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第一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_第1页
诗歌鉴赏第一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_第2页
诗歌鉴赏第一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_第3页
诗歌鉴赏第一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_第4页
诗歌鉴赏第一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专题一怎样读懂诗歌1/46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例1、【注】:1、舅姑:公婆。2、入时:合乎时尚。无:疑问词“吗”。思索:这首诗主旨是什么?

新婚夫妇柔情蜜意。

【寻觅读懂古诗支点】2/46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例1、【注】:1、舅姑:公婆。2、入时:合乎时尚。无:疑问词“吗”。思索:这首诗主旨是什么?

临到要考试了,怕自己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要求,所以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意见。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3、张水部:诗人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寻觅读懂古诗支点】3/46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心理状态。首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因为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候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喜欢呢?所以,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言行。在专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以为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意见了。因为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4/46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5/46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感人了,然而作者本意,在于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一场考试时所特有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初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终生大事。假如考取了,就有非常辽阔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假如得到丈夫和公婆喜爱,她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不然,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比拟起源于现实社会生活,在当初历史条件之下,很有经典性。即使如今看来,读者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技巧感到惊叹。

6/46《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能够帮助读者明白诗作意,唐代应进士科举士子有向名人行卷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对象,是官水部郎中张籍。张籍当初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要求,所以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意见。7/46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它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一个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8/46朱庆余呈献这首诗取得了张籍明确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因为朱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所以,必定受到人们赞赏,暗示他无须为这次考试担心。

9/46首句写这位姑娘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一位采菱姑娘。这时,她刚才打扮好,出现在镜湖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她心情。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兴趣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忖度、思谋。)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后半深入必定她才艺出众,说:即使有许多其它姑娘,身上穿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珍贵丝绸制成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深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顾虑,所以尤其以“时人”与之相对。10/46方法归纳:支点一:标题(关注标题中全部信息)《》《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双方地点、情感)《登金陵凤凰台》(地点、登高怀古诗)《邯郸冬至夜思家》(地点、时间、情感)11/46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思索:作者在诗中表示了什么思想感情?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答案一:作者登上浮远堂俯瞰大地时内心波澜壮阔之情。答案二:作者在诗中表示了对故乡思念之情以及无法回家只能遥望愁苦。12/46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思索:作者在诗中表示了什么思想感情?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南宋后期,国家衰亡已无可挽回,这让许多爱国诗人伤痛之极。)诗人登高远望,昔日大宋神州大地都已沦丧,痛苦得不忍心再看,以致希望有高山挡住视线。表示了诗人因国土沦丧而生无尽伤痛。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13/46

①江阴:今属江苏。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②瞰:向下看,俯视。③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故由长江南岸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极目:穷尽眼力。神州:原指全国。14/46作者介绍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汉族。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格调。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应人民疾苦,含有现实意义。

15/46《江阴浮远堂》是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作品。这首诗写作者在浮远堂眺望时所产生山河破碎之感。戴复古登上了江阴浮远堂,向北望去,望过长江不远就是淮河。南宋小朝廷偏于江南一隅,以淮水为界,中原沦陷于敌手。北望时,心情能好得起来吗?向北望,望之则不忍,不望,又是不能不望,他很后悔登上这江阴浮远堂,情感在矛盾中碰撞,激发起诗火花,不由自主地吟唱了。

16/46

江阴位于长江之滨,诗中大江,即指长江。起句暗点江阴,次句明写浮远堂。“万里愁”是诗人登浮远堂感喟。“愁”本是无形之物;“万里”是虚指数词,是一个夸大说法。在这里诗人借助江、山来衬托表现这种深愁,于是使原来抽象情感,显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贯诗末。上联写江,是近瞰。诗人将“大江流”与“万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长江万里,愁亦万里;江流不尽,愁也无尽;无“大江流”,何言“万里愁”?下联点山,是远望。诗人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断视线为愁,以不见所思为恨;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因为“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

17/46

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于是深悔这次登上供北望高堂为多此一举了。戴复古是“最苦无山遮望眼”,所以其情更为可伤。其它都不及戴语之耐人寻味。充分表示了国耻不雪,国土不归极度悲愤之情。

18/46方法归纳:支点二: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支点三:情语(直接抒发情感字、句)愁、苦、怨、恨、羡、忆、怀、喜、泪……19/4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谒金门韦庄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作者:韦庄,五代时“花间词”代表题材:闺怨词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20/46

花间派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zuò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xiòng、魏承班、鹿虔扆(yǐ)、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文人。他们词风大致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格调不一样,温词秾nóng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除少数暗伤亡国作品和边塞词之外,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21/46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合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意象:小山、鬓云、香腮雪、蛾眉、花面、绣罗襦、金鹧鸪(女性色彩较浓)行为:画蛾眉、弄妆梳洗、照花、新帖(女性色彩较浓)22/46谒金门韦庄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意象:翠帘(女性色彩较浓)行为:倚遍阑干几曲(女性色彩较浓)23/46

这首词是由两个生动画面组成。上片“春雨初霁图”,重在写景。画面是一片生机,春意盎然。一溪新绿,几行柳黄,双飞鸥白。大笔一抹,颜色斑谰,水之绿,柳之黄,鸥之白,形象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尤其巧妙地用了“染就”“弄晴”“对浴”等字眼,使画面显得愈加活泼,富于动态美,收到了丹青难绘效果。下片是“深闺盼远图”,重在写人。画面上少妇,将翠帘高卷,栏杆倚遍,而看到只是远处几片淡淡云,一江静静水,半山笼罩着烟雾树,那寸心所系,却依然没有出现。少女失意神态,被一个“目”字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又是画家不易传达。24/46

诗歌表示了深闺女子盼远怀人情怀。翠帘高卷,栏杆倚遍,写出了少妇殷切期望之态;以眼前所见“云淡水平烟树簇”等沧茫渺远之景,衬托了女子盼人而未见惆怅失落之感;“千里目”借助想象,深入抒发了女子望眼欲穿殷切期盼之情;上阕绘生机盎然之春景,反衬出女子春愁闺怨。25/46方法归纳:支点四:作者(诗人生平、理想、格调)支点五: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支点七:意象(凝结着特定情感物象)支点六:行为(主人公做了什么)26/46意象与情感杨柳离别、留恋、伤春幽竹高洁、隐逸梧桐凄凉,悲秋浮云漂泊杜鹃凄凉、哀伤……27/46

【读懂古诗支点】支点一:标题支点四:作者支点五:题材支点二:注释支点三:情语支点七:意象支点六:行为28/46【课堂反馈】1、读下面词,回答下列问题。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恨”是指什么?(2分)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主人公形象?请简明分析。(4分)29/46【课堂反馈】1、读下面词,回答下列问题。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支点:作者——温庭筠,花间词代表支点:题材——闺怨词支点:意象——落花、碧云摇曳读懂支点:行为——恨极、心里事、看落花30/46

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代。《新唐书》与《旧唐书》都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灵敏。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听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早年以词赋著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很快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所以一生坎坷,终生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应,吊古行旅之作感叹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格调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主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31/46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期望丈夫归来思妇形象,充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不幸妇女同情。同时也寄寓着诗人遭受统治阶级排挤,不受重用悲凉心情,也是感叹怀才不遇作品。”

32/46

旧称温词香软,以绮靡胜。这首《梦江南》,在格调上却迥然不一样。非但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且不假堆砌,纯用白描,全无“裁花剪叶,镂玉雕琼”藻绘习气。在温词中虽为别调,却属精品。一开口便作恨极之语,全没些子温柔敦厚。比起其它温词尤其是那若干首《菩萨蛮》来,这简直不像是同一作家笔墨。夫“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但第二句却紧接着说“恨极在天涯”,则是恨虽千头万绪而所恨之事仅有一桩,即远在天涯人久不归来是也。就词主旨说,这已经是一语喝破,再无剩义,好像下文没有什么可说了。

然而从全词比重看,后面三句才是主要部分。尤其是中间七言句一联,更须出众点染,全力以赴。不然纵使开头两句笔重干钧,终为抽象概念,不能予人以浑厚完整之感。33/46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二句,初读感受亦自泛泛;几经推敲玩味,才以为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却并非偶然。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说尽,故这两句只能侧写。词中抒情主人公现有“千万恨”,说她“心里”有“事”当然不成问题;但更使她难过,却在于“有恨无人省”。她一天到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却无人能了解她心事,只有山月不时临照闺中而已。不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能够想见.这是一层。夫山月既频来相照,似乎有情矣;其实却是根本无情。心里有恨事,当然想对人倾诉一下才好,但平时并能够倾诉对象亦无之。好轻易盼到月亮来了,似乎能够向它倾诉一下,而向月亮倾诉实等于不倾诉,甚至比根本不倾诉时心情还更坏些!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为这个主人公“恨”内容之一了。这是又一层。

34/46

至于说“不知心里事”是“山月”而不是其它,这也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李白《静夜思》:“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乡.当然也能使闺人怀远。况且山高则月小,当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时必在夜深。这就点明词中女主人公经常是难以入眠。这是第三层。《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以日月喻丈天,原是传统比兴手法。然则这一句盖谓水阔山长,远在天涯丈夫并不能体谅自己这做妻子一片苦心也。这是第四层。

“水风”句与上联角度虽异,意匠买同。夜里看月有限,昼间看花也还是有恨。看花原为了遣闷,及至看了,反倒给自己添了烦恼。况上句以月喻天,则此句显然以花自喻。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花开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现象;但眼前花却是被风吹落。“空落”者、白白地吹落,无缘无故地吹落之谓;这正是《诗·小雅·小弁》中所谓“维忧用老”一语(《古诗十九首》则云“思君令人老”)形象化,而不但是“恐年岁之不吾与”这一层意思了。35/46

至于所谓“水风”,指水上之风。这也不但为了求与“山月”工整相对而已。水面风来,风吹花落,落到哪里?自然落在水中,这不正是稍后于温庭筠李煜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另一个写法吗?温这句写得比较蕴藉,但并不显得吞吐扭捏,依然是清新骏快格调,可是造意却深曲多了。

夜对山月,昼惜落花,在昼夜交营黄昏又是怎样呢?作者写道:“摇曳碧云斜。”江淹《杂体·拟休上人怨别》诗云:“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这里反用其意。“摇曳”,犹言动荡。但动程度却不怎么显著,只是似动非动地在缓缓移斜了角度。看似单纯景语,却写出凝望碧云人百无聊赖,说明一天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已和盘托出。因今后三句与前二句正是互为补充呼应。没有前两句,不见感情之澈切;没有后三句,不见词旨之遥深。此之谓胆大而心细。

36/46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恨”是指什么?(2分)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主人公形象?请简明分析。(4分)答:(1)思念远隔天涯心上人怅恨之情。(2)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37/46【尤其提醒】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先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38/46【课后练习】2、读下面唐诗,回答下列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从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从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初杜甫所在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长江下游南岸地域。论文:此处指论诗。(1)这首诗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诗作出了什么样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示了什么样思想感情?

39/46(1)这首诗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诗作出了什么样高度评价?(3分)(1)答: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思想情趣,洒脱非凡;③诗格调,清新俊逸。译诗:李白写诗歌无人能比,他诗思绪飘逸,卓尔不群。他诗很清新,像庾信,他诗也很俊逸,像鲍照。40/46(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示了什么样思想感情?(2)答: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表示了双方翘首遥望思念之情。

译诗:我在渭北看着春天烟树,你在江东看着黄昏云。支点:标题、注释、意象(春天之树,日暮之云)41/46

这首诗由杜甫所作,抒发了对李白赞誉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思念。“清新庾开府,俊逸鲍从军”是该首诗代表名句。

42/46

杜甫同李白情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这首思念李白五律,是746年(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非凡,因而写出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分量。

43/46

对李白奇伟瑰丽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思念李白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赞语中,也能够见出杜甫对李白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但表示了他对李白诗无比喜爱,也表示了他们真挚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