铌酸钾钠陶瓷薄膜的制备技术_第1页
铌酸钾钠陶瓷薄膜的制备技术_第2页
铌酸钾钠陶瓷薄膜的制备技术_第3页
铌酸钾钠陶瓷薄膜的制备技术_第4页
铌酸钾钠陶瓷薄膜的制备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铌酸钾钠陶瓷薄膜的制备技术

自1880年首次在硅晶石晶体中发现以来,越来越多的电压材料被发现并被应用。多晶相的压电陶瓷作为一类重要的、国际竞争极为激烈的高技术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传感器、换能器、压电变压器、无损检测和电马达等领域。随着薄膜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电子元器件小型化的发展需要,要求人们实现电子元器件概念上的突破,很大程度地推动了材料的研究从块体向薄膜材料的转变,其中铁电薄除具有尺寸小、质量轻以及易与集成电路(IC)集成外,还具有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能制造微小尺寸结构等一系列优点,作为一类重要的功能陶瓷薄膜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相继制备出了钛酸钡(BaTiO3)、锆钛酸铅(Pb(Zr,Ti)O3)、钛酸铋(BiTiO3)和偏二氟乙烯(PVDF)等压电薄膜。目前,研究最多的是PZT压电陶瓷薄膜,原因是其具有优良的压电性能和高介电常数,而且具有热释电光电等特性,成为制备非挥发性随机存储器(FRAM)和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的优选材料。但是Pb作为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挥发性重金属,在其制备、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无铅压电陶瓷薄膜的研究迫在眉睫,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NaxK1-xNbO3(以下简称KNN)基无铅压电陶瓷薄膜因其环境友好以及压电系数高、介电常数小、居里温度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取代铅基压电陶瓷薄膜的无铅体系。由于KNN压电陶瓷不含铅,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持久的力学和化学稳定性以及在36~41℃下可正常工作等特点,早在1999年Kenth等就曾申请专利将其作为生物相容性可移植材料应用在医学方面。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KNN薄膜的研究,就其中的制备方法及最新进展作扼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KNN薄膜制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1knn结构与相图1.1双重晶度网络中aa位离子的结构KNN属于典型的钙钛矿结构,早在1949年人们就制备出了KNbO3、NaNbO3等具有钙钛矿结构的化合物晶体。这类化合物的通式为ABO3(A=Na、K,B=Nb、Ta等),理想的ABO3型KNN立方钙钛矿结构如图1、图2所示。图1中是以B位离子为中心的表示法,A位离子占据立方体的8个顶角位置,6个氧离子位于6个面的中心并与立方体中心的B位离子组成[BO6]八面体,此立方结构可被看作是钙钛矿结构的一个晶胞。图2为以A位离子为中心的表示法,ABO3的基本结构可被看作是由8个围绕A位离子的[BO6]八面体共顶连接组成,构成了八面体三维网络结构。一般而言,为满足电中性的要求,半径较大的A位阳离子的化合价为+2(+1,+3)价,对应的半径较小的B位阳离子的化合价为+4(+5,+3)价。此时整个晶格正负电荷平衡,不显电性。当外界条件(如温度)改变时,理想的立方钙钛矿结构可以沿着不同晶向变形从而降低结构对称性,如沿着、和方向变形分别形成四方、正交和三方结构,而沿着任意的[hk0]和[hkl]方向变形则分别形成单斜和三斜结构。这种变形通常伴随氧八面体的扭曲,使B位离子偏离八面体中心而产生自发极化行为,从而具有铁电性。1.2knn铁电性好NaNbO3-KNbO3体系在NaxK1-xNbO3(x<0.97)是反铁电体NaNbO3和铁电体KNbO3形成的连续固溶体,结构为钙钛矿结构。KNbO3-NaNbO3相图如图3所示,NaNbO3的晶格常数a=c=0.3914nm,b=0.3881nm,β=90°39′,Tc=640℃。在室温下是具有类钙钛矿结构的反铁电体,具有强电场诱发的铁电性且存在复杂的结构相变。KNbO3的Curie温度为435℃,随着温度的下降,KNbO3依次发生如下相变:435℃时,KNbO3由立方结构的顺铁电相转变为四方结构的铁电相;温度降到225℃,四方结构铁电相转变为正交结构铁电相;继续降至-10℃时,发生了从正交结构铁电相向菱方结构的转变。在NaNbO3-KNbO3体系中,当x=0.5时,即K0.5-Na0.5NbO3为准同型相界,陶瓷固溶体各项性能最好。如图3所示,在准同型相界处,KNN的固相线和液相线温度分别为1140℃和1280℃,在固相线以下,分别在428℃、221℃和-160℃发生了由立方相向四方相、四方相向正交相以及正交相向斜方相的转变。可见,KNN的居里温度为420℃左右,室温下为斜方相。2脉冲激光沉积法目前关于KNN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集中在溶胶-凝胶法(Sol-gel)、脉冲激光沉积法(PLD)法以及溅射法。本文着重介绍这3种方法,并对其他方法制备做扼要介绍。2.1薄膜结构和热性能图4为以Na、K、乙醇和乙醇铌为原料采用旋涂法制备KNN薄膜的工艺流程。Tanaka等以乙醇钾、乙醇钠和乙醇铌为原料制备了前驱体凝胶,通过对其进行热重-差热(TG-DTA)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通过旋涂法在SiO2/Si基体上得到了具有高度择优取向的单相KNN薄膜。基于文献对前驱体热分析的结果,Tanaka等深入讨论了K和Na的适当过量以及Pt层对在Pt/Ti/SiO2/Si基板上沉积KNN薄膜的影响,分析认为富Na相能够有效补偿A位的空位,相比文献制备的KNN薄膜,显著改善了薄膜的电学性能。此外,KNN薄膜的电学性能还与Pt电极层间压力的弛豫现象有密切关系,在300℃下沉积的Pt层明显比室温下沉积的电学性能要好,因此要获得具有优异电学性能的KNN薄膜,首先要保证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Pt电极层。Goh等对Pt/Ti/SiO2/Si基体的Ti层对KNN薄膜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探讨,系统阐述了基板上Ti4+的扩散对薄膜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Ti4+的扩散抑制了A位碱金属离子的挥发,降低了K和Na在厚度方向上由于多次沉积而造成的浓度差异;同时Ti4+与B位Nb5+的置换有利于氧空位的形成,提高了薄膜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漏电流密度。LaiFengping等以ZrO2/Si(110)为基体,成功地沉积了500nm厚、致密、均匀的KNN薄膜,并进一步讨论了钾过量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的钾能有效补偿挥发元素,降低薄膜的退火结晶温度,显著改善薄膜的质量,但K过量的最优值有待进一步探索。Wu等以醋酸钾、醋酸钠和乙醇铌为原料通过金属有机化合物沉积法(MOD)成功地制备了致密、均匀的KNN薄膜,其介电常数εr和介电损耗tanσ分别为218.67和0.07(1kHz)。Kim等以醇盐为前驱体,同样用Sol-gel法制备了200nm厚的KNN薄膜,650℃退火以后,其εr和tanσ分别为338和0.018(100kHz)。Söderlind等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的Sol-gel法,即金属醇盐法、改进Pechini法以及草酸盐法。结果表明,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基体上均可得到结晶性良好的KNN薄膜,但只有改进Pechini法合成出了纯的KNN相,其余两种方法均出现了不确定的第二相。相对于PVD法制备的KNN薄膜,Sol-gel法制备的KNN薄膜一直未能有饱和的P-E曲线。针对这一问题,文献综合了多种热分析法系统研究了Sol-gel法制备的KNN薄膜退火晶化工艺的过程,分析认为一方面由于高温退火过程中出现了碱金属的碳化物第二相,另一方面由于凝胶的热分解产物在空气中容易潮解,极大地劣化了KNN薄膜的铁电性。XuYing等通过微加工和Sol-gel工艺成功地在Si槽上制备了宽20μm、高30μm的KNN棒状阵列,并在阵列间隙填充环氧树脂,制备了1-3型KNN/环氧树脂复合薄膜。该材料由于不含任何有毒元素,可用于微型医疗器件等方面。2.2pzt基陶瓷薄膜Cho等通过PLD法分别在Pt80Ir20和SiO2/Si(111)基体上制备了c轴取向的单相KNN薄膜,并讨论了激光频率、靶-基间距、气体分压对薄膜的组分、结晶取向和铁电性能的影响。Saito等首先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分别制备了高致密度的KNbO3(KN)、(K0.5Na0.5)NbO3(KNN)以及NaNbO3(NN)靶材,然后在单晶(100)SrTiO3基板上沉积薄膜,随着Na含量的增加,薄膜结晶取向与SrTiO3趋于一致,薄膜表面的光滑度得到明显改善(如图5所示),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沉积的薄膜与基板的晶格失配造成的。KNN薄膜由于组分的限制,其压电和铁电性能一直不能与铅基压电陶瓷薄膜相媲美,因此大量的工作集中在添加组元,以期能达到PZT基陶瓷薄膜的性能。Abazaril等通过添加LiTaO3和LiSbO3在SrTiO3基体上沉积了多组元(K0.44Na0.52Li0.04)(Nb0.84Ta0.1Sb0.06)O3(KNN-LT-LS)陶瓷薄膜,并测得其d33高达~53pmV-1,而目前所报道的PZT压电陶瓷薄膜和KNN或BNT基无铅压电陶瓷薄膜的d33分别平均在50~90pmV-1和25~45pmV-1,由此可见,这在所报道的外延型无铅压电陶瓷薄膜中是非常高的,在替代PZT薄膜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Harada等同样在Pt(111)/TiO2/Ti/SiO2/Si(100)板上沉积了3.2μm厚、(100)取向的(K0.44Na0.52Li0.04)(Nb0.84-Ta0.10Sb0.06)O3陶瓷薄膜,并对薄膜的结构、形貌和铁电性能进行了表征。陆雷等探讨了薄膜衬底温度、氧气分压和退火温度对Li0.04(Na0.5K0.5)0.96(Nb0.775Ta0.225)O3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室温~600℃)和压力(10-3~30Pa)的增大,形貌结构逐渐致密化,有利于钙钛矿结构的形成。Chua等分别在(001)、(110)和(111)取向的单晶SrTiO3基板上沉积[(K0.5Na0.5)0.97Li0.03](Nb0.8Ta0.2)O3薄膜,并分别对薄膜的结晶取向和对应的介电性能进行了讨论。由于缺少陶瓷中的那种多畴结构,导致外延型薄膜的介电和压电常数明显不如陶瓷块体。2.3knn薄膜的沉积磁控溅射法(RF-sputtering)是溅射法中用来制备KNN薄膜最多的一种方法,选用的基体也很多,如YAlO3Pt/MgO、Pt/Ti/SiO2/Si、Pt80Ir20、LaAlO3等。文献报道了采用RF-sputtering法在Si板和玻璃板上沉积KNN薄膜。薄膜的表面形貌与沉积温度和溅射功率有关,其中基板的温度对薄膜的性能有较大影响。Shibata等分别在Pt/MgO和Pt/Ti/SiO2/Si基板上沉积KNN薄膜,其横向压电系数e31在所报道的KNN薄膜中非常高,达到了PZT薄膜的50%;同时还发现,两种基板所沉积的薄膜中,前者比后者的横向压电系数e31高,且前者对电压敏感,而后者随着电压的升高基本保持不变。分析认为是由于薄膜结构的不同造成的,主要是因为两种基体与薄膜之间压应力的不同,使两种KNN薄膜的电压-位移特性有所区别。Kugler等分别在SiO2/Si(001)和Pt80Ir20基体上低温沉积KNN薄膜,系统研究了生长温度对薄膜微观结构、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50~550℃下沉积的KNN/SiO2/Si(001)薄膜为单相、结晶性良好的(110)取向薄膜,而在350℃下薄膜为非晶相;Pt80Ir20基板400℃下沉积的薄膜已为(002)择优取向的单相薄膜,而在450℃下出现顺电相KNbO3。Kim等同样在Pt/Ti/SiO2/Si上制备了K0.48Na0.52-NbO3薄膜,其剩余极化强度Pr只有5μC/cm3。而Lee等在Pt/Ti/SiO2/Si基板上沉积KNN薄膜,并在600℃下成功制备了300nm厚的KNN薄膜,其具有典型的钙钛矿结构和饱和的P-E曲线,剩余极化强度Pr达到23.8μC/cm3,远高于文献报道的7μC/cm3、文献所报道的10μC/cm3以及文献所报道的22.5μC/cm3。Wang等则在Pt80Ir20和LaAlO3基体上沉积KNN薄膜,并对薄膜的结构、形貌和介电性能进行了综合表征。Nakagomi等研究了气氛对KNN薄膜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氢气分压的增加更有利于薄膜的极化,提高导电率和电流-电压门槛值。2.4与pvd法比较KNN薄膜的制备除上述3种主要的方法外,还有诸如MOCVD、气溶胶法(Aerosoldepositionmethod,简称ADM)、聚合物改性CSD法(Polymer-modifiedCSD)、聚合物前驱体法等。Cho等首次报道了利用MOCVD法在SiO2/Si基板上沉积制备(001)择优取向的KNN薄膜,其εr为140,tanσ为0.0158(100Hz),结晶性和电学性能可以与PVD法得到的薄膜相媲美。Ryu等利用ADM法制备了7.1μm厚的KNN厚膜,退火后εr达到545,Pr和矫顽电场也分别达到8.1μC/cm3和100kV/cm,分析认为高的致密度以及择优取向是KNN薄膜性能优异的主要原因。Ryu等通过添加LiSbO3,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多组元的0.948(K0.5Na0.5)NbO30.052LiSbO3厚膜,分析了退火温度对厚膜介电、压电和铁电性能的影响。Oh等同样利用ADM法在玻璃、不锈钢和Pt/Ti/ZrO2基板上沉积了(K0.44Na0.52Li0.04)(Nb0.86Ta0.10Sb0.04)O3厚膜,并研究了粉末中水分含量及退火温度对厚膜介电性能的影响。Wang等首次在前驱体溶液中引入聚乙烯吡咯酮(Polyvinylpyrrolidone,简称PVP),经过600℃退火后,成功地制备了(110)取向KNN薄膜,其具有优异的铁电和压电性能,Pr高达16.4μC/cm3。本课题组通过聚合物前驱体法以碳酸钾、碳酸钠和制得的氢氧化铌为原料,柠檬酸为螯合剂,乙二醇为酯化剂,在900℃退火,成功制备了结晶性良好的KNN薄膜。如图6所示,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的衍射峰逐渐增强,半高宽变窄,结晶性越来越好。可见,这些方法得到的KNN薄膜的某些性能甚至优于前述的3种方法,因此不断探索新的制备工艺是今后的研究热点。3表面活性剂的制备虽然Sol-gel法、PLD和溅射法制备的KNN薄膜均具有优异的性能,但并不能克服方法本身所带来的制备薄膜的缺陷。Sol-gel法通常需要进一步加热以实现晶化,此过程中制得的薄膜致密性较差,干燥处理过程中易出现龟裂现象;PLD法受设备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大面积均匀成膜,成本高,均匀性较差;磁控溅射法生长速度慢,且溅射时不同材料的溅射率不同,所获薄膜的组分与靶材有一定差异,膜的微结构与组分均匀性均有待改进。因此改进传统制备方法和探索新型的制备方法,进一步提高薄膜的铁电压电性能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