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九开放性试题x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专题十九开放性试题x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专题十九开放性试题x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专题十九开放性试题x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专题十九开放性试题x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九开放性试题中考化学

(广西专用)第1页1.(广西南宁,18,6分)以下说法正确是

()A.物质组成元素相同,物质性质一定相同B.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一定是酸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一类粒子总称D.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仰视读取数据,会造成配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偏大好题精练答案

DA项,组成元素相同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比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

素和氧元素组成,不过它们性质有很大不一样,故错误;B项,一些非金属氧化物也能与碱反应

生成盐和水,如CO2(非金属氧化物)和NaOH(碱)反应生成Na2CO3(盐)和水,故错误;C项,元素是

含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一类原子总称,故错误;D项,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用

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会造成实际量取浓溶液体积偏大,其它操作无误,则所配制

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正确。第2页2.(安徽,6,2分)归纳法是学习化学主要方法之一,以下图示正确是

()

第3页答案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

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并列关系,纯净物和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B错误;地壳中含量最多是氧元

素,铝元素比铁元素含量多,故C错误;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物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思绪分析

A项,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角度分析;B项,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C项,从地壳中

元素含量角度分析;D项,从金属化学性质和氧化物、盐概念等角度分析。解题关键

解本题关键是掌握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物质分类相关概念、地壳中元素

含量和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第4页3.(重庆B,14,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惯用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是

()A.人血液呈碱性,则人体液都呈碱性B.NaCl溶液能够导电,则全部液体都能导电C.KNO3溶液无色透明,无色透明液体都是溶液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红溶液都是酸性溶液答案

D人体液有呈酸性,A项错误;只有存在自由移动阴、阳离子溶液才含有导

电性,如酒精溶于水形成溶液就不能导电,B项错误;无色透明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无

色透明液体,但不是溶液,C项错误;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红溶液都是酸性溶

液,D项正确。第5页4.(新疆乌鲁木齐,10,2分)图中A、B、甲、乙、丙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纯净物,其中甲、

乙、丙物质类别相同,甲、丙和足量A溶液反应能生成相同生成物。A、B均含两种元

素,其混合物有挥发性,挥发出气体能使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丙中含氧45.3%,被广泛

应用于玻璃、纺织品生产等。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对应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以下推断错误

()

A.甲、乙、丙均属于盐类B.丙和A溶液发生是复分解反应C.甲

乙转化经过一步反应也可实现D.甲和丙都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第6页答案

D丙可用于玻璃、纺织品生产等,且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45.3%,说明丙是碳酸

钠;A、B均含有两种元素,且二者混合物含有挥发性,而且挥发出气体能使湿蓝色石蕊

试纸变红,说明A、B两种物质一个是氯化氢,一个是水,二者混合物是盐酸;甲、丙与足量

A溶液反应生成相同生成物,说明甲是碳酸氢钠,同时也能推出A为氯化氢,B是水;甲、乙、

丙三种物质属于同类物质,而且丙能反应生成乙,说明乙是难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钙等。依据以

上推断,能够断定,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盐类,A正确;盐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是复分解反

应,B正确;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能生成碳酸钙沉淀,C正确;碳酸钠溶液能与氯化

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但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D错

误。第7页5.(山西,24,3分)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宣传栏里,有这么一则宣传:幽门螺旋杆菌——消化道传染病检测方法(如图2):被检者空腹,先用约20mL凉开水口服一粒尿素胶囊(尿素中碳相对原子质

量为14)。静坐25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卡中吹气,再将吹完气样品交给

医生检测。

(1)观察图1,集体就餐时,为防止疾病传输应该注意是

(写一条)。(2)胶囊中尿素相对分子质量是

。农业生产所使用化肥中,尿素可用作

肥。第8页答案(1)用公筷(或分餐制)(合理即可)(2)62氮解析(1)集体就餐时能够用公筷或采取分餐制防止疾病传输。(2)胶囊中尿素相对分子质

量为14+16+(14+1×2)×2=62;尿素中含有氮元素,是惯用氮肥。误区警示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但要注意本题中碳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是14。第9页6.(广西钦州,25,4分)兴趣小组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后进行了归纳,构

建了下面知识网络图。回答:(1)依据图示信息,③处内容是

。(2)写出⑦中一个反应化学方程式:

。答案(1)酸+碱(2)Fe+CuSO4

Cu+FeSO4[或Cu+2AgNO3

2Ag+Cu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解析(1)由题图可知,空缺③处应是酸和碱中和反应。(2)⑦是盐和金属反应,此题答案不唯一,同学们熟悉反应有Fe+CuSO4

Cu+FeSO4、Cu+2AgNO3

2Ag+Cu

等。第10页7.(广西贺州,25,5分)比较、归纳是学习主要方法,小红在学习了酸、碱、盐知识后进行

了总结。(1)酸含有相同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

(填微粒符号);(2)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色;(3)以下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是

(填序号);①金属氧化物+酸

盐+水②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水③酸+碱

盐+水(4)在溶液中与CaCl2、Ca(NO3)2均能反应盐有

(任举一例,写化学式);(5)请你找出一个在溶液中与CaCl2反应而不与Ca(NO3)2反应物质,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第11页答案(1)H+(2)蓝(3)③(4)Na2CO3(可溶性碳酸盐均可得分)(5)CaCl2+2AgNO3

2AgCl↓+Ca(NO3)2

解析(1)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化合物,故全部酸溶液中都含

有H+;(2)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3)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是中和反应,故选③;(4)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在溶液中与氯化钙和硝酸钙均能反应

盐是可溶性碳酸盐,如Na2CO3;(5)在溶液中与氯化钙反应而不与硝酸钙反应物质能够是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l2

+2AgNO3

2AgCl↓+Ca(NO3)2。第12页8.(广西宾客,33,10分)有C、Al、C2H6、H2SO4、NaOH、NaNO3六种物质。(1)依据不一样分类标准,把它们进行以下分类:①属于有机物是C2H6②属于含氧化合物是H2SO4、NaOH、NaNO3③含有钠元素

是NaOH、NaNO3④属于金属单质是

请你参考①~④模式,写出另一个分类标准,并列出符合该标准物质(从上面六种物质中选

择):

;(2)请你完成判别H2SO4、NaOH、NaNO3三种物质稀溶液试验方案:(查阅资料:NaNO3溶液为无色,呈中性)试验步骤试验现象试验结论

第13页答案(1)Al属于酸是H2SO4(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2)试验步骤试验现象试验结论分别取少许溶液于a、b、c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a试管内溶液变红色、b试管内溶液变蓝色、c试管内溶液仍显紫色a试管内溶液是H2SO4溶液;b试管内溶液是NaOH溶液;c试管内溶液是NaNO3溶液解析(1)题给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是Al(或铝);物质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类结果就不一样,

除题述分类标准之外还有①单质:C、Al;②非金属单质:C;③酸:H2SO4;④碱:NaOH;⑤盐:NaNO3;⑥含碳元素物质:C、C2H6;⑦含氢元素化合物:C2H6、H2SO4、NaOH等分类标准。(2)H2SO4、NaOH、NaNO3分别属于酸、碱、盐,故可从酸碱性角度来判别:溶液pH小于7

是H2SO4溶液,大于7是NaOH溶液,等于7是NaNO3溶液;也可用紫色石蕊试液判别,滴入紫

色石蕊溶液,呈紫色是NaNO3溶液,呈红色是H2SO4溶液,呈蓝色是NaOH溶液;还能够利

用其它化学性质判别。第14页9.(广西崇左,26,3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亲密相关。(1)当前,人类使用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

和天然气等。为降低化石燃料燃烧

对环境影响,当前,正在利用和开发新能源有

(填一个即可)。(2)控制反应条件可使燃料充分燃烧,从而节约能源。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并不

断鼓入空气,这么做目标是

。答案(1)石油太阳能、风能、核能等(2)给燃料提供足够空气,使燃料和空气有足够大接触面积解析(1)化石燃料包含煤、石油、天然气等;正在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很多,如:太阳能、风

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2)燃料充分燃烧条件有:有充分空气,燃料和

空气有足够大接触面积。鼓入空气给燃料提供了充分空气,粉碎煤块使燃料和空气有足

够大接触面积。第15页10.(黑龙江哈尔滨,31,4分)分类是学习化学惯用方法。(1)物质用途主要是由它们性质决定,请依据以下碱用途所表达出物质相关化学性

质将它们分类,并参考实例完成空白处内容。(填一条即可)

①用氢氧化铝作胃药②用石灰浆粉刷墙壁③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火碱④用熟石灰制波尔多液⑤用碱溶液吸收硫酸厂产生二氧化硫⑥工厂化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第16页(2)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没有显著现象,需要设计试验证实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从反应物或生成物改变角度,将以下试验中A与

(填“B”或“C”)归为一类,理由是:

ABC第17页答案(4分)(1)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或能与盐反应)(1分)②⑤(或③④)(1分)(2)C(1分)二者都经过显著试验现象证实有其它物质生成(1分)(合理即可)解析(1)碱化学性质有:能与酸反应、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一些盐反应、能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故能够答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②⑤,或能与一些盐反应,如③

④。(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无显著现象,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有

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显著现象,再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

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新物质,二者都是利用生成物发生化学改变产生显著现

象来证实生成物存在,故选C。解题关键

了解碱化学性质(能与酸反应、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一些盐反

应、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和一些常见碱用途是解答本题关键。第18页11.(辽宁沈阳,19,8分)观察是学习化学主要方法。我们能够利用自己感官,也能够借

助仪器经过试验,观察物质及其改变条件、现象和结果。观察与思索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与思索二:在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过程中O2体积分数测定试验1: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某同学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体积

分数。(以下列图所表示)第19页

观察试验结果图,初始时O2体积分数是

%,蜡烛熄灭时O2体积分数是

%。试验2:相同试验条件下,某同学另取一瓶混有空气O2进行测定(初始时O2体积分数是30%)。结合已经有信息,合理猜测:蜡烛熄灭时O2体积分数(与试验1相比较)。第20页请写出两种不一样情况并分别说明理由。【温馨提醒:试验操作合理,蜡烛相同且量足够,忽略仪器误差】猜测1及理由:

;猜测2及理由:

。第21页答案观察与思索一:(1)颜色、状态(其它合理答案均可)(2)明亮火焰,烛芯周围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其它合理答案均可)(3)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其它合理答案均可)观察与思索二:20.716(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猜测1及理由:等于16%,由图可知,当氧气体积分数为16%时蜡烛可能就会熄灭(其它合理答案

均可)猜测2及理由:小于16%,初始时氧气体积分数变大,造成燃烧猛烈,放热多,温度不易降低到蜡烛

着火点以下,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值可能大于14%(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第22页解析观察与思索一:(1)做试验时要学会观察与统计,试验前应观察物质颜色、状态等;(2)试验过程中要注意观

察试验现象,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火焰,烛芯周围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3)试验后要观察生成

物颜色、状态等,蜡烛燃烧熄灭后有一股“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观察与思索二:由题图可知初始时氧气体积分数为20.7%。第23页12.(山西,27,6分)在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后,小丽构建了以下知识网络,并对它进行了推

理和判断。A~E是初中化学常见五种不一样类别物质,E是提取量最高金属。它们之间

关系如图所表示,“—”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个物质能生成另一个物质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1)D化学式是

(写一个),D和E反应现象是

,反应发生原因是

。(2)B化学式是

(写一个),A和B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第24页答案(1)HCl(或H2SO4)(合理即可)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铁排在金

属活动性次序氢之前(2)NaOH[或Ca(OH)2或KOH](合理即可)2NaOH+CO2

Na2CO3+H2O[或Ca(OH)2+CO2

CaCO3↓+H2O或2KOH+CO2

K2CO3+H2O](合理即可)解析E是提取量最高金属,故E为铁,A、B、C、D、E是五种不一样类别物质:单质、氧化

物、酸、碱、盐,E能够和D反应,故D为盐酸或硫酸;B能与D反应,B应为碱(或可溶性盐),A可

以和B反应,当B为可溶性碱时,A可为可溶性盐,则C为水,A也可为氧化物,则C为可溶性盐;当B

为可溶性盐时,A为可溶性碱,则C为氧化物。第25页1.(安徽,15,8分)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以下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烧杯,

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改变以下表,回答以下问题。(1)以下图示能反应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改变微观示意图是

(填字母序号)。(图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时间质量/g水饱和石灰水稀盐酸浓硫酸氯化钠浓溶液氯化钙浓溶液1天8.168.378.6411.189.3810.252天5.765.946.6912.558.4710.33教师专用题组第26页(3)为研制一个安全、环境保护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

(填溶质化学式)。(4)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则该溶液是

(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g)(5)为深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改变,该小组开展以下探究。①甲同学猜测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

。②为验证甲同学猜测是否正确,设计试验方案:

。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出60分。(6)乙同学取20%氢氧化钠溶液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g溶液,由此

能否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请补充完成试验方案设计,同时说

明需要测定数据(用a表示),并计算a取值范围。(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第27页答案(8分)(1)D(1分)(2)Ca(OH)2+CO2

CaCO3↓+H2O(2分)(3)CaCl2(1分)(4)不饱和(1分)(5)①稀盐酸中水蒸发量大于HCl挥发量(1分)(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②取等质量原

盐酸和久置后盐酸,均滴加酚酞试液,分别滴入等浓度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量(2分)(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6)不能。试验方案:将变质后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g。a取值范围:4.00<a<

5.30。(4分)(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第28页解析(1)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水中水分子比水面上水分子

多,故选D。(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

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

CaCO3↓+H2O。(3)由表中数据可知,浓硫酸和氯化钙浓溶液均含有吸水性,但浓硫酸含有腐蚀性,不安全,所以从安全、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应该选CaCl2浓溶液。(4)NaCl浓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2.6%,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6.5%,所以原溶液不饱和。(5)①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可能会变大,原因是稀盐酸中水蒸发量大于HCl挥发量。②取等质量原盐酸和

久置后盐酸,均滴加酚酞试液,分别滴入等浓度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时,

比较消耗氢氧化钠溶液量,判断浓度改变;还能够经过测量敞口放置前后稀盐酸pH变

化,判断浓度改变等。(6)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水分蒸发使溶液质量减小;氢氧

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会使溶液质量增大,仅经过放置前后溶液质量改变,不能求出

溶液中溶质组成。能够将变质后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g,原溶液中氢氧

化钠质量为20.00g×20%=4.00g,假设固体完全变质,则第29页2NaOH+CO2

Na2CO3+H2O801064.00gag80∶106=4.00g∶aga=5.30因为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所以a取值范围为4.00<a<5.30。思绪分析

第(1)问依据水分子组成、水中水分子比空气中水分子多并结合微观示意

图进行分析解答。第(3)问依据表中数据知,浓硫酸和氯化钙浓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质

量都增加,说明浓硫酸和氯化钙浓溶液均含有吸水性,结合安全、环境保护要求进行解答。第(4)

问,先依据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晶体质量和溶液质量计算出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分

数,再依据该温度下溶解度计算出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终对二者进行对比解答。

第(5)问①可依据水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改变进行分析解答;②经过测量等质量

原盐酸和久置后盐酸中HCl量进行试验设计,如测量中和反应中消耗同浓度氢氧化钠

溶液体积、测量与足量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体积、测量二者pH等。第(6)问采取

极端假设法,假设氢氧化钠全部变质,计算出生成碳酸钠质量,然后依据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为

碳酸钠这一信息,确定a范围。第30页2.(天津,15,2分)以下说法正确是

()A.等质量CO和CO2,CO和CO2中氧元素质量比为11∶14B.等质量Al和Mg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H2质量相等C.等质量NaHCO3和Mg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质量相等D.等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为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显中性答案

ACA项,设CO和CO2质量均为n,则CO和CO2中氧元素质量比为(n×

)∶(n×

)=

=11∶14,A正确。B项,设铝和镁质量均为m,则铝、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质量分别为

,B错误。C项,NaHCO3、MgCO3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二者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关系式为NaHCO3~CO2、

MgCO3~CO2,故等质量碳酸氢钠、碳酸镁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

等,C正确。D项,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下,溶液呈酸性,D错误。第31页3.(江苏镇江,18,2分)烧杯中盛有BaCl2和HCl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

为10.0%Na2CO3溶液,烧杯中溶液质量与滴加溶液质量关系以下列图所表示。以下说法正

确是

()

A.ab段产生白色沉淀B.bc段溶液质量增加86.3gC.c点对应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7.5%D.向d点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第32页答案

BD氯化钡与HCl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气体,当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ab段应产生气泡,A错误。bc段表示碳

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反应碳酸钠溶液质量为212.0g-106.0g=106.0g,设生成碳酸钡质

量为x。Na2CO3+BaCl2

BaCO3↓+2NaCl106197106.0g×10.00%

x

=

x=19.7g,bc段溶液增加质量为106.0g-19.7g=86.3g,B正确。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等于加

入碳酸钠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即212.0g×10%×(

×100%)=9.2g,生成氯化钠质量为

=23.4g。第33页设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Na2CO3+2HCl

2NaCl+H2O+CO2↑10644106.0g×10.00%

y

=

y=4.4gc点溶液质量为100.0g+212.0g-4.4g-19.7g=287.9gc点对应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0%≈8.1%,C错误。d点表示碳酸钠溶液过量,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正确。评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与溶液综累计算,运算量较大,属较难题。第34页4.(山西,25,8分)下面是同学们制取氧气和探究氧气性质活动。(1)如图是试验室制取氧气装置,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仪器a名称是

。操作中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在搜集氧气时看到气泡从瓶口

逸出,应该

,再将集满氧气集气瓶正放在桌面

上;试验中有些错误操作可能会使试管炸裂,写出为防止试管炸裂一个正确操作

(2)图①中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完成盖好玻

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如图②),玻璃片未掉下来原因是

第35页

答案(1)2KMnO4

K2MnO4+MnO2+O2↑试管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答案一: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答案二:先预热后加热答案三:试验结束时,先将导

管从水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答案四:刚加热完试管不能马上用冷水冲洗答案五:加热时

试管不触及灯芯答案六:加热前擦干试管外壁(2)C+O2

CO2答案一: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气体降低,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答案二:溶液中水吸收二氧化碳使瓶内气体降低,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三:木炭在瓶内燃烧因为放热会使瓶内气体逸散,温度降低使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解析(1)由题图可知,制氧气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因为试管口塞有棉花,所以能够

判断试管中反应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当搜集氧气时看到气泡从瓶口向外逸出,说明氧

气已经搜集满,此时要先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再把集气瓶移出水面并正放在桌面上。试验过程

中试管炸裂原因有试管受热不均匀等。(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题图②装置中玻璃片未掉下来,是因为瓶内气压

小于外界大气压,瓶内气压减小原因通常有瓶内气体降低、温度降低。第36页5.(山西,26,3分)酷热夏天,在家中能够自制汽水来解暑消热。【准备材料】1.5g小苏打、1.5g柠檬酸、蔗糖、果汁、凉开水、500mL饮料瓶【配制流程】

(1)以下是制汽水操作或现象相关问题,请选择Ⅰ或Ⅱ进行解答

。Ⅰ.步骤②中为何要用凉开水制汽水?Ⅱ.步骤③旋紧瓶盖后,为何汽水中气泡会由多变少直至不再冒出?(2)制汽水时,小苏打中HC

与柠檬酸溶液中H+反应生成气体是

。为证实柠檬酸溶液中有H+,能够选择以下物质中

进行验证(填字母,符合题意选项都选)。a.镁带b.铜片c.食盐d.鸡蛋壳e.石蕊溶液第37页答案(1)答案一:凉开水温度较低,CO2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答案二:旋紧瓶盖后,

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增大了CO2溶解度(2)CO2(二氧化碳)ade解析(1)气体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随压强增大而增大。(2)H+与HC

反应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在提供五种物质中,a、d、e都能与酸反应,表现出显著现象,所以能够证实氢离子存在。第38页6.(江苏镇江,30,14分)当前,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

础。(一)铁广泛应用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2.铁与铬(Cr)、镍(Ni)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可制作

耐酸防护服材料。以上叙述中不包括

(选填序号)。A.合金B.无机非金属材料C.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3.某品牌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铁元素,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第39页(二)铁锈成份探究1.下列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三个试验,最先观察到铁锈是

(选填序号)。

2.铁生锈主要过程为:Fe

Fe(OH)2

Fe(OH)3

Fe2O3·xH2O次要过程为:Fe

FeCO3写出Fe→Fe(OH)2反应化学方程式

。第40页3.铁锈组分确实定某铁锈成份为Fe2O3·xH2O和FeCO3。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称取此铁锈样品25.4g,在科研人

员指导下,用下列图装置进行试验。

【查阅资料】①Fe2O3·xH2O失去结晶水温度为110℃,FeCO3在282℃分解为FeO和CO2。②温度高于500℃时铁氧化物才能被CO还原。(1)装配好试验装置后,首先要

。(2)装置A中反应为:H2C2O4(草酸)

CO↑+CO2↑+H2O。经过B、C装置可得到干燥、纯净CO气体,洗气瓶B中应盛放

(选填序号)。a.浓硫酸b.澄清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第41页(3)现控制D装置中温度为300℃对铁锈进行热分解,直至D装置中剩下固体质量不再改变为

止,冷却后装置E增重3.6g,装置F增重2.2g。则样品中FeCO3质量m(FeCO3)=

g,x=

。(4)若缺乏G装置,测得m(FeCO3)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x值

。(三)炼铁过程探究1.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份Fe2O3)炼铁主要原理化学方程式

。【查阅资料】用CO还原Fe2O3炼铁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阶段1:3Fe2O3+CO

2Fe3O4+CO2阶段2:Fe3O4+CO

3FeO+CO2阶段3:FeO+CO

Fe+CO2

第42页2.将上述300℃热分解后D装置中剩下固体继续分阶段升温,进行CO还原铁氧化物炼铁

过程探究。加热时测定D中剩下固体质量随温度改变曲线以下列图所表示。图中M点对应

a=

第43页答案(一)铁广泛应用1.Fe+CuSO4

FeSO4+Cu(或其它可溶性铜盐与铁反应)2.B3.Fe+2HCl

FeCl2+H2↑(二)铁锈成份探究1.C2.2Fe+O2+2H2O

2Fe(OH)2

3.(1)检验装置气密性(2)c(3)5.82(4)偏大偏大(三)炼铁过程探究1.Fe2O3+3CO

2Fe+3CO22.18.0(或18)第44页解析(一)1.“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指铁放在可溶性铜盐水溶液中可置换出铜,化学方程

式可认为Fe+CuSO4 Cu+FeSO4。2.不锈钢是合金,聚乙烯纤维是合成材料,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是

复合材料,没有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3.胃酸主要成份是盐酸,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

FeCl2+H2↑。(二)1.铁生锈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在酸和盐溶液环境中能加紧铁生锈速率,A

中铁与水、氧气接触能生锈;B中铁只与水接触,不与氧气接触,不易生锈;C中铁与水、氧气同

时接触,且在盐溶液中,所以C最先生锈。2.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2Fe+O2+2H2O

2Fe(OH)2。第45页3.(1)试验装置连接好后,首先要检验装置气密性,预防装置漏气造成误差。(2)A中出来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要先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然后再干燥气体,故选c。(3)控制D装置中温度为300℃,此时Fe2O3·xH2O失去结晶水,FeCO3分解生成FeO和CO2,装置F

增加质量为碳酸亚铁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设碳酸亚铁质量为y。FeCO3

FeO+CO2↑11644y2.2g

=

y=5.8g装置E增加质量为结晶水质量,则Fe2O3·xH2O

Fe2O3+xH2O160+18x18x25.4g-5.8g3.6g

=

解得x=2。第46页(4)若没有G装置,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F装置被吸收,使代入计算式中二氧化碳

质量偏大,依据二氧化碳质量求出碳酸亚铁质量会偏大;样品总质量一定,Fe2O3·xH2O

质量会偏小,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求出x值会偏大。(三)1.工业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性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2.D装置内剩下固体质量为25.4g-3.6g-2.2g=19.6g;温度升高到500℃时一氧化碳才和铁

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M点对应固体为氧化亚铁,即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转化成氧化亚

铁和碳酸亚铁分解生成氧化亚铁。氧化铁质量为25.4g-5.8g-3.6g=16.0g;碳酸亚铁分解

生成氧化亚铁质量为5.8g-2.2g=3.6g;由阶段1、2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3Fe2O3~2Fe3O4~6FeO,3×1606×7216.0g

m(FeO)

=

m(FeO)=14.4ga=14.4g+3.6g=18.0g。第47页7.(贵州遵义,17,7分)FeCl3溶液能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某小组拟在相同浓度

FeCl3溶液催化下,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

写出本试验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Ⅰ.分别取相同体积、不一样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于锥形瓶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FeCl3

溶液,如图观察到

,就能够粗略判断,得出试验结果。为深入判断上述试验结论准确性,利用如图装置,小刚同学进行了以下试验方案设计。Ⅱ.[方案一]在不一样过氧化氢浓度下,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