,以及心电、血压的变化。PSG检查应在睡眠呼吸实验室中进行至少7h的数据监测。PSG检测的项目包括脑电图、眼电图、颏肌电图、胫前肌电图、心电图、胸腹壁呼吸运动、膈肌功能、口鼻气流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诊断与鉴别诊断多导睡眠图仪(PSG)监测可全面定量评估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1、睡眠障碍几乎为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3、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4、睡眠的量和(或)质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失眠症的诊断标准诊断与鉴别诊断客观标准是依据PSG检查,发现睡眠潜伏期延长、每晚觉醒时间增多,均大于30分钟,而实际睡眠时间减少且每晚不足6·5小时。鉴别诊断主要是病因鉴别。包括要排除各种躯体、精神疾病及某些药物所致的失眠;睡眠行为异常、昼夜节律紊乱、不安腿综合征和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原发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客观标准是依据PSG检查,发现睡眠潜伏期延长、诊断与鉴别诊断(二)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诊断至少应包括以下1、2、3、4项。

1、睡眠期间有发作性异常运动症状。

2、主要是肌张力障碍或运动障碍。

3、不存在能够解释症状的躯体和精神疾病,如额叶癫痫。

4、症状不符合其他睡眠疾病的诊断标准。

5、短时间发作的持续时间15~60秒,长时间发作的持续时间是60分钟。

6、PSG显示发作出现在NREM睡眠第2期,或者第3、4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二)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诊断与鉴别诊断(二)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

7、排除躯体、精神及其他类型睡眠疾病所致;脑电图非同步化提示唤醒通常出现在运动症状之前几秒钟,发作时因运动干扰,脑电图描记常常产生大量的伪迹。发作前、中、后均无癫痫样波形,头颅CT等检查正常。鉴别诊断

依据持续时间短暂、反复刻板性发作、对卡马西平有效等特点可与夜间惊恐发作和REM睡眠期行为障碍鉴别。脑电图无痫性放电可排除额叶癫痫。

诊断与鉴别诊断(二)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诊断与鉴别诊断(三)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诊断至少应包括以下第2、3项:

1、主诉睡眠期间出现暴力或伤害性行为。

2、肢体或躯干的运动与梦境有关。

3、至少发生下列情况之一:①存在有害的或有潜在危险性的睡眠行为;②梦境好像被演示出来(夜间伴随生动梦境的大幅度活动);③睡眠期的行为破坏了睡眠的连续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三)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诊断与鉴别诊断(三)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4、PSG在REM睡眠期至少显示下列情况之一:①颏肌肌电图显示肌肉紧张性过度增加;②肢体肌电图出现大量动作电位(REM睡眠期肌张力不消失);③不存在癫痫性电活动。

5、无精神障碍,但可伴有神经系统某些疾病。

6、可存在其他类型睡眠障碍,但不是引起本病的原因。

7、如脑部CT或MRI检查有助于明确某些脑器质性疾病的存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三)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1、意识模糊性觉醒指不能从睡眠中很快觉醒,从睡眠到觉醒的过程中有一段较长的意识模糊期,但没有暴力性运动;PSG显示系从NREM睡眠中觉醒,脑电图有特征性的改变。

2、睡惊症发作时患者有极度恐惧的表现,常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PSG显示多发生于即将入睡时或NREM睡眠第1期。

3、睡行症和梦魇首次发作多在儿童期。

4、癫痫发作主要依据脑电图无痫性放电排除。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四)不安腿综合征的诊断

至少应包括第1~3项:

1、主诉夜间下肢不适感或难以入睡。

2、腓肠肌内有“虫爬样”严重不适感,常伴随下肢疼痛和瘙痒。

3、活动下肢可缓解症状。4、PSG证实睡眠起始阶段存在肢体活动。

5、不存在能够解释症状的躯体或精神疾病。

6、可存在其他类型睡眠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四)不安腿综合征的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四)不安腿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需要排查相关的病因,以免被误诊和漏诊,血清铁、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肌酐、促甲状腺激素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可能的病因。夜间下肢痛性痉挛:以睡眠期间出现的肌肉紧绷感或肌肉紧张性疼痛感为特点。一般发生在小腿部,常见于腓肠肌,疼痛体验明显与不安腿综合征不同。诊断与鉴别诊断(四)不安腿综合征的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五)睡眠中周期性腿部运动

诊断至少应包括第1、2项:

1、主诉失眠和白天过度睡意。患者本人可意识不到症状,而由他人注意到肢体运动。

2、出现反复发作、高度刻板的肢体肌肉运动、下肢运动的特征是大拇指外展,距小腿关节、膝关节、髋关节部分性屈曲。

3、PSG表现反复出现肌肉收缩(持续0·5~5秒),中间间隔为20~40秒;与运动相关的唤醒或觉醒。

诊断与鉴别诊断(五)睡眠中周期性腿部运动诊断与鉴别诊断(五)睡眠中周期性腿部运动4、临床症状不能够用躯体或精神疾病来解释。

5、可同时存在其他类型睡眠障碍,如SAS。鉴别诊断

应与睡眠惊跳、癫痫鉴别。诊断与鉴别诊断(五)睡眠中周期性腿部运动诊断与鉴别诊断(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诊断至少包括第1~3项:1、主诉睡眠过多或失眠,有时尽管患者不在意,但会引起他人注意。2、睡眠过程中频繁出现周期性呼吸阻滞现象。3、相关表现包括①响亮的鼾声;②晨间头痛;③醒后口干;④年幼儿童睡眠中出现胸廓回收。

诊断与鉴别诊断(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

4、PSG证实①发生阻塞性呼吸暂停≥5次,每次持续时间>10秒。每小时睡眠中出现以下一项或多项:由于睡眠相关的呼吸暂停导致频繁唤醒、心搏快慢交替和呼吸暂停相关的动脉SaO2降低;②多次小睡潜伏期实验明确(或不能明确)平均睡眠潜伏期<10分钟。诊断与鉴别诊断

4、PSG证实①发生阻塞性呼吸暂停≥诊断与鉴别诊断5、临床表现可与其他躯体疾病(如扁桃体增大)相关。6、可与其他类型睡眠障碍并存,如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或发作性睡病。PSG是诊断SAS公认的“金”标准,通常采用的标准是呼吸紊乱指数≥5。

诊断与鉴别诊断5、临床表现可与其他躯体疾病(如扁桃体增诊断与鉴别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鉴别诊断:1、发作性睡病均有白天睡眠过多现象,但本病常伴有猝倒发作、睡眠麻痹和入睡前幻觉。2、特发性过度睡眠本病2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伴有相关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头痛、晕厥、直立性低血压、雷诺现象和手足发凉等可资鉴别。3、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出现反复、高度刻板的肢体肌肉运动、下肢运动的特征是大拇指外展,距小腿关节、膝关节、髋关节部分性屈曲。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一)一般治疗失眠治疗目标有两个:

1、建立对睡眠正确认识。包括对失眠的概念、态度、治疗方法、治疗途径等的认识。2、重建较“正常”的睡眠模式。任何一种失眠,归根结底是睡眠模式的紊乱,只有使紊乱的睡眠结构恢复,才能远离失眠的困扰。治疗(一)一般治疗治疗治疗前要了解患者的“睡眠史”,一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1、与失眠有关的主诉是什么?是入睡困难、容易醒、多梦、早醒,还是打鼾、睡前腿部不适。2、这些症状最早是何时出现的?3、这些症状有多严重或麻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4、这些症状时轻时重吗?何时最重?何时最轻?5、是否有生活上的应激源?这些应激事件还存在吗?它们对睡眠有影响吗?6、个人的作息时间规律如何?治疗治疗前要了解患者的“睡眠史”,一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治疗治疗前要了解患者的“睡眠史”,一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7、家族史。8、患者身体状况如何?最近是否服用药物?服用什么药物?9、睡眠的环境如何?包括声音、光线、温度、、被褥和床的舒适度、睡衣的舒适度。10、日常饮食习惯,如烟、酒、茶、咖啡的嗜好,晚餐进食情况。治疗治疗前要了解患者的“睡眠史”,一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治疗(二)药物治疗1、镇静催眠药物BZDs和新型催眠药是较常用的药物。

入睡困难患者应选用睡眠诱导的药物,如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唑吡坦、水合氯醛等。

焦虑明显,可选氯硝西泮、阿普唑仑。

早醒多见于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选用长效或中效的催眠药。

皮肤瘙痒症或荨麻疹的患者,可选用异丙嗪、羟嗪。

心脏疾病患者应选用能缩短REM睡眠、并且能够降低心率的药,如硝西泮;或对心血管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劳拉西泮。艾司唑仑对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不利,要小心使用。治疗(二)药物治疗治疗(二)药物治疗2、非镇静催眠药物(1)抗精神病药:此类药物适用于有精神症状的时候,如痴呆、谵妄、精神分裂症、癔症等引起的失眠。老年人一般首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从低剂量开始。若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则选择高效价低剂量药物,如奋乃静2mg开始,并缓慢加量。(2)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对抑郁症、焦虑症伴发的失眠有效。一般规律是睡眠的改善是疾病改善的最早结果。具有较强镇静作用的主要是TCAs,但并不适合老年人,米氮平、曲唑酮的作用较明显。

治疗(二)药物治疗治疗(二)药物治疗

3、褪黑激素(MT)

褪黑素的理想作用是治疗睡眠节律障碍,包括老年人、睡眠时相滞后、时差反常、倒班作业引起的睡眠障碍,以及盲人或脑损伤者。孕妇、抑郁症患者禁用。因为老年人的MT分泌明显减少,导致睡眠问题。治疗(二)药物治疗治疗(三)非药物治疗日光是昼夜节律最好的稳定剂。光照治疗法采用傍晚或黄昏亮光照射,对睡眠-觉醒周期节律障碍有效。有报道磁场治疗老年人睡眠障碍有效。治疗(三)非药物治疗治疗(四)特殊情况的治疗

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阻塞性SAS,可行扁桃体切除术、下颌成形术、悬雍垂软腭咽部成形术等,但疗效欠佳。中枢性SAS,可服用阿米替林、米帕明、普罗替林;也可使用黄体酮6~12mg/d,或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

禁用BZDs,这类药物可使发作变频、持续时间加长,并可抑制呼吸,威胁生命。治疗(四)特殊情况的治疗治疗(四)特殊情况的治疗2、与睡眠障碍有关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治疗

不安腿综合征治疗,白天进行体育锻炼,晚上采用肌肉松弛疗法,药物方面可用BZD、卡马西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