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人:陈雪梅1主讲人:陈雪梅1第四章酒礼酒俗一、中国古代的酒礼仪起源二、祭祀之礼三、宴饮之礼四、婚庆酒礼五、酒与民俗文化六、少数民族饮酒礼俗2第四章酒礼酒俗一、中国古代的酒礼仪起源2“礼以酒成”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借助于酒来实现礼,一是饮酒的时候有礼的规定。自古以来,礼就成为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很大影响的总准则、总规范,并且渗透到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3“礼以酒成”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借助于酒来实现礼,一是饮酒的饮酒在古代就被纳入礼的轨道,“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欢”,翻开儒家三本经典《周礼》、《仪礼》、《礼记》,没有一页不提到礼,几乎也没有一页不提到酒。酒礼是用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的总和。4饮酒在古代就被纳入礼的轨道,“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欢”,一、中国古代的酒礼仪起源早在夏、商、周三代,酒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礼仪风尚就已紧密相连。中国礼节源自“周礼”(周朝的礼):对宴会上按长幼、尊卑的不同,坐什么位置,使用什么酒杯,谁给谁敬酒,怎样敬酒等,都有十分详尽的规定。而且特别讲究时、序、数、令。周代风俗礼仪中,就有冠、昏、丧、祭、乡、射、聘、朝八种,大多又酒冠其中。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活动过程中,“凡宾,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只有天子、诸侯加冕,婚丧,祭祀或其他喜庆大典时才可以喝酒严格遵守等级次序,按天、地、鬼(祖)、神、长、幼、尊、卑的次序来喝酒
严格控制饮酒的数量,每次不超过三爵
必须服从酒官的指挥
5一、中国古代的酒礼仪起源早在夏、商、周三代,酒与人们的生活习到了封建社会:酒礼为维护统治者地位服务。
例如:明太祖就曾下令,当官的人除非在宗族以及至亲的家庭宴会上可按长幼之礼喝酒,在正式宴席上必须按尊卑之礼喝酒。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所定的酒礼非常丰富多彩,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心理。
比如:喝酒必须有特定的环境和对象,才能构成特定的诗意氛围,否则就失去了喝酒的情趣。6到了封建社会:酒礼为维护统治者地位服务。6二、祭祀之礼从远古以来,酒就是祭祀时的必备贡品之一。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在中国古代,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时,都要用酒。巫和医在远古时代是没有区别的,酒作为药,是巫医的常备药之一。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酒者,天之美醁”7二、祭祀之礼从远古以来,酒就是祭祀时的必备贡品之一。7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有的少数民族则在吊丧时持酒肉前往,如:苗族听到丧信后,同寨的人一般都要赠送丧家几斤酒、大米、香烛等物,丧家则要设酒宴招待吊者;云南怒江地区的怒族,村中若有人病亡,各户带酒前来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离别酒”。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在祖先的坟前,还要插上蜡烛,放几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衰思和敬意。8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三、宴饮之礼1、古代宴饮礼仪
先秦:《礼记·乡饮酒义》规定:“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人,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唐代:皇甫崧撰《醉乡日月》,论述酒宴上的规则、行令、罚酒等事宜。明朝:田汝成著《醉乡律令》,提出“醉乡十一宜”和力戒十四种饮酒不欢的情况;袁中郎著《觞政》一篇,列“酒宪”十六条。
9三、宴饮之礼1、古代宴饮礼仪9通行的酒人礼数:一是未饮先酹酒;二是饮中应“干杯”;三是酒令以助兴。古人饮酒时一些其他特别讲究的礼节,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恭敬肃容,手擎酒杯,默念祷词,先将杯中酒分倾三点,后将余酒洒一半圆形;这样用酒在地上酹成三点一长勾的“心”字,表示心献之礼10通行的酒人礼数:一是未饮先酹酒;二是饮中应“干杯”;三是酒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11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12在酒宴上,122、现代宴饮礼仪搞清情况,做好准备众欢同乐,切忌私语瞄准宾主,把握大局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敬酒有序,主次分明劝酒适度,切莫强求察言观色,了解人心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132、现代宴饮礼仪敬酒有序,主次分明13四、婚庆酒礼1、古代婚姻礼仪与酒《诗经》中有男女相爱而饮酒的记载。《礼记·士昏礼义》记载了周代贵族士大夫阶层举行婚礼的六个程序,这六个程序叫“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是男方先派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女方同意后男方就派人以雁为贺礼,正式向女方求亲,汉代以后纳采要备酒。男方请媒人向女方主人请问女子之名,这时女方家置酒款待
即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新娘接进门后,要设酒宴一起吃,古代称为“合卺”。后世改用杯盏,演变为“交杯酒”。
14四、婚庆酒礼1、古代婚姻礼仪与酒纳采是男方先派媒人到女方家2、现代婚庆酒礼酒在婚礼中至少发挥着这样的作用:一,表达了对新郎新娘喜结良缘的祝贺;二,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对来宾的欢迎;三,为婚礼增添欢乐的气氛。152、现代婚庆酒礼153、古代婚礼饮酒礼仪趣闻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绍兴花雕酒)会亲酒:订婚仪式时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回门”,娘家要置宴款待。163、古代婚礼饮酒礼仪趣闻16接风酒和出门酒:送亲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满两盅酒,向送亲人敬“接风酒”。婚礼后,女方家远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次日才走,在送亲人返程时,新郎父母都恭候门旁内侧,向贵宾一一敬“出门酒”。
17接风酒和出门酒:送亲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满两盅酒,向送五、酒与民俗文化酒与民俗不可分。风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共同生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礼仪习俗和风尚。酒文化是一种地方文化,它与当地的民俗风情是互为依存的关系;酒文化又是一种大众的文化,它的渊源流变来自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同时又对社会风尚产生影响。18五、酒与民俗文化酒与民俗不可分。181、酒与民俗
(1)出生与酒
“满月酒”或“百日酒”:孩子出生满月或百天时,家长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得周酒”:孩子长到一周岁时,俗称“得周”(闹周),要办酒席,款待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寄名酒”:旧时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大办酒席。191、酒与民俗19(2)寿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逢十”庆祝,在50、60、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年纪越大,说明越有福气。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3)丧葬酒: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思,人们常常用酒祭奠死者的亡灵,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死人下葬时要祭酒坟前,而且要大摆宴席,招待吊唁者,宴席的隆重程度不亚于喜宴。20(2)寿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逢十”庆祝,在5(4)祭拜酒:祭拜酒涉及范围较宽,逢年过节会祭拜,遇到灾难也会祭拜,还有立房造屋、修桥铺路也会行祭拜酒。(5)“上梁酒”和“进屋酒”:在中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二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21(4)祭拜酒:祭拜酒涉及范围较宽,逢年过节会祭拜,遇到灾难也(6)“开业酒”和“分红酒”: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作坊开工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志喜庆贺;店铺或作坊年终按股份分配红利时,要办“分红酒”。(7)“壮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22(6)“开业酒”和“分红酒”: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2、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1)春节:正月初一春节是合家团聚、辞旧迎新的日子。早期的风俗是在春节期间饮用屠苏酒、椒花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为了庆贺一年的丰收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同声祝贺,从此开了过年饮酒的先河。232、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23(2)灯节(又称元宵节、上元节)始于唐代,因为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过去人们都向天宫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祭礼后,撤供,家人团聚畅饮一番,以祝贺新春佳节结束。晚上观灯、看烟火、吃元宵。24(2)灯节(又称元宵节、上元节)24(3)清明节:阳历4月5日。人们一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有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等的习俗,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上坟扫墓是清明最重要的活动,扫坟祭祖是生者对死者的怀念和追忆,要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25(3)清明节:阳历4月5日。25(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主要活动有两个:悼屈原,辟邪恶。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用龙舟等形式来表示悼念,酒也就无可或缺。有些地区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在端午节时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明代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26(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26(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月与酒自古有着不解之缘,不少诗人都嗜酒如命,又以月为魂。中秋节饮酒诗词较多,例如:韩愈: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陈澧:中秋一醉不嫌迟,莫负今朝把酒卮。在月光明媚的中秋之夜,载酒赏月、吟诗作赋,上自帝王、下至庶民,都乐此不疲。一般人家也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27(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27(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赏菊、饮酒、吟诗等的习俗。登高饮酒的习俗来源:据说汝南人桓景遵师命,把众乡亲安置在一座山上,拿着师父所给的茱萸叶和菊花酒,挺身杀死了妖魔。从此每逢九九重阳,人们纷纷带上菊花酒外出登高避难。不论是登高,还是赏菊,都离不开酒。明代汪时元有诗《九日周中》“秋风叶正飞,江上逢重九。人世几登高?寂寞黄花酒。”28(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28(7)除夕:大年三十人们有别岁、守岁的习俗。始于南北朝时期。除夕守岁都是要饮酒的:白居易在《客中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除夕饮用的酒品有“屠苏酒”、“椒柏酒”。苏轼在《除日》一诗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来年七十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茶加工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2025-2030艾叶产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航空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法规对健身俱乐部经营的影响-全面剖析
- 2025-2030硫酸纸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
- 2025-2030石材瓷砖复合板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
- 2025-2030直角齿轮减速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玲珑瓷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烯烃纤维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泳镜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小学生船舶知识课件
- 2023图解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
- GB/T 18910.41-2024液晶显示器件第4-1部分:彩色矩阵液晶显示模块基本额定值和特性
- (高清版)DZT 0004-2015 重力调查技术规范(150 000)
- 新能源技术在国防军工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 高中英语语法课件-状语从句(共40张)
- 粤教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检测卷 含答案
- 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
- 人才培养方案企业调研
- 第6课《求助电话》课件
- 旅游业品牌塑造与形象传播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